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docx

    • 资源ID:63193749       资源大小:39.80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相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肯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改变,形态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像改变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肯定的比将简洁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肯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改变,形态没变。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相像改变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肯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视察教科书P55的图。 2、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土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新授 1、教学例4 (1) 出示例4,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2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2) 学生尝试着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觉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 视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改变?(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态没变) 2、例4的延长 (1)假如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改变?学生探讨后的出:A、图形缩小了,但形态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 (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 3、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改变,形态没变。 4、学生独立完成书P57的“做一做”,沟通是怎样思索与操作的,并刚好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0练习九第1题,找出图形A放大后的图形。 2、教科书P60练习九第2题。 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改变,形态没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王国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王国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5页整理与复习第182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学问,理解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的意义。 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空间想象实力和画图实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学问。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看了这个盒子,你能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哪些学问呢? 学生回答:(可能有:这个盒子是长方体,我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我还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方面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整理与回顾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学问。 师:谁上来画一个长方体的图给同学们看一看呢?一人上黑板画。指名二人比照这个酒瓶盒和图,说说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口答。 师:正方体呢?指名说说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指名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练习:求下面各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长8CM,宽6CM,高5CM 长12DM,宽6DM,高2.5DM 棱长9M. 学生计算,完成后集体核对。 3、拓展提高。 (1)出示课本第115页第18题。 学生独立填写合适的单位,完成后指名回答,探讨所填写的单位是否合适。 (2)出示课本第115页第19题。 复习单位名称之间的互化。 (3)完成课本第115页第20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成集体探讨讲评。 (4)做课本第115页第21题。 出示绽开图,你能说出这个正方体相对的面分别是谁吗?指名学生发挥想象力思索,指名回答。 三、练习巩固、开启想象 出示:(每人发一张作业纸) 师:大家自己动手测量所须要的数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课堂总结 今日学习之后,你对长、正方体的学问又有了什么新的相识?还有什么怀疑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15页第22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验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相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驾驭数的学问,发展数感。 3、主动参与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胜利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沟通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相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师出示问题(2)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沟通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问题(3)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学问?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学问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学问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学问。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学问整理下来。同学们仔细探讨,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沟通。 整理完善学问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探讨和沟通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日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学问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状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示学生估算时要留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沟通。 沟通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状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激励学生依据自己你的阅历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示大家留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验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 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学问的乐趣,提高计算实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沟通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 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别状况。 生整理汇报。(留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探讨,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2、出示问题(2) 先说出运算依次再计算。计算后沟通做法,留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 估算。 (1) 出示问题(1) 先让生独立思索并推断,再回答是如何推断的。 (2) 出示问题(2) 师生共同探讨怎样想,须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须要留意什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对称图形,明白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视察、思索和动手操作,培育学生多种实力,渗透美的教化。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会找对称轴。 教学难点 精确找全对称轴。 教学打算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视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人体、昆虫、房屋、衣服) 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指出中间的那条线。)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看出来的) 还有别的方法吗?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相互探讨。(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探讨,也可以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二)讲授新课 1对称图形的概念。 (1)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谁能精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板书: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留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3)巩固概念。(投影) 推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生:天安门、奖杯、汽车图是对称图形,金鱼图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也就没有对称轴。 