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
-
资源ID:63202818
资源大小:52.33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书写,培育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字词,理解诗句。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 1、中国古时有很多节日,有的节日始终传承到了现在,说说你知道的。 2、今日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1、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是唐朝闻名诗人、画家。 1、提自读要求: 2、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相识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初读状况: (1)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二类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意思: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情景佳节登兴奋高采烈 兄弟:包括哥哥和弟弟; 异乡:他乡,外乡; 思念:惦念; 情景:状况和景象; 佳节:美妙的节日; 登高:登山或登上高处; 无限:没有穷尽; 兴致勃勃:兴致高、精神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维是谁? 3、齐读。 (二)学习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扶老携幼、兴致勃勃 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登高远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 3、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 1、出示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致勃勃、扶老携幼 2、出示生字 3、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 4、视察老师的范写,老师边写边重点讲解:逢:三横匀称佳:两个土插:强调笔顺异:上面是巳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指导会用“兴致勃勃”造句,培育学生的语言运用实力。 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感情。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 1、出示生字组成的新词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 登高望远、兴致勃勃、扶老携幼 2、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当时王维的状况怎么样 (一)出示第一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板书:王维 3、齐读。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 (二)出示其次段: 1、指名读 2、第一到第三句写了什么?请小挚友默读课文思索。 3、说说扶老携幼、兴致勃勃的意思了,来体会欢庆佳节。 4、王维思念亲人与第一段哪一句有联系? 5、指导读这一段 过渡:王维主要惦念哪些亲人?详细想了哪些事? (三)出示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 2、句一和句二说了什么?老师板书:插茱萸(简洁介绍茱萸) 3、句三到句五又说了什么? 4、什么叫“天各一方”? 5、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 6、们看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过去,也想到现在:既想到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 (四)出示第四段: 1、这一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2、“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读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一段? 4、下面其次句话说了什么? 随机板书诗题: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特殊指出:山东指王维的家乡蒲州) (五)学习古诗 1、指导读好古诗 2、出示画面,加深领悟诗句意思:画面人物是谁?从哪里看出他是诗人?从哪里看出他是在重阳节写的诗的? 3、指名讲诗句的意思。 1、放录音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导背诵比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3、指导用“思念”造句:你在什么时候会思念、 4、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佳()桂()培()倍() 限()眼()异()导()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孙中山破陋俗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会默读,讲解并描述故事。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打算: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挚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宏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18孙中山破陋俗 说明课题: 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简介孙中山。 陋俗: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学习生字词。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相识不理解的词语。 会读生字。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废除缠足苦痛 检查自学状况。 出示词语。 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 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了解词语驾驭状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废除 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终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读、抄词语。 练读课文。 思索: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务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孙中山破陋俗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会默读,讲解并描述故事。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打算: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指名读课文。 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齐读第一部分。 其次部分:(第28自然段) 指名读。 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其次自然段。(板书:苦痛、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苦痛、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看法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图意。 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苦痛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看法,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他向妈妈提出反对看法,妈妈是怎么说的? 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白什么? 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论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孙中山同妈妈争论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齐读其次部分。 三、布置作业: 读课文,练习讲解并描述整个故事。 复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孙中山破陋俗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驾驭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俗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打算: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并描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指名读。 "辛亥革命胜利"是这么回事?(老师介绍:辛亥革命) "首先废除"缠足陋俗,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看书上的插图。 老师讲解并描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宏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俗。 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苦痛,在辛亥革命胜利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俗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同座二人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3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进行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字词句综合练习。2、写好几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重点难点: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到处留心1、第一部分。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挺好玩,你想知道吗?自己读一读范文吧。边听边想:“漂流”和“漂移”的意思有区分吗?“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小组学习、探讨。指名说、汇报、师总结:“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移”就是指漂的意思。说说椰子树是如何传播种子的。2、其次部分初识插图:细致看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吗?指名说:蒲公英、苍耳、豌豆、葡萄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的?依据答案,连线。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3、第三部分指名读题、弄清要求自由说沟通、评析用几句话写下来二、教学其次题:写好钢笔字。(1)认读要写的字。(2)指名说它们的结构。(3)视察这三个字,留意间架结构和布局。(4)看看“我的发觉”:要是这几个字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需相对。(5)练写钢笔字。(6)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态正确的学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3本课初备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2、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3、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重点难点: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弄清练习要求。 (2)老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自由练读。 (4)让学生说说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 (5)练习背诵、指名背 2、教学其次部分 (1)出示晨牧,自读、指名读,正音、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想诗意。 (3)讲解:这是写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放鸭子的事。边读边想象。 (4)练习,自由练背、集体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视察、范写露锋点。 3、生临写。 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揭示话题:学会求救 (2)、学生自由读要求 2、指导 (1)指导视察插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2)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那些意外的事务,人们是用什么方式自救或者求救的? (3)探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那些意外事务?遇到意外事务,采纳哪些方式可以自救或求救?应当怎样自救或求救? (4)总结:遇到意外的事务不要慌乱,要镇静镇静地开动脑筋,绅士都市的想方法,求救时,语言要清晰、明白、简洁。 3、练习。 (1)小组合作:模拟一次意外事故,自己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2)师巡察,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留意发觉较好的小组,让他们打算在全班表演。 4、反馈 (1)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表演的内容。 (2)评议、老师总结。 (3)小组表演,集体评议。 二、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习作8本课初备课时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探讨报告,如何写简洁的探讨报告。 2、仔细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3、根据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会用探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楚,表达要精确。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探讨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探讨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爱好 同学们喜爱读古诗吗?你最喜爱读谁的作品? 开火车背古诗。 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探讨古诗明白习作要求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邃,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老师让你们自己探讨、学习,你们有信念吗? 请学生默读,思索:这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探讨。 探讨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探讨的内容。 探讨方法:可查阅资料,供应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情的探讨。 整理探讨结果,填写探讨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给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沟通,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探讨,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探讨: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与班级探讨。 老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探讨报告。 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是应当在报告中写一写的? 你准备怎样写自己的探讨报告?你还想探讨些什么吗? 五、习作写探讨报告 把你的探讨成果写成一篇探讨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楚,表达要精确。 学生各自习作,老师巡察指导。 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8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读对联,了解有关岳飞的历史资料。 2、积累词汇与古诗。 重点难点: 积累词汇与古诗。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 一、学用词用句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让学生查字典,查出“辜”、“铸”、“佞”的意思。 3、查查资料,了解岳飞的有关历史资料。 4、再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学生们是否弄懂对联的含义。 (辜:罪过铸:铸造佞:指奸诈谄媚的小人。) 二、读读备备 1、教学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读准字音。 (2)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提出不懂的地方。 (3)老师简洁讲解。 学海无涯:学习像是在海上航行,没有边际,要学的学问无穷无尽。 书山有路:读书就像是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径是什么?就是勤奋。 沧海一粟:像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方极大的数量中微乎其微的数量。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方极大的数量中微乎其微的数量。 