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的探究.docx
广西高校基耀设资骨昔菊苴的探究一、前言“科教兴国,教育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式教育”, 旨在提高全民素质。随着教育理念与政策的变化,我国大学生规模增长迅速,从1998年的341万在校生规模上升到目 前的4430万在校生规模(居世界第一),增长了 11.99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57.8%。1大规模的扩招直接导致 了很多高校教学楼、校舍等配套设施远速达不到发展的需求,高校基本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基本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建 设资金投入量巨大,上千万元、几亿元到几十亿元的投资比比皆是。然而,高校由于其公益属性,收入有限,发展的资 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教育经费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其他来源为科研收入、校办企业收入等。很多高校每年的结余收入并不 多,甚至是赤字状态。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受限成了困扰众多高校发展的症结。广西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高校的发展 相比虽较落后,但是由于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优势,广西高等教育近年发展迅速。很多高校为达到大规 模扩招后的硬件要求,纷纷开展基本建设,但同样深受资金来源不足困扰。为更好地发展广西高等教育,促进高校基本 建设顺利开展,资金筹集渠道的探究具有深远意义。二、广西高校基本建设主要传统筹资渠道现状与问题(一)财政教育经费拨款财政教育经费拨款是高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具有高度可靠性和无偿性,是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2 所有高校都寄希望于财政拨款,但不管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都不具备完全支撑高校发展的财政实 力,基本上需依靠多种筹资渠道支撑高校发展。广西经济较为落后,财政能力有限,寄希望于财政全额拨款来实现高校 的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高校基本建设必须开拓多元化筹资渠道。(二)学杂费收入根据教育成本受益对象分担原则,我国于1989年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此规 定颁布后,我国教育经费来源不再是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拨款这项单一来源,我国高校开始面向大学生收取学杂费。学杂 费主要包括学费和住宿费以及其他杂费。目前,学杂费收入仍是高校主要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筹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收费标准的提高,许多高校学杂费收入呈上升趋势。然而,高校基本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巨大, 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根据政府相关规定,各大高校无权自行提高学杂费的收费标准,即便收费经批准有所提高, 但短期内提高幅度也不会太大。因为高校教育具有显著的公益属性,收费标准的提高必须考虑社会和学生家庭的承受能 力,不可能根据基本建设的需要无上限地调高。广西经济发展较落后,贫困家庭学生较多,能接受的学费上调幅度更小。 因此,广西高校基本建设资金通过学杂费收入这一渠道筹集具有局限性,不能把学杂费收入作为基本建设的主要资金来 源渠道。(三)银行借款调查表明,广西高校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普遍以银行贷款 为筹措渠道。贷款的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是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公办高校以向政策 性银行贷款为主,基本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高校同时也会引入商业银行贷款。民办高校则以向商业银行贷款为主。银行 贷款虽然具有筹资时间短、成本费用低的优势,但是高校通过银行筹集资金有其缺陷:贷款额度受限,社会声誉不是特 别高且创收能力不强的高校能筹集的资金额度有限;资金的使用期限较短,无法满足建设周期较长的基本建设需求;必 须按期还本付息,而很多高校债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还款压力大,一旦高校无法按时还本付息,则可能导致高校陷入 财务危机,难以自救。因此,广西各大高校在开展基本建设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必须开拓更多筹资渠道。(四)政府债券根据调查得知,广西许多高校在开展基本建设过程中都以政府债券为渠道进行大额资金的筹集。通过发行政府债 券,广西许多高校筹集到上亿元资金。该资金的使用期限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且利率低,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发 展示范项目(亚行)贷款和亚行区域合作项目的专项债券年利率为3.67%,低于央行基准利率,比起一般商业银行贷 款利率更是低得多。这是政府鼓励并支持的筹资渠道,也是广西各大高校积极争取的筹资渠道。但该筹资渠道也存在不 足之处:按规定,通过政府债券进行筹资,必须按时归还本息和还本付息兑付服务费等,这给公益属性每年结余甚少的 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无力按时归还债务的高校极易陷入财务困境,最后不仅会影响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 会影响高校正常发展运行。