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425-2021 港口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pdf
-
资源ID:63197690
资源大小:4.53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45∕T 2425-2021 港口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pdf
ICS 07.CCS A 4广Techn2021-060 47 西壮港ical spe-12-20 发壮族港口防cificati发布 广西壮族自防雷装ons for 壮族自治区自治 装置检inspectin por 区市场监督区检测技ion of lirts 督管理局 地DB技术规ightning 发 布 4方标B45/T 242规范 protect2022-0布 45 标准252021 ion syst01-20 实准 tem 实施DB45/T 2425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防雷分类及防雷区划分.2 4.1 港口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2 4.2 防雷区划分.3 5 基本规定.3 5.1 检测周期.3 5.2 检测程序.3 5.3 检测作业要求.4 5.4 检测仪器要求.5 6 检测项目和方法.5 6.1 港口防雷装置技术要求.5 6.2 检测项目.5 6.3 测量方法.8 7 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8 7.1 检测记录.8 7.2 检测数据整理及判定.8 7.3 检测报告.8 7.4 存档资料.9 附录 A(规范性)港口区域爆炸和火灾环境及雷电防护区划分.10 附录 B(资料性)部分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指标.12 附录 C(规范性)防雷装置技术要求.13 附录 D(规范性)防雷装置至被保护建(构)筑物或场区的间隔距离.19 附录 E(资料性)接地导通性测试方法及判据.22 参考文献.24 DB45/T 2425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防城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防城港市气象局、广西恒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宣儒、朱和龙、缪世宁、冯逸鹏、张玉新、周启强、李新华、董金红、唐璇、陈广林、钟远、凌宗良、缪世萍、马霖、陈逸宗、吴高杰、黄中信、吴春芬、黄日勇。DB45/T 24252021 1 港口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港口防雷装置的防雷分类及防雷区划分、基本规定、检测项目和方法、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港口码头建(构)筑物、堆场、装卸及相关储运设施防雷装置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944201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T 84872010 港口装卸术语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329372016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1862013 港口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650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JT 556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 DB45/T 4462017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1862013、GB/T 84872010、GB 69442012、GB/T 329372016、GB 500572010、GB/T 214312015等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港口 port 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具有一定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以进行客货运输或用于生产、储运、中转、堆放产品或货物的场地或作业区域。来源:GB/T 501862013,2.1.2,有修改 3.2 码头 wharf 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上下旅客的基础设施。来源:GB/T 84872010,2.9 3.3 储运场所 storage place 港口区域用于转运、储存堆放集中货物(箱)、杂散货物或其它化工、油气指定场所。DB45/T 24252021 2 3.4 危险货物 dangerous goo 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者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来源:GB 69442012,3.1 3.5 堆场 storage yard 堆存和保管货物的露天场地。来源:GB/T 84872010,8.1 3.6 筒仓 silo 用以堆存粉末、颗粒散状物料的筒状仓。来源:GB/T 84872010,8.3 3.7 栈桥 construction bridge 港口内用于支撑输送机、管道、电缆,也可以作为行人通道的桁架结构桥式构筑物。3.8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 explosive and fire hazardous place 凡用于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等物质的场所。来源:GB/T 329372016,3.1 3.9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和内部组成的雷电防护装置,简称“防雷装置”。来源:GB 500572010,2.0.5,有修改 3.10 防雷装置检测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按照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和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的全过程。