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附标准答案).docx
2023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附标准答案)1 .大鼠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给入消化道内,多采用 ()oA.喂饲B.灌胃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答案】:B【解析】:灌胃是将液态、固态受试物按设计剂量溶于某种溶剂或混悬液,以注 射器经灌胃针或导管直接注入实验动物胃内。此种染毒方法可准确地 控制染毒剂量,是最常用的方式。2 .婴儿死亡率是()o机体维持体内稳态的能力不应降低,机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 易感性也不应增高。包括:外源化学物的机体负荷增加;意义不 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上述属于损害作用的是()。【答案】:A【解析】:损害作用是指引起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 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响能力和易感性增高。包括:亚临床 改变;临床中毒;死亡;致癌、致突变和致畸胎作用。n.(共用备选答案)A.外来化合物自身具有的能导致机体损伤的能力B.化学物在一定接触条件下,对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C.化学物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 害D.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说明某种外来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E.以定量的概念,在人类接触环境有害因素后,对健康潜在损害的程度进行估测和鉴定毒性是指()o【答案】:A【解析】: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毒性是物质一种 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危险度是指()。【解析】:危险度一般根据化学毒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和与机体可能接触 的程度,以定量的概念进行估计并用预期频率表示。平安性是指()o【答案】:c【解析】:平安性即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 用的实际确定性。危险度评定是指()o【答案】:E【解析】:危险度评定也称为风险评估,是在指定条件下暴露于某特定化学物, 在考虑其本身及其特定靶系统的固有特性基础上,计算或估计靶机 体、系统或(亚)人群发生危险的概率的过程,包括确定伴随的不确 定性。平安性评价是指()。【答案】:D【解析】:毒理学平安性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 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估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平安。12 .关于统计图的选择正确的选项是()。A.表示相互独立指标数值大小可用百分条图B.表示全体中各局部的比重可用圆图C.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开展变化可用直条图D.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可用直条图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A项,表示相互独立的指标数值大小可用直条图,百分条图不能反映 数值大小。B项,圆图用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个组成局部在总体中所 占的比例,所以圆图可用于表示全体中各局部的比重。C项,表示事 物在时间上的开展可用线图。D项,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可用直 方图。13 .以下关于乙型肝炎人群易感性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oA.人群对HBV普遍易感B. HBV感染后抗-HBs阳转者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免疫力HBV各亚型间无交叉免疫C. HBV感染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E.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人群HBV易感性的有效措施【答案】:C【解析】:HBV再次感染时,继发性抗体反响使抗-HBs迅速升高而防止发病,HBV各亚型间有交叉免疫,但与其他肝炎病毒间无交叉免疫。14 .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作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 t检验()。A. t值变小t值变大B. t值不变t值变小或变大C. t值为0【答案】:c.属第二级预防的是()。A.儿童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B.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食用碘化食盐C.通过国际检疫防止埃博拉病毒的传入D.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其治疗E.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答案】:B【解析】:第二级预防是在疾病早期,病症体征尚未表现出来或难以觉察,通过 及早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有更大的机会实现治愈; 或者如果疾病无法治愈,可以通过治疗阻止疾病开展到更严重的阶段 或至少减缓开展进程,减少对更复杂的治疗措施的需要。A项,儿童 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属于第一级预防。B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者食用碘化食盐预防碘缺乏症属于第二级预防。C项,通过国际检疫 防止埃博拉病毒的传入属于根本预防。DE两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及其治疗及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属于第三级预 防。