DB37∕T 4481.1—2021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第1部分:9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山东省).pdf
-
资源ID:63190971
资源大小:641.2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7∕T 4481.1—2021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第1部分:9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山东省).pdf
ICS 13.080 CCS Z 18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481.12021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第 1 部分:9 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s residues in soil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art 1:Determination of 9 triazole fungicides residues 2021-12-29 发布 2022-01-2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81.1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37/T 4481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的第1部分。DB37/T 448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9 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第 2 部分:六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第 3 部分:壬基酚二氧乙烯醚、壬基酚和 4-正壬基酚残留量的测定;第 4 部分:霜脲氰残留量的测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7/T 4481.12021 II 引言 作为土壤中农药残留分析的一部分,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中9种杀菌剂残留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等均能满足土壤样品检验的要求,对产地环境的保护、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DB37/T 4481.12021 1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第 1 部分:9 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壤中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己唑醇、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腈苯唑、烯唑醇9种杀菌剂残留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土壤中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己唑醇、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腈苯唑、烯唑醇9种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注:本文件测定土壤中上述9种杀菌剂定量限为0.01 mg/kg,线性范围0.005 mg/L0.5 mg/L。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原理 试样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5 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5.1 试剂 5.1.1 甲醇(CH3OH,65-56-1):色谱纯。5.1.2 乙酸铵(CH3COONH4,631-61-8):色谱纯。5.1.3 乙腈(CH3CN,75-05-8)。5.1.4 氯化钠(NaCl,7647-14-5):140 烘烤 4 h。5.2 材料 5.2.1 固相萃取柱:Oasis PRiME HLB,150 mg/3 mL,或相当者。5.2.2 滤膜:有机系,0.22 m。5.3 溶液配制 DB37/T 4481.12021 2 乙酸铵溶液(1 mmol/L):准确称取0.077 g乙酸铵于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现配现用。5.4 农药标准品 9种农药标准品,纯度95%。5.5 标准溶液配制 5.5.1 标准储备溶液(1 000 mg/L):准确称取 10 mg(精确至 0.1 mg)各农药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10 mL,避光-18 以下保存,有效期 1 年。5.5.2 混合标准溶液:吸取一定量标准储备液于 5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合标准溶液避光 0 4 保存,有效期 1 个月。6 仪器和设备 6.1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6.2 电子天平,感量 0.01 g 和 0.0 001 g。6.3 多管漩涡混匀器。6.4 快速混匀器。6.5 离心机:3 000 r/min。配备 100 mL 具塞塑料离心管。6.6 刻度试管:15 mL。6.7 土壤筛:2 mm 孔径。7 试样制备 土壤鲜样,除去石块、动植物残体等杂物,风干后过2 mm孔径筛,装入洁净容器,密封,标明标记,-18 以下保存备用。8 分析步骤 8.1 提取 称取10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10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0 mL水和10 mL乙腈,于多管漩涡混匀器振荡10 min后,加入5 g7 g 氯化钠,振荡1 min后,3 000 r/min离心5 min。8.2 净化 取3.0 mL上清液直接上样固相萃取柱,收集全部滤液。吸取1.0 mL滤液过0.22 m滤膜后待测。8.3 测定 8.3.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柱:C18,100 mm2.1 mm1.9 m,或相当者。柱温箱温度:40。进样量:1.0 L。流速:0.2 mL/min DB37/T 4481.12021 3 流动相组成和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表1 流动相组成和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 min 流动相A(1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流动相B(甲醇)%0.00 90 10 4.00 5 95 7.00 5 95 7.20 90 10 8.3.2 质谱参考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加热模块温度:400;DL管温度:250;碰撞气(氩气)压力:230 kPa;干燥气(氮气)流速:15 L/min;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多反应监测条件和保留时间(见表2)。