来源:GB/T 214312015,3.23 3.11 雷电防护区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 (LPZ)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域,又称“防雷区”。来源:GB 500572010,2.0.24,有修改 3.12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SPD)至少应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也称浪涌保护器。来源:GB 500572010,2.0.29,有修改 4 防雷分类及防雷区划分 4.1 港口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 DB45/T 24252021 3 4.1.1 一般规定 爆炸和火灾危险性场所划分按附录A要求,根据建(构)筑物或场所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灾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4.1.2 港口第一类防雷建(构)筑物 4.1.2.1 储运、储存烟火炸药及其制品、化学危险品的危险建(构)筑物或场所,且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4.1.2.2 具有 0 区或 20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4.1.2.3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4.1.3 港口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 4.1.3.1 储运、储存烟火炸药及其制品、化学危险品的危险建(构)筑物或场所,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4.1.3.2 具有 1 区或 21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或场所,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4.1.3.3 具有 2 区或 22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或场所。4.1.3.4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态或液态储罐。4.1.3.5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 次/a 的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建(构)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4.1.3.6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25 次/a 的一般性建(构)筑物。注:预计雷击次数按GB 500572010附录A计算。4.1.4 港口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除第一、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外为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按GB 50057中的3.0.4规定。4.2 防雷区划分 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按照GB 500572010中的6.2.1以及本文件附录A.2的规定。5 基本规定 5.1 检测周期 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中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检测间隔时间为6 个月,其他的防雷装置检测时间间隔为12 个月。5.2 检测程序 5.2.1 现场防雷装置检测应由 2 名以上具有相应防雷检测技术能力人员承担。5.2.2 在了解其防雷装置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参考防雷工程相关设计、施工图纸资料,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后进行现场检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宜按图 1 的程序进行。DB45/T 24252021 4 图1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流程图 5.3 检测作业要求 5.3.1 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测试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雷雨天应停止检测,受雨天影响须待晴后一天,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5.3.2 每一项检测参数应有 2 人以上共同进行,每 1 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写原始记录。5.3.3 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登高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遵守下列作业安全规程: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现场检测不应携带火种、无线电通讯设备,不应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检测仪器或设备;检测仪表、工具等不应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检测现场不准许吸烟,不准许穿化纤服装、钉子鞋,现场不应随意敲打金属物;在检测配电系统设备的防雷装置时,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对设备外壳要确认不带电时方可进行检测。5.3.4 检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应终止检测工作,该项检测项目宜作废处理,待排除这些情况后方可重新检测:发现仪器设备损坏或不正常状态又无备份仪器设备时;天气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不符合检测工作要求时;发现有危及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现象时;接受业主检测委托 现场勘察检测环境 制定检测方案 首次检测 是 否 现场检查与检测 记录原始数据 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前准备 计算分析与结果判断 DB45/T 24252021 5 有电磁干扰或其它环境干扰现象影响到检测数据准确性时。