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年新制订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讲义).docx
-
资源ID:63279140
资源大小:18.4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2022年新制订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讲义).docx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讲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 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的假设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 设的意见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 魂育人,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 位日益凸显,开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明显,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 工作、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同时,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大思政课”建 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还不够强,课程教材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学校教师数量缺乏、 质量不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深化,有的学校第二课堂重活动轻引 领,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外表化”等现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西、陕西等地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坚持联系高校 并讲思政课。坚持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理论阐释、教学研究相结合, 统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国家 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师资培训中心、马 克思主义学院等建设,开展“联学联讲联研”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 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扩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 理模式建设试点。18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部加强大中小学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一体化基地, 鼓励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引导和协 调,建立大中小学师资培育、听课评课、教研交流、集体备课等常态 化工作机制。1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教育部组建高等学校课程思 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普通本科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组织开 展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系列共享资源 库。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 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 中心。加强中小学学科德育建设。20 .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在开学、 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讲授“思政大课”。学校要以重大纪念日、重 大历史事件为契机,通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职 教学生读党报、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等, 组织专题“思政大课”。教育部打造并集中展示一批校园文化原创精 品,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办好“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 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七、加强组织领导21 .强化统筹协调。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做好“大思政课”建设 的总体谋划。中央网信办指导做好“大思政课”全媒体宣传。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 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加强对基地的指导 和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地的育人功能。22 .积极推进落实。各地要把“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十四五” 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开展的重要抓手,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 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 “大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宣传“大思政课” 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气氛。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 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坚持开门办 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 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全国高校 思政课教研系统,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 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支持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思政小课堂 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 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二、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1 .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各高 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央宣 传部、教育部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 教育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加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 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哲学社 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2 .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各地各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 系。高校要统筹全校力量,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 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 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3 .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落实系列重大主题教育指南和纲要,深 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重大实践、视察地方和学校重 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及时修订思政课统编教材,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 成果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 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持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4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教育部组织制作“思政课导学”课件、讲 义、专题片等,帮助教师讲深讲透讲活学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各地 各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 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 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 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5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各校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 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有条件的高校要为思政课配备助教, 协助开展教学组织、课后答疑等工作。6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高校要建立校领导、教学督导、马克思主 义学院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 体系,重视教学过程评价,增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在评价体系中的 权重。用好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班子成员考 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思政课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的 基本依据。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开展教学调研 指导。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聘请思政课退休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青年 教师的成长导师。三、善用社会大课堂7 .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高校要普遍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 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密 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定专人负责, 建立健全平安保障机制,积极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 与组织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实 践活动、指导学生理论社团等纳入教学工作量。参照学生专业实训 (实习)标准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8 .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高校要严格落实本科2个学分、 专科1个学分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中小学校要安排一定比例 的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坚决避 免实践教学娱乐化、形式化、外表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专门的 实践教学课。9 .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教育部持续组织开展中国国际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 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等活动。高 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 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 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支持出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 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10 .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利用现有基 地(场馆),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好教 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各地教育部门要结合 实际,积极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中小学要主动对接各 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有条件的 学校可与有关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研究和资源开发。各基地 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协同完 成好实践教学任务。专栏 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设立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1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设立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 地。2 .教育部、生态环境部联合设立美丽中国专题实践教学基地。3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 地。4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5 .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设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实 践教学基地。6 .教育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设立党史新中国史教 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四、搭建大资源平台11 .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教育部建设“全国高校思政 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支持系统、“青梨派”大学生自主学 习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指 导委员会指导审核评估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基础数据系统、高校思 政课教师研修培训系统等为一体,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12 .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教育部把“大思政课”摆 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建设。 通过工程支持的方式,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机制化。组织开发和 推荐一批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讲义,推动一线教师统一使用。加强 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中小学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推出 一批思政“金课”。加大优质资源推广使用力度,指导各地各校用好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专栏思政课教学资源库13 建设教学案例库。组织征集和开发高质量、多形式的教学案 例,特别是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 动实践,开发一批党的创新理论主题案例。14 打造教学重难点问题库。建立思政课教学重难点问题征集机 制,动态收集学生关注的问题和思想理论困惑,统一组织研究回答, 形成教学问题库。15 建设教学素材库。建立完善采集、审核、共享机制,充分调动 一线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推出一大批优秀思政课课件、讲 义、重难点解析、重要参考文献、教学配图、微视频、融媒体公开课 等优质教学素材。16 开发在线示范课程库。以国家统编教材为基本遵循,整合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力量,组织开发高水平在线示范 课程。13 .打造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组织 开展“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 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 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大学生在线、易班等网络平台建设。积极研发本钱适宜的虚拟仿真教 学资源。组织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各地各校用好“学习 强国,等平台,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政论、 时政节目,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五、构建大师资体系14 .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各地各校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建强 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提高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 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积极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 老同志、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长(书记)培养工程,通过集中培养培训、委托重大工程、加强实 践锻炼、开展国际国内访学等方式,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专栏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高校要通过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 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 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 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 通过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 先进代表,以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 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15 .搭建队伍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工程、教育 部人文社科研究工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作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后期资助工程,组织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 课教学研究。重点支持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规律、思政课教学难点 及对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等研究。举办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列研讨会。建设辅导 员工作室、资助开展课题研究、推广优秀工作案例。16 .提升队伍综合能力。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培训体系, 实现思政课教师培训全覆盖。教育部完善“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 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示范培训、教学 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建设辅导员网上资源库、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 台,组织支持开展国情考察。各地教育部门要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 轮训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 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中小学校新进专职 思政课教师须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小学兼职思政课教师在上岗前应 完成一定学时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各地各高校建立专门制度, 常态化支持思政课骨干教师到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 锻炼、蹲点调研,相关经历纳入评奖评优、干部选聘体系,相关成果 作为职称评聘参考。严格落实生均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 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专栏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库”建设。1 .打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升级版。2 .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3 .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 支持计划”。4 .举办“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 干研修班”。5 .举办“周末理论大讲堂”。6 .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开 展分课程、分专题研修活动。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和“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举办跨地区、跨学段、跨学校等多形式 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8 .举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9 .开展“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奖励 基金”遴选。10 .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示范培训。11 .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六、拓展工作格局17.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围绕实践 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 学和均衡开展等思政课改革创新重大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