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阅读-2022年高考北京各区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
专题4 古代诗词阅读一、(2022 北京海淀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凌欹 贺铸 控沧江,排青嶂,燕台凉。驻彩仗、乐未渠央。岩花磴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舞闲歌悄, 恨风流不管余香。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寄一笑、何与兴亡!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缓调 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注释】凌欹:古台名,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曾于此建避暑离宫。贺铸以“铜人捧露盘引”词调咏 之,故另立新词牌名“凌欹”。贺铸:北宋词人,一生郁郁不得志,作此词时约53岁。渠:同“遽” o央:尽、止。使君:此处指朋友。三弄:东晋桓伊曾为王徽之演奏笛曲梅花三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1 .以下对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两首怀古词都以宏阔雄壮之景开篇,继而由眼前景象转入怀古抒情,笔力雄健,气度非凡。8 .贺词巧用控、排等字,状写山川险要之势;苏词妙用穿、拍、卷等字,描绘赤壁的壮丽画卷。C.两首词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写景、怀古、抒情熔于一炉,寄寓了词人无尽的兴亡之叹。D.贺词多三字句,音节铿锵有力,风格雄壮悲凉;苏词长短句结合,张弛有度,风格雄浑豪放。【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 “两首词均寄寓了词人无尽的兴亡之 叹”错。苏词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 的旷达之心,没有表现兴亡之叹。应选C。9 .斜阳,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在贺铸凌欹一词中有特殊含义。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斜阳” 的象征意义。【答案】“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句以夕阳残照的自然之景,隐喻词人已近暮年,仍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境况;昔日繁华无限的凌欹台如今破败荒凉,象征北宋统治者假设不以古为鉴,必将 导致国运如夕阳西下,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贺词中有“斜阳”意象的句子是“缓调清管,更为侬 三弄斜阳”,此句承前句而来,在一派凄迷的夕阳残照里,词人请友人“缓调清管”,为自己吹奏B. “沙尘”两句勾画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象。C. “自道”一句点出骑者身份与近况,又暗示其兴奋与自豪。I). “十日”四句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描绘非常真切。【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 “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错误,由“西来谁 家子,自道新封侯”可知,写的是宇文判官西行的情景。应选D。17.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初次赴安西边塞,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B.诗人既赞赏宇文判官的坦率真诚,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C.本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富有音乐美感。【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等的能力。A. “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 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错误,这首诗通过写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歌颂宇文氏为 国参军,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高扬的乐观无畏精神,所以其“情怀悲壮”更多是因为 宇文氏在恶劣环境中的不计个人得失精神品质。B. “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错误, “岂为妻子谋”意思是“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可见宇文判官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妻子儿女。 D. ”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错误,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且“对仗工整”也不正确,如“一驿过 一驿,驿骑如星流”不是对偶句,更不是对仗。应选C。18 .本诗前面已说“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前后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答案】不矛盾。诗前面之“令人愁”,指因行役和思乡而愁。结尾“不愁”指诗人为宇文判官以 身许国、公而忘私的戍边情怀和爱国精神所感染,要与他一道携手共赴边塞,为国效力,不再忧虑 西行征途前路漫漫。全诗先“愁”后慷慨,以昂扬情感收结全诗,前后情感变化并不矛盾。【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 暮到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表达诗人离长安西行情景。“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 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前四句从奔赴边关 的急切方面写。后两句那么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 生的感受。诗人行军急促,离开长安,思念家乡,因此发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 垣苦,岂为妻子谋”写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结尾写“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表达 诗人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因此,诗人后来被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 忘私的戍边情怀和爱国精神所感染,准备和他一起为国效力,不再发愁。诗歌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歌颂宇文氏为国参军,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高扬的乐观无畏精神。七、(2022 北京顺义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 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I】。