5.4 检测仪器要求 检测仪器应满足检测项目和精度要求,检测前对使用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检测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部分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指标见附录B。6 检测项目和方法 6.1 港口防雷装置技术要求 港口建(构)筑物、堆场、筒仓、户外装卸及输送机械、液体化工及油气储运场所、调度指挥及数据或设备控制中心等的防雷装置应符合GB 50057、GB 50650、GB 50343、JT 556的规定,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文件附录C。6.2 检测项目 6.2.1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 建(构)筑物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屏蔽、SPD等防雷装置的检测按照 GB/T 214312015第5章、GB/T 329372016第6章及DB 45/T 4462017第5章的规定。6.2.2 铁(杆)塔防雷装置检测 6.2.2.1 利用铁(杆)塔自身金属本体作为接闪器,检测其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应符合 GB 500572010中 5.2.1 和表 C.1 要求。6.2.2.2 检查铁(杆)塔引下线、接地线不少于 2 处,检测其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应符合表 C.2 和表C.3 的要求。6.2.2.3 测试铁(杆)塔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0。6.2.2.4 检查铁(杆)塔的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措施,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5.6 的规定。6.2.2.5 检查防直击雷的铁(杆)塔不应挂设网络、通讯或电气线路。6.2.3 堆场防雷装置检测 6.2.3.1 堆场应根据存放的货物危险性,按照 4.1 划分防雷类别区域。6.2.3.2 普通货物堆场利用铁(杆)塔进行保护的,检测按照 6.2.2 要求。6.2.3.3 危险货物堆场防雷要求和检测方法如下:a)堆场采用独立接闪器保护,处于 LPZ0 区保护范围内,保护范围用滚球法计算,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为 30 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为 45 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为 100 m。计算方法按照 GB 500572010 附录 D 的规定;b)检测接闪器材料规格和高度,检测引下线及接地线材料规格,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应符合表C.1、表 C.2 和表 C.3 的要求;c)测试独立接闪器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10;d)按照 6.2.2.4 检查独立接闪器的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措施;e)检查独立接闪器与被保护物的间隔距离 Sa,间隔距离 Sa计算按照附录 D 的规定;f)独立接闪器不应挂设网络、通讯或电气线路,检查是否符合要求;g)滑触线架有防闪电感应接地,检测其接地线数量、材料规格和接地电阻是否符合 C.3 和表 C.13的要求。DB45/T 24252021 6 6.2.4 筒仓检测 6.2.4.1 筒仓防雷装置检测按照 6.2.1 要求。6.2.4.2 检测金属材质筒仓壁厚最小厚度是否符合表 C.1 要求。6.2.4.3 检查筒仓顶上的呼吸管、排尘阀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检测其与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6.2.4.4 检测筒仓装卸机械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当其材料规格满足表 C.1 要求时,检测与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6.2.5 户外装卸及输送机械检测 6.2.5.1 检测装卸现场的龙门起重机、门座(含带斗)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斗轮机等大型起重机械以及连续装卸机械防直击雷措施应符合 JT 556 和表 C.1 要求。注1:起重机械指的是从事物料提升,短距离运移的装卸、安装作业的机械设备。注2:连续装卸机械指的是具备自行取料功能,可从取料点到卸料点连续均匀输送物料的机械。6.2.5.2 检测装卸机械设备的轨道是否接地,接地点不少于 2 处,沿轨道每隔 30 m40 m 设 1 个接地点,并同时与并行的另一轨道相跨接。轨道的接地线与跨接线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小于12 mm,扁钢截面积不小于 100 mm2,厚度不小于 4 mm,每个接地点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6.2.5.3 检查散粮、矿石、煤等原料输送带及其中转站的金属结构或其他金属物等作为防直接雷击的材料是否符合 GB 50057 中 5.2.1 和表 C.1 要求。6.2.5.4 检测连续输送机械机组、防护罩及金属支撑结构接地措施,是否符合 6.2.5.1、6.2.5.2 要求。注:连续输送机械从事沿一定的输送路线从装料点到卸料点连续均匀输送物料的机械设备。6.2.5.5 检测各类起重、装卸机械设备控制柜、操作台、电气柜及控制室等外露不导电金属外壳接地可靠性,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6.2.6 液体化工、油气储运场所检测 6.2.6.1 专用码头 6.2.6.1.1 码头场所建(构)筑物防雷检测按照 6.2.1 要求。6.2.6.1.2 检测码头装卸现场的输油臂、消防炮、高杆灯等设备及金属管道、构架(包括码头引桥、栈桥的金属构件及基础钢筋等)是否按要求作电气连接并与接地装置或区域接地干线相连接,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是否符合表 C.3 的要求,测试其电气连接和接地电阻。注:引桥是用于连接专用码头与卸货平台的桥式通道。6.2.6.1.3 进出码头管廊架、栈桥按支柱间距或每隔 25 m30 m 与基础钢筋连接一次,测试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或接地电阻。