15 .以下哪一项分布的均数等于方差?()A.正态分布B.对称分布C.二项分布D. Poisson 分布E.以上均不对【答案】:D【解析】:泊松分布(Poisson分布)记作P (入),入是泊松分布的唯一参数, 总体均数与总体方差相均为入,总体均数与总体方差相等是泊松分布 相对于其他分布独有的性质。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干预试验B.治疗试验C.预防试验D.社区试验E.观察试验【答案】:E【解析】:观察试验不对各组进行干预,暴露情况是自然存在的,包括描述性流 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 究。18.体细胞突变可能的后果如下,除了()。A.致癌B.致畸C.遗传性疾病D.衰老E.动脉粥样硬化【答案】:C【解析】:体细胞突变可引起接触致突变物个体发生肿瘤、畸胎、衰老、动脉粥 样硬化及其他疾病,突变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如果突变发生在性细胞, 引起精细胞和卵细胞DNA损伤,形成带有突变的配子,突变可通过 有性生殖传给后代,引起显性致死或可遗传的改变。19.简略寿命表ex的计算公式为()oex=Tx/ (nix)A. ex=Tx/lxex = nlx/lxB. ex=Tx/dxE.以上均不对【答案】:B【解析】:期望寿命ex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到X岁时,尚能存活的平均年 数,表示为:ex=Tx/lx,其中,Tx代表生存总人年数,lx代表尚存人 数。A.同年每千人口活产中不满一岁婴儿的平均死亡数B.某年不满一岁婴儿死亡数与当年活产人数的比值C.不能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D.某年不满一岁婴儿死亡数与当年婴儿出生总数的比值E.以上均不对【答案】:B【解析】:婴儿死亡率指某年活产儿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是反映社会 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以及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死 亡统计指标中较敏感的指标。3.(共用备选答案)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拟的t检验B.配对t检验C.成组t检验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拟的秩和检验20.出生队列是指()oA.将同一民族的人列为一队B.将同一年龄组的人列为一队C.将同一性别的人列为一队D.将同一职业的人列为一队E.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列为一队【答案】:E【解析】:同一时期出生的一组人群称为出生队列,可对其随访假设干年,以观察 发病情况。这种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 来描述的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 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暴露特点及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 中的作用。21.对直线回归方程y=5.024+1.635X,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所有实测点都应在回归直线上B.所绘回归直线过点(回,团)C.回归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5.024D. x每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增加1.635个单位E.用此方程进行预测时,x只能在其实测值范围内取值【答案】:A【解析】:A项,直线回归是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非严格对应的函数关系, 所有实测点呈线性趋势,并非都在一条直线上。线性回归采用最小二 乘法估计回归参数,从样本数据的散点图来看,实际上就是“合理地” 找到一条直线,使所有的散点与直线距离“最近”。B项,由于最小 二乘法估计回归参数中,参数a = 囱 b回,所以回归直线一定经过点 (囿团)。CD两项,由直线回归方程y=-5.024+1.635x回归方程可 直接看出。E项,回归直线的适用范围一般以样本数据中的自变量取 值范围为限,假设无充分理由证明超过自变量取值范围还是直线,应该 防止外延。22 .流行病学实验中盲法是指()。A.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B.观察者不知分组情况C.研究控制人员不知分组情况D.研究者和/或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控制人员不知分组情况E.研究对象均是盲人【答案】:D【解析】:盲法包括单盲、双盲、三盲。其中单盲指调查对象不清楚分组情况; 双盲指调查对象和调查员均不知道分组情况;三盲是研究对象、观察 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和处理情况,只有研究者 委托的人员或是药物的制造者知道病人分组和用药情况。23 .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常用效果指数,其计算方法是()oA.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B.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C.(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D.(接种组发病率一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一接种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答案】:A【解析】: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是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常用的指标。其中效果指数=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24.以下哪些符合“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以散发为主B.有周期性C.儿童多见D.有季节性E.发病者有共同的不洁饮食史,未食者不发病【答案】:E【解析】:A项,经食物传播的疾病往往以爆发为主。