拿出从方格纸上剪下来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个人完成后,按依次摆放在桌子上,同桌互查,再指名按依次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在( )里写明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并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回答: 1° 随意三角形不是对称图形。 2°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3° 随意梯形不是对称图形。 4° 正方形是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学生再折一折,老师示范。) 5° 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图形。(再折一折,沿任何一条直线折都不重合。) 6° 长方形是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四条对不对,折一折。) 7° 圆是对称图形。有多数条对称轴。(在你那个圆上至少画出三条对称轴。) 8° 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小结。 问:确定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具备什么条件?有几条对称轴由谁来确定? 练一练 打开书第125页“做一做”,读题后做在书上,一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投影订正。 第2个图和第4个图较难,要引导学生用对折的思想思索,关键找准第一条对称轴,其它就好找了。 2对称图形的性质。 (1)结合实例思索:对称图形在沿着对称轴折叠时,为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投影对称图形,边视察边思索边探讨。 (2)测量并归纳性质。 打开书第125页,看下半部分的对称图形,用尺子量一量图中的 A,B,C,D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厘米?(保留一位小数) 仔细度量,结果填在书上,你发觉什么? 投影订正。填后的结果: A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0.6厘米。 B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1.2厘米。 C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0.6厘米。 D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1.2厘米。 问:依据测量的结果你发觉什么? (A,D两点及B,C两点都分别在对称轴两侧。A,D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都是0.6厘米;B,C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都是1.2厘米。) 问:依据度量结果,你们能总结出对称图形的性质吗? 板书: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验证性质。 量一量五角星对称轴两侧到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看126页上面三幅图,同桌指着图形说出谁和谁是相对的点,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多少。反过来,假如图形两侧相对应的两点到图形中线距离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中线就是对称轴。 (三)课堂总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对称图形具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有许多建筑、生活用品都是对称图形? (四)巩固练习 1第127页1题,画出对称轴。 2在你四周的物体上找出三个对称图形。 3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用笔画出图形一半,然后剪出来,打开看一看是什么图形。也可按第127页第3题先画、再剪。 4你能否应用对称图特点,剪出漂亮的窗花或五角星。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为了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主动地学习,讲课时首先出示一组对称图形,让学生去视察图形的特点,说出图形左边和右边相同,左右之分是以图形中间那条直线为界线,为讲解对称图形的学问打下基础。然后,通过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是相同的?让学生广泛探讨,动手折叠,使学生了解了这些图形的特点:“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只是感性相识,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对称图形,设计了让学生很快剪出一个具有这些特点的简洁图形。这个环节虽然对部分同学感到困难,但是通过相互启发还是能做出来的,达到强化这类图形特点的目的,就能水到渠成地突破教学重点。这样设计教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量、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调动了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使情感、意志、爱好、留意、动机都趋于主动化,使学习学问和提高实力同步得到发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纳税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纳税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相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驾驭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育学生的纳税意识,接着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问的应用实力。 2.培育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进一步体会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驾驭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娴熟地运用百分数的学问进行纳税的计算。 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有关纳税的一些资料;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相识、了解纳税 纳税是依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根据肯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化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平安。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22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化)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原委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当怎样计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学问。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事实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老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事实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当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2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学生独立思索后练习,沟通时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老师刚好了解学生解答状况。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读题后,老师简洁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学问。 学生独立思索并列算式计算,然后沟通。 四、拓展提高 1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22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 5% 超过500元2000元的 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 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绽开探讨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终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将三段不同的收税看作三个档次,先用总收入减去1600,看超过的部分是属于哪个档次,假如超过的部分少于500,属第一档次,用超出的部分乘以5%;假如超过的部分大于500小于2000就属其次档次,第一档次的税确定要交,用500乘5%,再用(超出部分-500)乘10%,然后相加;假如超过的部分大于2000小于5000就属第三档次,第一、二档次的税确定要交,用500乘5%,1500乘10%,(超出部分-2000)乘15%,再相加。 关键是这里第一、二档次的,要全额交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相识到什么?假如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旺盛贡献力气!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纳税问题 营业额×5%=营业税 60×5%=3(万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3万元。 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分两段来纳税: 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40元 25+40=65元 答: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5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绽开与折叠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绽开与折叠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2课时 绽开与折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依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推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和立体观念。 教学重难点: 相识长方体的侧面绽开图。 课前打算: 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沟通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相互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沟通。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绽开图,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学生视察沟通。 追问:你能从绽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详细说说思索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推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沟通,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沟通,指名说说自己的思索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索题。 