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葭尔【2】, 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I ,来日且扶头I4 o注释:【1】物华幽,物华,美好的景物。幽,清幽。【2】馥尔,微小的样子。【3】费分说, 一时难以说 清。【4】扶头,扶头酒,一种易醉人的酒。19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客子”句说朋友久未来登楼远眺,此刻楼外秋景仍值得观赏。A. “西楼”句是对马叔度说尽可专心吟诗赏景,不用管时间早晚。B. “唤起”句说明月之下我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C. “英雄老矣”让人联想到作者永遇乐中“廉颇老矣” 一句。【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作内容的能力。C. “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错误,这 两句的意思是“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象冰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 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满怀冰雪”形容人高洁,“百川流”形容人胸怀坦荡,并非“寒彻心扉”“付诸东流”。应选C。20 . “剑气已横秋”句中,以“剑气”喻指建功立业的豪迈志向。以下诗句中“剑气”不含这种志向 的一项为哪一项(A.囊锥脱颖久峥噪,剑气干霄恨莫平。(杨冠卿次韵王宣千秋怀)B.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B.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C.拂牛剑气洗兵威,定乱归功更是谁。C.拂牛剑气洗兵威,定乱归功更是谁。(释正觉颂古一百那么其六十八)D.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D.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王令寄洪与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B.本句描写的是“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此处 的“剑气”实指舞剑时的光芒,而非比喻志向。应选B。21 .“借景抒情”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者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答案】上阕中作者与友人吟诗赏景,流露出一种惬意。作者登楼远眺,看到普照九州的明月,锦 绣山河的美景,激发起满腔的英雄豪迈之气。“鲸饮、剑气”道出了作者的壮怀和豪气。天空高远, 月下景物清幽。让作者联想到此刻沦陷的中原,但是朝廷无人想到抗战的英雄已老,还没有建功立 业。且朝廷尚没有出师北伐的计划。作者失望至极,由壮而悲,只好借酒消愁,抒发出北伐理想无 法实现的满腔悲愤。【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作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上阕写上“西楼”赏“好景”,只见天明月”,“百川”东流,好一派壮美山河风光,激发出词人的豪情壮志。这皎皎的明月,不正像我的光明磊落么。那一天的皓月,可能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自然引出最后一句“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喝酒还未尽兴,宝剑的光芒已冲向秋夜的长空。这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词人由眼前景想到了心头事,“野光浮,天 宇迥,物华幽”,大地上的月光在浮动,天空更加旷远,美丽的景物显得更加清幽。在这清幽的月 夜中,人不可能真的陶醉,如画的美景更能勾起伤心的往事,短暂的陶醉只能引起清醒后更深的愁 绪。诗人想起了恨事,引发了愁绪:“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 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词人愁思满怀了。作者忧心国 事,雄心壮志不得实现的表现,“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薮尔,决策尚悠悠”现在,朝廷中有谁 还能想起抗战的英雄渐渐老了,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收复中原的决策,仍然遥遥无期!那么,我也只能借酒浇愁了。情感由上阕的豪迈转而为悲慨,流露出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八、(2022 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谢眺浦滨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矍不变!注释:【1】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南朝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谢眺:南 齐文学家。此诗作于他出任宣城太守途中。【3】濯:水名,流经长安城东,诗人王粲作于汉末长安 大乱时的七哀诗中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塑长安”之句。京县,西晋都城洛阳。诗人潘岳河 阳诗中曾有“引领望京室”之句。【4】薨(meng):屋脊。5】» (zh6n):黑发。22 .以下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羸矣”二句,借典故写登高远望,表现出诗人对京色的眷恋之情。B.“白日”二句,写豪门多光耀,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C.“去矣”二句,写此去久远、欢宴难再,为下文惆怅泪流积蓄情势。D.“有情”二句,写黑发会变,真切地传达出有情人望乡产生的愁绪。【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错误。“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远远望去, 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 气派。“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应选B。23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题中的“还望”明示诗人已在离京途中,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的情态相类似。B. “白日丽飞薨”中的“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栗”用法有相同 之处。C.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与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都运用了拟人手 法。I).诗中“佳期”指归期,秦观鹊桥仙中的“佳期”指有情人相逢的时刻,两个“佳期”都是美 好的。【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都运用了 拟人手法”错误。“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黄昏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 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运用对偶手法。