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语》教学活动案例.doc

    • 资源ID:63338539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教学活动案例.doc

    论语教学活动案例论语教学活动案例积累“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纯熟地背诵课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教学活动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送你的阅读。论语教学活动案例一教学目的:1.积累“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纯熟地背诵课文。2.翻译十那么名言警句,深化理解其内涵。3.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进步思想品德修养。教学重点:目的1、2。教学难点:目的2。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个“圣人”2562周年华诞。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很多人去山东省曲阜fù市“朝圣”!这个圣人是谁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们在成都狮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十那么来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PPT2:“论语”。)学习该课的目的是(PPT3:“展标”。齐读目的。)二、诵读课文学生齐读;正音。三、直译、理解(弄清每一那么谈的主要是哪个方面。板: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随机PPT4:“直译理解”)第一、二那么:抽生解释红色的字并直译;抽生判断每句谈的各是哪个方面。第三那么:抽生解释、直译后强调“可”“以”及省略的“之”。第四、五那么:抽生解释、直译。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和通假字“女”“知”第六、七那么:抽生解释、直译。考虑为什么把两那么合在一起解释翻译。第八那么:抽生解释、直译。考虑并答复前后三句的关系。理解“仁以为”。第九那么: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其深化含义:处于乱世,君子能坚守道义,洁身自好。第十那么: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正面阐释“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与反面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自由朗读1.把文中的成语找出来。2.把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警句背一背。五、分读课文(男、女轮流,捕捉感受)六、分享感受(围绕三方面)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获的是什么?2.自己过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办?七、完毕语:同学们,让我们积累相关的成语、格言、警句,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并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文化和修养,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们对孔子的纪念!论语教学活动案例二学习目的:1.积累、理解成语。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纯熟背诵课文。3.培养文言注释才能。4.联络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那么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那么内蕴。教学时数:4课时。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那么,整体感知,析读十那么内容。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那么,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搜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搜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存在现代汉语之中。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2)把十那么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论语十那么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那么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学习要点:详细分析p ,详细讨论,学习前五那么内容。1、第一那么: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那么:吾:_日:_三:_省:_为:_谋:_忠:_交:_信:_传:_习:_翻译本那么3、第三那么:故:_知:_可:_以:_为:_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那么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考虑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考虑,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穿,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第四那么:罔:_殆:_翻译本那么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考虑?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理解20_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考虑)5、第五那么:诲:_知之:_为:_是:_【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前五那么哪几那么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那么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那么(10分钟)论语十那么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学习难点:理解后五那么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要点:详细分析p ,详细讨论,学习后五那么内容。1、第六那么:贤:齐:内:自省:翻译:2、第七那么:三:行:焉:其:善者:从:改之:翻译:找出这两那么当中的成语、考虑:这一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3、第八那么: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翻译考虑:这一那么当中表达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4、第九那么:岁寒:然:后凋:翻译:(5、第十那么:以:行:其:欲:加:于:翻译:这一那么的成语是【理解第十那么】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互相谅解的意思。6、后五那么哪几那么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那么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哪几那么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7、当堂背诵这后五那么。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论语十那么导学案第四课时【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展复习。(5分钟)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之:指示代词,“这”;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构造助词,“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5)固定句式:不亦乎?