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docx
-
资源ID:63244527
资源大小:13.7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docx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TQ46 A 1672-3783(2011)02-0181-01 目的:概述了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限制科学化在今后中药发展中的重要性。方法:从制剂工艺、药材的种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中药国际化四个方面对中药今后的发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借鉴国外制剂生产的发展阅历,以提高我国在中药产品的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中药制剂;质量限制 我国现存中药资源种类为12 772种,药用植物11 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药材种植面积约1926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收购总量每年超出10亿公斤,中药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我国中药加工手段简洁,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不够,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从而严峻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的中药贸易仅占国际市场3%5%的份额,而且65%以上为原料药和保健品,其余97%的份额均被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占据。 为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应重视中药制剂的标准化与质量限制的科学化。从保证稳定的质量动身,对药品从最初研发到最终批量化生产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探讨。 1 不断改进中药制剂生产工艺 不应一味追求最大限度提出了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不要追求工艺为最优,而应追求稳定的、具有生产可重复性的工艺。制剂生产应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质量,使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在生产中应采纳软水抽提,减压低温浓缩,低温加工等技术,尽量保持原处方汤剂的性质,提高制剂有效成分含量。在制剂生产方面,应实行去粗取精和科学生产的原则,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服用便利的双重目的。同时应采纳先进的喷雾干燥技术、流淌造粒技术、固液分别技术、冻结干燥工艺、真空包装技术、洗净灭菌技术等,使有效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得到爱护并用很少药量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对中药的推广运用特别有利。 生产企业应更加重视中药制剂的质量,把提高品质作为中药开发战略之一。为确保中药的品质,中药企业应从原材料到最终形成制剂都实行严格的品质管理。例如为防止中药材及中药制剂中混入残留农药等物或简单引起不良反应的物质,除了采纳严格的质检标准外,还应从基原植物起先严格选材,改良栽培技术,进行不纯物试验等,以确保平安性。另外,中药企业的监管部门应对中药微生物限度试验法进性充溢和强化试验体制,防止中药和生药制剂的微生物污染,推行原料及制剂的指纹图谱技术,限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并制定新的中药制剂的品质标准,不仅探讨成分、含量、规格等标准,而且还探讨能够保证中药制剂有效性的生物评价标准。 2 严格限制原药材的质量 强调制剂中多成分的复合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若将中药的成分进行纯化后,愈分别纯化,活性愈低,没有特定的单一有效成分。如芍药甘草汤对难受的抑制率为48%,而单用芍药的抑制率为35%,单用甘草仅为9%。因此,汉方药颗粒剂的复合作用,对提高质量、确保疗效、削减不良反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材产地、采收季节、植物部位、干燥及贮存方法等对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加之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特别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中药制剂进行的含量测定。所以,从栽培到采收至加工都应非常留意精选优质的原药材,选料前严格限制其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如柴胡中的柴胡皂甙含量、芍药的芍药甙含量均随产地、采收季节的改变而改变。 3 强化更深层次的技术探究 应对主要化学成分或代表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暴露的探讨。对于毒性成分,应检测其对系统暴露的影响。制定标准剂的化学基准与生物学基准。要求中间体(浸膏)及成品(最终制剂)的生产工艺过程细微环节以及在化学、生物学上与标准制剂具有同一性,并确保在化学(指标成分)及生物学(药理作用)上与标准制剂具有同一性。对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应进行生物等效性探讨。尽可能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成品进行指纹图谱探讨,并用指纹图谱限制制剂的稳定。 4 与国际市场接轨,调整现行技术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中药可以包括高度纯化的单一化合物或由一些化合物组成的有效部位;而FDA注明白它不应是高度纯化的植物产品,否则根据化学品进行审批。 其次、我国中药申报探讨中,都须要表明所选择工艺路途是最佳的,最大限度提出了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而FDA则不要求工艺为最优,但是追求肯定要稳定的、具有生产可重复性的。 第三、我国,对中药类是否进行药代动力学探讨不作硬性要求,不要求毒代探讨。而FDA要求至少应当有主要化学成分或代表性化学成分的系统暴露的探讨资料。对于毒性成分,亦应检测其对系统暴露的影响。 第四、我国对中药生物利用度未作详细要求。而FDA对于这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要求至少需进行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生物等效性探讨。 5 完善中药技术标准规范 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应当以我为主,不能只是单纯地向发达国家靠拢,要在中药自身特性的其础上,参考国际上已经建立的相关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中药质量限制标准,并逐步使国际社会对其赐予认可。 这些标准规范应当包括: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规范、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规范、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质量标准规范等。这些标准规范假如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将对促进中药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凭借资源和技术优势,提中学药质量水平,参加国际竞争,使中医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严令耕.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15(5):42-43 2 冯国忠,罗赛男.从日本汉方药的胜利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中国药房,2006,17(20):1526-1528 3 谢胜新.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启示.现代中药探讨与实践,2004,18(6):16-17 4 董丽丽,李野,刘春波.日本汉方药发展概况及其借鉴意义.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6):66-68 5 杨明,付超美.日本汉方药颗粒剂的研制概况.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