“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 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区分裂成吴楚两大局部;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 湖水中一样。突显了洞庭湖壮阔的气势与景象。应选C。24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全诗中的作用。【答案】(1)内容方面作用:未逝的晚霞铺展成多彩的锦缎,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素绢。内容作 用:诗句呈现出的绚丽悦目(澄净开阔)的景物与全诗缓慢的情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旧 乡的留恋。(2)结构方面作用:与上句“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相接,与下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相连,六句诗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美好、多彩空灵的画面,将诗人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展现出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作用的能力。“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剩余的晚霞铺展 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 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比照喻不仅色彩比照绚丽悦 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 和谐。全诗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料想此地难回而生的惆怅,表达了诗人 对旧乡的留恋。“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 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鸟儿尚知归来, 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由“白日”过渡到“余霞”,由“人 家”过渡到自然,“喧鸟”更衬“江静”,繁花与“余霞”争艳。六句诗描绘了登高望景图,展现 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视角的变化。九、(2022 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水龙吟落叶王沂孙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 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蛰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 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注释: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谑(jiang):蝉的一种。25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晓霜初著青林”写景起笔,如实地描摹清晨的寒霜笼罩昔日青葱树木的自然景象,用笔简练, 轮廓鲜明。A. “故国凄凉早”描写了故国初秋的萧索之景,这景象不仅指故国初秋的自然之景,也暗示了当时 社会景象。B. “啼蛰未歇,飞鸿欲过”此处是虚写,近写寒蝉低唱;远写飞鸿哀叫,共同营造了凄清和谐的氛 围。C.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这里“愁人”不仅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与他一样经历苦难 的人们。【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初秋”错,由“晓霜初著青林” “萧萧渐积, 纷纷犹坠”可知,写的是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应选B。26.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含义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A.萧萧渐积风萧萧兮易水寒(刘向荆轲刺秦王) B.纷纷犹坠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 C.渭水风生秋风吹渭水(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D.洞庭波起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词语含义的能力。A. “萧萧渐积”“萧萧”是名词,草木摇 落之声,指落叶;“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萧”指风声。应选A.“落木”即“落叶”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本词与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 月清楚”都描写了落叶(落木),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哪些不同?【答案】(1)此词似咏落叶,实那么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2)登快阁借落木写出了开朗空阔的背景下忘怀得失的“快”意。【解析】木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木词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 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 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 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 层。上片又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紧扣落叶,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此词似咏落叶,实那么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黄庭坚登快阁“落 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清楚”意思是,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落 木:落叶。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作者趁着黄昏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借“落木”写出了开朗空阔的背景下忘怀得失 的“快”意。十、(2022 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1】辛弃疾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修。