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docx
-
资源ID:63252432
资源大小:13.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docx
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 西风颂郭沫若译从郭沫若译诗“真的美”看“风韵译”的得失杨 敏,王 庆(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允许译文不忠实于原文,是郭沫若“风韵译”理论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引起众多指责和争辩的主要缘由。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终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真的美”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理论的得与失。关键词:郭沫若;风韵译;诗歌翻译;“真的美”一、引言郭沫若是我国闻名的文学翻译家,指出在翻译时不仅要深刻理解原文,对本国文字也要有自由操纵实力。他在诗歌翻译方面造诣很高,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的。郭老提出:诗人译诗,以诗译诗。译诗不必把原诗一字一字译出来,应当把原诗看成一个整体,不要纯粹地直译、硬译,要不失原作风韵,认为除了直译和意译,还有一种译法,即“风韵译”。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终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真的美”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理论的得与失。二、“风韵译”郭沫若在译诗时,推崇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郭沫若主见译诗要忠实于原诗的思想,创建性的运用自己的语言,不主见鹦鹉学舌式的硬译。与此同时,他举荐“两道手”式的译诗法一首先由娴熟外语的人译诗,再由诗人对诗进行“化境”。郭沫若认为译者更重要的是对本国语文的修养。假如本国语文没有深厚的基础,不能应用自如,即使有再好的外文基础,翻译起来也是不能胜任的”。郭沫若精通外文,又是中国宏大的诗人,能够将“两道手”式的译诗法应用自如,这正是他一生中能够译著众多国家很多作家作品的主要缘由。最重要的是,郭沫若提出了“风韵译”与“创作论”,实指“形神兼顾,突显风韵”。谷峰认为郭沫若的“形神兼顾,突显风韵”翻译理论暗含了翻译是一个审美再现过程。其“风韵译”事实上是一种美学翻译理论,注意译者的主体性一强调译者的审美体验以及译语的传神,郭老的“风韵译”丰富了我国的文学美学翻译论。李春认为郭沫若的“风韵译”理论与他的诗学观念和对新文学的构想联系在一起的。“风韵译”事实上就是译者在阅读了原诗之后,获得了某种灵感和心情,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之“复现”出来,“风韵译”追求的是译者的自我表现。重视译者的自我表现,就必定消解原文的权威,不再履行对原文“忠实”的承诺。1920年3月郭沫若首次提出“风韵译”。郭沫若提出:诗的生命,全在那种不行把捉之风韵,译诗的手腕于直译、意译之外,当得有种“风韵译”。所谓“风韵译”也可以叫做“气韵译”,是就诗歌翻译而言,它不同于“直译”和“意译”,既不像“直译”那样严格地遵从原著的句式、意义,也不像“意译”那样始终“忠实地”传达原著中的信息。“风韵译”与“直译”和“意译”的最大区分就是颠覆原著的权威地位,突出译者的主体性。郭老强调自我表现是诗歌的本质所在,押韵、音节、声调等形式方面的因素不能确定诗歌的本质。“风韵译”的目的在于传达“诗的生命”,即“那种不行把捉之风韵”。也就是说,翻译时不仅不能背离原文的意义,而且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能走转。原文中的字句应当无奇不有,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或先或后,或综或析,在不损及意义范围之内,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允许译文不忠实于原文,是“风韵译”理论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引起众多指责和争辩的主要缘由。三、“风韵译”理论在译诗“真的美”中的得失诗歌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诗歌言辞精练、节奏显明、行行押韵、句式整齐。诗歌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含有显明的语言文化特征,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诗歌翻译是科学性和创建性的统一,译文不仅要形似、意似,还要神似,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享受。“意美”就是语言的深层结构,即“语言背后的语言”,“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一诗的意境美。“形美”主要是指诗歌的体裁、用词、句子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比方手段等方面与原文一样。“音美”指节奏和韵律,人们总是将诗与歌联系起来,认为诗歌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诗即是歌,歌即是诗。“三美”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因此诗歌的翻译是特别困难的。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是不能翻译的,译诗是徒劳无益的。在郭老看来,诗歌是完全可以翻译的,在译诗过程中,要把“风韵译”放在首位,不主见逐句翻译,要把译诗过程看作是进行思想与意识再现的过程。他所提出的“诗人译诗,以诗译诗”是指翻译时不要失去原诗的“神韵”。郭沫若英诗译稿中翻译托默斯·加鲁的“HETHAT LOVES A ROSY CHEEK”原诗如下:HE THAT LOVES A ROSY CHEEKThomas CarewHe that loves a rosy cheekOr a coral lip admires,Or from star-like eyes doth seekFuel to maintain his fires;As old Time makes these decay,So his flames must waste away.But a smooth and steadfast mind,Centle thoughts, and calm desires,Hearts with equallove combined,Kindle never-dying fires: -Where these are not,I despiseLovely cheeks or lips or eyes.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