不是吗?也。是。3、当堂背诵这十那么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那么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根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考虑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1)、你喜欢哪一那么?为什么?(2)、你觉得哪一那么对你启发?(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连细节处都挑不出错漏。林玲薇教学设想: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蒙学读物。本文所选十那么,篇幅短小,内容粗浅,合适初一学生学习。但笔者也发现这些内容都只是只言片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忽略呢?也许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考虑的所在!虽然论语已经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但是仔细阅读,我们发现其实每一那么都与我们的学习密不可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如何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将是我课堂设计最主要的出发点。在备课的过程中,一位老师提出的“语文交际场理论”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该理论指出:“把老师与学生的“考虑”通过光阴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考虑”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交融,进而让老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展交际,施行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的。”该理论正好与笔者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不谋而合,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决定尽量以该理论引导学生爱上论语,爱上孔子,让本来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圣人孔子变成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慈祥博学的长者,让本来晦涩难懂的论语变成我们生活学习的指南。然而如何实现“场复原”,如何让学生联络生活实际,如何让论语在二千多年以后仍具有现实意义?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年代长远,再加上历代各种文人对论语的不同解读,造成了如今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领会孔子的思想。而一些教参上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对论语进展归类划分,更让笔者觉得匪夷所思。孔子的时代没有中考高考,读书也不是为了考试,当时人们读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做“学问”。而对“学问”的定义,在儒家的思想上,做好人,做好事,这就是“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正如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说的那样:“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在孔子看来,学习绝非只是课本学习,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格、灵魂的提升。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历上来,从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1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理解文言文的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 3能纯熟背诵全文。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化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理论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进步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有人说:这是一个缺乏偶像的年代,你赞同吗?设计意图:通过此问,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偶像,而是缺少发现偶像的眼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孔予这样一位值得我们一生去敬仰的先贤圣人。二、走进孔子和论语 (1)认识孔子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孔子,在此根底上,笔者再适当地出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上记载的关于孔子的资料: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间低,因名日丘,字仲尼”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3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吏仓库管理员。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地方行政长官,一年,四方皆那么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国家建立部部长,由司空为大司寇宰相助理。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二反乎鲁。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设计意图:笔者所选的这些内容涉及到孔子人生的方方面面,丰富有趣。而且出自史记,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有凭有据。 (2)说说论语。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设计意图:笔者把论语与圣经相提并论,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加清楚明了地理解论语在中国的地位,以及其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三、创设情境,走进第一那么 1创设情境:如今,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当!当!”孔子学院开学啦,只见身高九尺有六的孔子穿着一袭长衫,款款地走到种满杏树的大庭院里,大庭院里已经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其中有鲁莽冲动却又刚正不阿的子路,有能言善辩又富甲一方的子贡,有深得孔子喜欢的居陋巷而不改其志的颜回,有后来继承了孔子衣钵的曾参,还有那个爱在大白天睡懒觉,被孔子骂为朽木不可雕的子我-只见孔子款款地走到他们中间,说出了开学典礼上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讲完了,孔子微微一笑,转身走回他的书斋了。如今,我们都是孔子的学生,我们该如何理解孔老夫子这三句话的意思呢?学生对照注解,解释三句话的字面意思,老师适时点拨,并且要强调:时、说、朋、知、愠、君子。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展“场复原”。2500年前的孔子学院鲜活地出如今孩子们面前:孔子活了!学生也就能在新颖有趣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对文章的字词不再望而生畏。 2比拟阅读:子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你赞同孔子的观点吗?我不赞同:余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愁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圣人乎?”