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管理学】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高技能人才培养_1068.docx
-
资源ID:63287288
资源大小:18.0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文档-管理学】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高技能人才培养_1068.docx
山东半岛岛制造业基地建建设与高技技能人才才培养_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文-毕业论论文作者:网网络搜集下载前请请注意:1:本文文档是版版权归原作作者所有有,下载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果不晓得侵犯犯了你的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以淘宝交交易,七七折时间:220100-066-100 200:044:188 摘摘要:国国际产业业结构调整与转移以及及国内产产业发展展的北进进与环渤海地地区经济济圈的崛崛起,为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发展提供供了广阔阔空间,同时也对高技能能人才培培养提出出新的要要求。为为此,需需要及时时调整高高职院校的的发展思路路及培养养目标,如专业业设置应针对对半岛制造业的项目分布布,并及及时跟进,采取取多种人人才培养养模式,以以适应半岛制造业基地建建设对高技技能人才才的需求求。 关关键词:山山东半岛;制造造业基地;高技能能人才 以青青岛等八城城市为主体的的半岛城市群群是山东东省制造造业发展水水平最高高的区域域。山东东半岛制造业要走向向世界,仅靠低成本劳动力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高技术人才支撑,其产品难以占领国际市场。因此,积聚、培养产业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状况及展望 (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状况 山东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年制造业实现增加值位居全国三甲。其中,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聚集了全省制造业投资的六成以上,是山东制造业的龙头。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位于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段偏南,包括青岛、济南、潍坊等八城市,总面积 73万平方公里,人口3897万,是我国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有3100多千米的海岸线、 11个开放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以青岛一济南为轴线的胶济铁路沿线分布着众多的城市,基本形成了区域城市群所必需的发展条件。 (二)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展望 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给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交互作用下,急剧增长的跨国投资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使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大幅扩展,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交通方便、资源丰富、32,_1k基础较好,又处于欧亚大陆桥东端,是中国发展制造业的最好地区之一。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日益强劲,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机遇。有关专家认为,山东半岛可望成为日韩新一轮产业转移重点区域。 2国内产业发展的北进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圈的崛起为半岛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出现了自南向北依次推进的发展浪潮。进入新世纪,以京津区域为开端,加快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2004年“两会”期间,环渤海战略的提出和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环渤海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热点地区的序幕已经拉开。 9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外向型经济拉动全省发展已经取得了率先提速的先发优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至今依然十分强劲。著名区域经济和产业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魏后凯,通过对中国北方辽中南、山东半岛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区域的对比分析认为,山东半岛更加具备成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的优势:首先,从区域内城市布局来看,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相似,拥有许多规模较大的城市支撑,有可能形成类似长三角的发展态势。其次,从经济实力上看,2003年山东半岛GDP是123万亿,有可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进入前三。第三,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第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基本优势和潜力。2003年,山东制造业份额是9,6,已经超过上海的80,全国排位第三。第四,从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核心城市来看,青岛从1995-2005年的GDP 增长率位居首位,说明青岛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潜力;青岛的外贸出口依存度是667,居于环黄渤海之首。第五,山东县域经济发展位居北方之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度全国发达的100个县(市)名单中,山东半岛有12个。在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山东半岛有15个,在中国黄渤海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200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以青岛等半岛城市群八城市为主体,建设面向日、韩及欧美发达国家,以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产品及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石化医药和食品产业等为重点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为半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机遇 首先,从制造业的产业性质分析,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现代制造业,都具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相对其他产业,制造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水平,而且能够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性工作。 其次,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地域发展特点,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服务于地域经济。相对于国家重点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对象、学生分配等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绝大部分生源都立足于省域且多为周边市县,因此具有“自给自足”的特性。由此,制造业发展的人才供给问题主要应通过本地解决。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将促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 山东是人口大省,但山东又是人均人才资源弱省,人才密度指标在全国仅排第14位。如何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创业,并且使他们能够创业成功、守业,是半岛地区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十分适合制造业的产业要求。高职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是能动手把工程图纸转化为实物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于半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对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有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山东省内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针对半岛制造业的项目分布,及时跟进,同时引导学生立志做“车间白领”,让培养的大学生真正成为制造业的中间力量。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国内外联合办学培养模式;校企结合培养模式;多种类型综合培养模式;能力中心培养模式;技术培训中心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要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式的研究,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山东半岛地区区情和各院校校情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充满活力六理由EBOL.机械工业商务网,2004-08-112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势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