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1)”信息技术2.0省级项目培训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63279646
资源大小:17.3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培计划(2021)”信息技术2.0省级项目培训心得体会.docx
“国培计划(2021 ) 信息技术2.0省级工程培训心得体会2022年X月X日按照学区及学校的安排,我有幸 参加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承办,XX省教育厅、XX教 育局承办的为期5天的“国培计划(2021) ”信息技术2.0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提升项 目培训。来自XX县、XX县的骨干教师X人齐聚XX同 学习,共成长。首先,西北师范大学XX教授进行了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解读,X教授为我们提供的能 力提升工程2.0的要点与挑战让人大开眼界,使我在 理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西北师大副教授XX博士 的“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耳 目一新。来自XX省教育信息化研究员XX教授为我们 作了题为提升信息素养,助力智慧课堂的报告, 让我们收获满满。清华大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XX 提供了混合课程设计教学。XX市教科所调研员XXX以XX市第十四中学的教学开展史为例,从机器人的开展到参加世锦赛,使我震撼。宁夏大学XX教授从2022 版新课程入手,让我们明确了新课标下的育人导向。为期5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觉受益颇多,通过 此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小学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 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课、美术课等课程一样,可 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特别是对于 农村的中小学生来说,学会了正确的开机、关机就算 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不仅在学科信 息理念方面得到了转变,同时让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 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从一个崭新的角度 对“信息技术2.0"进行了解读,开阔了视野。如教 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一课,作者为我们刻 画了在洪水来临时,一位老支书舍己为人,保护乡亲 们的光辉形象。对于咆哮的山洪,生活在北方的六年 级学生还没有多少感性认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 洪水肆虐的画面,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能 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就调动了学生的情 感。二、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此次培训是通过专家的线上讲解进行的,听着老师们的讲解,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 让我感觉到学无止境的深刻道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 平也是亟待提升,我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学 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 的应用,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提 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课堂教学评价能力。对于我的教育 理念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如我们在教授黄山奇 石一课时,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学生会感觉到抽象,难理解。“猴子观海”对于二年 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我们把这些黄山 奇石用PPT课件展示出来,学生对怪石的趣味性会理 解地更加深刻到位。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通过专家的指导,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理论,而且增强了 我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的勇气和信心。三、学以致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实用性很强,让我们学 会了从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视频、图片、Flash制作 等方法,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制作中,从而制作出更 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 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 实践中去。如鼓励学生运用因特网查找资料,用云平台布置与检查家庭作业,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提升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自 己的应有的努力。总之,通过此次信息技术应有能力的培训,使我 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开展,从而使信息技术更 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上审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mHX月X-X日,“国培计划2021” -XX省县级中小学信息 技术培训者团队研修班在省会城市南XX举办,由XX省教育 厅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承办,我应组织安排,有幸参加这个为期5天的研修班。这是一个以校为本,助力 信息化提升的培训。5天的培训,6位专家、名师的精彩报 告,从政策文件的解读到案例提供,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 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 论引领,我凝神倾听,心领神会,记录、思考、拍照,忙、苦、累、新、奇、乐,学习在路上,它让我变得充实,学到了,提高了,升华了,受益匪浅。第一天的第一堂课是“从政策理解到行动路径一能力提 升工程2.0政策文件解读”,由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工程负责人XXX主讲,他从“提升工程2.0一一文两指南”开讲,从“重要意义”、“核心概念”、“整校推进”、“校本应用考核”四方面带着我们研读政策文件,了解顶层设计,明晰提升工程2.0的实施路径,理论 联系实践,深入浅出,让我知道了 “实施提升工程2.0是以 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之需、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 师队伍之需、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创新之需、建立愿景驱动下 的学习型组织之需;知道了“三全(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两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师生信息素养高)一大(建成'互 联网+教育“大平台)”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本质是教与 学方式的变化”;知道了 “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 工作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所 在,必须具备“五会”:会制定开展规划、会分解年度计划、 会组织校本研修、会指导教师应用、会校本应用考核。在解 读过程中,黄教授还与我们提供了混合式校本研修案例,让 我们对政策文件进一步解读,更清晰化。注重创新和精准测评五个核心概念”;知道了 “整校推进”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培训部副主任XXX给我们呈现的是“微能力点解读与案例提供“,让我们熟知三种环境个维度30个微能力点,找准教师信息化应用发力点, 握能力点评价方法;知道什么是微认证,微认证特点有哪些;了解微能力具有“反响标准要求、表达实践需要、绩效成果 何利用PP匠制作测试题,知道了开展测评体系。导向、教师容易理解和能力粒度相当“个特性,学会了如第二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XXX 给我们带来了 一堂提升工程2. 0背景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方 案的制定策略。她在线授课,与我们提供“基于课堂,应 用驱动,提升工程2.0背景下的校本活动设计与实施”,让 我们明白:学校规划开展需要战略驱动(政策需求)、问题 驱动(教师需求)、能力驱动(学校需求),要引领变革, 创新开展;解决问题,提升开展;提升能力,确保绩效。第三天的课是由XX市XX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XX 省科研名校长、XX省提升工程2.0核心专家XXX校长主讲。 他给我们呈现了 “提升工程2. 0背景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 的设计与指导”,基于能力点的校本活动,立足应用,一校 一案,从“提升工程2.0的深入理解、混合研修方案的制定 方法、开展混合研修的考前须知”三方面提供交流混合校本 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提供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习总书记自 党的十八以来对教师队伍建设连续作出系列重要批示,强调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 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使命,积极 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懂教学、 会技术、善融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X月X日,培训的最后一天,XX提升工程2.0省级专家、 XX市友XX小学校长XXX和XX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特级教师 XXX分别以自己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这方面的成长历程为蓝本 从学校层面和学科组层面与我们提供了 “基于微能力点应用 的校本活动实践案例”和“微能力点课堂实践案例”。从X 校长的提供交流中让我们了解到她们学校之所以能在短短4 年时间从最初的一个名不经传的普通小学成长为2021年国 家专家组进校指导学校开展,是因为她作为一校之长,不仅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学校老师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能力水平提升、应用的重视,还能从学校现状发现问题,并 提出解决问题思路:明确总体目标(三提升一全面)一制定 实施方案一开展应用实践活动一组织精准测评一推动常态教学,以实现整校推进,实现信息化教育教学开展愿景。因疫情问题,付春平老师不能远道而来现场给我们授课,通过视频的方式在线提供她的教学成果。校长要以身作那么, 完成各项任务,立足课堂,不断创新,基于学的课堂从“三 种环境、四个维度、30个能力点”去选择微能力点,以实现 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不管是从教育教学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锻炼、进 步和提升的良好时机。今后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 树立终身学习志向。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一个当今的 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 人”而学习。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只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 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