因而,高校应优化其债务结构,多渠道筹资,以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五)科研服务收入科研收入主要指高校通过自身科研能力承接政府或企业的科研项目,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咨询决策服务而取得的科 研经费收入。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综合能力的反映,同时也决定了高校科研收入的高低。高水准的高校科研能力强, 如广西xx“211”工程高校,其科研实力较广西一般高校强,能取得的科研收入相对较多。但是,一般高校普遍科研水平 不高,科研收入较低。同时,科研收入必须专款专用,可使用的范围较小,在高校基本建设方面能支配的资金量低,难 以成为基本建设资金的重要筹措渠道。(六)校办产业收入校办产业收入指高校从投资创办产业的利润中获得的收入。校办产业被高校寄予较高的期望,一些高校的校办企 业发展方向与高校优势密切相关(如专业优势或科研优势等)且注重科学化管理,校办企业效益好收入高。但是,有些 高校的校办产业发展方向未与高校优势紧密结合,且未注重科学化管理,收入并不高,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高校则需倒 贴资金经营。由此看出,高校的校办产业收入并不具有稳定性,支撑高校开展基本建设的综合能力不足。三、广西高校基本建设筹资渠道拓展探索广西高校传统基本建设筹资渠道具有一定的缺陷,解决广西高校基本建设资金问题,必须探索更多适合广西高校 基本建设的资金筹措渠道。(一)BOT筹资模式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指政府部门授权项目发起人建设项 目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项目。在项目建成后,项目发起人根据协议经营项目获得建设项目的回报,协议约定周期过后则 无偿或以极低价格转交给政府。BO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主要适用于收益性项目,如学校食堂、学生公寓、体育馆、 游泳馆、医院等基本建设项目。BO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的优势在于:可筹集的金额较大,期限长;筹资成功的可能 性大,高校基本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庞大,很多传统筹资渠道难以满足基本建设的资金需求,但BOT筹集模式以建设项 目为主体进行整体筹资,从国外以及我国BOT筹资模式筹集到的资金规模来看,高校基本建设运用BOT筹资模式顺利 筹集所需资金的成功概率较高;有效解决了高校基本建设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缓解了高校开展基本建设的资金压 力,较好地规避了财务风险;较好地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引入社会闲散资本;建设风险主要由投资者承担,高校无 须承担建设风险;高校无须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可以集中更多财力、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使高校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对投资者而言,高校师生量稳定,基础设施的使用市场稳定,能获取丰厚回报且风险小;BOT筹资模式以市场机制为导 向,基本建设项目设计、建设、管理、使用都更专业、科学,项目获得成功的概率更高;BOT模式可以达到高校与投资 者共赢效果,取得良好社会效应。高校以BO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筹集资金获得的成功的案例较多。例如,天津大 学以BOT筹资方式筹集了 1600万元完成天津大学国际会馆的建设;中南大学利用BOT模式筹集9000多万元社会资 金,解决了基本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上海水产大学采用BOT模式筹集资金2.8亿元,顺利建起了学生公寓;南开大学 通过BOT筹资模式筹集资金3.3亿元建设深圳金融工程学院3由此可见,BOT筹资模式运用在高校基本建设方面 较为成功,广西各大高校开展基本建设时可以考虑选择该筹资渠道。(二)BT筹资模式BT (Build-Transfer,即建设一移交)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是BOT模式的演变,它指高校授权BT项目公司, BT项目公司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筹资、建设,项目建设完毕后整体移交给高校,高校支付BT项目公司相关经费的筹集 模式。4其优势在于:第一,选择B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只需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分期支付款项,早期则无须支 付款项,大大减轻高校项目建设早期的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第二,采用B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高校在项目建设 期无须参与管理和支付款项,只需对B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下的建设项目进行监督,工作量大大下降,同时保证了 社会投资方更好地开展科学、高效的管理。第三,筹措金额高、期限长。B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与BOT基本建设项 目筹资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B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更适合高校公益性基本建设的筹资,如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 等。B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成功案例: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利用BT模式顺利筹集资金并成功建设。广西高校的基 本建设在项目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BT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三)PPP筹资模式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民营组织合作模式)基本建设项目筹资模式,具体指公共部门 与民营组织就公用事业建设签订合同或协议并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作方式。