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传统文化9-13.docx

    • 资源ID:63245909       资源大小:18.5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文化9-13.docx

    传统文化9-13第九章 章 中国传统史学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 直到有了文字,历史记载方成为可能。甲骨文和金文 ,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用以记载历史的文字。这些记载已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务等完整历史记载所必需具备的基本因素,因而可以被看作历史记载的萌芽。负责记载的史官,则担当起草公文、记录时事、保管文书之责,也担当一些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家。尚书是较早且更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所记都是殷、周王朝的大事。 诗经 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包含风、稚、颂三个部分。其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反映周族和周王朝某些发展阶段的传闻和历史,可以视为史诗。春秋末年,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撰成春秋一书。春秋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了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战国策。二、古代史学发展的自觉确立 秦汉是史学的成长期。显著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继代史的出现。史记创建了中国史学上纪传体表现形式,概括了 3 000 年历史,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史记的成一家之言标记着史学已卓然成为一家。班固撰汉书,断代为史,由此开创了皇朝史撰述的先河。荀悦的汉记又创编年体断代先例。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是中国书目学的开端。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得到初步发展,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就史学门类言,除纪传、编年外,又有民族史、地方史、家史、谱谍、别传以及史论、史注等,显示出史学多途发展的盎然朝气。三、古代史学的发展与完善 隋唐五代时期,统治阶级重视修史,设馆修史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果斐然。二十四部正史有八部成书于唐初,便是一个例证。当然,设馆修史表明皇家对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抑制。总结性著作的出现,是此期史学发展的又一个特点。刘知几的史通、杜佑的通典为史学开拓了新路。宋元时代,尤其是两宋史学发达,堪称盛世。在通史撰述、当代史撰述和历史文献学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在民族史、域外史、学术史和史学指责方面也有重要成果。史体广泛,无奇不有。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袁枢新创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还有郑樵的通志、马瑞临的文献通考。方志在两宋特殊是南宋大量涌现。金石学是宋代学者开拓的新园地。官修实录、国史、会要等书,皆较前代为详。明代史学同此前不同的是方志撰述的兴盛和稗史的空前增多,经济史撰述的繁富,以及史学的通俗化和历史教化的广泛绽开,显示出明代史学进一步走向社会深层的趋势和特点。清代学风,以考据为盛,乾嘉时期是其黄金时代。乾嘉学者对中国有史以来的全部学术文化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清理与总结,反映在史学方面,著述甚丰,学者如林。清代官修的正史是明史共 332 卷,由张廷玉等人撰写。清代的编年史有续资治通鉴220 卷,由毕沅主编。它是宋、元两代的编年史,历时 2O 年编成。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开拓了新史学的格局,主见学必本源于经而证明于史。黄宗羲、全祖望共同完成的宋元学案,成为探讨宋元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清代闻名史学家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史学理论的又一代表作。此外还有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和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史评著作。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梁启超在中国历史探讨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此说符合历史实际。隋志著录文化成果,四部分书,确定经、史、子、集的依次,由此直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总目,史书始终位居其次位,这一点足可看到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流传至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典籍,诸如廿四史、正续通鉴、十通等,可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海,大都是古代史家的杰作。这说明一个事实: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宗法色调深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齐治平的人生志向和追求。经史关系、文史关系甚至子史关系都是中国史家一直就非常关注的课题。对这些学问的把握以及它们彼此关系的了解,乃是中国学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老一辈史学家,于经、于史、于子,皆功底深厚,故而在史学探讨中,便能视野开阔,左右逢源,于学术的普遍联系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其次节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中国古代史籍分类的体制在隋书-经籍志里大致确定下来。隋志 把史书为 13 类。这说明,在初唐时期,中国史书的积累已极繁富,分类亦相当细致。乾隆时期编四库全书总目,其史部分类,较之隋志更为细致。总目史部分为 15 类,即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书目、史评。二十四史是一部宝贵的历史巨著,它记载了上起传闻中的黄帝下迄明朝末年长达 4 000 余年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阶段。一、贯穿古今的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以时间为中心,依照年月依次记述史事。优点是史事和时间的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简单明白史事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因果关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它以鲁国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是鲁人系统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著作。原出于鲁国史官之手,后经过孔子整理。孔子修春秋,体现了他的政治立场,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这就是寓褒贬,别善恶的春秋笔法。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作者相传为左丘明,全书 18 万字,编年体形式,较详实地记载了上自鲁隐公元年(前公元 722 年),下迄鲁悼公四年(前 464 年)共 259 年的历史,是一部相当完备的编年史,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问世。是关于西汉一朝的编年体断代史。荀悦在编年体的写法上有所创新,在叙事时能突破时间界限,依据须要补叙前因或备述后果,且兼及同类人和事。袁宏的后汉纪也是一部断代编年史。袁宏博取众家之长,且治学严谨,在汉纪的基础上,实行叙事方法,扩大了编年史的容量。