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故事: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信佛的人面对亲人去世.docx
-
资源ID:63256993
资源大小:14.4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个故事: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信佛的人面对亲人去世.docx
六个故事:面对不信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信佛的人面对亲人去世1.佛陀,究竟存不存在?有一位聪慧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有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聪慧的那先比丘就反问他说:大王,您的王位是谁传给您的呢?;我父亲传给我的啊!;父亲的王位是谁传给他的?;祖父。;祖父的王位又是谁的?;曾祖父啊!那先比丘接着问:这样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相不信任您的国家有一个开国君主呢?弥兰陀王正容回答:我当然信任!;您见过他吗?;没有见过。;没有见过怎能信任呢?那先比丘又问。;我们的开国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所以,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我信任他肯定存在的。那先比丘微笑颔首说:我们信任佛陀确有其人,因为佛教也有佛、法、僧,有经、律、论;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历史事迹,决不是虚构不实的人物,这个道理与你们有开国君主是相同的!2.没验证过,怎么知道涅盘的境界?弥兰陀王无法藉此非难那先比丘,动了脑筋又想到另一个难题,他问:你们佛教徒经常讲:人们第一欢乐就是证悟涅盘,达到不生不死不灭的境界。那先比丘啊!你已经证悟涅盘了吗?那先比丘谦恭合十:惭愧,还没有!弥兰陀王得意地问:既然没有证验过,你怎么知道有涅盘的境界呢?那先比丘不干脆回答,反问弥兰陀王:大王,假如现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你痛不痛啊?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那先比丘追问:您的膀子又没有被人砍断过,您怎么知道痛呢?弥兰陀王答:我看过别人被砍断膀子的苦痛情状,我当然知道痛啊!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样地看过别人证悟涅盘时候的欢乐,所以我当然知道涅盘境界的奇妙啊!3.佛如何宽恕仇敌?弥兰陀王这个疑难又再次被驳倒,还是不服,便费尽心机,第三次发问:你们出家人奉信慈善为怀,你怎么去宽恕你的仇敌呢?那先开颜笑了:大王,假如您的腿上长了一个脓血疮,您会把腿子砍掉吗?;不会!;那么,大王您怎么办呢?;细心地清洗它,给它敷药,时间久了,疮就好了!那先比丘说:是的!仇敌、坏人就像一个脓疮,不去照看、医疗,就会扩散恶化,所以必需用法水去清洗,使他们弃邪归正,改过自新,这个跟大王您护持腿上的脓疮是同样的道理!4.死后,有没有来生?弥兰陀王点头称善,仍旧不能心服口服,想一想又计上心来:你们经常劝人要修来生福,你们既没有经验过死亡,怎么知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呢?那先比丘和譪地回答:这就好比柳柑,果实成熟了以后掉在地上,果肉腐烂了,可是种子却埋在土壤里,一等到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强壮为一棵柳橙树。人的身体只是四大短暂的假合,等到幻境破灭,躯体也就死亡了,可是业识却能不断生死流转。就像柳橙的种子一样地在六道轮回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个来生复苏,而且有无限个来生。5.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弥兰陀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个问题来质疑,一个比一个更难回答,但是那先比丘智识过人,心中有数,照旧微笑着开示。弥兰陀王问:你们出家人爱不爱自己的身体呢?那先比丘:身体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我们出家人是不爱的!弥兰陀王一听,正中下怀,立即狡黠地反对:;哦!你说你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们出家人一样穿衣、吃饭、睡觉,还不是在爱护这个色身?若说不爱,岂不是自相冲突?那先比丘一笑而罢,另作别解:大王,假如您身上长了一个脓包,您爱不爱它呢?;脓包?那么脏的坏东西,谁会喜爱它?;既然不喜爱它,为什么要把它洗净、敷药,时时守护它不使恶化,每天看看它有没有好一点?若说不喜爱脓包,这种做法不是自相冲突吗?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爱护它的!那先比丘击掌而笑说:这就对了!出家人不爱这个身体,但是为了借假修真,也不得不照看这个空幻的身体啊!6.佛为何不能让弟子快速开悟?弥兰陀王屡仆屡起,紧接着又问:释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过去、现在、将来的三世因果呢?;佛陀具有大神通,当然能知道过去、现在、将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把全部的神通教给你们,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将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你们渐渐历练呢?聪慧的那先比丘举重若轻,先问:大王,假如您是个医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种治病的百药呢?;当然啦!医生对于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是通通都要知道的啊!;既然医生知道百草药性,他能不能把全部的药都开给一个病人吃呢?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渐渐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那先比丘顺势就下的说:同理,佛陀传授佛法也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要依照弟子根器的不同,一点一点逐步传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则,拔苗助长,反而简单弄巧成拙!7.释迦牟尼佛会不会发脾气?弥兰陀王面露赞美之色,非常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才智,接着问究竟的说: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那先比丘答:佛陀没有嗔恨心,当然不会发脾气。;可是,经典上这么记载: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出去!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性阐释说:舍利弗与目犍连的确带了五百徒众来参与法会,但是这五百个人成群热闹,不敬重庄重法会,佛陀喝斥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善心。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同等,假如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当心的原因,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弥兰陀王频频点头,这才心服口服了。各位听了这么多非难的问题,细致斟酌,就可以体悟出那先比丘是何等大才智了!在这个世界上,比和善更和善的是才智。我们既要做和善的人,更要做才智的人。佛法最珍贵的地方,不在于它能带来多少物质财宝,而在于它可以带领我们破除迷惑,走向光明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