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蒹葭》语文教案.docx
12、诗经二首兼葭优质教学设计课题兼葭备课人: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章法特点。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教学重难点1、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重点)教学流程 兼葭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歌曲欣赏邓丽君在水一方你知道这首歌改编自哪首诗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伊人,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二、【解题】兼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暴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兼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三、【听读朗读】1、听读朗读诗歌2、读准字音兼葭(jidn jio) 道阻且跻(ji) 水中垠(chi) 溯涧(su hui) 未晞(xi) 水之唉(si) 水中泄(zhi) 水之湄(m6i)3、全班齐诵读诗歌。四、【整体感知】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1、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例如: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 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1,宛然在目。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哪躅(zhizhu)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 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 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2、参考译文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凝结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逆流而 上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的中央。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流而上 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顺流而下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流而 上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3、经典翻译经典翻译1: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经典翻译1:(余冠英译)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我那日思夜想的人,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五、【细读品味】1、兼葭的结构有何特点:明确: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兼葭结构内容小结全诗三章。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2、找出写景的句子?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了诗经中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是写景。运用的是起兴手法,“兴”是诗经中比拟独特的手法。作用:渲染了一种凄冷寂寞的气氛,烘托主人公内心凄凉惆怅。3、为什么选择兼葭?明确: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柔而坚韧,诗人对“伊人”的情感不正是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的吗。六、【人物形象探究】1、想象“伊人”的形象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 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美丽高 洁的?明确: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兼葭的修长柔 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 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2、分析“伊人”的多层内涵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 对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那么,大家是怎么理解“伊人”的?诗歌的 主题是什么? 明确:(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2) “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3) “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 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4) “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 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5)其它理解“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涧从之,道阻且长” 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理想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假设有假设无、 可望不可及的影子。闻一多:“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3、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明确: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七、【写作特色】兼葭写作特色1、音乐美、形式美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土氐;采、已、浚、右、让。叠词苍苍、萋萋、采采、还有“所谓伊人”、“溯涧从之”、“溯游从之”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诗人用了不同的字眼,对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反复进行了描绘(赋)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 行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不同形态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路途艰难 伊人所在(无结果)苍苍为霜一方且长水中央凄凄未晞之湄且跻水中垠采采未已之谀且右水中让2、含蓄美形象可感: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余音饶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3、意境美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兼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4、朦胧美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 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假设隐假设现、朦胧飘渺之 感。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 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 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八、【拓展延伸】 1、仿句练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而是 O范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紧紧相依,而是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就站在那里,我却永远追寻不到你。 2、美诗荐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节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八、【自我总结、反思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