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 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非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挎, 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注释:【1】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之际。【2】凤凰衔:古人以“凤凰衔书”谓 帝王使者持送诏书。27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帮助诗人丰富而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本 词与下面的典故资料,以下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刀剑化耕蚕: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到任后见“民有带持刀剑者”, 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含蓄提醒友人到任后鼓励农桑,教化百姓,改变民风。B.奋髯抵几堂上:汉书朱博传记载,朱博调任琅珊太守之初,当地官员都称病在家,“博愤 髯抵儿日:'观齐几欲以此为俗邪!'皆罢斥诸病吏”。勉励郑厚卿到任后整顿吏治,赞美其刚强豪放的性格。C.但使民歌五挎: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任蜀郡太守后,撤销禁止夜间劳作以防火灾的旧 制,只严令储水防火,百姓作五挎歌颂扬他。期待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1).明月影成三: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词人仰望皎洁的明月,触景生情。【答案】D【解析】木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错,“君去我谁饮, 明月影成三”朋友走后再饮酒时,就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了,渲染了一种孤独感,表 现了与朋友情意的深厚、真挚。应选D。29.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开篇写离别场景,又以“记我旧停修”怀想自己曾停驻衡阳,语带感慨。B. “襟以”三句化用“襟三江而带五湖”句意,以动衬静,写出风景之幽美。C. “看使君”三句承上启下,“定非凡”蕴含着对郑厚卿政事才干的称颂之情。I).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表达豪放特色。【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以动衬静”错,“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 春草,紫盖屹西南”是说衡阳以潇湘之水、香花岭为襟,以洞庭、青草湖为带,地势险要而风景十 分佳丽。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串起诗句,语势连贯,写出了衡州山川之壮美, 没有“以动衬静”。应选B。30 .清人陈廷焯评说:“稼轩词极英雄之气。”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 内容,从诗人形象、情感寄托、艺术风格等角度中选择两个,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诗人形象:才能出众,果敢坚毅,勇于任事。情感寄托:心怀家国天下,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磊落不平、慷慨悲愤之气。艺术风格:气象恢弘阔大,笔力雄健清峻。(语言、意象、意境、用典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形象: 结合本词“看使君,于此事,定非凡”“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挎,归诏凤凰衔”可知, 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发挥才干、建立功勋,可见诗人自己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有理想抱负,渴望建 功立业。而永遇乐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助对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 的刘裕的景仰,塑造了诗人渴望为国立功的形象。情感寄托:本词赞扬郑厚卿卓尔不群的才能和刚强豪放的性格,勉励他在衡州发挥才干、建立政绩, 朝廷定会予以拔擢,并委以重任。永遇乐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 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挖苦刘义隆来说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 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由此可见,诗人心怀家国天下,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磊落不平、 慷慨悲愤之气。艺术风格:本词“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骏。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潇湘、 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串起诗句,语势连贯,笔力雄健,写出了衡州山川之壮美;“刀 剑化耕蚕”“奋髯抵几堂上”“但使民歌五挎” “明月影成三”连用四个典故,含蓄蕴藉;全词融 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表达豪放特色。永遇乐怀古抒情,语言苍 凉中透露悲壮、豪迈,在艺术手法上的主要特色是,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 力和意境美。H一、(2022 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截树白居易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注释: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3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屋前的树木枝繁叶茂,远处的青山秀色被遮盖,假设隐假设现。8 .砍断了大树,树叶纷纷落下,原先看不到的景色映入眼帘。C.作者见到了老友,久别重逢之后他们相互问候,亲切交谈。D.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两全其美,即有得就必然有失。【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作者见到了老友,久别重逢之后他们相互问候, 亲切交谈”错误,“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是说截树之后看到远方的山峰就像见到久别的朋友 一样,不是“见到了老友”“相互问候,亲切交谈”。应选C。32 .以下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被贬官后,心中苦闷不堪,“持斧斤”将自家屋前障目大树拦腰砍断。B. “忽似决云雾”写出了云雾忽开,天气渐好,蓝天下景色变得更加秀丽。C.作者认为“人各有偏好”,自己还是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D. “岂不爱柔条”两句,写出作者虽爱窗前的绿树,更爱遥望远处的青山。【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A. “拦腰砍断”错误,根据“截其端”“万叶落头上” 可知,应是只砍断大树的树梢,不是“拦腰砍断”。