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心理咨询师通关题.docx
2022年心理咨询师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A.价值中立原则B.积极关注原则C.黄金规则D.实事求是原则【答案】 A2. 【问题】 求助者,男性,33岁,已婚,公务员。A.强迫检查B.强迫回忆C.强迫计数D.强迫询问【答案】 A3. 【问题】 求助者,女性,36岁,已婚,音乐教师。A.意向下降B.兴趣减退C.意志减退D.习惯改变【答案】 C4. 【问题】 求助者,男性,33岁,已婚,公务员。A.强迫检查B.强迫回忆C.强迫计数D.强迫询问【答案】 A5. 【问题】 求助者,男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A.一般心理问题B.场所恐怖症C.严重心理问题D.社交恐怖症【答案】 D6. 【问题】 求助者,女性,36岁,已婚,音乐教师。A.意向下降B.兴趣减退C.意志减退D.习惯改变【答案】 C7. 【问题】 共用题干A.请示上级咨询师B.应邀前往C.与咨询师同行讨论D.婉言谢绝【答案】 D8. 【问题】 求助者,男性,28岁,公司职员。A.对自己能力的错误认知B.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C.自我概念与经验不协调D.与客观现实不相适应【答案】 C9. 【问题】 求助者,女性,42岁,自由职业者。A.伤心的态度B.过分概括C.绝对化要求D.糟糕至极【答案】 C10. 【问题】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A.BRMSB.HAMDC.BPRSD.HAMA【答案】 C11. 【问题】 共用题干A.开放式提问B.具体化技术C.封闭式提问D.摄入性谈话【答案】 B12. 【问题】 共用题干A.满足求助者要求B.消除其所有焦虑C.帮助其接纳自我D.指导其批判自我【答案】 C13. 【问题】 共用题干A.经常和别人发生矛盾B.和同事关系紧张C.同事不能挑我的毛病D.同事惹我发脾气【答案】 B14. 【问题】 共用题干A.焦虑性神经症B.恐怖性神经症C.抑郁性神经症D.强迫性神经症【答案】 A15.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5岁,医院护士。A.反复检查耽误时间B.检查还是不检查的内心冲突C.焦虑不安和烦躁的情绪D.做事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答案】 B16. 【问题】 求助者,女性,42岁,自由职业者。A.情绪推理B.糟糕至极C.追求完美D.非黑即白【答案】 B17.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A.分析者B.说服者C.监督者D.辩论者【答案】 C18. 【问题】 共用题干A.现实冲突B.常形冲突C.道德冲突D.变形冲突【答案】 D19.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5岁,医院护士。A.诊断一咨询一评估B.初诊一诊断一制定目标一咨询C.诊断一咨询一巩固D.诊断一制定方案一咨询一评估【答案】 C20.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A.和家庭成员发生矛盾B.我说话他们必须得听C.自己各方面不如以前D.儿女们不如自己优秀【答案】 B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非言语信恩包括()。A.姿态、身体活动和位置B.面部表情、微笑、咂嘴C.省略的、没有说出的话D.观察到的集体活动水平等【答案】 ABCD2. 【问题】 自我防御机制()。(2008-11、2009-11)A.是由于个体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而产生的B.源于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和现实要求而产生的双重压力C.是为了调整本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D.是为了抵御来自他人的负性评价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答案】 ABC3. 【问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小青,女孩,13岁,六年级学生,性格内向。A.过分要求别人B.过分要求大人C.过分听话D.过分追求完美【答案】 CD4. 【问题】 要获得友谊,交往的双方应该遵守的原则包括( )。多选A.交换性原则B.相互性原则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D.平等性原则【答案】 ABCD5. 【问题】 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访谈片断,请据此回答问题。A.情感表达B.情感反应C.内容表达D.内容反应【答案】 ABCD6. 【问题】 有利于增加人际喜欢程度的因素包括 ( )多选A.较远的人际距离B.偶而犯一些“小错误”C.相似的爱好D.人格特征的互补【答案】 BCD7. 【问题】 “自动想法”的特点包括( )。A.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出现在头脑中B.与生活事件无关的自动化思维方法C.很可能是不现实的D.定是功能协调的【答案】 AC8.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5岁,医院护士。A.接纳B.热情C.真诚D.平等【答案】 BC9. 【问题】 共用题干A.钟情妄想B.破裂性思维C.夸大妄想D.病理性激情【答案】 BC10.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国家某部委巡视员。A.促进求助者深化认识B.树立恰当榜样C.促进求助者自我开放D.加强咨询效果【答案】 ACD11. 【问题】 企业文化的功能有( )。A.整合功能B.休闲功能C.自律功能D.健身功能【答案】 AC12. 【问题】 有关16P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三个可供受测者选择的答案B.答卷纸有四个例题C.答案没有好坏之分D.测验有时间限制【答案】 ABC13. 【问题】 领导者应该考虑的影响团体治疗效果的因素有( )。A.团体的规模是否适宜B.团体的目的与成员的相关程度C.团体成员合作、信任和承诺的水平D.团体领导者的学历与受教育水平【答案】 ABC14. 【问题】 多维态度量表包括()多选A.瑟斯顿量表B.奥斯古德量表C.李克特量表D.博加达斯量表【答案】 BD15. 【问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认识领悟疗法的理论范围的是( )。A.引导个体认识到心理发育停滞在某一阶段B.引导求助者认识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阶段不相容C.“认识” 一词指的就是“认知”的意思D.认识领悟疗法又称为中国精神分析疗法【答案】 ABD16. 【问题】 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为()基本阶段。A.形式逻辑思维B.具体逻辑思维C.辩证逻辑思维D.实证逻辑思维【答案】 AC17.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25岁,未婚,中学教师,经济状况良好。A.已出现了泛化B.还没出现泛化C.社会功能受损D.社会功能完好【答案】 AC18. 【问题】 对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的冲突,童年时期的情结B.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条件反射的形成C.认知理论学派强调不正当的认知评价D.人本主义学派强调与环境失去了平衡【答案】 ABC19. 【问题】 在实施16PF测验时,受测者应当记住的是()。A.必须先作四个例题B.每题只有一个答案C.不可漏掉任何测题D.尽量不选中性答案【答案】 ABCD20.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无业,因无工作,心情不好前来咨询。A.直接逼问B.开放式提问C.