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课例报告.docx
批注目标式课文晋祠解读批注微软用户中无论有文艺性、游记性,还是说明文, 因此,文体定位在说明文及教学。故而目标:一是重点 抓特点说明;二是难点用描写说明(描写与说明相结合)沪版语文教材试用本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艺术长廊”第21课梁衡晋 祠,解读课文尝试教学(课时)目标对应课文段落,批注如下:批注微软用户2:两大说明内容:外在自然美,内在人 文美,也定义了 “晋祠”:山水中的建筑群。本文教学 的拓展,可以联系教材的“亭台楼阁”单元。批注微软用户3:游历线路与观察站点往往成为说明 顺序。说明自然美在:山一树一水;顺序:由远及近、 由略而祥,这也是一般的游览顺序。批注微软用户4:比喻(描写的主要手法),祠在山中。 承上明确了文体,课堂中要强化学科(语文),要用功 夫品词赏句。批注微软用户5:先主后次说明,皆用比喻,说明祠之 幽雅。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四十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 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 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 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 登山都会心旷神怡。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 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春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 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 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 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 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批注微软用户6:近写水的特点,说明祠漂水上。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 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 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二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 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 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 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 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 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批注微软用户7:为何要写本文?为何要介绍晋祠? 因为“三绝”,作者祥观细摩,感慨祖先留下的(建筑) 文化。批注微软用户8: 一主殿,特点:最早带围廊 祥写三绝,而后概述全祠,由点及面,先分后总,这三 段是教学的重点:抓特点说明。批注微软用户7:为何要写本文?为何要介绍晋祠? 因为“三绝”,作者祥观细摩,感慨祖先留下的(建筑) 文化。批注微软用户8: 一主殿,特点:最早带围廊 祥写三绝,而后概述全祠,由点及面,先分后总,这三 段是教学的重点:抓特点说明。绝”。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 的主殿。殿外有二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 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 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 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四十二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 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饱满俊俏,面貌清 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批注微软用户9:二殿前柱,特点:最早有盘龙。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 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 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 艺的精巧。批注微软用户10:三殿前池,特点:罕见飞梁。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 梁,下面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 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 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 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 或藏于浓荫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批注微软用户11:可以抓这段这景:巩固用描写说明 的方法。目前学生的游历也是十分丰富的,怎样能够看 在眼中、悦在心中,表达在笔下,就是语文的问题,什 么是语文,语文就是人。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方府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 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 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 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 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 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 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晋祠教学设计:课时目标对应教学环节大盈学校张夏敏教学目标:1 .学习抓特点说明的方法,掌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2 .学习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特点,体会语言美。3 .感受晋祠优美的自然景物与悠久的历史文物浑然一体的美。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抓特点说明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特征。2 .难点:学习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特点,体会语言美。