孜孜以求:不断追求,不知劳累。 全力以赴:付出全部的精力去做成一件事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方在学问、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 再接着努力,向前发展。 (4)比一比,看谁记得快,看谁记得准。 2、教学其次部分 (1)先让学生试着读读这首诗。 (2)简要讲讲这首诗的含义。 (3)领着学生反复吟诵,体会梅花的坚毅品质。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8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学写钢笔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写毛笔字,驾驭竖钩和横钩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写钢笔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写毛笔字,驾驭竖钩和横钩的写法。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困、周、间,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觉?(三个字是包围或半包围结构。) c在写的时候,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老师范写,留意里面的木的最终一笔要写成点。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困”,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周、间”两个字。(老师巡察指导) 二、学写毛笔字 1、指导学生视察“水”中的竖钩。在竖中线居高起笔,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锋向上缩笔,然后快速向左上钩出。 2、老师执毛笔范写竖钩。 3、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态)。 4指导视察“家”中的钩横钩。 5、学生临贴描红。 6、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钩,相互沟通书写心得,老师巡察指导。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练习8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学写请假条 重点难点: 学写请假条 课前打算: 教学过程: 1、讲解请假条的格式。 2、让学生读读前两个自然段,说说谢哲平是在什么状况下写了请假条。 3、让学生自学请假条,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并且说一说,怎样写。如开头,结尾。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状况下用请假条。 5、创设情境,让学生写请假条。 6、写完后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与备课人员 每逢佳节倍思亲两课时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两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相识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写好看;写好“采”“幼”。3、了解重阳节的时间及风俗习惯。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借助老师的提示词语,能基本概括文章大意。一、导入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佳节(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哪个节日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出示填空)每逢中秋节,我们总会()。这些美妙的节日我们统称它们为“佳节”。【师范写佳节,指导书写佳】这些传统佳节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可是不变的是在这样传统佳节中我们都会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和传统佳节有关的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生读课题。“逢”是后鼻音,谁再读读,齐读课题。2、那么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佳节是指哪个节日吗?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的九月初九,那么在古代,重阳节有些什么习俗呢?老师从文中找了一些介绍重阳节习俗的和人们欢庆节日的词语,你们会读吗?二、字词识记出示词语,指名读,生字逐个认读。重阳节头插茱萸登高远眺挽手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天各一方思念思绪万千重阳节指导书写重。【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头插茱萸登高远眺【这几个词语都是在介绍重阳节的习俗的,那么茱萸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为什么重阳节要有这样的习俗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出示茱萸图片,介绍重阳节的习俗: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闻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健康长寿,这也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是怎样欢庆节日的呢?老师也找了几个词语。出示手挽手扶老携幼指导书写幼【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兴致勃勃指导书写采【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还有几个词语老师看看大家会不会读?读完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看看同学们会不会读?人们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庆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词语、句子我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走进课文去读读文章吧!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特殊留意听下老师是怎样读后面那首古诗的。三、初读感知。1、师配乐范读。2、学生仿照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朗读状况,请个别学生读课文2、3段。其余学生听读、纠错。课文会读了吗?你们发觉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文包诗,以前学过这样的课文吗?文包诗的课文有什么特点?古诗的意思蕴含在课文中。4、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读,师生共评,师指导朗读。5、感知文意:请同学们默读思索:诗人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出示提示词语,生思索概括文意。【王维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家家户户欢庆节日的情景,思念起他在家乡的亲人,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四、写字指导;生拿出习字册描红,并写生字,师反馈指导。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古诗,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天各一方”等词语的意思;诗文比照,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独”“异乡”“佳节”“倍思亲”“少一人”等词语的品析体会诗人身居异乡在重阳佳节时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的其次句。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想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去找寻吧!二、精读品析1、品读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话的意思在文章哪里?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节,在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15岁、2年)他去了哪里?做什么?他有什么感受?板书【孤独、思念】出示:当孤身一人在外求学的王维受人欺压的时候,他想_;当夜深人静,王维难以入眠的时候,他会想;当王维生病的时候,他多想_;当王维取得优异的成果时,他多想_;当王维.【相机理解独,异乡的意思】你也有过这种孤独的感受吗?能不能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段。指导抓住15岁那年、两年了。这两个词语读好第一段。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王维15岁独自一人来到长安求学,孤身一人在外地已经两年了】指导读好重点词语“独”“异乡”。再读这句诗,2、品读其次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意思在文章哪里?谁来读读其次自然段,生读其次节,在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a.