间接询问D.封闭式提问【答案】 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案例五一、一般情况求助者:王某某,女,汉族,22岁,未婚,某大学三年级学生。二、求助者自述1年半前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头昏脑涨,疲劳,全身酸痛,上课时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抬着头在听课,但脑子却在想着别的事情,上自习课时,看一会儿书就会又去想别的事情,根本控制不住。同时自觉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容易忘事,为此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原来学习成绩很好,总是排在班里前几名,近一年来成绩下降明显,甚至出现某些科目不及格的现象,生活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烦恼不堪,精神紧张,做事情爱着急,急躁,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事后也感到后悔,但是控制不住,内心感到非常痛苦,曾到校医院看医生,被给予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改善。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做游戏,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1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是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想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要求能够解决问题。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作为咨询师,如何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答案】作为咨询师,需向该求助者明确的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如下:1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5.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2.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求助者自述:我考高中时按照父母的意愿进了一所外语学校,但我当时想去美术学校。这两年来我对学习不是很刻苦,因为这不是我的选择,有时英语考试我也不好好答,我就在考卷上写"天才知道答案"。我的行为让老师和家长很生气。父母也给我请过家教,家教老师说我很聪明,现在上高三了,父母就在开学前半个月把我的游戏机、电脑都没收了,让我必须考上大学,这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我听了这话很生气,这两年我把绘画都扔了还怎么考?绘画是要有灵感的,我觉得这两年的生活把我的灵感都弄没了。我现在担心考不上怎么办。我很后悔,自己当初一步走错,现在步步走错,觉得特别难受,心烦。我生他们的气,更生自己的气,情绪不高,苦恼。没兴趣学习,也打不起精神,没什么胃口,晚上睡不着,老是想这些事情,有时折腾到夜里三四点才睡,经常头昏脑胀,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特别爱对人发脾气。父母跟我交流时我也不爱理他们,也不愿意出门见人,除上学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希望您能帮助我。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子,身材高大,性格较内向、柔弱,从小喜欢绘画,曾经在比赛中取得过名次。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中经济条件好,先感觉学习负担太重,自己无法承受,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睡不着,体重下降了10多斤。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1.对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30分)2.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20分)3.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20分)4.为鼓励求助者建立积极的行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了阳性强化法,请写出该疗法的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30分)。【答案】1.(1)根据案例描述,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依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原则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其原因是: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在出现问题时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而感到痛苦,主动要求解决问题。求助者的情绪表现与其认知过程是一致的,其认知、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协调统一的。求助者的人格特征也很稳定。依据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神经症。其原因是:本案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色彩,属于心理冲突的常形,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依据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来分析,求助者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其原因是:第一,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属于常形冲突,反应不太强烈;第二,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有求治的愿望;第三,病程时间短,一个多月;第四,社会功能受到轻度损害;第五,情绪反应没有泛化。由此可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2.(1)心理咨询方案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2)心理咨询方案经双方商定可以有所调整。(3)心理咨询方案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咨询目标双方应首先商定明确的咨询目标,而且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主要包括:属于心理学范畴;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以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和多层次统一的。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在商定咨询方案时,应商定采用何种咨询方法和技术,咨询师应向求助者介绍准备采用的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过程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在商定咨询方案的过程中,双方应明确咨询结束时预期达到的咨询目标和效果,并协商采用何种评估方法和手段,对是否实现目标和达到何种效果进行评估。