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中国园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 风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座北方的园林一 一晋祠。有没有同学知道“晋祠”名字的由来呢?因为山西境内有晋水,周武王的儿 子叔虞被封到这里做诸侯,他用聪明才智带着人民兴修水利,开展农业,使人民 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他死之后,人们在晋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祠庙供奉、纪 念他,这就是晋祠。【明确:由“晋祠”名称由来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晋祠总的特征是什么? 照应这一特征的是哪些段落?【明确:本文说明对象是晋祠,它的总体特征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 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照应这一特点的段落是(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6- -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说明顺序上来说,全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总分总 结构。】【说明:整体感知晋祠总的特征,明确说明对象特征,实现教学目标1:抓特点 说明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同时请学生找出照应特征的段落落实第3个目标。】过渡句: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 “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 晋祠的美吧。三、精读课文、欣赏晋祠(一)重点读析自然美1.过渡句: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2思考:表达晋祠自然美的山、树和水美在哪?边读边圈划相关的语句作点评。 【明确:山:巍巍的、长长的(板书:怀,下同);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幽);水:多、清、静、柔(漂)。学生读和讲,教师指导分析,并且指导学生朗读感 受自然美。】小结:晋祠的山、树、水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它除了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 还运用了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写事物,它可以是优美的 字、词、成语,或者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文艺性说明文的特 点就是说明与描写相结合,但是描写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服务的。【说明:概括山、树和水的特征,实现教学目标1:抓特点说明的方法,明确说 明对象及其特征。在圈划相关语句作点评的过程,学生认知说明与描写表达方式 的概念,教学目标2:学习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特点,体会语言美, 初步得到实现。同时,品味语言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晋祠的自然风景的美,实现 目标3:感受晋祠优美的自然景物与悠久的历史文物浑然一体的美。】晋祠的自然风景美呀,但梁衡认为晋祠的最美是什么?哪句话看的出来?(二)拓展研究人文美是啊,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可历史文物可凝聚着先人们的智 慧和汗水啊!学生默读人文美局部:作者介绍了哪些古代文化?美在哪呢?圈划词句作点 评。(小组合作、学生展示、运用知识)【明确:三绝:圣母殿 围廊、泥塑 气势雄伟 巧夺天工殿前柱木雕盘龙木质优良工艺精巧殿前沼飞梁 形制奇特十分罕见建筑群 小品造型古朴用工精巧极具匠心小结:全文均运用了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文章先总写了晋祠的特征, 然后分别介绍了自然美中的山、树、水;古代文化中的三绝、建筑群、小品,并 且抓住了他们的主要特征来写。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能不说,这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写。描写可以是一些修辞手法,还可以使用 动词,从而将静态的事物写活。【说明:学生默会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运用已初步学习的相关概念品味语言, 进一步实现目标2:学习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特点,体会语言美。 同时在品味语言过程中,通过点评、朗读,感受人文美,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3: 感受晋祠优美的自然景物与悠久的历史文物浑然一体的美。】 四、结合方法、以读促写原来,运用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 的顺序,就可以把事物介绍得更具体、更生动,也更能吸引读者。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式,写一段关于“校园一角”的文字。学生现场写,点评两篇。(表达说明与描写相结合)【说明:将阅读与写作结合,使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知识 具体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一步巩固目标2:学习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相 结合的特点,体会语言美。】小结:自然风景美,历史建筑美,两者“浑然融为一体”,相映成辉,不由 得使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生齐读最后一句。五、积累运用,练笔实践.词语积累(音、形、义)。1 .从文中选择2-3个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作点评。2 .试着露一手吧,对自己的课堂小练笔进行修改,拓展,成为一篇介绍大盈学校 的文艺性说明文。【说明: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设计入作业,不仅检测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 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得到反应。】晋祠执教反思:让“美”永驻课堂大盈学校张夏敏初读晋祠,只感受到这是一篇普通的文艺性说明文,文章从外在的自然 美与内在的人文美来介绍说明晋祠总的特征;再读晋祠,描写性的语言让我 不得不折服,一句句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得自然而不做 作,一个个优美词语描摹得静物似乎活了起来。优美的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 们的礼物,而悠久的历史文物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汗水啊!经过反复解读, 最后,我将教学目标订为:1.