BD两项,经食物传播的 疾病往往没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是在食用食物后发病。C项,一般来 说,食用了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均会发病。E 项,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 不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可致爆发,潜伏期较短,流行的持续时 间也较短;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可平息。食物屡次被污染,暴 发和流行可持续较长的时间。25.|r|>r0.05, (n-2)时,可认为两个变量间()。A.有正相关关系B.有负相关关系C.有一定关系D.有直线关系E. 一定有直线关系【答案】:D【解析】:AB两项,此处无法判断r值的正负,因而不能说明是正相关还是负 相关。CD两项,C项与D项相比表意不清,r用于描述两变量间的直 线关系,有一定关系不代表就是直线关系,可能是曲线关系或其他关 系。E项,根据假设检验的原理可知,假设检验过程中可能犯错误, 用一定太过绝对。26.外来化学物对免疫功能毒作用不包括()0A.免疫抑制反响B.变态反响C.增强机体抗病能力D.降低机体抵抗力E.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外来化学物对免疫功能的毒作用包括:免疫抑制、过敏反响(变态反 应)和自身免疫反响(自身免疫病)。对于机体而言,机体抵抗力是 免疫功能强弱的综合反响指标,如果出现免疫抑制,那么会表现为机体 抵抗力下降。C项,外来化学物的免疫功能毒作用不会增加机体抗病 能力。27 .直方图用于反映()。A.相互独立资料B.构成比资料C.连续性资料D.频数表资料E,双变量资料【答案】:C【解析】:C项,直方图可用来反映连续性资料的频数或频率分布特征。A项, 相互独立资料可以用直条图反映数值大小关系或频率分布。B项,构 成比资料可用圆图或百分条图反映某事物内部各局部的构成比。D 项,对于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数表资料也可用直方图反映,对于离散 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数表资料一般用直条图反映频率、频数分 布。E项,双变量资料一般用散点图反映两变量间的变化趋势。28 .(共用备选答案)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个体治疗E.社区综合防治为预防高血压,进行适度体力活动属于()o【答案】:A【解析】:一级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而采 取的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 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缺乏体力活动为 高血压的可能病因之一,进行适度体力活动为针对高血压的病因而采 取的预防措施,并且预防措施在疾病尚未发生时进行,因此属于一级 预防策略。冠心病发生后对患者进行康复体育治疗属于()。【答案】:c【解析】:第三级预防发生在疾病的病症体征明显表现出来之后,早期通过适当 的治疗缓解病症,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和复发, 预防合并症和残疾的发生;到了疾病晚期,通过早期发现和管理合并 症,对已经发生的残疾进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个体的机体功 能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体 育治疗属于三级预防。对一级亲属有糖尿病的人群进行血糖筛查,尽量早期发现糖尿病属 于()。【答案】:B【解析】:第二级预防是在疾病早期,病症体征尚未表现出来或难以觉察,通过 及早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有更大的机会实现治愈; 或者如果疾病无法治愈,可以通过治疗阻止疾病开展到更严重的阶段 或至少减缓开展进程,减少对更复杂的治疗措施的需要。糖尿病具有 遗传易感性,一级亲属有糖尿病的人群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通过筛 查可以尽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属于二级预防措施。在全部人群中开展戒烟运动预防肺癌属于()o【答案】:A【解析】:一级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 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 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现有研究说明:吸烟 是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肺癌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开展 戒烟运动属于一级预防措施。抽样调查某市正常成年男性与女性各300人,测得其血红蛋白含量 (g/L)o欲比拟男性与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有差异,假设男性和 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的总体方差相等,应采用()。【答案】:C【解析】:此题资料为定量资料,目的是比拟某市正常成年男性与女性的血红蛋 白均数是否有差异。据医学知识可知,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含量服 从正态分布,且男性和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的总体方差相等,故 采用成组t检验。假设该省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平均水平,欲了解某县正常成年男性 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高于该省正常水平,应采用()。宫颈脱落细胞筛检宫颈癌属于()o【答案】:B【解析】:第二级预防是在疾病早期,病症体征尚未表现出来或难以觉察,通过 及早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有更大的机会实现治愈; 或者如果疾病无法治愈,可以通过治疗阻止疾病开展到更严重的阶段 或至少减缓开展进程,减少对更复杂的治疗措施的需要。宫颈脱落细 胞筛检宫颈癌属于对疾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属于二级预防。29.(共用题干)在某地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该地人群肺癌年死亡率为 O.56%o,吸烟与不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分别为0.96%。