6.2.6.2 输送管道 6.2.6.2.1 检查长距离管道及分支管道在进出中转站或工艺装置区(含车间厂房、储罐等)处、分岔处是否按要求设置接地,距离建(构)筑物 100 m 内的管道,是否每隔 25 m 接地一次,测试其接地电阻。6.2.6.2.2 检查平行管道净距小于 100 mm 时,每隔 20 m30 m 作电气连接,当管道交叉且净距小于 100 mm 时,是否作电气连接,测试其连接过渡电阻。6.2.6.2.3 检查金属管道的法兰盘、阀门跨接情况,测试法兰盘、阀门跨接过渡电阻,跨接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应符合表 C.3 要求。6.2.6.2.4 检查非导体管两端金属物是否分别与接地干线相连,或采用截面不小于 6 mm2的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测试跨接线两端的过渡电阻。6.2.6.2.5 检查非导体管段上的所有金属件应接地,测试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DB45/T 24252021 7 6.2.6.3 金属储罐 6.2.6.3.1 使用超声测厚仪测量金属储罐顶板和侧壁厚度是否符合表 C.1 要求。6.2.6.3.2 检查浮顶金属储罐的浮顶与罐体的连接线数量不少于 2 处,截面积不小于 50 mm2扁平软铜绞线,弧形间距不大于 30 m。6.2.6.3.3 检查金属储罐接地线数量不少于 2 处,弧形间距不大于 30 m,检查接地线材料规格、安装工艺,测试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0。6.2.6.3.4 检测罐顶放空管、放散管、排空口应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间隔距离是否符合附录 D要求。6.2.6.3.5 检查金属储罐的呼吸阀、量油孔、放(排)空管、安全阀、降温管道、消防管道、爬梯、金属栏杆等金属附件与罐体等电位连接情况,测试其连接过渡电阻。6.2.6.3.6 检测储罐群地面上设施(管道、排空管、增压、液压及泵机设施等)的等电位连接情况,测量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和连接过渡电阻。6.2.6.3.7 检查储罐的风管及外保温层的金属板保护罩,其连接处是否咬口并利用机械固定的螺栓与罐体作电气连接并接地,测试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6.2.6.3.8 检测储罐上的仪表及控制系统的配电系统屏蔽、接地措施是否符合表 C.3 及 C.4 的要求,SPD 检测按 6.2.1。6.2.6.4 装卸区 6.2.6.4.1 检査装卸区域内的金属管道、金属设备、路灯、监控、线路管道接地情况,接地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表 C.3 的要求。测试其接地电阻。6.2.6.4.2 检查装卸区域内铁路钢轨两端的接地,区域内与区域外钢轨间的电气通路应采取绝缘隔离措施,平行钢轨之间应在每个鹤位处进行 1 次跨接,接地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表 C.3 的要求。测试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或接地电阻。6.2.6.4.3 检査装卸栈台、鹤管、装卸区域与储运船舶、装卸槽罐车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表 C.3 的要求,测试其接地电阻。6.2.7 调度指挥、数据或设备控制中心等信息系统检测 6.2.7.1 所在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按照 4.1 要求进行划分,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按照 GB 503432012 中 4.2 和 4.3 确定。6.2.7.2 检查进出户电源、信号线敷设方式,其中检查信号线路金属屏蔽层、加强芯是否于入户处等电位连接,使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检查电源系统接地型式。6.2.7.3 检查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否符合附录 A.2 的要求,检查建筑物室内屏蔽方式。6.2.7.4 检测室内设备系统等电位连接方式,等电位连接方式采用 S 型或 M 型连接是否符合 GB 500572010 中 6.3.4 的要求。6.2.7.5 测试信息系统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表 C.13 要求。6.2.7.6 检测电涌保护器应符合 6.2.1 的要求。6.2.8 其它设施检测 6.2.8.1 计量设备 6.2.8.1.1 检查港口内轨道衡、汽车衡金属构件是否具有两点接地,检测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6.2.8.1.2 轨道衡、汽车衡电气及信息控制系统 SPD 检测按 6.2.1 的要求。DB45/T 24252021 8 6.2.8.1.3 轨道衡、汽车衡控制室防雷检测按照 6.2.1 的要求。6.2.8.2 防静电接地装置 6.2.8.2.1 检查进出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危险货物及易产生静电火花入口处应有防静电接地装置并测试其静电接地电阻。6.2.8.2.2 单独设置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0。6.3 测量方法 6.3.1 接地电阻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土壤电阻率用四极接地电阻测试仪或土壤电阻率测试仪测量。6.3.2 材料规格用游标卡尺测量。6.3.3 长度、宽度、高度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高度也可用测高仪(或经纬仪)测量。受限于空间环境要求的可使用带距离测量的无人机。6.3.4 金属罐壁厚度使用超声测厚仪测量。6.3.5 外观检查 SPD 的劣化指示和铭牌参数,必要时使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或 SPD 巡检仪测量参数。6.3.6 等电位连接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或毫欧表测量。6.3.7 引下线或接地线的导通性用导通性测试仪测量,使用方法见附录 E。6.3.8 电源系统接地形式或引下线判定使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测量。6.3.9 信息系统机房辅助项目使用绝缘电阻表、表面阻抗、静电电位测量仪等测量。