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干骨折怎么办.docx
胫腓骨干骨折怎么办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腓骨 单臂外固定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08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59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行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全部患者均获随访,且均回院拆除,效果满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9例,均为单侧,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972岁;开放性骨折25例,闭合性骨折34例;车祸致伤31例,坠落伤12例,压砸伤16例;粉碎型21例,螺旋型22例,横断型7例,短斜型4例,长斜型5例。 治疗方法:依据骨折状况,对横断、短斜型骨折先行C型臂透视定位或依据X线片,确定断端平面,于小腿前内侧经皮钻孔,中间两孔距离断端均4cm,另两孔间距无硬性规定,但最好选择在坚质骨处,以增加其坚固性。分别拧入4枚长杆螺丝钉,以刚出对侧骨皮质为度。安装固定架长臂,透视或不透视下,手法复位后,拧紧各螺丝,再次透视,进一步订正其短缩、旋转、成角畸形,使之尽量达到解剖复位,调整各枚固定螺钉。对于粉碎型、开放性骨折及长斜型骨折,则采纳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以骨折断端为中心,行前外侧纵形小切口34cm,不剥离骨膜,直视下复位后行外固定架固定对于有较大碎骨块、长斜型和螺旋型骨折则可用单独螺钉固定后,再用外固定架固定。对小碎骨片,则可用骨胶黏附。安装完毕后,被动活动患肢,确保其坚固。腓骨依据术中透视状况,胫骨固定完毕后,一般能够自行复位,对于移位较大,可赐予切开复位行简洁内固定。术后保持各钉孔清洁,每隔1天用碘伏消毒各钉孔,直至各钉孔无渗液、无红肿。早期即可在床上活动膝踝关节,2周切口拆线后可扶双拐下地活动,但患肢避开负重,拍片或透视检查骨折断端状况。 疗效推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临床治愈:对位对线满足,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压痛、叩击痛,患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以内,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内;好转:对位对线尚可,骨折线模糊,患肢短缩2cm,成角1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30°45°以内,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10°15°以内;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45°以上,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15°以上,患肢不能负重。 结 果 59例经318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畸形,无膝、踝关节僵硬。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有2例患者未遵医嘱,1个月时患肢即起先负重,致断端发生成角移位,刚好赐予透视下矫正,后正常愈合。按上述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临床治愈54例(91.53),好转5例(8.47%)。 讨 论 胫骨骨折后小腿肿胀、难受,应留意检查组织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有无神经、血管损伤、胫骨上段骨折和腓骨颈骨折,应留意动脉和腓总神经损伤的可能。对骨折端的重叠、成角和旋转移位,应完全矫正,避开影响小腿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无移位骨折可仅用夹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有移位的稳定骨折,可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不稳定骨折,可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并协作跟骨牵引。开放骨折应进行彻底清创,同时整复骨折,利用跟骨牵引维持骨折对位,伤口愈合后则加夹板固定。陈旧骨折畸形愈合者,可用手法折骨整复、夹板固定或协作牵引。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切开深筋膜彻底减压。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约10%2。外固定架早在19世纪末即已问世,直至20世纪70年头才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单侧外固定架近年在创伤骨科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过程中,其操作简洁、固定牢靠,免除了钢板内固定后须要再次切开取出的苦痛,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其优点在于:术中不剥离骨膜,或仅有少量剥离,有利于爱护血运,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其愈合时间;对开放性骨折,可以同时处理软组织创面,不影响骨折固定,术后便于换药、引流、植皮等处理,削减感染的机会,甚至是某些困难状况下的惟一选择;可以早期进行功能熬炼,避开关节僵直,而不影响骨折愈合;原始骨痂形成后,通过放松固定臂中间的锁钮,可以增加对骨折断端的应力刺激,消退应力遮挡,即由早期的刚性固定转为后期的弹性固定,有利于骨痂的生长、塑形,从而达到骨折早期愈合的目的;可以在骨折位置不满足的状况下重新调整复位。志向的骨折治疗方法应同时满意以下几点要求:骨折解剖复位;牢靠的固定;骨折快速愈合,功能同时复原;方法简洁,损伤小、经济、不需二次手术3。外固定架基本满意上述要求。 单侧外固定架操作便利,具有肯定的好用价值,特殊适合基层医院应用。但是,任何固定器械都有其局限性,其缺点在于:针孔易感染;一旦出现问题须要拆除钢针时,难以马上更换其他内固定;体外装置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如沐浴等;还可能出现固定螺钉松动、成角畸形、骨不连等并发症。所以在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时还应留意以下几点:应用配套螺纹钉,不能用钢针代替,以免松动。螺纹钉以刚出对侧皮质为宜,不能过深或过浅。技巧为到达对侧皮质时有阻力感,出皮质时有落空感;术后尤其是早期,应加强护理,定期换药,保持针孔干燥,合理应用抗生素;外固定臂距皮肤2cm为宜,太近易压迫皮肤形成压疮,太远则扭矩过大,固定力不足,易使骨折断端移位或成角;外固定架要求置于胫骨前内侧,即张力侧,通过外固定臂,可以将张力转化为压力,有利于骨折愈合。若置于前外侧,则胫前肌收缩受限制,引起难受,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须要特殊说明的是,若骨折靠近膝、踝关节则不适于外固定架固定,一者其力臂短,易成角,再者若跨关节固定则简单影响关节活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高校出版社,1994:172.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60. 3 杜宁.骨折治疗的志向方法和原则J.中国骨伤,2002,15(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