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喧闹、扶老携幼、登高游玩。【相机说明扶老携幼兴致勃勃】b.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人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绽开了丰富想象,把人们欢庆节日的情景说出来!(登高游玩、喝酒写诗、闲聊游戏。)如此喧闹的场景,让我们一起开心的读一读把!(指导朗读,欢快的节奏)我猜,王维看到这种情景肯定也很快乐,也是兴致勃勃的,你们同意吗?c.此时王维的心情怎样?【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在长安生活,已经两年了,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都是孤独一人。此时恰逢重阳佳节,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团聚在一起欢庆佳节,他却不能与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兴奋得起来,他怎能不更加惦念家乡的亲人?)再读其次自然段。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d.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人们扶老携幼、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庆节日的喧闹情景,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了】再读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抓住倍思亲指导朗读)再读古诗。男生读第一、二段,女生读一、二句诗。3、品读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a、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索:王维想了些什么?【生答王维在想什么?】王维想到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喝酒闲聊、写诗吟诵。)而如今却天各一方不能想会:介绍王维家乡与长安相距数千里,中间还隔着一座高耸入云、难以翻越的华山。一处在山的东面,一处在山的西面,【借机理解诗题山东,忆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b、配乐范读第三段(怎样读好第三段呢?哪些词语要读好呢?天各一方,不能会面、思念)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读这两句诗。女生读课文,男生读诗句。过渡: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庆节日的喧闹场面,他想起了过去的快乐,也想起了独在异乡的孤独,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的太多太多真是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将浓浓的思念寄予四句诗中写下这传诵千古的名篇。出示古诗,再读古诗三、再读古诗,情感升华。1、配乐诵读古诗。2、背诵古诗。四、拓展延长、总结全文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家乡时,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说)。2、(配乐)今日是中秋节,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特别惦念我们。爸爸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_,_来形容。五、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2)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板书设计:每逢佳节倍思亲长安家乡孤独天各一方思念(忆)每逢佳节倍思亲实录 每逢佳节倍思亲实录 师:同学们,李老师昨天收到一封学生来信,那是我参与工作教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已经读高校三年级了,他在信中说:李老师,我在北京读书已经三年了,很少回家。每次遇到美妙的节日,看到学校四周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我不禁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今年中秋又要到了,思念又占据了我的心头。 同学们,你能试着用一句诗来表达他的思亲之情吗?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诗的呢? 生:因为这句诗就写的是思念亲人。 生:我感到这句诗与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师:你们平常背诵的古诗多,而且背得熟,所以才能一下子想到这句诗,真好!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课题就叫 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除了中秋佳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 生:泼水节。 师: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佳节,不能算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生:春节。 生:元霄节。 生:端午节。 生:重阳节(师刚好板书) 师:欢庆佳节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假如我问“什么时候更加思念亲人”,课题应当怎么读?(生读略)假如我问“每逢佳节更加思念谁”,课题又该怎么读?(生读略)假如强调过节的时候思念亲人比平常更加剧烈,课题又应当怎么读呢?(生读略) 师:不同的人,因为感受不同,会有不同的读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心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哀痛。 生:难受。 生:与忧愁相伴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课题。(学生很动情地读课题。) 师: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它出自哪首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作者是唐朝大诗人 生:王维。 师: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东就是华山的东面。王维的家乡和亲人就在华山的东面。“忆”是什么意思? 生:回忆、惦念。 师:很好。谁来读这首诗? (一生读古诗,读得正确、流利,但没有一点儿感情。) 师:你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但你还不是王维,你没有读出王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提示你们,这首诗是诗人王维的思亲之作,应当怎么读,谁情愿再试一试? (一生读该诗,很有感情。) 师:你真了不得,还没有学习古诗,你就能读得这么好。是听你朗读,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大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忧愁和感伤。你能再读一遍,让我们再感受一次吗? (该生再读,比刚才更好。学生自发鼓掌。) 师:同学们,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想把诗读得更好,我们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心灵相通。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对话。 师:同学们都仔细预习了课文,请你告知我读了几遍课文? 生:5遍。 师:你呢? 生:5遍。 师:老师让我们都读5遍课文,是吗?(指一个学生)假如读了5遍后,课文还不能读好,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再去读几遍,把课文读熟。 师(转向全班学生):你们也会这么做吗?(生:会。)你们能这么做,就肯定能感到语文学习会走越来越有味道。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信任大家都能把课文读得文从字顺。但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告知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与文中的人物一起兴奋,一起哀痛,一起笑,一起哭。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维了,请打开书,用大诗人王维那颗思念亲人的心来读课文,尽情感受文字的温度。 (生自由读课文,约3遍。老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我说,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感到很难受,心里就有一种凉凉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温度。你们读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师:谁告知我们这句话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凉的? 生:凉的。 师: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读略。) 师:真的有点凉。告知大家,为什么是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