表2 9 种杀菌剂的保留时间和多反应监测条件 序号 中文名称 保留时间 min 定量离子对 碰撞能 v 定性离子对 碰撞能 v 1 三唑酮 5.78 294.1/197.1-18 294.1/225.1-30 2 腈菌唑 5.77 289.1/70.1-23 289.1/125.1-30 3 腈苯唑 5.89 337.2/70.2-19 337.2/125.1-28 4 氟硅唑 5.91 316.1/247.1-35 316.1/165.1-39 5 戊唑醇 6.01 308.1/70.0-16 308.1/124.9-13 6 丙环唑 6.06 342.0/159.1-30 342.0/205.1-18 7 烯唑醇 6.17 326.1/70.0-25 326.1/159.0-30 8 苯醚甲环唑 6.18 406.1/251.0-25 406.1/337.0-17 9 己唑醇 6.09 314.0/70.2-21 314.0/159.1-29 8.4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备 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混合标准溶液(4.5.2),用甲醇逐级稀释成质量浓度为0.005 mg/L、0.01 mg/L、0.05 mg/L、0.1 mg/L和0.5 mg/L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空白基质溶液氮气吹干,加入1 mL上述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复溶,过滤膜(4.2.2)配制成系列基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以测得峰面积为纵坐标、对应的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8.5 定性及定量 8.5.1 保留时间 DB37/T 4481.12021 4 被测试样中目标化合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相应标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相比较,相对误差应在2.5%之内。8.5.2 定量离子、定性离子及子离子丰度比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样品测定时,如果检出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样品相一致,并且在扣除背景后的样品质谱图中,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定量和定性离子均出现,而且同一检测批次,对同一化合物,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定性离子和定量离子的相对丰度比与质量浓度相当的基质标准溶液相比,其允许偏差不超过表3规定的范围,则可判断样品中存在目标农药。9种农药多反应监测的色谱图参见附录A。表3 定性测定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 50%20%50%10%20%10%允许的相对偏差 20%25%30%50%8.5.3 定量 外标法定量。8.6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基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和试样溶液依次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保留时间和定性离子定性,测得定量离子峰面积,待测样液中农药的响应值应在仪器检测的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之内,超过线性范围时应根据测定浓度进行适当倍数稀释后再进行分析。8.7 空白试验 除不称取试样外,均按上述步骤进行。8.8 平行试验 按以上步骤对同一试样进行平行测定。9 数据处理 试样中各农药残留量以质量分数i计,单位以毫克每千克(mg/kg)表示,按式(1)计算:=(1)式中:i试样中被测物残留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i基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中被测物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v1 提取有机溶剂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注: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测定结果用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当含量超过1 mg/kg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0 精密度 DB37/T 4481.12021 5 10.1 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不大于重复性限(r),重复性限(r)的数据应按附录 B 执行。10.2 在再现性条件下,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不大于再现性限(R),再现性(R)的数据应按附录 C 执行。11 回收率 本方法的添加水平和回收率范围见附录D。DB37/T 4481.12021 6 附录A (资料性)9 种农药多反应监测(MRM)色谱图 9种农药多反应监测(MRM)色谱图见图A.1图A.9。图A.1 三唑酮 图A.2 腈菌唑 图A.3 腈苯唑 DB37/T 4481.12021 7 图A.4 氟硅唑 图A.5 戊唑醇 图A.6 丙环唑 DB37/T 4481.12021 8 图A.7 烯唑醇 图A.8 苯醚甲环唑 图A.9 己唑醇 DB37/T 4481.12021 9 附录B (规范性)重复性限 重复性限见表B.1。表B.1 实验室重复性限(r)数据表 序号 农药名称 含量 mg/kg 重复性限 r 含量 mg/kg 重复性限 r 含量 mg/kg 重复性限 r 1 三唑酮 0.01 1.410-3 0.05 7.610-3 0.5 4.510-2 2 腈菌唑 0.01 1.310-3 0.05 5.910-3 0.5 5.810-2 3 腈苯唑 0.01 1.210-3 0.05 8.210-3 0.5 2.910-2 4 氟硅唑 0.01 1.410-3 0.05 3.610-3 0.5 3.910-2 5 戊唑醇 0.01 1.110-3 0.05 6.710-3 0.5 4.410-2 6 丙环唑 0.01 1.210-3 0.05 5.810-3 0.5 4.010-2 7 烯唑醇 0.01 2.010-3 0.05 5.910-3 0.5 4.910-2 8 苯醚甲环唑 0.01 1.510-3 0.05 5.910-3 0.5 3.110-2 9 己唑醇 0.01 1.310-3 0.05 8.010-3 0.5 3.310-2 DB37/T 4481.12021 10 附录C (规范性)再现性限 再现性限见表C.1。表C.1 实验室再现性限(R)数据表 序号 农药名称 含量 mg/kg 再现性限 R 含量 mg/kg 再现性限 R 含量 mg/kg 再现性限 R 1 三唑酮 0.01 2.110-3 0.05 8.710-3 0.5 6.010-2 2 腈菌唑 0.01 2.110-3 0.05 7.010-3 0.5 5.910-2 3 腈苯唑 0.01 1.710-3 0.05 1.010-2 0.5 3.810-2 4 氟硅唑 0.01 1.510-3 0.05 6.410-3 0.5 4.110-2 5 戊唑醇 0.01 2.710-3 0.05 7.310-3 0.5 4.510-2 6 丙环唑 0.01 2.210-3 0.05 5.810-3 0.5 4.310-2 7 烯唑醇 0.01 2.810-3 0.05 6.210-3 0.5 5.110-2 8 苯醚甲环唑 0.01 1.710-3 0.05 6.110-3 0.5 5.510-2 9 己唑醇 0.01 2.210-3 0.05 8.210-3 0.5 4.410-2 DB37/T 4481.12021 11 附录D (资料性)加标回收率 加标回收率见表D.1。表D.1 9 种三唑类农药加标回收率情况 添加水平 mg/kg 三唑酮%腈菌唑%腈苯唑%氟硅唑%戊唑醇%0.01 97115 89110 85110 86102 98113 0.05 81107 9098 7995 8292 8593 0.5 8396 8089 7589 7690 7490 添加水平 mg/kg 丙环唑%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己唑醇%0.01 84103 86109 7999 84112 0.05 7691 7285 8492 8193 0.5 7888 8291 7786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