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x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 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 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 的最小公倍数,表达算法的多样化。二、学情分析: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 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 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 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 理之间的桥梁。三、教学目标:(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四、教学准备: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六、教学过程: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 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延伸课外。(-)、初步感知,建立表象。首先我从游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悟公倍 数。(预设5-6分钟)具体操作:首先我手里拿着数字卡片,给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风行我们全班的游戏一抢倍 数游戏。面对全体同学讲一下规那么:找两个同学上来,一个负责抢3的倍数,一个负责抢2 的倍数。老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过了抢的时间老师会把卡片收起来。最后抢的多的同学获 胜。然后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要求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当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游戏,其他学 生做裁判共同参与。接下来游戏,当第7张卡片出来的时候,两个同学会同时抢6这个数字。如果没有出现抢的 局面。我会再出示12这个数字。学生很容易发现并说出:数字6是决定游戏胜负的关键, 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紧跟着追问:“为什么都来抢6这张卡片”。先让这两个代表说说,再让其他同学说说。 然后揭示出公倍数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 我们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及概念。)引导学生想想: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的公倍数?学生答出12、18、24等数,并用这些数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数的概念。及时表扬说的对,说的完整的同学。多让几个同学说说,并让同桌说说,强化公倍数的概念。 【设计理念: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他们连在一起,那是多半会 遗忘的知识。”学习一个概念,需要组织起适当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 局部。所以复习倍数的知识是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意义的关键。为了创设学生乐学的氛 围,让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关注6是3和2的公倍数,建立公倍数的概念。表达了 认知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这一大环节是深刻理解公倍数,建立最小公倍数的重点内容,为此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1)固定的正方形边长,选择长方形墙砖。(预设6-7分)首先在前面通过游戏感悟公倍数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公倍数能在生活中帮 我们做什么。(出示生活情境,课件显示。)当学生明白题意后,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墙壁正方形平面图, 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得到不同的方案。然后让学生汇报想法,谁来说说: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怎样铺的? 在汇报方案时,学生都会选择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适时进 行追问:“正方形墙面墙壁的边长所用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自主发现:按照要求进行,所铺成的正方形边长必须是小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倍数这一 结论。这个时候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这一结论。其次我再追问:“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 ”学生很容易答出,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最后我作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 公倍数。”【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搭建的“脚手架”过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公倍数的意义,这样由 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有利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 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2)用固定的长方形墙砖,铺多个的正方形。(预设6-7分)从上个环节直接过渡到问题中。“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很有价值的发现。 (课件出示情境)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 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然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有的同学有想法后,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填写完整。让学生填出表格,空间想象能力好的学生能直接想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和3的公倍数, 想象不出来的,允许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其次把两个同学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打出。让学生交流这样填的想法。学生有可能答出: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及时表扬: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这了不起“还可能发现:其他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最小的公倍数;公倍数是有很多个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及时追问:“察这些公倍数,最小的是几? ”学生很容易说出6是公倍数中最小的。揭示出: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板 书:最小)及时强化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多个学生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同桌也互相说说。再次追问:3和2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能写完吗?让学生说出公倍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 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 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 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3)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预设4-5分)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3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把3和2的公倍数画出来。 (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学生写完后,汇报结果。同时课件显示出答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局部。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 填呢?(课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让学生思考、交流。明白各局部填什么,怎样填。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后汇报结果。(课件出示答案)并让学生说说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再次理解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设计意图: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 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那么,逐步通过学生自己 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预设7-8分钟)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直接出示问题:那给你两个数6和8,怎样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怎样求6和 8的最小公倍数。)这时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有了想法后,让学生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然后让学生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汇报。(找几个不同的方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交流、争辩,在交流各种方法的同时,可能发现:两个数相乘方法和 倍数关系时找最大数的局限性。认识到列举法的普遍性。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会说:老师非常欣赏大家的方法。我这也有个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有方向的直线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 的倍数。所圈重叠的线段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 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设计理念: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 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开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 学归纳思想,表达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四)、实际应用,回归生活。(预设3-4分钟)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 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信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 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2、学生交流汇报得出:全班可能有48人或24人,最少为24人。【教学理念: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 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预设3分钟)告诉学生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让学生边听边看屏幕:(随着音乐的响起,播放图片。)。我朗诵:中国人对日食现象的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在汉代就发现日食出现具有一 定的周期。月球从月初到下一次月初是一个朔望月,平均约长30天。太阳从月球轨道的升 交点再回到升交点是一交点年,平均约长347天。朔望月与交点年的最小公倍数就和日食的 周期有关。课堂结语:“奇妙吧!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让我们 带着收获,下课!”【教学理念: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资料,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 生是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又将带着问号走出课堂?这样的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智慧的行 囊,生命的启迪。】板书:【板书设计意图】:力求简洁,突出重点。【教学特色】:老师退出去,适时点拨。学生走出来,交流归纳。教学反思:一、吃透教材,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 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本 节课的意图是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 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 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 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但是,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拟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把原来 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表达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 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 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 边。充分利用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提高了学 习效率。二、吃透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主要围绕,让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通过解决实际 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些目标展开教 学。把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表达了新课标中46年级 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要求。小学生的 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把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 的生活实际问题,定为本节课的难点。表达新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 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的要求。三、吃透教材,设计流畅的教学环节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 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那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 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 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 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 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L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学生在月历上找出4和6的倍 数的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探索后,引 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用自 己的语言梳理新知,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把生 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沟 通二者之间的联系。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 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先让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 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情 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接着是找生日,铺墙砖,让用 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感受到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4、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 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