B. “云雾忽开,天气渐好,蓝天下景色变得更 加秀丽”错误,“忽似决云雾”是对砍树之后视野开阔的形象化说法,就像云雾忽开看到青天一样。 C. “自己还是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错误,作者只是说任何事物要照顾到两方面是很 难的,并没有表达自己更向往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应选D。33. 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答案】作者因屋门前的树枝繁叶茂,不能看到远处的青山而惋惜怅然。繁叶遮挡视线暗喻作者因 被贬而愤愤不平使得自己心胸变得狭窄;作者砍去树梢后,看到了座座山峰出现在眼前,好似拨开 云雾般豁然开朗,压抑的内心得到了解放,心中欢愉;清风习习吹来,鸟儿在空中盘旋,作者向东 南遥望,心旷神怡,目光辽远,心胸更加开阔,内心释然。【解析】木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即要先找出诗中描写景 物的句子,然后分析景物描写蕴含的作者情感。“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惜哉远山色,隐此蒙 笼间”描写了门前的树长得高大茂盛,遮挡了自己看向远方青山的视线,自己为此惋惜。联系写作 背景,作者的惋惜暗指自己被贬江州,心情郁闷。这四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万叶落头上,千 峰来面前。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写砍去树梢后见到的景色,只见远处青山扑面而来,就像云 雾消散看到美丽的蓝天一样,视野豁然开朗。豁然开朗的视野暗含作者被贬之后压抑的心情得到了 解脱,心胸渐渐开阔起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开怀东南望,目远 心辽然”,承接上文描写砍去树梢后见到景色,作者感觉到一股清凉的微风吹来,看到鸟儿在空中 盘旋。这是一幅很轻松自然的画面。作者望向东南方,感到视野和心胸都很开阔。至此,我们能感 觉到作者已经从压抑的情绪中走出来,内心对被贬一事已经释然。笛曲三弄,借以宣泄胸中的郁郁不平之气。此处的“斜阳”不仅仅指大自然中的夕阳,结合注释 可知,贺铸一生郁郁不得志,作此词时约53岁,这里的“斜阳”也隐喻词人已近暮年,仍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境况;公元463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游,登凌欹台,并建避暑离宫。六百年后,贺 铸亦到此处,观旧址,叹时世变迁,人生苦短,遂作此词。作为怀古词,贺铸不可能不有所寄托。 本词描写凌歌台当年的繁华,燕台消夏,彩仗驻山,随行的妃嫔宫娥,个个盛妆靓饰,千娇百媚, 以致山花失色,自愧不如。然而转眼间这一切就如梦云消散,不能不令人感慨。“寄一笑、何与兴 亡”,外表上好像说不关兴亡,实际上让人感到的正是作者心中那壮志未酬的深沉的痛苦,是对宋 朝国势的担忧。这复杂情感都蕴含在“斜阳”这一意象中:北宋统治者假设不以古为鉴,必将导致国 运如夕阳西下,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3 .两词皆书写了古代“风流”人物,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位词人借此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答案】(1)贺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词人借游览凌欹台,回忆当年的繁华盛 景与当下的凄凉萧索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词人不得志于时、不能见赏于执政者的郁郁之情。虽是 旷达快意语,但它表达的仍是壮志难酬的郁郁寡欢。(1)苏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少年英雄周瑜, 借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 之情,但结尾的“一尊还酹江月”,却襟怀超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之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及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注意分析的是两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贺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公元463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游,登凌欹台,并 建避暑离宫。词作上片回忆凌欹地一片繁华,热闹非凡:燕台消夏,彩仗驻山,随行的妃嫔宫娥, 个个盛妆靓饰,千娇百媚,以致山花失色,自愧不如。下片作者叹惜花团锦簇般的繁华岁月,转眼 之间就如梦云消散,“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词人在一 “惊”、一 “指”之中,表达 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寄一笑、何与兴亡”,方回当时,官不过佐贰,人已入暮年。昔日请长缨、 系天骄的雄心壮志,已经销磨殆尽,所以只好把千古兴亡,寄之一笑。表达了词人不得志于时、不 能见赏于执政者的郁郁之情。虽是旷达快意语,但它表达的仍是壮志难酬的郁郁寡欢。苏词中的“风 流人物”是少年英雄周瑜,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在写赤 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 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 风度翩翩。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 大江之上,一位卓异非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假设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 使对方的万艘触胪,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周瑜能够建功立业固然与他自身的才华有关, 但也与他能够得到孙权的信任、得到建功立业的平台有着莫大的关系。然而与周瑜相比,词人却仕 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但词人却 并未就此消沉,他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 尊还酹江月”,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二、(2022 北京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 ”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 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 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 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 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注释:【1】隐括:指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2】尔汝来去:对话时你来我去,是 关系亲密的表现。【3】寻:长度单位。4 .以下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昵昵”两句,描写了天将亮时青年男女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A. “忽变”三句,写琵琶曲调变为高昂,展现了乐音迅疾雄浑的气势。