这两部著作的出现,完备了编年史体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汉唐之际编年史的发展。至北宋司马光,打破断代格局,撰写编年通史资治通鉴南宋李焘竭 40 年之精力私撰续资治通鉴长编980 卷,记载了北宋九朝 168 年的历史。南宋李心传接续长编,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 卷,是关于宋高宗一朝的编年史。到了清代末,毕沅在李焘、李心传的著作及清初徐乾学所撰资治通鉴后编 基础上,参用宋、辽、金、元四史,历 20 年,撰成续资治通鉴220 卷。这部上自建隆元年(960 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三十年(公元 1370 年)的宋、元编年史一经出现,史家便认为可取代诸家续作,把它同通鉴合刊,称正续资治通鉴汉以后的编年体史书还有一个重要系列,这就是历朝的起居注和实录。起居注根据时间依次特地记载帝王的言行,实录是历代所修每一皇帝在位期间的编年大事记,它们常被史家采入正史,或引入编年,发挥了重要的史料功能。二、纪传体 隋志把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视为纪传体之祖。因为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班固 作汉书,断代为史,改书为志,废去世家,整齐为纪、表、志、传四体,而纪、传是这种体裁的主体。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叙述帝王事迹,排比历史大事。世家,记述诸侯、勋贵和特别人物的大事,兼用编年和列传的写法。列传主要是记载各类历史人物的活动。有专传、合传、类传和寄传,也有民族史传和外国传。表是用谱谍的形式,条理历史大事。书志,以事为类,主要记载各类典章制度的发展过程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自司马迁创太史公曰的史评形式,历代纪传史皆加仿效,刘知几归结为论赞,事实上它是史家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务的评论,是纪传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纪传史诸体交相补充,相互协作,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较之编年体,它具有显著的优点,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考见各类人物活动状况,且有范围更宽广的历史容量,便于通观历史发展的困难局面。隋志首先用正史概括纪传史一类,记录南北朝末年各史籍。后世各朝接连增加,到宋代,定为 十七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明代,又把元、明修的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加上,合为二十一部,因有 廿一史之称。清乾隆初年,明史修成,又有 廿二史之称。后来又把 旧唐书 列为正史,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合为 廿四史。再加上新元史、清史稿,又有 廿六史之称。东汉班固沿用史记体例而略有变更,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以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载了西汉一朝历史。艺文志著录了西汉官府藏书,分析了学术源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总书目。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亦为史家所重,和史记、汉书并称为前四史。晋书采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撰五胡十六国史成载记三十卷,这是在体例上的创新。宋书撰有九志,上溯三代,近及汉魏,颇有特色。三、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务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它以事务为纲,分类编排,每事独立一个标题,并且每事有首有尾。每一历史事务均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依次编排, 能完整叙述历史事务的全过程, 可补纪传体与编年体之不足, 缺点在于不能说明同时期各事务之间的联系。代表作有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此书以资治通鉴依据,区分事目,将每一历史事务独立成篇,标以相应的题目,各篇又按年月依次述其始末,能完整池叙述历史事务的全过程。四、史评 指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史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重在指责史事,一类重在指责史书。指责史事者,是指对于历史事务和历史人物加以评论。这种评论,左传、史记开了一个头,后来纪传体正史以及编年史都继承了下来。西汉初贾谊的过秦论,便是较早的史论专篇。唐宋以来,评史之风颇盛,很多文人学者都有史论之作,也出现如唐代朱敬则十代兴亡论、宋代吕祖谦东莱博议、明代张溥历代评论等史论专著。清代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更是史论的代表作,其中蕴含有深刻的历史哲学思想。指责史书者,主要是指人们对史家、史书或某一种史学现象、史学思想的评论,它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史学评论,司马迁的 太史公自序是开端,汉书司马迁传是其发展,文心雕龙史传篇更为系统,但作为史学评论之系统而全面的专著则以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宋代郑樵通志总序和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为代表。唐代闻名的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的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的史通,是史评杰出的代表作。20 卷,是对唐以前史学理论之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标记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确立。清代闻名史学理论家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史学理论的又一代表作,该书不仅谈史,而且论文。特殊是对于编纂方志,颇多创建性的见解。与刘知几强调史法不同,章学诚强调史意,对于治史的宗旨、任务、看法等都有独到的相识,因而对古代史学理论有杰出贡献。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接着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第三节史学传统与传统文化 一、古代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史学传统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别重要,这种重要性在中国古代经史并重的传统中集中地体现出来。 中国古代史学起先于儒学的指导孔子整理的春秋虽然记录的是当时鲁国的历史,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严格说起来,春秋也不能算是史学著作,它只是孔子以鲁国为资料,用来表示自己政见的书。左传本身就属于儒家的经传。在当时思想界怀疑天道、重视人事的形势下,左传并不逆思想潮流而动,去宣扬商周时代的天道观,而是把天道和人事揉合在一起,着重从人事去说明历史的改变。这是左传受到儒家重视的根本缘由 。西汉在特地探讨儒家经典的经学盛行后,其史学更是在儒学指导下才得以蓬勃发展。先是贾谊撰过秦论,指出秦朝灭亡的缘由是由于仁义不施,以至于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 他又撰治安策,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使诸侯听命于中心。他在总结秦、汉历史时得出结论: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贾谊秉承孔子以来的传统,以史论政,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更是深受儒学的影响,司马迁写史的目的,就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述往事,思来者。所以,他的治史看法与孔子是一脉相承的。东汉班固著汉书记事从实,论势讲时,关注民心,对统治者的不人道罪恶有所揭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儒学影响下的.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文化9-13.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