和0.07%oo上述研究的相对危险度(RR)为()oA. 92.7%B. 0.0713.71C. 1.718【答案】:c【解析】:相对危险度为暴露组的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死亡率之比,RR = 0.96%0 /0.07%ol3.71o上述研究的特异危险度(AR)为()0A. O.O4%oO.89%oB. 92.7%o87.5%oC. O.49%o【答案】:B【解析】:特异危险度为暴露组的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死亡率的差值,AR =0.96%o-0.07%o = 0.89%oo上述研究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为()o0.89%A. 92.7%87.5%B. 0.49%O.4O%o【答案】:B【解析】: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 的局部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AR%= (O.96%o-O,O7%o) /O,96%o 能 92.7%。上述研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A. 92.7%B. 87.5%C. 0.49%0D. 0.89%0E. O.A-O%o【答案】:C【解析】: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局部,PAR= O.56%o O.O7%o = O.49%o。上述研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为()o13.7A. 87.5%O.49%oB. O.89%o92.7%【答案】:B【解析】: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PAR%=(0.56%。-O.O7%o) Q56%o = 87.5%。30.(共用备选答案)A.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B.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 系统进行报告C.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D.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E.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 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o【答案】:A【解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 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 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 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 、 )向当地县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报告时限为()o【答案】:C【解析】: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 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 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 报告卡O对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为()o【答案】:C【解析】:对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市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 络报告。31.在低度地方流行区,乙型肝炎在儿童中()oA.少见B.多见C.一般D.较多见E.肯定不会发生【答案】:A【解析】:在乙肝低度流行区,儿童感染较少见,多形成2029岁年龄组发病 高峰。32.如果一个化学物的LD50大于10g/kg,那么认为该化学物属于()oA.剧毒B.高毒C.中等毒D.低毒E.微毒或基本无毒【答案】:E33.以下不能用x 2检验的是()oA.成组设计的两样本频率比拟B.配对设计的两样本频率比拟C.多个样本频率比拟D.频数分布比拟E.等级资料试验效应间的比拟【答案】:E【解析】:E项,等级资料试验效应间的比拟,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非参数检验 进行分析,假设采用x 2检验,那么并不能利用等级资料的等级关系进行 数据分析。ABCD四项,X2检验用于比拟两个或多个率之间的差异 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也可用于比拟总体分布的差异,即比拟频率、频数分布。34.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应用不包括()。A.确定接触者检疫的期限B.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C.确定免疫接种时间D.进行疾病监测E.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答案】:D【解析】:ABCE四项,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包括:判断患者受感染 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 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将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可按 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一 项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如果发病数明显下降,那么认为可 能与措施有关。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 短的疾病,常以爆发形式出现。