启发学生思索: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须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态、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驾驭其中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日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经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洁统计过程,使学生驾驭依据实际状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通过整理、沟通、反馈等活动,培育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创设生动、好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增加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育学习的爱好和与人合作的看法。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洁统计过程, 教学重点: 会依据实际状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打算: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谈话 引出信 息 1.师: 同学们每人都有校服吧, 你们穿的校服尺寸都相同吗?为什么? 2.怎么才能清晰、 精确地知道我们班每种尺寸的校服有多少件?让学生探讨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介绍给大家。 3.借助学生介绍的方法引出课题。 (板书:统计) 学生视察,沟通。 感知:服装有大小之分,不同身高的学生适合穿不同号码的服装。 探讨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介绍给大家。探究新知,驾驭分段整理的方法。 巩固应用 创设生动、好玩的生活情境,使 学生经验收集、整 理和分析数据的简 单统计过程,会根 据实际状况,对一 组数据分段进行整 理; 学生在练习中通过一次次的实际的视察、操作和比较、分析、辨别、确认,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有关学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进一步增加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育学习的爱好和与人合作 的看法。 进一步体会分段整 理数据的方法。 二、 探究新知,驾驭分段整理的方法。 1.动态出示本班学生身高记录单,和题目问题。 2.引导学生理解必需要分段整理数据 师:那么现在我们已经把身高的范围分好了,我们如何来整理各个身高段的人数呢?在小组里探讨各自 整理的方法,激励不同的方 法。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 方法,分小组合作进行。 3.组织沟通反馈整理数据的方法。 借助学生反馈的不同方 法,突出介绍画“正”字的方 法。 4.组织用正字法整理数据。 5.组织完成本班学生校服情 况统计表。 6.结合统计表沟通得到的数学信息。 7.小结刚才在整理数据时的各种方法,让学生反思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留意点。 三、巩固发展 1.完成书本P124“想想做做”第1题。 (1) 出示第一题数据和要求; (2)先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 和解题的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沟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体会,并说说对统计结果的看法。 2.完成书本P124“想想做做”第2题。 (1)先投影出示第2题全部 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 (2)让学生用画“正”字的 方法干脆对数据进行整理,并 填写统计表; (3)沟通统计的结果,并说 说在统计过程中的体会。 (4)让学生视察统计后的表 格,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说说从 表格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感受到了些什么,有什么心里话 各自报自己校服的尺寸。 (5)老师小结 “想想做做”第3题。 方法同上题。 让学生读一读,再组织沟通;最终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小组里探讨各自整理的方法,激励不同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分小组合作进行。 说说依据统计的结果,能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和同桌探讨,然后集体沟通。 小结刚才在整理数据时的各种方法, 独立完成,再沟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体会,并说说对统计结果的看法。 用画“正”字的方法干脆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写统计表; 沟通统计的结果,并说说在统计过程中的体会。 视察统计后的表格,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说说从表格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感受到了些什么,有什么心里话要说说的。 独立完成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长 使学生的学问得到整理,巩固,提高、延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利息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利息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驾驭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仪,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难点: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学问积累,解决障碍。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快乐的也是能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过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压岁钱? 师:我信任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切。老师那时只拿很少压岁钱,也很快乐。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 2.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师:压岁钱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多余的存银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学问? 师:储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储蓄的利率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较多?(板书利息。) 师: 去年我存人一千元,今年到期取出1024元,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师: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板书本金) 师:看来定期储蓄的利率比较高,定期储蓄中又分了一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们来看下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例1的储蓄年利率表) 师小结:有关储蓄的学问有许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不少。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了解的学问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要利用这些学问来帮助亮亮解决他的小问题了,好吗? 出示例3。学生读题。应当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什么?沟通展示。 2、完成试一试。 存款的利息必需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出示题目。5%的税率是指哪部分钱须要缴纳的?独立完成。 3、完成练一练。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分别求出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应得利息和缴纳利息税后的实得利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驾驭了什么本事?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确定?你还知道什么? 依据刚才的沟通,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四、说明补充: 假如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教化储蓄。 五、补充练习: 1.李叔叔于2000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1000元,假如每月的利率是0.165,存款三个月时,可得到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2、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50% ,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 ,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 3、小华妈妈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按党章规定,工资收入在400-600元的,每月党费应缴纳工资总额的0.5%,在600-800元的应缴纳1%,在800-1000元的,应缴纳1.5%,在1000以上的应缴纳2%,小华妈妈的工资为2400元,她这一年应缴纳党费多少元? 六、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利息问题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200×4.50%×2=18元 答:应缴纳利息18元。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相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相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相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索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 )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依据思索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 :3= 2 :15 = x :4= 1 :2 提问;依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终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方法做。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wj151****609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