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春望教学设计及反思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当时正直安史之乱,首都长 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 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 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 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 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 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 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 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 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 定教。多媒体出示一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 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衬托课堂气 氛。1、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2、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强调两个字的读音“搔”和“簪”。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4、学生配乐朗诵春望。多媒体出示一组长安城繁华时与衰败时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 欣赏中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绍。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 同研讨。首联:1、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 什么特点呢?2、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一组百花盛开、鸟鸣时的图片,说出欣赏图片时的感受。颔联:1、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 情,但是给作者带来的是怎样的感受呢?2、作者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此时此刻作者为时局感伤得落泪,此刻的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 可能是永别,生离死别,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颈联:1、对于作者来说家书是十分珍贵的,由哪里可以看出?2、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低得上万两黄金呢?我不理解,谁来!此时此刻,战乱的早日平复、一封报平安的家属的到来,是作者 急迫盼望的,作者盼望到什么程度呢?尾联:1、诗人对于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以及战乱的早日平复,盼 得忧愁得搔头,头发越搔越短,短到了什么程度呢?2、簪是怎样的饰物呢?多媒体显示簪的图片,并配以解释性文 字。3、当诗人头上满是白发,甚至插不住簪子,这是因为什么呢?4、大家猜猜杜甫当时多大年纪?杜甫当年只有45岁,人到中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把握情境。提问:诗人在春望中“望”的是什么?教学设想是让学生多读老师少分析,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展感悟 理解。可实际授课时还是讲多了,直接导致课堂上读的时间少了,预 想的一些读的程序没有进展。原因?可能,读的把戏设计少,旧的习 惯难以扭转。特别是习惯,老是不放心,老想条分缕析地精细化文本 内容,忽略了学生能力的锻炼。旧习不除,难以进步啊!真的到了好 好改进自己的教法的时候了!另一个方面,课堂上学生的反响没能跟上老师的预想,这也应反 映了备课环节上的一个缺乏-备学情。备课之时,主要精力用在了 对教材内涵的挖掘,忽略了对学生情况的研究,一相情愿地将学生的 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置于一个较高的平面上,课堂之上自然就会出现 学生反响与教师预想的反差。按说课堂上面对的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 不会不了解学生到底有多少斤两,可实际,自己在这方面确实做得不 好,着实应该好好检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