6.3.10 长距离连续金属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可以选取一个方便测试接地电阻的点进行测试,以此点作为基准点使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进行连续性测试。7 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7.1 检测记录 7.1.1 在现场将各项检测数据如实记入原始记录,校核人全面核对原始记录、仪器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原始记录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名。7.1.2 原始记录只能用钢笔、签字笔和黑(蓝)色圆珠笔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不允许随意涂改、删减。若确系记录错误需更改或作废时,则按规定要求杠改,并在杠改处加盖私章或签字、注明日期。7.2 检测数据整理及判定 7.2.1 建(构)筑物体类数据以 m 为计量单位,精确小数点后 1 位,建筑材料类以 mm 为计量单位保留整数或 1 位小数,等电位电阻值或过渡电阻类保留 3 位小数,接地电阻类保留 1 位小数或 2 位小数。7.2.2 用数值修约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7.3 检测报告 7.3.1 检测报告由检测员按原始记录的内容进行编制,检测员签字,校核人校对后签字,经签发人签字确认签发,加盖检测单位公章。7.3.2 检测报告不少于两份,由检测单位留存一份,业主使用单位若干份。存档应有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DB45/T 24252021 9 7.4 存档资料 将现场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及首次检测防雷装置技术图纸等资料存档保存,保存期限按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符合资质认定要求。DB45/T 24252021 10 A A 附录A (规范性)港口区域爆炸和火灾环境及雷电防护区划分 A.1 港口区域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划分 A.1.1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岀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0 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 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岀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岀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可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A.1.2 可燃性粉尘环境应根据可燃性粉尘混合物岀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20 区: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短时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21 区: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的区域;22 区: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一般不可能出现于爆炸性粉尘环境中的区域,即使出现也是短暂性的。A.1.3 火灾危险环境,按下列规定进行划分: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害的环境;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害的环境;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害的环境;其它港口区域石油化工、燃气和其他爆炸性火灾危险环境进一步分区符合 GB/T 214312015附录 A 及 DB 45/T 4462017 附录 B 表 B.2表 B.5 的要求。A.2 雷电防护区划分 A.2.1 将需要保护的控制雷击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A.2.2 雷电防护区见图A.1,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受直接雷击和全部雷电电磁场威胁的区域。该区域的内部系统可能受到全部或部分雷电浪涌电流的影响;直击雷防护区(LPZ0B):直接雷击的防护区域,但该区域的威胁仍是全部雷电电磁场。该区域的内部系统可能受到部分雷电浪涌电流的影响;第一防护区(LPZ1):本区域内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由于边界处分流和浪涌保护器的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限制的区域。该区域的空间屏蔽可以衰减雷电电磁场;后续防护区(LPZ2n):由于边界处分流和浪涌保护器的作用使浪涌电流受到进一步限制的区域。该区域的空间屏蔽可以进一步衰减雷电电磁场;后续防雷区安装磁场屏蔽、协调配合好的多组 SPD 按 GB 500572010 中 6.2.2 的要求。DB45/T 24252021 11 注:图例说明: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他屏蔽体;按滚球法计算 LPZ 的保护范围;中间省略部分。图A.1 建(构)筑物雷电防护区(LPZ)划分 LPZ2 LPZ0B LPZ0B 接闪器 LPZ0A LPZ0A LPZ0A LPZ0A LPZ0B LPZ0B LPZn LPZ1 埋地线缆、金属管道 接地装置 DB45/T 24252021 12 B B 附录B (资料性)部分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指标 部分设备仪器及参数指标见表B.1。表B.1 部分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指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主要性能要求 1 接地电阻测试仪 测试电流:20 mA(正弦波),分辨率:0.01 2 等电位测试仪 测试电流:1 A,四线法测试,分辨率:0.001,具备大容量锂电池 3 环路电阻测试仪 电阻测量分辨率:0.001,电流测量分辨率:1 A 4 防雷元件测试仪 测试器件:MOV,具备大容量锂电池 5 绝缘电阻测试仪 01 000 M 6 表面阻抗测试仪 测量范围:1031010 7 静电电位测试仪 测量范围:20 kV 8 数字万用表 电压、电流、电阻测量,分辨率:3位半 9 毫欧表 测量范围:0200 m,分辨率:0.01 m 10 超声测厚仪 测量范围:1.5 mm200 mm 11 电涌保护器巡检仪 动作电压测量范围:01 700 V,精度2%1 d 漏电流测量范围:0199.9 A,精度2A1 d 12 经纬仪 测量范围:仰角-50800,方位角003600,读数最小值0.2 13 激光测距仪 测距范围:0150 m 14 导通性测试仪 仪器分辨率为1,准确度不低于1.0级 DB45/T 24252021 13 C C 附录C (规范性)防雷装置技术要求 C.1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见表C.1。