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919-2020 稻蟹生态种养产技术规程(湖南省).pdf
-
资源ID:63195864
资源大小:280.8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43∕T 1919-2020 稻蟹生态种养产技术规程(湖南省).pdf
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3/T 1 1 2020 9 9ICS 65.150CCS B 522020-12-29发布2021-03-29实施稻蟹生态种养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cological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of rice and crabDB43/T 19192020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地选择 2 5 稻田工程 2 6 水稻栽培 3 7 河蟹养殖 3 8 档案管理 5 DB43/T 19192020 II DB43/T 19192020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春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德市农学会、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德市老科协农业分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曼、邓正春、王朝晖、顾振华、步洪凤、吴仁明、张平喜、张忠武、郑文凯、杜登科、李丽华、陈志兵、杨才兵、曾祥林、邓家惠、王中美、李飞翔、夏梨芳、杜云、刘国平、刘顺、江曲、段赞赞、蔡云、朱一星、李杰、甘信斌、陈成、周娟、梅昌伟、黄娅、秦佳婷。DB43/T 19192020 IV DB43/T 19192020 1 稻蟹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蟹生态种养的术语和定义、基地选择、稻田工程、水稻栽培、河蟹养殖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稻蟹生态种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T 26435 中华绒螯蟹 亲蟹、苗种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SC/T 1078 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43/T 634 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 DB43/T 1682 广两优 815 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稻蟹生态种养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of rice and crab 稻蟹生态种养是根据水稻与河蟹互利共生的原理,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水稻、河蟹在 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发育,实现提质增效、生态平衡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3.2 稻田工程 paddy field engineering 为创建稻蟹生态种养模式而实施的稻田改造工程。工程内容包括稻田平整、沟溜开挖、田埂加固、荫棚搭建、防逃设施安装、饵料台搭建及水生生物培植等。DB43/T 19192020 2 3.3 无害化处理 sanition treatment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消除危害的过程。4 基地选择 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壤肥沃、重金属含量低;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空气清新、背风向阳、环境清静。基地环境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5 稻田工程 5.1 稻田平整 将基地宜推平为面积 0.5hm2的若干个种养小区,小区长方形、东西向、每个小区田面高差 5cm 以内。由若干小区组成种养基地。