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讲义提纲.docx

    • 资源ID:63238498       资源大小:17.0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讲义提纲.docx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讲义提纲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讲义提纲 本课重点介绍君主专制这条线索。明清时期,中心集权制、官僚制无重大改变,仍旧在行省制、科举制轨道上滑行,而君主专制在元代出现了弱化,明清仍旧须要着力解决。补充1,明清中心集权行省制的发展: 明朝:页16“历史纵横”,废行省、设三司。全国一级行政区为两京十三布政司,布政司习称为“省”。清朝:全国一级行政区25个,其中18个省(汉地,页64“18星旗”)、5个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伊犁、乌里雅苏台)、2个办事大臣辖区(西藏、青海)。补充2,明清官僚制度科举制的发展: 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经义取士),成为禁锢士人思想的选官制度。  一、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辽代除外),详细名称多达几十种,如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等。祝总斌提出“宰相”两个条件,即拥有议政权(辅佐皇帝决策)和监督百官执行权,二者“缺一不行”。  客观缘由: 明初沿用元朝中书省一省制,相权扩大,与君权冲突更加突出(制度上) 页16“历史纵横”,明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心,中书省和相权随之扩大。宰相胡惟庸擅权乱政,挑战皇权(人事上) 页16导言,左相胡惟庸擅权乱政,朱元璋感得大权旁落,除了剪除别无选择。胡惟庸的“胡为”:第一,办事不请示、不汇报朱元璋,独断专行,架空了皇帝。其次,私拆朝廷各部上奏朱元璋的奏疏,有对自己不利的就私藏。第三,收受贿赂。主观缘由: 明太祖吸取元朝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有戒心。不仅要解决详细的人,还要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对皇权的威逼。措施: 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诛其人,解决人的问题)(洪武十三年,1380年)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中心行政权分属六部(废其制,解决制度的问题)(洪武十三年)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永不立,永久解决制度的问题)(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68岁) 影响: 六部成为明朝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干脆对皇帝负责,“省”退出中心。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过分集权于皇帝,导致宦官专权(页17“学思之窗”、页17“明朝内阁大堂旧址”图文) 皇权过于强大,且怠政,为宦官专权供应可能。皇权强大,不肯定必定出现宦官专权。但宦官专权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宦官是依附于皇权的力气,宦官专权即狐假虎威。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负责“批红”,掌印太监负责“盖印”。所以,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明朝太监满天飞,且识字;清朝吸取教训,太监不准出京,不准识字。  2、确立内阁制度: 缘由: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皇帝决断,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过程: 奠基明太祖试设殿阁高校士(洪武十五十八年,13821385年) 三殿:武英殿、华盖殿、文华殿。两阁:文渊阁、东阁。殿阁高校士侍左右,备顾问,帮助理政。尝试三年,发觉高校士辅政实力有限,遂废不立。确立明成祖正式确立内阁制(永乐年间) 明成祖朱棣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备顾问、询问,起先参加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明成祖有乃父之风,善独断,内阁权力有限。  发展明宣宗赐予阁臣票拟权(宣德年间) 页17“明朝内阁大堂旧址”图文,明宣宗时,高校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即“建议权”)。票拟权的获得是内阁制度的一个里程碑。假如票拟不合帝意,内阁再议,为“改票”。明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形式改变,由皇帝日朝理政、六部执行为主渐渐变为“内阁票拟皇帝或皇帝授权太监批红六部执行”为主。所以说,皇帝不上朝,不等于不问政事。明代内阁票拟,体现了儒家 “君逸臣劳” 的志向模式。  顶峰明神宗时阁权一度压倒部权(万历年间) 页17“历史纵横”,张居正既是帝师,又是内阁首辅(连续10年),权倾一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张居正改革:清丈土地、一条鞭法(赋役合并折成银两;大部分分摊到田亩上,小部分分摊到人丁上;田赋、丁税一律征银)等。清雍正帝实行地丁银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特点: 内阁不是法定的、制度上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六部。法定的决策者:皇帝。内阁只是法定的内侍机构、秘书询问机构,有票拟权(建议权),不决策,不执行。阁权完全受皇权限制 依据:a阁臣的升降由皇帝确定;b阁权的大小由皇帝意旨而定;c票拟是否被接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最终确定权、推翻权在皇帝。内阁无权对六部发号施令   二、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 1、背景: (1)中心政权机构的“一国两制” 清初采纳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一般事务仍由内阁票拟(皇帝审定,学士批红)。同时保留祖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重大事务由议政王大臣会议确定。(2)议政王大臣会议确定军国大事,皇权受到限制 其办事机构及会议场所议政处,设在宫内。