表C.1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名称 要求 接闪杆 1 m以下:圆钢直径12 mm;钢管直径20 mm,厚度2.5 mm;铜材有效截面50 2 杆长1m2 m:圆钢直径16 mm;钢管直径25 mm,厚度2.5 mm;铜材有效截面50 2烟囱、杆塔顶端杆:圆钢直径20 mm;钢管直径40 mm,厚度2.5 mm;铜材有效截面50 2 接闪带 圆钢直径8 mm;钢管直径20 mm,厚度2.5 mm;扁钢截面48 2,厚度4 mm;铜材截面50 2 烟囱(火炬)顶接闪环(带):圆钢直径12 mm;扁钢截面100 2,厚度4 mm 注:安装高度15 cm;建(构)筑物高度高于滚球半径时,接闪带应突出或平建筑外立面。接闪网 圆钢直径8 mm 扁钢截面50 2,厚度4 mm 网格尺寸:第一类防雷建筑物5 m5 m或6 m4 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0 m10 m或12 m8 m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0 m20 m或24 m16 m 架空接闪线(网)镀锌钢或铜绞线截面50 2 金属屋面作接闪器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金属屋面不宜作接闪器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钢板厚度0.5 mm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钢板厚度4 mm,铜板厚度5 mm,铝板厚度7 mm 金属罐体 钢管、钢罐壁厚:2.5 mm 处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钢管、钢罐壁厚:4 mm 连接工艺要求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 倍,不少于三面焊接 圆钢双面6 倍、单面12 倍 圆钢与扁钢连接圆钢6 倍 金属板搭接100 mm 紧固件紧固 卷边压接 保护范围 接滚球法计算,符合GB 500572010表5.2.12要求 间隔距离 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相关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按GB 500572010计算 C.2 引下线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引下线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见表C.2。DB45/T 24252021 14 表C.2 引下线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名称 要求 引下线材料规格 明敷:圆钢直径8 mm 扁钢截面48 2,厚度4 mm 铜材截面50 2 暗敷:圆钢直径10 mm 扁钢截面80 2,厚度4 mm 烟囱(水塔)火炬:圆钢直径12 mm 扁钢截面100 2,厚度4 mm 引下线平均间距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2 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8 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25 m 筒仓:按防雷类别要求 金属储罐:油气罐30 m;化工装置18 m 引下线根数 2根(且满足平均间距要求),独立接闪杆1根 引下线间隔距离 独立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与被保护物之间的间隔距离按GB 50057计算,3 m 连接工艺要求 按照表C.1 C.3 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见表C.3。表C.3 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名称 要求 人工接地体 水平接地极:扁钢截面100 2,厚度4 mm;圆钢直径10 mm 垂直接地极:角钢截面100 2,厚度4 mm 钢管管壁厚度3.5 mm 埋设深度:0.5 mm 距建筑物的出入口或人行道3 m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就敷设环形接地体 自然接地体 圆钢:2直径16 mm(垂直)2直径10 mm(水平)接地线 一般截面100 m2,且不小于引下线截面积 金属筒仓、储罐:不小于引下线且直径10 mm 金属构架:直径10 mm 机械设备:铜蕊线16 mm2 间隔距离 独立接闪器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的间隔距离按GB 50057计算,3 m 专设引下线距出入口或人行道3 m 连接工艺要求 按照表C.1 C.4 防雷等电位连接技术规范要求 防雷等电位连接技术规范要求见表C.4C.6。DB45/T 24252021 15 表C.4 防雷装置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 等电位连接部件 材料 截面(mm2)等电位连接带(铜、外表面镀铜的钢或热镀锌钢)Cu(铜)、Fe(铁)50 从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或各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 Cu(铜)16 Fe(铁)50 金属装置、电气设备或大型金属物至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 Cu(铜)6 Fe(铁)16 接地连接线 Cu(铜)Fe(铁)16 表C.5 各类等电位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 名称 材料 最小截面积(mm2)垂直接地干线 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 50 各区域端子板与金属装置、电气设备、大型外露导电部分局部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 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 