学习抓特点说明的方法,掌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2.学习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特点,体会语言美。3.感受晋祠优美的 自然景物与悠久的历史文物浑然一体的美。晋祠“美”的蕴涵是丰富的,同样我 也想把“美”留在课堂,永驻我和学生的心中。一、一举三反,让说明文教学异彩纷呈在现实中,说明文的教学往往显现的枯燥而又乏味,教师在课堂上说的头头 是道,而学生常常昏昏欲睡。晋祠是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主要特点是: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而这个特点又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怎么样让学生能够真 正的学会并且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呢?首先认知概念。通过阅读语句,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描写?于是我设计了“体 现晋祠自然美的山、树和水美在哪?边读边圈划相关语句作点评J的问题。学 生在阅读过程中比拟容易找出相关一些优美字词和修辞手法作点评。比方学生点 评“'有如一道屏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屏障,形象生动的写出 了山巍峨的特征”。教学环节中随时带学生读一读优美的语句,然后归纳:那 些优美的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描写,描写就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 事物。由此,学生掌握了描写的具体抓手。其次默会方法。通过拓展环节,让学生运用方法去寻找,享受认知的乐趣。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各自小组的讨论都比拟激烈,抓住许多关键的语句。有些点 评到说明性的语言,如“'殿宽7间,深6间,极为宽敞'运用列数字的说 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殿的宽敞。”有些点评了描写性的语言,如“,有一只 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 象要吸进百川似的。'运用了一系列动词,使得石雕大虎栩栩如生J学生交流时 神采飞扬、自信满满。再次以读促写。结合新学的方法,以读促写,鼓励学生运用说明与描写相结 合的方式展示学校一景。虽然课堂只给予57分钟的时间,但大局部学生沉着 落笔,并无慌乱之情。最后,作业中加以巩固,让学生将小练笔继续拓展、扩充, 课外继续加工继续巩固落实学习目标。这么多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实现“学习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相结合 的特点,体会语言美”的教学目标,一举三反,让说明文的教学“活泼”起来。二、以引扣标,让学生思维动态连续晋祠这篇文章,大到文章的框架、说明文的知识点,小到个别词句,我 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解读,并且能够背诵重点段落。如果让我说,洋洋洒洒不在话 下,所以第一次试教时,我充满自信。然而,学生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寻找得细 致与充分,往往一会说山一会说树,而我的引导似乎也失去了 “预设:看来, 仅仅充分解读文本只是教学的第一步骤,还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广泛预见。 学生对于品味语言,往往找自己看得中的语句,站起来表达的方向不一致也是很 正常的,关键就在于老师自己是否能够即时的紧扣目标去引导学生,从而达成培 育语文能力。于是在第二次教学课堂中,当学生提到水多的特点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文 章中哪句话直接写水的特点了呢? ”“那写水的其他特点的语句还有哪些啊? ” 这样的引导,使水的特征的推敲更加扎实了。还有学生提到“一绝”特征,讲的 不全面时,就有针对性的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把圣母殿的特点讲透,我由此感悟 到:课堂中教师问话的具体,学习指向才能更准确,学习更快捷。教学中,学生 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不一样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 更要注重学生的活动状态,适时的引导。师生思维动态连续,才能深入把握目标, 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三、以读促写,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晋祠这篇文艺性说明文,其语言显著特点是说明与描写相结合。这篇文 章运用了大量的描写,使得晋祠的特征栩栩如生。平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 强调学生的语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然而往往讲的是理论,实际的操作方法 却不明确。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学生分析“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 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 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时说道,这句 话将“水”比作“飘带”,还有“拉” “铺” “挂”“织” “穿” “绕”等动词的使用, 水“柔”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些描写的手法,对于作文语言的教学,会起到良好的效 果。于是,在晋祠教学设计中,先是让学生自己品味表现自然美中山、树、 水特征的语句,然后学生合作完成人文美局部的语言分析,最后在把学到的有关 描写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品味语言的环节中,学生能够领略到描写就是优 美字、词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于是,在实际写作练习中,很多学生根据自己观 察校园的事物,运用描写手法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比方:学生写桂花“那桂 花,小小的,犹如一粒粒金黄色的小米,惹人怜爱。”还有学生在写白玉兰落下 的一夜间,“犹如下了一场花瓣雨”,“那白白的花骨朵,旋转、旋转”可见, 以读促写的作用是明显的,教给孩子们真正的方法,不就让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 提升了吗?这堂课,“美”在晋祠,然而,我认为最“美”的当属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我知道了:目标要贯穿环节,环节的设计是为目标而服务的;我懂得了:关注学 生课堂动态,师生互动决定课堂的效率;我体会了:学生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同样可以得到提高。作为青年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解读文本、预设生成、把握 学生、教学方法等等的重耍。在“师之蕴”行动学习中,仍然需要一路引领前行,才能让真正的“美”永 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