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解铃还须系铃人——写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docx

    • 资源ID:63301625       资源大小:540.4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解铃还须系铃人——写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docx

    解铃还须系铃人写在4 - 18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福建泉州的六胜塔,也称万寿塔,是宋元时期的东方大港一一泉州港的航标灯塔。记者李韵摄水下考古队员调查沉入地中海的埃及港口。图片选自大英博物馆出版的Sunken Cities: Egypt's Lost Worlds【守望家园】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遗产与气候”。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和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是联合国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颁 布的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前者回顾历史、保护人类 遗产,后者面向未来、守卫地球家园。在此背景下,本年度主题 的选择,实在是立意深远。1933年,英国皇家海军飞行员库尔驾机掠过埃及尼罗河口 的地中海,影影绰绰看到海面下似乎有一座古城,后经证实这就 是著名的亚历山大港,它的一部分,由于海平面变化,己经永远 沉入蔚蓝色大海。近年来,水下考古队员在这里发现了巨型的神 庙、巨幅的石碑及巨大的雕像。2016年,这些无与伦比的水下 文物在大英博物馆隆重展出,观者如潮,人们开始憧憬有朝一日 找到沉入地中海的中世纪文化地标一一亚历山大图书馆!不仅如此,在遥远的加勒比海,有一个曾经辉煌的著名海港 皇家港(Royal Port),牙买加政府正在为其申报世界遗 产。这座见证了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的著名海港,而今一半 在陆上,一半在水下:水下的一半,是西班牙人修建的贸易码头; 陆上的一半,是后来者英国人建造的皇家海港。地中海的亚历山 大港与加勒比海的皇家港,都是由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而沉 入大海深处。气候,用一只无形的大手塑造了人类文明。公元前后,罗马 帝国建造了人口达到百万级的首都一一罗马城,从遗世独立的古 罗马竞技场,依稀可见其强盛的帝国气象。与它遥相呼应,欧亚 大陆东部的汉代王朝,也建造了可与罗马城相媲美的东方都会一 一长安城,其高大雄伟的前殿基址,依然有大汉雄风的余韵。这 一时期,正是人类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气候宜人阶段,亦即竺可桢 先生讲到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温暖期。气候还有意或无意地塑造了另一项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一 一长城。长城以内是温暖湿润、适合农耕的华夏腹地,长城以外 则是广袤无垠、碧草蓝天的游牧地带。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与 精耕细作的农业定居者,在这一地带你来我往、拉锯争夺,催生 了人类史上规模最为壮观的军事遗产一一万里长城。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中国大陆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海陆分野, 形成了典型的东亚季风地带,冬夏之际交替出现的东北季风和西 南季风,使得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往来航行成为可能。泉州港正 是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季风气候,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 成为名闻遐迩的东方大港,由此而跻身世界遗产名录。人类一直在为适应气候而不懈的努力,由此造就了一批非凡 的遗产杰作。强盛的罗马帝国,为了对抗干旱少雨的半岛气候, 修建工程浩大的输水管道,时至今日,人们还可以在古老的大地 上看到高悬在天际的石渡槽,让人叹为观止!波斯帝国腹地有广 袤的荒原,就是在这样干旱少水的极限地带,波斯人居然留下了 一处与水有关的世界遗产一一“波斯花园”,大漠孤烟、黄沙落 日的背景下,这座水流潺潺的景观遗产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 象。我国先民为抗击恶劣气候与环境,同样建造了不朽的工程遗 产一一钱塘江海塘。钱塘江海潮虽有“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 涌自天来”的美誉,但滚滚而来的海湾大潮,也让江岸腹地的鱼 米之乡饱受海潮漫灌之苦,直到被誉为“海上长城”的海宁海塘 拔地而起,由此垒石安澜、河清海晏,受到海塘保护的江南腹地 迎来了殷实富足、人文荟萃的繁华局面。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同样对世界遗产带 来了不小的影响。I960年埃及政府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 坝,其对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依然饱受非议。