25 金属装置、电气设备、大型外露导电部分机房局部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 多股铜芯导线 16 金属装置、电气设备、大型外露导电部分等电位连接网络之间的连接导体 多股铜芯导线 6 金属装置、电气设备、大型外露导电部分 铜箔或多股铜芯导体 25 表C.6 各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最小截面积 名称 材料 最小截面积(mm2)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铜质 150 各区域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铜质 100 金属装置、电气设备、大型外露导电部分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排)铜质 50 C.5 电源电涌保护器(SPD)技术规范要求 C.5.1 用于电源线路的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应符合表C.7规定。A 表C.7 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 SPD安装位置 总配电箱 LPZ0与LPZ1分界 分配电箱 LPZ1与后续分界 需要特殊保护的设备前端 LPZ后续分界 试验波形 10/350s 级试验 8/20s 级试验 8/20s 级试验 1.2/50s和8/20s 复合波级试验 冲击电流 标称放电电流 Iimp(kA)In(kA)In(kA)UOC(kV)/ISC(kA)电流大小 15 30 5 10/5 C.5.2 SPD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应低于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表C.8)。如无法满足条件时,应安装下一级SPD进行保护。DB45/T 24252021 16 表C.8 220/380V 配电系统中设备绝缘耐冲击电压额定值 设备位置 电源处的设备 配电线路和最后 分支线路的设备 用电设备 特殊需要保护的设备 耐冲击过电压类别 类 类 类 I类 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UW(kV)6 4 2.5 1.5 注1:类含有电子电路的设备,如计算机、有电子程序控制的设备。注2:类如家用电器和类似负荷。注3:类如配电盘,断路器,包括线路、母线、分线盒、开关、插座等固定装置的布线系统,以及应用于工业的设备和永久接至固定装置的固定安装的电动机等的一些其它设备。注4:类如电气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滤波器。C.5.3 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具有通过电涌时的电压保护水平和有熄灭工频续流的能力。C.5.4 SPD连接导体的颜色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蓝色,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截面应符合表C.9的规定。表C.9 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截面积 位置 连接要求 第一级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6 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10 2 第二级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4 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6 2 第三级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2.5 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4 2 第四级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2.5 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4 2 连接长度 SPD两端连接导线连接长度不宜超过0.5 m或采用凯文接线方式 距离要求 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应小于10 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应小于5 m,否则应加装退耦元件,当SPD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C.5.5 安装在电路上的电涌保护器,其前端应有后备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器。如使用熔断器,其值应与主电路上的熔断电流值相配合。即应当根据电涌保护器产品手册中推荐的过电流保护器的最大额定值选择。如果额定值大于或等于主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器时,则可省去。C.5.6 根据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连接于相线与中性线或PE线间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应符合表C.10。表C.10 电涌保护器持续工作电压 Uc 值 电涌保护器安装位置 配电接地系统制式 TT系统 TNC系统 TNS系统 带中性线的IT系统 无中性线的IT系统 相线与中性线 1.15 UO 不适用 1.15 UO 1.15 UO 不适用 相线与PE线 1.15 UO 不适用 1.15 UO 3UO 相间电压 N线与PE线 UO 不适用 1.15 UO UO 不适用 相线与PEN线 不适用 1.15 UO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注:UO是低压系统相线与中性线的标称电压。DB45/T 24252021 17 C.6 信号电涌保护器 C.6.1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和特性阻抗等参数,选择插入损耗小、分布电容小、并与纵向平衡、近端串扰指标适配的电涌保护器,UC 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的1.2 倍,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C.6.2 首次检查信号电涌保护器(SPD)原则上应设置在金属线缆进出建筑物(控制机房)的防雷区界面处,但由于工艺要求或其它原因,受保护设备的安装位置不会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