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docx
-
资源ID:63283587
资源大小:15.8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docx
15诫子书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一、教材分析1 .本课的内容及其地位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一篇具有启发告诫学生的课文,符合七 年级孩子开启初中课堂的大门。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 的谆谆教诲。这篇课文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导。学习本课,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 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聆听先哲教导,勤学励志,修身养性。学习本文重在引 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 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成诵,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本文的重点文言词; 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 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自译文本;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体会作 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培养学生敢于实践, 用于发现,大胆参与的学习精神,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通过以上三个目标,提升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掌握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与 难点。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二、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年龄较小,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课堂,对文 言文理解能力缺乏,以及对本篇作者了解不多,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还有局部同学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是学生的基本情况。三、设计理念本课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学生对于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另外也有一 定的学习方法的积累,只要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 本,对于学生掌握课文是比拟容易的,但对于论证方法的学习还需要再深一步。考虑到七年级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 物,开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 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 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到达最正确的教学效果。四、教学方法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 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2 .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活动探究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 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 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拟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 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 刻。五、教学过程本课主要设计了 “悬念导入,激发兴趣;初读文本,培养语感;译读文本,作质疑;品读赏析,背诵课文,拓展提升,布置作业”五大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悬念导入,激发兴趣。屏幕打出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 面偏能用火攻。”让学猜猜他是谁。由此激发趣,引导学生走进诸葛亮的诫子 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式的导语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很快 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为下面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第二环节初读文本,培养语感。1 .听读体会。听音频朗读,要求学生轻声跟读,注意字音、句子停顿以及语语调的变 化。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2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停顿。3 .朗读感悟。通过齐读、分组读、指名读等多种诵读形式整体感知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朗读中师生进行多方位评价。诵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本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可以培养 学生的语感,又为翻译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内涵打下基础。第三环节译读文本,合作质疑。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言基础,翻译古文已不必由老师包办代 替,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借助书下注释或工具书自行 解决。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如果小组内确实 解决不了的,可以在班级交流展示成果的时候提出来,由别组的同学来解答,实 在难度很大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最正确答案,并 不是直接公布结果,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在全班交流完疑难后,老师先找学习水平高的同学通译文章,然后再同桌互 译,老师强调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这一系列的环节下来,学生基本做到字 词能当堂消化,课堂效率也会提高。第四环节品读赏析,背诵课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并采用故事助读法,理解赏析文中具有深刻 含义的句子,并熟读成诵。1 .读警句,谈感受。围绕“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交流,使学 生能够把握整篇文章内容。而后,用一开放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可结合历史故事,也可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将学生的思维拓宽拓深。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结合老子的“静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诸 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 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中抓住“淡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生联系正面事例与 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中,切不可 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学生联想已学过 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坨”,体会出人生短 促,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这样,在默读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理解,也会使思想 受到净化,为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打下良好基础。2 .熟读成诵,积累警句。新课标强调了背诵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课堂上用轻松的 语言营造气氛,并提示方法,指导背诵。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按提示背T接龙 背T全班齐背的步骤,由易到难,逐步到达熟读成诵。第五环节拓展提升,布置作业。“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户晓,他的很多故事广为流传。 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名言、成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 或研究诸葛亮的“智”,或研究诸葛亮的“德”,或研究诫子书与诸葛家族的 关系。”这一作业的设置,不仅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同时又一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六、本课的板书我比拟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表达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 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以“修身” “治学”“惜时”为主线,以 文中志当存高远的名句“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主体。这一板书, 既可以提示思路,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言简意赅,突出了 教学重点,是师生语言交流的有益补充。七、结束语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 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 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到达预 期的教学效果。【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 “精忠岳飞”四个字, 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 人攻打拱州、亳州,刘倩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 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 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邸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 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 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 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