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自我评估考试题.docx
2022年教师招聘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有关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B.肾脏结构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的是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壁C.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由肾静脉流出,发生的变化是废物减少、氧气增加D.肾脏的结构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肾小管【答案】 C2. 【问题】 ?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可被狐捕食。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散失B.被狐捕食摄入体内C.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D.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答案】 C3. 【问题】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农业B.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中心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毫无成就【答案】 B4. 【问题】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A.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不一定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B.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形状水平)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答案】 A5. 【问题】 音乐教学的()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A.内容B.评价C.综合D.目标【答案】 C6. 【问题】 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答案】 B7. 【问题】 1938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 )。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D.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答案】 D8. 【问题】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的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 C9. 【问题】 医生常给低血糖病人静脉注射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A.供给全面营养B.供给能源物质C.供给水分D.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答案】 B10. 【问题】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3的还原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A.光能转化成电能B.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C.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D.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答案】 B11. 【问题】 音乐术语中“accel”的含义是()。A.渐弱B.渐慢C.渐快D.渐强【答案】 C12. 【问题】 下列哪一部作品不属于同一位作曲家?()A.创世纪B.费加罗的婚礼C.云雀D.伦敦【答案】 B13. 【问题】 晋商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 D14. 【问题】 苏轼在食荔枝里面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A.秦岭B.南岭C.大兴安岭D.乌鞘岭【答案】 B15. 【问题】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象征之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属于浙江的名窑有( )。A.B.C.D.【答案】 B16. 【问题】 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答案】 C17. 【问题】 教师威信的实质是( )。A.教师的能力高B.教师的学识高C.教师的威严D.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答案】 D18. 【问题】 人体吸气时,肺和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A.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B.肺收缩,肺内气压减小C.肺扩张,肺内气压增大D.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答案】 A19. 【问题】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 B20. 【问题】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面属于力度记号的有()。A.mfB.<C.D.P【答案】 ABD2.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盾的原则包括()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D.除父母外的监护人不承担侵权责任【答案】 ABC3. 【问题】 下列不属于智育内容的是()。A.发展智力B.培养求知兴趣C.良好的学习习惯D.爱祖国的情感E.环保意识【答案】 D4. 【问题】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B.教育的世俗化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D.教育的终身化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答案】 ABC5. 【问题】 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参与评价的制度因此对教师发展进行评价可用以下方法()。A.自我评价B.观察记录C.案例分析D.幼儿评价【答案】 ABC6. 【问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小学方面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阶段的过渡。其中,幼小衔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A.衔接工作应贯穿整个幼儿期B.进行某些方法强化训练 C.幼儿园、小学、家庭通力协作D.避免“小学化倾向”【答案】 ACD7. 【问题】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成为教师的楷模。请找出孔子名言()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答案】 ABC8. 【问题】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A.美学的知识B.审美动机C.表现美的技能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E.表现美的能力【答案】 D9. 【问题】 不属于一般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的是()A.减少明火B.隔绝氧气C.增加湿度D.制造泡沫【答案】 ACD10. 【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列属于政府主要职责和作用的是( )(常考)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B.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C.推动可持续发展D.加强市场监管【答案】 ABCD11. 【问题】 下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措施匹配正确的选项A.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一循序渐进B.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材施教C.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均衡教育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一抓关键期【答案】 AB12. 【问题】 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的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A.按时获得薪水和报酬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答案】 BCD13. 【问题】 初二(3)班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布置了学生自行踢球,自己则在操场旁边玩手机。踢球过程中,学生孙刚和吴军为抢球发生争吵、扭打,孙刚被重重地打倒在地,造成手臂折断,旁边的同学赶紧向体育老师汇报,几名男同学协助体育老师将孙刚送往医院,学校则立即通知孙刚父母,医院检查孙刚需要手术治疗。 A.学生孙刚负次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B.学生吴军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C.学校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D.学校承担经济赔偿后,可向体育老师进行全部或部分追偿【答案】 BCD14. 【问题】 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的途径有( )A.阅读B.合作C.行动研究D.上课E.备课【答案】 ABC15. 【问题】 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有( )A.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E.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答案】 ABC16. 【问题】 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法的策略有( )A.手段目的分析法B.逆推法C.算法D.一一检验法E.爬山法【答案】 AB17. 【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A.事物或现象普遍联系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的科学C.辩证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D.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答案】 AD18. 【问题】 巴甫洛夫划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进行的,这些基本特征包括( )。A.强度B.稳定性C.灵活性D.平衡性【答案】 ACD19. 【问题】 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督促他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A.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到公园走走B.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C.游戏机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让孩子当成一项休闲娱乐D.学习时间过长时,可以让孩子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E.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答案】 ABD20. 【问题】 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A.群体差异B.年龄差异C.性别差异D.个体差异【答案】 A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他接着说:“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慚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首先,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材料中这位教师在解答学生给出的问题时,并没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了自己心中答案的“引导者”,忽略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材料中这位教师急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而忽略了问题探讨的过程。(2)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材料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3)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重在帮助和引导。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同时,教师的引导要做到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而不是像材料中的这位教师“直接”给予“引导”。2.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犯错的机会留给学生。犯错还需要机会吗?当然需要。教师为什么是个容易让人“犯困”的职业,是因为我们时刻都在防范学生发生错误,总想把错误苗头扼杀在摇篮中。比如,预感学生回答可能出错,马上打断他的话;学生有停顿时,立马把话头接过去,代他说出正确答案;甚至对可能发生错误的地方进行屏蔽,只为顺顺当当的上完一节“成功”的课。学生犯错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错误是正确之母,经历错误,学生才会找到正确的道路;理解错误产生的缘由,学生才能改正错误,避免发生类似错误。犯错不是走弯路,而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使他们感觉有权利犯错,这也是在为其学习行为赋权和分权。权利属于学生,把权利归还他们,其实是一场学习的革命。资料来源:冯卫东.为“真学”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59.(有改动)(1)结合某一条教学规律,谈谈教师为什么要“把犯错的机会留给学生”?(5分)(2)“留机会给学生犯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么做?(5分)(3)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分)【答案】(1)“把犯错的机会留给学生”,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双边性规律,即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提高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所以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这种指导并不是材料中所说的:“代他说出正确答案。”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材料中所说赋予学生犯错的权利,认为这是一场学习的革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2)“留机会给学生犯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双边性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3)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3. 下面是一首诗的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请你根据设计思路,填写空缺部分的相关内容。(12分)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冯至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答案】朗读诗文,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啊?当你站在山顶是什么感觉呢?(学生相继回答自己的感受、体会)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那诗人冯至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冯至的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诗文体味“人生”,将成长中的“忧愁”之情寄于自然中的“松树”“浓雾”,展现人与自然的情感息息相连。人的生命与世界万物共生共长的真谛。”我们”“山巅”“一望无际的远景”“广漠的平原”“交错的蹊径”等简单的语言,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完整的画面。4. 王老师班上的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积极回答问题,反应很快,但是正确率不高;与班上的每位同学都能处得来,但是都没有深交,没有固定的好朋友;积极参加多种课外活动,兴趣很广泛,但是没有特长的活动;生气的时候会大声喊出来,情绪很激动,如果别人安慰她,马上破涕为笑;经常丢三落四。?(1)根据气质类型学说分析这位学生的气质类型,并指出该气质类型的特点。?(2)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做?【答案】(1)该学生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学生的特点是反应迅速、有朝气、充满活力、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2)针对多血质类型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5.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