D项,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 统地收集有关健康事件、卫生问题的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和解释后获【答案】:A【解析】:据医学知识可知,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故应采 用t检验;又由于此题是将某县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与该省 的正常水平进行比拟,故采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拟的t检验。4.关于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试验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常用评价指标是LimacB.Limac值越大,说明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越大C.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对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级D.剂量设计一般以LD10作为最高剂量组E.以上均正确【答案】:A【解析】:A项,Limac,急性毒性阈值,为常用急性毒性试验指标。B项,急性 毒性阈值(Limac)越大,说明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越小。C项,急性毒 得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并及时反响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或机构,用 以指导制定、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策略的过程,它不属于 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35.从病症发生之日向前推一个潜伏期即为()。A.临床病症期B.前驱期C.暴露日期D.传染期E.恢复期【答案】:C【解析】: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起到开始出现临床病症的这段时间。因 此,从病症发生之日起向前推算一个潜伏期为受感染的日期,即暴露 日期。36.在比拟两组资料的均数时,需要进行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A.两总体均数不等B.两总体均数相等C.两总体方差不等D.两总体方差相等E.以上都不对【答案】:D【解析】:CD两项,小样本情况下,成组t检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两组总 体满足正态分布;两总体方差相等。AB两项,两总体均数是否相 等是要进行的统计推断,不是t检验的前提条件。37.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0A.确定可能的传播方式B.形成假设并检验假设C.确定问题,核实诊断D.采取预防措施E.扑灭疫情【答案】:c【解析】:根据爆发调查的步骤可知,进行爆发调查时首先需要进行核实诊断, 从而确定爆发的存在。38.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病例组为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为未患某病的人B.病例组为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也是确诊患病的病例C.病例组为可疑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是确诊患病的病例D.病例组为未患某病的人,对照组是确诊患病的病例E.病例组与对照组为未确诊患某病的人【答案】:A【解析】: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 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 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 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拟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 例,从而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39.(共用题干)将200例某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甲、乙两种治疗, 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每年1次、连续6年的随访,其中10例患 者失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得到1年、3年、5年甲法治疗患者生存 率分别为95%、79%、65%,乙法治疗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2%、68%、 55%O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oA.可估计两种疗法患者的半年生存率B.无法估计两种疗法患者的2年生存率C.甲法患者1年生存率等于其1年生存概率D.甲法患者6年生存率一定大于乙法E.甲法患者2年生存率可能小于3年生存率【答案】:C【解析】:AB两项,由于随访为1年一次,因此可计算两种疗法患者2年生存 率,但无法估计其半年生存率。C项,甲、乙两种疗法患者的1年生 存率即为第一年这个时间段的生存概率。DE两项,对某一时点生存 率进行比拟,或者对生存曲线进行比拟均需要进行生存率的假设检 验。比拟甲、乙两种疗法患者的生存曲线应采用()0t检验A. z检验C.方差分析D.秩和检验E,对数秩检验【答案】:E【解析】:AC两项,t检验、方差分析适用于定量资料样本均数间的比拟。B项, z检验可用于定量资料两大样本的均数或率的比拟。D项,秩和检验 既可用于定量资料又可用于等级资料的分析,对于不包含截尾数据的 生存资料,也可用秩和检验进行比拟。E项,对数秩检验可用于两个 或多个生存曲线的比拟。40.(共用备选答案)A.自然地方性B.自然疫源性C.统计地方性D.输入性E.传入或带入某地土壤中氟含量很高,该地区有地方性氟中毒存在,称此为()o【答案】:A【解析】: 自然地方性是指某些疾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只在某一特定地区存在 的情况。由于该地区氟含量比其他地区高,从而引发当地居民发生氟 中毒。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仅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延续后代,人在偶然的机会才感染该疾病,称为()o【答案】:B【解析】:自然疫源性是指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繁衍种属过程中不依赖于人,而 在野生动物或家畜中传播,人是偶尔介入该环节时受到感染,如鼠疫、 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森林脑炎等。