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docx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摘要: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就离不开精准扶贫,离不开教育扶贫。扶 贫扶志,教育为先。精神贫困比之经济贫困是最根本的贫困,教育信息 化对于促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促进教师 队伍建设提升,最终缩小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实现教育发 展从量到质的均衡,助力贫困地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开展。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大数据正文:在当今世界,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社 会各界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 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并实现教育现代 化,是教育改革开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处理技术促进分析精准。计算机 运算性能的极大提升,数据分析方法与算法的不断精进,为信息处理与 数据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信息化过程中所催生的大数据分析、联机分 析处理、云计算等技术,将极大提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以及 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完善、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最终缩小教育差距具 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实现教育开展从量到质的均衡,助力贫困地区教 育实现跨越式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 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 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 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 要富脑袋。”提高扶贫质量,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在于提高贫困 群众的综合素质,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开展动力。要想激发贫困 群众内生动力、培养稳定脱贫能力,教育精准扶贫是根本之策。让贫困地 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 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要求必须实施 好精准扶贫战略,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又必须把教育开发放在扶贫工作 的核心来统筹规划和实施。扶贫扶志,教育为先。扶贫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精神贫困问题。 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精准扶贫就没有意义;不解决思想问题, 扶贫举措便无法精准落地。扶贫对象唯有在思想意识上接受了脱贫的存 在意义,脱贫的主动作为便有了保障,脱贫的落地效能便会凸显。扶贫 先扶人,育人先育心,扶贫工作首先要发挥教育以文化育人的作用,从 思想上、精神上帮助贫困者树立战胜困难及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精 神贫困比之经济贫困是最根本的贫困,人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 值,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必须找准贫困者“精神贫困”的症结所在,消 除贫困者的消极心理,激发自身内在动力。经过数十年的开展,中国教育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九 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化,基本扫除了文盲和半文盲,但也应该看到,这 种开展的基础十分薄弱,还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 教育 投入缺乏、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教育基础薄弱 和结构失衡同时并存,尤其在老少边贫困地区,失衡状况更为严重。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众多专业调查来看,贫困地区教育最大的短板 在于投入缺乏。实现教育公平,优化贫困地区教育环境,就必须加大教 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边缘化、弱势化的现状,在政府的主导下,充 分发挥全社会资源优势。信息化促进教育扶贫过程精准监控、精准追 踪。贫困信息数字化、数据化,能够使得任何失真、失实信息无所遁 形。信息化教育精准扶贫,一方面能够通过数据库,精准获知贫困对 象生活改善情况、学业表现情况等,监测变化,以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革新教育的 各个领域,教育正在进入科技驱动的新时代,教师分工、教学方式、教学内 容、教学组织、测试方式、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辅导方式等方方面面正 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是推动当前教育开展创新的重要力量。信 息化促进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分析,在国家扶贫开发大局中,建档 立卡对贫困人口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国家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 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当前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已进入了一 个新的开展阶段,突出表现在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特别是互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结合,但从当前推动信息技术 在教育扶贫中的应用还主停留在单项技术的应用,对相关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太小。“教育扶贫就是造血工程。要想保证造血的持续性,一是在目 标上保公平,明确贫困地区教育同国家同步开展的目标;二是资源配置 上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是通过综合配套的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 从教。”而要做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换,我们还有很多困难和 障碍需要克服,就如同蓝皮书中指出的,在基础教育投入、基本办学条 件、师资力量配备、贫困家庭接收教育意愿、教育管理水平以及九年义 务教育完成情况等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充分调动和 发挥学校作为运用主体的作用,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是教育 扶贫的主阵地,贫困地区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绝大局部通过学校 这个平台来提供。当前,贫困地区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短缺 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问题。为此,学校应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开展环境 和条件,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虽然全国各地在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扶贫应用中取得了积极的进 展,但也存在一些缺乏:一是许多地区对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扶贫应用 的重要性认识缺乏。突出表现在一些地区没有将信息技术纳入到教育扶 贫规划中,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投资缺乏,对推动信息技 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力度不够,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缺 乏,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很少;二是企业力量发动不充分。我国 许多高科技企业研发了大量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开展的产品,这些产 品对于推动教育扶贫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当前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扶贫 的主要角色是政府,对于企业的力量发动不充分,许多企业参与教育扶贫是自发行为,政府缺乏有效地发动和组织;三是 对教育扶贫中应用的信息科技融合力度不够。教育扶贫,是一个长期的 工程。通过教育来脱贫,依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可以说,受教育的 程度和水平,基本决定了一个家族的兴衰繁荣,以及看待世界的态度和 视角。当家庭整体素质通过教育得到有效提升时,这个家庭也就朝着好 的方向开展着。反之。这个家庭也将走向衰败。精准扶贫,意义重大,精 准扶贫正在路上;教育精准扶贫,责无旁贷,教育精准扶贫,也正在路 上。作为教育人,我们深深地感到,投身时代伟业洪流,为此出力流汗, 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