在种养基地内修建道路、开挖沟渠、搞好绿化、安装排灌设施,着力把基地建成功能齐全、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种养基地。5.2 沟溜开挖 蟹沟挖成“田”字形。离小区四周 50cm60cm 开挖环形蟹沟,沟宽 1.3m1.5m、深 0.8m1.0m,再在小区中间位置开挖相互垂直的两条蟹沟,沟宽 1.2m、深 0.8m。蟹溜建在小区四角,溜长 4m6m、宽 2m3m、深 1.1m1.3m。沟溜壁用砖块或石料砌成,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 10左右。5.3 田埂加固 用开挖沟溜出的心土(生土)加固田埂,田埂高 6080cm、宽 5060cm、坡比 12.5,表土(熟土)放到田面。在小区适宜位置新建 2.5m3m 宽的便桥,便于人和机械进入田间作业。5.4 荫棚搭建 在蟹溜上面用钢管或竹木搭建 1.5m 高的荫棚,棚上面可种植丝瓜、苦瓜或豇豆、扁豆等蔬菜,为河蟹遮阳避暑。5.5 防逃设施安装 用孔径 0.5cm 的铁丝网或石棉瓦做围栏,地上高 50cm60cm,栽入地下 20cm30cm,每隔 100cm120cm 用木桩固定,还可用塑料薄膜做围栏,地上高 50cm60cm,埋入地下 15cm20cm,每隔 80cm 用木桩固定。防逃设施内壁安装宽 15cm20cm 反边防止蟹爬出。在小区内对角线安装进、排水口,用 50目双层钢丝过滤网封口,以防蟹逃逸及敌害生物入内。5.6 饵料台(框)搭建 在环形沟上每隔 10m12m 用石棉瓦、竹夹板、木板搭建长 2m、宽 0.5m1m,面积为 1m22m2的饵料台,使其 2/3 淹于水下 15cm20cm,1/3 露出水面,还可用木方或竹竿搭建长 2m、宽 1m,面积为 2m2的饵料框并固定在沟边。饵料台(框)供蟹定点觅食。5.7 水生生物培植 DB43/T 19192020 3 在蟹苗投放前每公顷用生石灰 1 0001 500kg 对水化浆进行全田泼洒消毒,提升 pH 值。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 5 000kg,8d 后在蟹沟蟹溜内移栽轮叶黑藻、水葫芦、伊乐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蔸栽5 株6 株,株距 1m 左右,水草面积占沟溜面积的 4050。水草能净化水质,可供蟹采食躲藏、遮荫降温。在沟溜内还可投放一定的浮游生物、浮萍、小鱼虾和田螺等,以供蟹食用。6 水稻栽培 6.1 品种选择 选栽耐腌渍、抗倒伏、抗病虫、叶直立、分蘖强、茎秆粗、品质优、产量高的一季稻品种。6.2 壮秧培育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播前将种子翻晒 1d2d,用 25咪酰胺乳剂按说明进行消毒,捞出种子洗净粘液,再用清水浸种 12h18h,然后常温催芽,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播种,加强苗期管理,移栽前施用 1 次“送嫁肥”和“送嫁药”。6.3 施肥移栽 每公顷施商品有机肥 4t5t,田土翻耕深 20cm25cm,使土肥混匀,土壤整碎整平整融。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秧苗达到适宜秧龄时移栽,行株距 30cm18cm20cm,栽深 2cm3cm,栽插 18 万蔸/hm2左右。6.4 水肥管理 浅水移栽,活蔸后水位加深 10cm 左右,苗数达 80时露出田面轻度晒田,以后水位保持 1520cm。活蔸后施分蘖肥,主穗二期施穗肥,齐穗期施粒肥,用 1的磷酸二氢钾或 1.5的尿素溶液分别喷施1 次。6.5 病虫防治 采取培育壮秧、健身栽培、科学施肥、清除田边杂草、利用性诱剂、赤眼蜂和杀虫灯诱蛾等措施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发生及时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局部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393的规定。6.6 适时收割 当谷粒黄熟 90以上时收割。收割前打开排水口,缓慢排出田水露出田面,使河蟹爬入蟹沟蟹溜内。秸秆粉碎还田,切忌焚烧。水稻收割后田面水深保持 2030cm,利于河蟹活动与育肥。6.7 栽培技术 可参照 DB43/T 1682 的规定执行。7 河蟹养殖 7.1 蟹苗投放 选择肢体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中华绒螯蟹,即河蟹。投放前蟹苗用DB43/T 19192020 4 35食盐水浸泡 6min8min 消毒,将蟹用网兜装好放入田水中浸泡 1min2min,然后将网兜提出水面 3min5min,再次放入田水中浸泡,如此反复进行 3 次以上。在水稻移栽活蔸后投放蟹苗,每公顷投放每只 10g 左右的蟹苗 7 500 只左右。蟹苗质量应符合 GB/T 26435 的规定。