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相关知识.docx
华支睾吸虫病相关知识别名肝吸虫病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中华分支睾吸虫(donor ch is sinensis)引起的。华支睾吸虫的发育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蜘,胞 蝴,雷蜘,尾坳,囊坳及后囊蜘阶段。第一中间宿主为某些种淡水螺,第 二中间宿主包括多种淡水鱼及某些种淡水虾。感染主要通过进食未煮 熟的淡水鱼,虾体内的活囊蜘而发生。华支睾吸虫的成虫寄生于终宿 主的肝胆管内,在人体寿命可长达1525年。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在我国24个省, 市,自治区存在或流行。各地流行情况差异较大,20世纪90年代我 国部分地区人群调查情况表明人群感染率低者仅0. 09%,高者可达 54. 69% o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很多哺乳动物可有本虫 的自然感染,成为储存宿主。病理华支睾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由成虫引起。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胆小 管。病变程度常与感染的轻重及病程的长短有关。早期或轻度感染可 见受累胆管管壁轻度增厚。感染较重时,病变部位的胆小管由于虫体 阻塞,胆汁郁积,发生囊状或圆柱状扩张。慢性感染胆小管管壁明显 增生变厚。继发感染可导致胆管炎,胆囊炎,或胆小管肝炎等。华支 睾吸虫感染还可诱发胆结石的形成。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1 .流行病学患者来自流行区,有食用生或半生鱼,虾,或囊蜘污染食物史。2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约1个月。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 感染程度,病期长短有关。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华支睾吸虫病可分为 以下7种临床类型:隐匿型;肝炎型;胃肠炎型;胆囊胆管 炎型;肝硬化型;营养不良型;类侏儒型。轻度感染者表现为 隐匿型,无明显症状。多数病例初发病时表现为肝炎型和胃肠炎型, 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腹泻,腹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胆囊胆管炎型。有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有时有发热.常 并发胆囊炎或胆石症。少数患者表现为肝硬化型。儿童严重感染患者 则多见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和贫血,全身水肿。因儿童严重感染 导致的侏儒型患者目前已很少见。3 .实验室检查(1)虫卵检查:病原学检查为确诊本病的主要根据。粪便中虫卵的 检查可使用直接涂片法,Kato-Katz法,及沉淀集卵法。前一种方法 简单易行,后两种方法检出率较高。Kato-Katz法还可用于虫卵定量 检查。对可疑患者,粪检阴性者,可做十二指肠引流,将胆汁沉淀后 查虫卵,敏感性常高于粪便检查阳性率。(2)免疫学检查:常用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皮内试验应 用(1 : 1000) " (1 : 2000)稀释度成虫冷浸抗原。中华分支睾吸虫 和肝片吸虫,肺吸虫和血吸虫等存在的交叉免疫反应,可通过使用一 系列高稀释度的抗原进行皮试来帮助鉴别。现场工作中常首先应用皮 试方法进行过筛。血清学试验以前使用补体结合试验与间接血凝试验 检查抗体。近年已发展了许多免疫学诊断方法,如间接荧光抗体,对 流免疫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协助诊断本病。特别是 常规 ELISA 与目前较多使用的 Dot-ELISA。SPA-ELISA, ABC-ELISA 等 既可以查抗体,又可以查抗原,且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这些方法 仍存在假阳性及与肝片吸虫,肺吸虫,血吸虫和肝炎等的交叉反应, 须结合临床及其他化验检查加以鉴别。(3)血象:急性期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 多,血沉加快。血清碱性磷酸酶、谷内转氨酶和转肽酶活力可增高。 慢性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多正常,但部分病人白细胞数可有轻至中度增 高。白细胞分类在多数病例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其他实验检查:中华分支睾吸虫病人的肝超声检查可发现有异 常波形,对诊断有一定意义。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病毒性肝炎,慢性肠炎鉴别。并发症华支睾吸虫病常见并发症有胆道感染,胆囊炎,胆管肝炎和胆石症。 除急性胆管病变外,还常见慢性胆道系统疾患如慢性胆囊炎等。罕见 并发症包括发生于儿童病例引起的侏儒症及偶尔寄生于胰管时引起 的胰腺炎等并发症。多年临床研究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癌的 发生可能有关。治疗概述药物治疗毗喳酮25mg/kg体重,每日3次,连服2d为1疗程的效果较好。药 物反应一般轻微,以消化系和神经系为常见,如头昏,头痛,腹痛, 恶心,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