某地自然环境适于病原体发育或传播媒介的存在,使一些疾病在该地区经常存在,称为()o【答案】:A【解析】:自然地方性是指某些疾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只在某一特定地区存在 的情况。由于该地区适于病原体生长发育和传播媒介的存在,使某种 疾病在该地区的发病率大于其他地区,如血吸虫病和丝虫病等。一些疾病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有关,称为()0【答案】:C【解析】:由于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使某一地区某些疾病 发病率长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与该地自然环境关联甚微,称统计地 方性。如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常发生于卫生条件和经济条件差、人群卫生习惯不良的地区。凡本国已经消灭或不存在的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时,称为()o【答案】:D【解析】:凡本国或本地区不存在或已消灭的传染病,从国外或其他地区传入 时,称为输入性传染病,如艾滋病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国外传 入我国。41.串联试验可提高筛检试验的()oA.灵敏度B.特异度C.真实性D.可靠性E.收益【答案】:B【解析】:串联试验会提高截断值,使病人中被筛检试验发现的比例降低,非病 人中被筛检试验定为阴性的比例提高,因而提高特异度,降低灵敏度。42.在RXC表的X2检验中,设nR, nC和n分别为行合计,列合计 和总计,那么计算每格理论数的公式为()oA.TRC= (nR + nC) ?B.TRC= (nR + nC) /nC.TRC= (nRXnC) /nD.TRC= (nR + nC) /nC E.TRC= (nRXnC) /nR【答案】:c【解析】:用两样本联合计算的频率分布作为总体分布的近似:属性YC的理论 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求化学物的致死剂量,以初步评估其对人类可 能毒害的危险性。D项,剂量设计一般以LDO或LD10作为最低剂量 组。5.统计分析表中的复合表是指()。A.有主语和谓语B.主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C.谓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D.包含两张简单表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复合表一般依据原有主语所包含的各局部进行分层,即主语分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标志。6.在队列研究设计阶段,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控制()oA.失访偏倚B.选择偏倚频率近似地等于nC/n, R组样本数为nR,所以每格理论数的公式为TRC= (nRXnC) /n。43.以下哪一项不能作为传染源?()A.临床病症期患者B.恢复期患者C.潜伏期患者D.受感染的动物E.受污染的食物【答案】:E【解析】:受污染的食物属于传播途径,而不是传染源。44.假设受试物的毒性与其稀释度有关,在灌胃染毒时宜采用的方式为 ()oA.等容量,等浓度B.等容量,不等浓度C.不等容量,等浓度D.不等容量,不等浓度E.等效应【答案】:C【解析】:化学毒物的稀释度不同(浓度不同)会影响其毒性。一般在同等剂量 下,浓溶液较稀溶液毒性大。为了研究剂量与其毒性反响(效应)之 间的关系,需要防止溶液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在灌胃染毒时 宜采用不等容量、等浓度的方式。45.某医生用甲药治疗某病患者13例,治愈8人;乙药治疗11例, 治愈3人,比拟两种药物的疗效,哪种方法更合适?()u检验A. X2检验C.校正x 2检验D.直接概率法E. F检验【答案】:D【解析】:欲比拟药物疗效,可用x 2检验比拟两者的治愈率。但题中总例数为 13 + 11 = 24<40,应使用精确概率法,即直接概率法。46.小动物接触易挥发液态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试验,最适宜采用的染 毒方法是()0A.喂饲B.灌胃C.吞咽胶囊D.静式吸入E.皮肤敷贴【答案】:D【解析】:静式吸入染毒是将实验动物置于一个具有固定体积的染毒柜内,按设 计浓度加入易挥发的液态或气态受试物,在一定时间内,使动物连续吸入并观察毒性反响。该染毒方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消耗受试物 较少,适用于小动物接触易挥发液态物质的急性毒性研究。47.母体LD50与胎仔最小致畸作用剂量之比是()。A.畸胎出现率B.相对致畸指数C.母体畸胎出现率D.致畸指数E.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A项,畸胎出现率是指畸胎幼仔在活产幼仔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B 项,相对致畸指数是指成年动物最小致死剂量与引起5%活产胎仔出 现畸形的剂量之比值。C项,母体畸胎出现率是指出现畸形胎仔的母 体在妊娠母体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D项,致畸指数是评价外来化合 物致畸强度的一种参考指标,计算公式为:致畸指数=母体LD50/胎 仔最小致畸剂量,此指数在10以下为一般不致畸;10100为致畸; 100以上为强致畸。48.传染病的预防包括()oA.改善卫生条件B.健康教育C.免疫预防D.过境检疫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健康教育。强化人群 免疫:免疫预防是控制此类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策略。改善卫生条件。 传染病监测。全球化控制:过境检疫是预防传染病由国外传入国 内或由国内传出国外的重要措施。49.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是()。A.低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和低递降率B.高感染率、高患病率、低死亡率、高耐药率和低递降率C.高感染率、高患病率、低死亡率、低耐药率和低递降率D.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和高递降率E.