B. “众禽里”三句,写音乐的婉转错杂,于众声中独不闻凤凰的鸣叫。C. “推手”两句,写弹者奏罢,听者难以安闲,已情到深处而“无泪”。【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此处并非实写私语场景,而是将琵琶弹奏声比 作私语,“天将亮时”解说不合语意,“灯火夜微明”意为静夜微弱的灯光。应选A。5.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序中的“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退之”指韩愈,二人皆为作者所尊崇。B. “跻攀寸步千险”两句,夸张地写出曲调由艰涩上升到陡然下降的起落变化。C. “指间风雨” 一语双关,既写弹奏情态,更蕴含着对当权者翻云覆雨的慨叹。D.本词展现了弹者高超的技艺和听者欣赏的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蕴含着对当权者翻 云覆雨的慨叹”错,此处的“风雨”指弹者的指间好像能兴风作雨。应选C。6.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 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两首作品作一赏析。【答案】(1)比喻。木词将乐声比作男女谈情的私语、勇士猛进的呼喊、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 鸣、攀高走险和坠入深渊(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将琵琶声比作“私语”“急雨”“大珠小 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和“裂帛”(举出一例即可)。 比喻手法,变抽象为具体(或将乐声转化为其它声响或形象),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 可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2)烘托。本词中“肠中冰炭”是说音乐一会使人感受到悲凉的寒意,一会又让人领略到欢快的热 情,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波动:“无泪与君倾”写音乐之动人,让人连连泣下,以至最后再也没有 泪水倾洒了(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那么有“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举出一例即可)。这都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或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 出音乐的艺术效果,令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回味无穷。(3)比照。本词所写的音乐忽而轻柔、忽而雄壮,忽而切近,忽而悠远,忽而高扬、忽而消沉(举 出一例即可)。琵琶行中有“大弦”的强急粗重和“小弦”的轻柔细密,有“间关莺语”的流 利婉转和“泉流冰下”的冷涩悲咽(举出一例即可)。这种手法,呈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 巨大反差,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描写音乐,而乐声 本是无形的,赏析时可以从修辞手法、正面和侧面描写等角度进行。结合本词“忽变轩昂勇士,一 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 一落百寻轻”和白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 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句来看,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抽象无形的乐声比 作具象有形的东西,使音乐的描写生动而形象。结合本词“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 归去,无泪与君倾”从听者的感受和动作、心理等角度描写音乐的巨大感染力;白诗“忽闻水上琵 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听者的感受和环境的描写来侧面 烘托音乐的艺术效果。本词写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曲调由低抑到高昂, 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 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白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 咽泉流冰下难”也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和感情。运用比照手法,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 差,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三、(2022 北京房山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 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 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 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释: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岷峨:四 川有岷山、峨眉山,苏轼家乡在四川眉山县,故以岷峨代指家乡。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 一闰,故称“再闰”。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7,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归去来兮”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可见词人像陶渊明一样有归隐田园的心愿。A.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描绘了黄州父老乡亲与词人聚会宴饮的场面。B. “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并请转告父老常为我晒晒渔蓑。D.本词意象鲜明,婉转含蓄,用语雅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A. “可见词人像陶渊明一样有归 隐田园的心愿”错误,首句"归去来兮”虽然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却包含了 一段潜台词,这就是: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 辞,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渊明,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 不能自由归去,因此自己吟唱“归去来兮”仅仅是表示欲归不得的怅恨而已。应选A。8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两句,想象自己即将到达之地的景象,以下诗句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 是()。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