3. 案例五一、一般情况求助者:王某某,女,汉族,22岁,未婚,某大学三年级学生。二、求助者自述1年半前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头昏脑涨,疲劳,全身酸痛,上课时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抬着头在听课,但脑子却在想着别的事情,上自习课时,看一会儿书就会又去想别的事情,根本控制不住。同时自觉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容易忘事,为此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原来学习成绩很好,总是排在班里前几名,近一年来成绩下降明显,甚至出现某些科目不及格的现象,生活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烦恼不堪,精神紧张,做事情爱着急,急躁,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事后也感到后悔,但是控制不住,内心感到非常痛苦,曾到校医院看医生,被给予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改善。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做游戏,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考入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1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是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想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要求能够解决问题。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答案】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时,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1年以上,评为3分。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总分为7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诊断成立。4. 案例六一、一般情况求助者:杨某,汉族,28岁,未婚,大学学历,公司职员,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二、求助者自述近两个月来总是反复思考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洗水果时是多用一点水好,还是少用一点水好”,“削带皮的蔬菜如黄瓜时,是去皮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等等。虽然认为想这些事情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还要想。继而出现洗衣服时总担心洗不干净而反复洗涤,直到自认为洗干净为止,为此耽误了许多时间,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逐渐的脾气变得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火,经常感到疲惫,做事情的兴趣也不如从前,还出现了睡眠不好,经常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故感到很苦恼,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咨询师的帮助。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两个多月前,求助者在报纸上偶然看到这样一条报道,现在的许多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大量的农药,对人体有很大的损害,食用前最好多洗几遍或去皮食用。自此,求助者在洗蔬菜和水果时就变得很紧张,总是担心农药去不干净而反复洗,情况逐渐加重而不能自控,甚至只要是洗的东西都要反复洗。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想法,走过街天桥时总想着跳下去,为此感到害怕,尽量避免走过街天桥。由于这些问题的困扰,求助者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影响,但尚能坚持应对,只是感觉苦恼,希望尽快解决,因此前来进行心理咨询。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本案例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本案例的初步诊断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3精神痛苦程度较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5本案例虽有强迫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5.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四川灾区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今年地震时,我因当日下午没课,地震发生时刚好在家,因而幸免于难。但我失去了自己唯一的10岁儿子和班里多名学生,我不敢相信,几分钟的时间我就这样永远地失去了他们。地震后这些天,我一方面要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丈夫、家人、同事,不知哪来的力量,在几乎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失去爱子,心如刀绞,儿子的样子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儿子很可爱,地震的前一天5月11日是母亲节,儿子亲手绘制了贺卡,放在了我的桌上。那天中午儿子在睡觉,是我把他喊醒的,催他去上学,如果让儿子晚点去学校,儿子就不会死,如果我送儿子去上学,儿子也不一定死,如果让儿子留下来陪自己,儿子根本就不会死。想到这些我更痛苦。我已经决定今后不再当老师了,我不知道怎样面对剩下的学生,现在看到房子就想到地震,看到孩子就想到儿子,晚上无法入睡。内心极度恐惧,有车经过都以为发生余震了,总感觉地在晃动,不敢到墙边去,非常强的无助感。现在情绪非常低落,什么都不想做,也没有什么兴趣,每天就是机械地执行校长和家人的指示,记忆很差,很多事都需要别人多次提醒,这学期开学后已不能授课。自己知道地震过去了,应该早点摆脱地震的影响,但是摆脱不了。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为人正直,朴实善良,勤劳,有10年教龄,目前为小学四年级班主任,与儿子的关系极为密切,与丈夫的关系良好,性格内向,为人做事谨小慎微,地震中失去儿子和多名学生。求助者身体健康,地震后坚持住在帐篷中,不愿意住活动板房。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灾难综合征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答案】灾难综合征的阶段及其特点是:(1)惊吓期。在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2)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正像电影“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表现。(3)康复期。在康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