参与人员有八旗旗主等议政王、议政大臣等,是当时国家的议政和决策中心,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满洲贵族集体决策,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 (1)康熙:在宫内设南书房,参加机要事务,起草谕旨。中枢权力遂一分为三。内阁、议政处、南书房相互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在宫内设南书房的思路,与汉武帝内朝决策相近,含有减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之意。  (2)雍正:在宫内设军机处(时间大约在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是内廷秘书机构) 干脆目的:办理西北军务;保守机密。页18“军机处内景”图文。组成:钦定亲信的满、汉官员(无专职官员,皆为兼职,临时差遣性质,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 军机大臣职责:跪受笔录(承上);负责传达给中心六部和地方官执行(启下)。改变:临时机构到常设机构(或者世界上时间最长的临时机构) 终止: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存在180多年。特点: 简洁、简练:页18“军机处内景”。办公场所简陋、人员简练。快速、高效:当日事当日毕,实行日清制;廷寄制,由兵部干脆发出,“立刻飞递”,如当时从北京到广州大约为21天。保密:设于宫内;太监退出;密封廷寄。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 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小结   1、中心集权的一般方法 (1)纵向收权:将地方的权力收回中心,如郡县制、州县制、道路制、行省制的长官由中心任免;汉景帝收回王国的治权;秦皇汉武将铸币权收归中心等;科举制将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回中心;宋代将地方的兵权、行政权、财权收归中心等。(2)横向分权:将地方的封地或者权力尽量分散,如汉武帝“推恩令”;北宋地方设立知州、通判;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等。(3)行政区划体现“犬牙相入”原则:西汉的郡国、元朝的行省等。(4)监察制度:秦朝的御史大夫,西汉的刺史,北宋的通判,元朝的御史台,明朝中心的都察院、地方的按察司等。  2、秦汉以来,中心行政体制的演化 (1)秦汉:丞相总揽三公九卿制 (2)隋唐:三省分工三省六部制 (3)宋元:一省总揽宋之中书门下制,元之中书省制 (4)明清:六部制和军机处。  3、君主制度的演化 (1)贵族君主制 夏到春秋战国,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受制于方国制、封国制和世卿世禄制等。但君主的权力,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加强。(2)专制君主制 是皇权分割、减弱、剥夺相权的过程。又分为三个阶段,中国的君主专制是渐进式的。君主丞相制度(一君一相) 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有一个总执朝政的丞相或者相国(独相),权力仅次于皇帝。君主宰辅制度(一君多相) 隋唐宋元,君主之下,有一个辅政的宰相群体,宰相由一人发展为一群人(群相)。元代一省制,丞相人数不定,多时5人。肯定君主制度(一君无相) 废除丞相制度(无相),皇帝亲自处理朝政,明内阁、清军机处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参谋与助手。  4、君主减弱相权的一般方法 (1)低任丞相:由品级较低的人充任,如汉武帝起用平民、儒生为相,唐代三省长官大多品级较低。他们只能依附皇帝。(2)架空相权:内朝决策、外朝执行,如汉武帝建立内朝决策机构。(3)内朝的不断外朝化,外朝的不断边缘化:三省由内朝官在隋唐成为外朝官,在唐朝中叶、北宋初期已经是名存实亡,出现新内朝中书门下。(4)分割相权:隋唐三省;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5)废除丞相: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5、帝制时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三条线索、两个斗争 三条线索:君主专制的发展,中心集权的发展,官僚制的发展。两个斗争:中心与地方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自秦统一以来,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大致经验了四个阶段:秦汉时期的郡县制;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制;唐宋时期的道路制;元明清时代的行省制。秦汉为二级制;汉末魏晋南北朝为三级制;隋为二级制;唐宋为三级制;元明为三级和四级混合制,以四级为主;清代为三级制。可见,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在郡县制时代以二级制为主,州制时代和道路制时代以三级制为主,省制时代前期以四级制为主,后期以三级制为主。  7、八大古都: 郑州:商汤(亳) 安阳:商朝后期(殷) 西安:西周(镐京)、西汉(长安)、隋、唐(长安) 洛阳:东周(洛邑)、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南京:东吴、东晋、南朝(宋 、齐、梁、陈四朝)、明初 开封:北宋(东京) 杭州:南宋(临安) 北京:元(大都)、明、清 小练习   1、(2014年高考全国卷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高校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2015年高考全国卷2)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旺盛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变更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3、(2016年高考全国卷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渐渐演化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改变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减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心与地方的对立 4、(2017年高考全国卷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丢失     D宦官驾驭决策权力

    注意事项

    本文(《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讲义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