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和低递降率【答案】:E【解析】: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高感染率、高患病率、 高死亡率、高耐药率和低递降率为我国的结核病流行特点,已成为当 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0.反映一个测验工具的正确性是指该测验的()oA.效度B.信度C.样本D.常模E.概念【答案】:A【解析】:效度是指调查表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量结果或观察结果反映测量 对象客观真实性的程度;信度是指调查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测 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所以反映一个测验工具 的正确性是指该测验的效度。51.以下有关剂量的概念,错误的选项是()oA.暴露剂量表示个人或人群暴露的化学物的量B.实验动物的暴露剂量称为给予剂量C.内剂量为经吸收到机体血流的化学物的量D.靶器官剂量也称为送达剂量或生物有效剂量E.剂量-反响关系中的剂量指的是靶器官剂量【答案】:E【解析】:ABCD四项,剂量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包 括暴露剂量、内剂量、靶器官剂量。暴露剂量表示个人或人群暴露于 化学物的量和实验情况下给予动物的化学物的量,内剂量表示吸收到 机体血流的化学物的量,靶器官剂量表示到达损害作用部位的化学物 的量。E项,在毒理学中,关于剂量(如没有特别注明)就是指给予 剂量或暴露剂量。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取决 于其在靶器官中的剂量,但测定此剂量比拟复杂。暴露或摄入的剂量 愈大,靶器官内的剂量也愈大。因此,常以给予剂量来衡量,给予剂 量以单位体重暴露外源化学物的量(如mg/kg体重)或环境中浓度 (mg/m3空气或mg/L水)来表示。52.统计上称小概率事件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 ()。A. =0.05<0.50B. >0.10W0.05C. >0.05【答案】:D【解析】:习惯上将PW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抽样的实验 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视为不发生。53.对以下哪项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A.粗死亡率B.年龄别死亡率C.死因别死亡率D.婴儿死亡率E.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B项,一般来说,某年龄组的年龄别死亡率越大,说明该年龄组人群 疾病负担越重,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A项,粗死亡率简称死亡率, 是指某地区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率,反映当地居民总的死亡水平, 并不能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C项,死因别死亡率是指某种原因 (疾病)所致的死亡率,也称某病死亡率,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 生命的危害程度,分析的是不同死因,并不能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人 群。D项,婴儿死亡率是指某年活产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 是反映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以及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析的人群只有婴儿,没有与其他人群比拟,同样不能明确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54.(共用备选答案)A.基因突变B.染色体畸变C.DNA完整性改变D.细胞坏死E.细胞恶性转化Ames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答案】:A【解析】:Ames试验是检测化学物作用于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后,是否会引起组氨酸合成基因的突变,从而使菌株能够在没有组氨 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因此检测终点为基因突变。C.信息偏倚D.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答案】:D【解析】:在设计时,可利用限制的方法和配比的方法控制混杂偏倚;在资料分 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可适当控制混杂偏倚。 7.男性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现欲比拟甲乙两地居民的钩虫感染 率,但甲地的人口女多于男,而乙地男多于女,适当的比拟方法为()oA.两个率比拟的x 2检验B.不具可比性,不能比拟C.分性别进行比拟D.对性别进行标化后再比拟E.两个率比拟的u检验【答案】:D程序外DNA合成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答案】:C【解析】:程序外DNA合成试验是观察细胞内由DNA修复系统来进行的DNA合 成,而这种DNA合成出现那么说明细胞内有DNA损伤的情况出现。因 此检测终点是DNA损伤或者是DNA完整性改变。显性致死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o【答案】:B【解析】: 显性致死试验是观察受试物作用于雄性生殖细胞,从而影响交配后雌 鼠的受孕率、生育率和死胎率,这主要是受试物影响了精子发育的不 同阶段,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出现异常,从而影响受精、受精卵的发育 和胚胎的生长。因此检测终点是染色体畸变。55.决定某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是()。A.毒物种类B.接触剂量C.进入途径和方式D.接触时间E.物种与个体差异【答案】:B【解析】: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发生作用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剂量,其次是 暴露特征,暴露特征包括暴露途径、暴露期限及暴露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