7.2 饵料投喂 7.2.1 投喂原则 按“四定”原则投喂饵料。“定点”是将饵料投在固定的地点,即饵料台(框)内;“定时”是每2d 投喂 1 次或每 1d 投喂 1 次2 次,每天上午 8 时9 时、下午 5 时6 时各投喂 1 次;“定量”是按蟹的生长时期和体重确定投喂量;“定质”是投喂新鲜、未腐败变质的优质饵料。7.2.2 饲料种类 植物性饲料有水草、菜叶、瓜类、藻类、浮萍、玉米、小麦、麸皮等;动物性饲料有小鱼、小虾、螺肉、蚌肉、蚯蚓、蚕蛹、鱼粉及动物内脏等;配合饲料是根据蟹生长发育的需求配制的动植物饲料,饲料合理搭配、营养全面,配合饲料应符合 SC/T 1078 的规定。把饵料制成颗粒状,便于蟹摄食。植物性饵料投喂前应洗净、切碎、消毒,玉米粒、麦粒等煮熟后投喂为宜。7.2.3 投喂方法 7.2.3.1 饲料使用应符合 NY/T 471 的规定。7.2.3.2 在水温 20以下时,2d 投 1 次,按蟹重 810投喂饵料;水温 2023时,每天投 1次,按蟹重 56投喂饵料;水温 23以上时,每天投 2 次,按蟹重 35投喂饵料,上午投饵1/3,下午投饵 2/3;以后随水温降低逐步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7.2.3.3 7 月份至 8 月份是蟹快速生长期(长壳期),应加大植物性饵料投喂,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9 月份至 10 月份是蟹性腺发育期(长膘期),需要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辅以投喂植物性饵料。7.2.3.4 高温闷热等恶劣天气要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投喂前清除残饵。7.3 水的管理 7.3.1 水位调节 6 月份至 7 月份沟溜水深 90cm110cm,田面水深 10cm 左右;7 月份至 10 月份沟溜水深 100cm120cm,田面水深 15cm20cm;11 月份以后沟溜水深 110cm130cm,田面水深 30cm 左右。7.3.2 水质调控 7.3.2.1 养殖用水质量应符合 GB 3838类水的要求。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新鲜、溶氧 5mg/L、透明度30cm,防止水体出现富营养化。7.3.2.2 幼蟹培育期:1 月份至 3 月份每月换水 1 次,4 月份至 5 月份每月换水 2 次,每次换水 1/41/3;成蟹培育期:6 月份至 10 月份每 7d10d 换水 1 次,每次换水 1/31/2,11 月份至 12 月份每 10d20d 换水 1 次,每次换水 1/51/4。7.3.2.3 采取边排老水、边注新水,新老水温差控制在 5以内。养殖水排放质量应符合 SC/T 9101的规定。7.3.2.4 6 月份至 10 月份每 15d25d 消毒 1 次,11 月份至翌年 1 月份至 5 月份每 20d30d 消毒 1次,用 20mg/L 生石灰,或 2mg/L 漂白粉交替使用进行水体消毒,以增加钙质,保持水体清新。7.3.2.5 当河蟹抱住水稻茎叶或水草侧卧表示水体缺氧,河蟹上岸表示严重缺氧,需要及时换水和水DB43/T 19192020 5 体消毒。7.4 病害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蟹病。采取选择体质健壮蟹苗,投喂新鲜优质饵料,饵料中添加蟹宁、PRC 活力源添加剂及复合 Vc、VE 等措施防治。经常换水保持水体鲜嫩,定期搞好水体、环境、用具消毒,水体可用菌毒双效宁或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消毒。病蟹隔离喂养,死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害蔓延。渔药使用应符合 NY/T 755 的规定。7.5 加强巡查 每天早中晚各巡查 1 次,发现敌害生物入内及时清除,围栏和进排水口纱网损坏及时修补,田埂漏水及时修复,病蟹及时隔离,死蟹、死鸟及其他死亡动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应符合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业部农医发201725 号)通知的要求。水体富营养化及时换水消毒。保持环境清静。7.6 适时收获 河蟹 10 月份以后开始收获。先用水草诱捕,在蟹沟蟹溜内每 2m3m 放 1 堆水花生,然后把水花生移入网箱内,如此反复进行,可以诱捕大部分河蟹,再进行排水收获,将田水缓慢排干,使河蟹进入蟹沟蟹溜内,利用灯光诱捕和人工抓捕,收获的河蟹放入清水中暂养,然后上市。8 档案管理 8.1 水稻栽培档案管理 按 DB43/T 1682 的规定执行。8.2 河蟹养殖档案管理 按 DB43/T 634 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