5该模式与BOT筹资模式类似,主要 适用于食堂、体育馆等具有营利性质项目的资金筹集。PPP筹资模式较BOT模式而言具有其独特优势:第一,在基本 建设项目前期即允许民营组织参与项目各项准备工作,项目建设更顺利,合作双方更合理地分担基本建设项目建设风险。 第二,PPP筹资模式下,高校依然拥有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与控制权,使基本建设在高校的可控制范围内开展,很好地 保证了高校基本建设的公益属性。从2014年开始,PPP筹集模式在我国兴起并被引入高校基本建设领域,政府出台补助政策鼓励各大高校优先选 择PPP模式推进基建项目建设。以广西南宁教育园区建设资金筹集为例,政府建议广西各大高校在政府债券、财务补 助、学校自筹、旧校区资产盘活、PPP模式五种筹资方式中优先采用PPP模式筹资,并根据投资总额的10%20%给 予PPP项目运营期可行性缺口补助。广西各大高校开展基本建设时应紧抓政府利好政策,符合PPP模式条件的,优先 考虑以PPP模式推迤基本建设。(四)资产置换筹资模式资产置换为经济学概念,通常是指以优质资产置换呆滞资产,通过资产置换,实现对呆滞资产的高效利用。以资 产置换方式筹集高校建设资金具有明显的优势:盘活呆滞资产,优化高校资产管理,增强资产的使用效果,短期内实现 大额资金的筹集;资金筹集风险小,与债务筹资方式相比,高校经济压力和财务危机小;筹资成本低,在政府政策导向 下,高校以置换闲置资产(包括旧校区、不常用仪器设备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所需支付的相关费用较少,总体置换成 本低。国内许多省市高校通过资产置换模式成功筹集到新校区基本建设资金,如浙江大学、浙江中医大学、武汉理工大 学、吉林大学等。广西很多高校拥有多个校区,且不少旧校区处于各地市繁华地段,为满足快速发展需求大部分高校选 择搬迁至市区外并展开大规模基本建设。老旧校区和资产往往被闲置,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筹集可以优先考虑盘活老校区, 置换闲置资产,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缓解高校基本建设的巨大资金压力,减少财务风险。(五)社会捐赠模式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而建立起了高校学府,如美国的哈佛大学由私人和教会一起投资兴建,耶鲁大学 由一位名为伊莱休耶鲁的商人捐资建立。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私立高校基本上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资、投资建立。国内 一些省份的高校也获得了华侨、企业家的捐资,如陈嘉庚捐款建立了厦门大学,李嘉诚与广东省政府、教育部共同出资 创办了汕头大学。广西经济虽不够发达,但并不缺乏有经济能力又肯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爱心人士。广西高校基本建 设在争取社会、个人、企业捐款方面具有可深挖的潜力。广西应在社会营造浓厚的为教育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助建的氛 围。同时,政府制定并完善政策,引领、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捐资建校,如出台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高 校注重对捐资个人和企业的馈赠,对捐资个人、企业授予社会荣誉,如建立慈善榜、以个人或企业名称命名学校建筑物 或道路等,从而持续增加广西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六)校内职工筹集模式社会上许多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考虑内部筹资。企业向职工筹资具有以下优点:获取资金的速度快,短期内即 可实现对基本建设的支持;筹资手续简单,省去层层审批;内部筹资不需要各种手续费,筹资成本较其他筹资方式低; 企业承担的压力和风险小,如若出现较大还款危机,也可通过债转股等方式解决;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既可提升职 工对企业的情感,又可拓宽职工的投资渠道,为其赚取风险小且稳定的收益,同时,也使企业获得大额的发展资金。高 校职工收入普遍不低,很多职工拥有较多的储蓄金,且高校职工对高校的情感较深厚,对学校信任度高,同时安全盈利 的投资也是职工的需求。因此,高校开展基本建设时不妨考虑向校内职工发起内部筹资,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四、结语人才是第一竞争力,高校基本建设保障就是区域竞争力的坚实保障。广西高校在基本建设进程中,在筹措资金方 面考虑传统渠道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渠道。例如,能很好利用社会资本减少高校资金压力的BOT、BT、PPP筹 资模式;或既能实现资产的高效管理又能快速筹集大规模建设资金的资产置换筹资模式;又或大有可挖掘潜力的社会捐 赠模式;再有筹资速度快、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校内职工筹集模式。多元化筹资渠道的使用可更好地保证高校及时筹 集到充足的资金并有效降低财务压力和风险,促进高校稳步前进,助力壮美广西更快、更稳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孙慧玲,阳文婷,刘坤.从财务指标视角分析公办本科高校债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1 (3) : 313-318.2任篁,杨海勇,惠京颖等.高校基本建设融资管理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 (9) : 254-258.3颜笑还.湖南C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融资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4李英利.高校新校区建设多元化融资探析J.市场论坛,2014 (8) : 1-4.周子明.我国公办高校改扩建投融资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