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为此发动了一系列救援活动,倾尽全力也仅仅搬迁了 其中的24座神庙建筑,其他不少文物古迹随着大坝的建成而葬 身水下。我国的世界遗产地一一武当山,山脚下曾经有一座道教 的圣城一一均州古城,它是武当山朝圣之路的起点,而今也因为 丹江口水库的修建而沉入库底,直到最近几年我国水下考古工作 者重访其地,才在水下重睹了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净乐宫、迎恩桥 等古迹,而历史上著名的沧浪亭,也已经深藏在水下四十余米, 常人难窥其迹。气候之于文化遗产的影响,绝非危言耸听。2016年5月2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气候变化下的世界遗产与旅游业, 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世界遗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报告列 出了位于29个国家的31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它们正因气温 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变化、气象灾害、严重干旱而面临重大 威胁。2019年11月12日,一张令人揪心的照片登上了国际各大 媒体的头版头条一一世界遗产地、意大利威尼斯上演“水漫金山” 的一幕,整个城市完全变成了一片汪洋,就连平时游人如织的圣 马可广场,也已经完全被海水淹没,宛若灾难电影中世界末日来 临的场景!事实上,由于灾难性气候而被摧毁的人类珍贵遗产, 绝非个案:2004年8月20日,贵州黎平县的地坪风雨桥,在狂 风、暴雨、洪流中轰然垮塌;2019年7月,日本鹿儿岛的世界 文化遗产一一寺山炭窑遗址同样被洪水彻底冲毁;同年10月3 日,山西朔州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因常年风沙侵蚀而轰 然倾倒,塞外长城与清风明月相映生辉的景观从此难觅真容即使在人们的一再呼吁和保护之下,还有不少世界遗产正因 气候原因而濒临消失:格陵兰岛的塞梅哥库雅雷哥冰川因为气温 的升高正在崩塌,复活节岛上的巨型雕像正在承受海平面上升带 来的永久威胁;美国黄石公园的湿地有可能因气候干燥而消失一 半的面积;更有甚者,20162017年,一波突如其来的海洋热 浪,使得澳大利亚大堡礁损失了一半以上的珊瑚,号称“海洋天 堂”的珊瑚世界,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水下荒漠,现场情形惨不忍 睹!气候变化及其次生灾害,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个严 重挑战。洪水、风沙、台风、旱涝都会对珍贵的文化遗产形成潜 在的威胁。而近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灾难性气候对遗产的影响,也 是不可低估的因素,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酸雨。作为全球世界 遗产的标志一一希腊雅典卫城,就深受酸雨之害。巴台农神庙那 些曾经光彩照人的精美石刻,不少己经黯然失色了,为此,希腊 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启动修缮工程,将那些极其珍贵而又惨遭酸 雨侵蚀的精美石刻,用复制品替换下来,移入博物馆长久保存。 我国故宫、避暑山庄、明清帝陵及乐山大佛等世界遗产,其石刻 受酸雨侵蚀之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而最让人痛惜的莫过于卢沟 桥,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使得桥栏柱头那些千姿百态、神灵活 现的石狮子,有不少已经是形神俱失、气韵全无了。由于气候的原因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 的话题。2001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决定举国迁往新西兰,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计划放弃自己家园的国家。埃及 亚历山大港和牙买加皇家港沉入海底的故事,而今仍在继续,人 们不得不作出无奈的抉择:2022年1月18 0,印度尼西亚国会 通过迁都法案,正式决定把首都从雅加达迁往加里曼丹岛,因为 这座见证了大航海时代以来海上传奇的东方古港,在不久的将来 会不可避免地沉入海底!据研究,中国是世界上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最大的国家之 一,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妥善应对灾难性气候和海平面上升带 来的挑战,包括对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气候关乎未来,遗产传承既往,今天的人们,已经清醒意识 到气候与遗产之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意义。聪明勤劳的中 国人民,在对抗恶劣气候与拯救环境的实践中,正在创造出新的 人间奇迹:著名的塞罕坝植树造林沙漠绿化工程,经过几代人的 不懈努力,让曾经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一碧万顷的绿色长廊, 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而打造的遗产新景观!(作者:姜波,系山东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 席)(2022 年)

    注意事项

    本文(解铃还须系铃人——写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