学而设计意图:这一那么真的只是在讲”学习要反复练习,把以前不懂的弄懂了,有了新的收获,就会感到快乐”吗?真的只是在讲“和朋友在一起很快乐”吗?真的只是在讲“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生气”吗?是不是我们没有看懂?那么孔子到底想说什么?通过质疑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言外之意。 3质疑讨论:这三句为什么要放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络吗?设计意图:笔者会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许学生也不能说出什么好的原因,但这一问题能吸引学生探究。而笔者也会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三句的共同点:做一个快乐的人!因为“说、乐、不愠”都直指“快乐”。老师小结:是呀,孔子在开学典礼上虽然只讲了三句话,可这三句话流传了2500多年,这三句话影响了世世代代神州人,这三句话影响了全世界人,这样的语言就叫经典,所以说论语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四、我选择,我作主 1创设情境:,孔子第一天的教学任务就这样完毕了,在接下来的几天,孔子分别又讲了这样几句话: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日:“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疏通字词学生对照注解,疏通字面上的疑难之处,老师适时强调:故、可以、罔、殆、女、是、知、齐、三、凋。 第二课时一、我选择,我作主 3情境模拟承接上一课你能否选择其中自己最有感触的一那么来设置情境,用详细的事例可以是典故传说,也可以是真实生活来谈谈你对此那么的理解。备用资料:典故传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杞人忧天思而不学那么殆、子路盛服见孔子和两小儿辨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文天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生活事例: (1)最近,班里有两位同学小A和小B引起了我的注意。小A的作业错误百出,质量不高,好似都没有经过考虑;而小B呢,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自己考虑问题,上课都不注意听讲。今天我把他们俩请进了办公室,送了他俩一句话:“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2)同桌的优点和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设计意图:实现“场复原”理论,让学生联络生活实际,让论语在二千多年以后仍具有现实意义,让本来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圣人孔子变成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慈祥博学的长者,让本来晦涩难懂的论语变成我们生活学习的指南。二、创设情境一孔子学院开学已经好几天了,聪明睿智的子贡觉得深受启发,但是他心中有一个问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单独去孔子的书房找孔子。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你有“施”与“被施”的经历吗,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2你有“己所欲,施于人”的经历吗,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3老师小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换位考虑,懂得推己及人,懂得仁爱待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受孔子的思想真谛和它的现实意义。三、创设情境二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只有曾参得到了孔子的真传,成为继承儒学经典的传承人。不久,他也开课讲学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省”:中国人的反省精神,如鲁迅、巴金、胡适等。你会反省自己吗?平时你会对什么事进展反省? 2、“仁”:由个人的爱开展到爱别人、爱世界,乃至爱物,以及一切东西。你觉得你的心中有“仁”吗?四、话说孔子孔老夫子,我最欣赏你的-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之后,通过此问,强化孔子的形象,同时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孔子的内心世界。课后活动: 1网上拜访孔子“中国孔子”网站,孔子博物院,孔子箴言名句,电影孔子 2与孔子对话: 生活中的论语 教学反思:论语是什么?论语是儒家经典, 论语是2500年前的师生对话体语录, 论语是没有体系的片言只语,名人警句。笔者在家备课,绞尽脑汁、深沉地苦思,心中只有一个字,“难”!难在哪里呢?一难论语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有的只是片言只语,况且又没有层次、没有条理,仿佛东一榔头西一棒;二难论语分开我们已2500多年,历史长远,难于亲近;三难论语语言深奥,仿佛均是讲大道理的名言警句,离学生的世界太过遥远,缺少亲和力。反复考虑,笔者决定给自己的论语教学确定几个原那么:一、教学要有情境。有了情境就有了魅力,有了情境就有了活力,有了情境就有了鲜活的场景、故事和人物。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走进论语>,走进孔子,笔者创设了具有故事情节的“孔子学院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教学在一个故事情境中展开,从而让课堂显得和谐紧凑,丰富有趣。2500年前的孔子学院鲜活地出如今孩子们面前:孔子活了!孔子的学生们活了!孩子们也活了,他们是多么惊喜,多么冲动,多么投入呀!可见,“场复原”理论非常合适这篇课文的教学。二、教学要有对话。新课标说:“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和文本对话就是和论语和孔子对话,和孔子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讨论、辩说,与之商讨、交流,真心到达心心相印的境界。如教学中笔者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愁乎?”之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圣人乎?”之辩,就是让学生和孔子辩说。让学生考虑孔子真的只是在讲“学习只要经常复习就会很愉悦”吗?真的只是在讲“和朋友在一起很快乐”吗?真的只是在讲“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生气”吗?是不是我们没有看懂?那么孔子到底想说什么?通过质疑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言外之意。又如笔者提出的“第一那么三句话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络吗?”教学就是对话,有对话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沉迷其中。三、教学要有语文味。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论语这样的文章很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语文的因素在哪里呢?在课外知识的补充和丰富,例如:问题“你能否选择其中自己最有感触的一那么来设置情境,用详细的事例可以是典故传说,也可以是真实生活来谈谈你对此那么的理解。”,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通过语文小课堂到达更广阔更有趣的语文新天地。还在语言文字的推敲和咀嚼,例如:本课有两个“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抽象解释为“反省”,恐怕印象不深,也没吸引力。于是我制作了这样一张幻灯片:说文解字省:甲骨文、金文的“省”是一个箭头加一只眼睛表示有物看入眼中;小篆那么在此根底上加了一条眼眉。这说明“省”的本义是“看”,如省亲、归省;引申为查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反省、自省、省察、三省吾身。这样,吸引力就强多了,印象也深化多了。不赞一辞!第 23 页 共 23 页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教学活动案例.doc)为本站会员(Wo****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