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63409380
资源大小:57.91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50分)1. (8分)认真拼音写词语。jun ma too cuan ke sou mo shengsu liao zhen zhi qin jian rikou(4分)用“ J”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入场券(juanquan)绷脸(b4nH beng) 肖像画(xiaoxiao )摩挛(suosa ) . (4分)补充成语,并解释所填的字。大病新: 经风霜:响 行云:味盎然:3 .(2分)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上以“无”字开头的四字词语。(1)闰土的心里有 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2)蔺相如机智应对秦王,将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4 .(2分)正确读出句子的节奏,在停顿处画(1)洋洋兮假设江河。(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判断.对的打f错的打“x”.5 .(1分)“幽”是独体结构,音序是Y. (判断对错).(1分)“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和“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意义用法一样。 (判断对错)6 .(1分)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品行。 (判断对错).(1分)天净沙秋整首曲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秋天,抒发了悲凉的情绪。 (判 断对错)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2分)以下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流连忘返可见一班牙牙学语一如既往。B.意味深长百练成钢北风怒号振耳欲聋第1页共27页“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自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川,意思是风吹开草,牛羊露出来那一种景象。“见”同“现”,读xian,呈现、出现。故答案为:V【点评r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 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 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8 . (1分)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品行。 J (判断对错)【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 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解答】根据积累可知,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品行,正确。故答案为:Vo【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 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9 .(1分)天净沙秋整首曲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秋天,抒发了悲凉的情绪。 义 (判断对错)【分析】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译文: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 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解答】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故答案为:X【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 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2分)以下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流连忘返可见一班牙牙学语一如既往。B.意味深长百练成钢北风怒号振耳欲聋第10页共27页C.久别重逢独具匠心长途跋涉不拘一格D.兴高彩烈苟延残喘迫不急待罪魁祸首【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 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解答】A.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局部就能推知事物的全体。故“可见一班”错误。B.百炼成钢:铁砂经过屡次冶炼才能成纯钢。比喻人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历才能够坚强。 震耳欲聋:震的耳朵都要聋了。比喻响声很大。故“百练成钢”“振耳欲聋”错误。C.正确。D.兴高采烈:非常高兴的样子。迫不及待:紧迫的等待不了了。故“兴高彩烈”“迫不 急待”错误。应选:Co【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 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 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11 . (2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A.洛阳B.成都C.南京D.重庆【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注意总体把握,将 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解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唐朝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天亮的时候,那 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锦官城”成都的别称。应选:Bo【点评】紧扣诗句的含义来分析,注意揣摩句意,联系诗歌的整体进行思考。12 .(2分)以下诗句中描绘的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的是()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第11页共27页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及鉴赏,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 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解答】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 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水墨画 是中国传统画之一,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完成此题可根据诗歌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辨析。A、C、D中含有除了黑、白之外的其它颜色,景物颜色较艳丽,醒目,不适合采用水墨 画来表现。B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出自唐代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 沙,意思是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景物颜色较暗 淡,其中只含有“青” “白”两种颜色,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应选:Bo【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 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 要抒发的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飞(2分)下面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顾茅庐诸葛亮B.孙悟空大闹天宫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D.刘姥姥进大观园【分析】考查了名著阅读,要注意平时积累,要熟悉名著内容,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 理解名著里的人物形象。【解答】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 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 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根据积累可知,A.有误,三顾茅庐- -诸葛亮因为三顾茅庐的是刘备。B、C、D正确。 应选:Ao【点评】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13. (2分)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办事很武断,深得大家称赞。第12页共27页B.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博物馆。C.老师用温和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进了友谊。【分析】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 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解答】A.用词不当,“武断”应改为“果断”。B.前后矛盾,“挤进”应改为“走进”。C.搭配不当,去掉“温和的语气和”。D.正确。应选:Do【点评】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 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 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解答题(8分)句子。(1)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缩句)往事多。(2)这儿景色优美,真让人流连忘返。(反问句)这儿景色优美,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3)残心日很红。(比喻句)残阳像火一样红。(4)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原句上修改病句)麦子即将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5)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改为转述句)贝多芬问盲姑娘,她爱听么?他再给她弹一首吧!(6)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拟人句)皎洁的月光抚摸着大地。(7)仿写句子。例:种子,如果害怕黑暗,那它永远不会发芽。花朵,如果害怕骄阳,那它永远不能绽放。第13页共27页小树,如果害怕 风雨,那它永远不能成材。【分析】考查了缩句、改写句子、句子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 中常见的题目类型,要注意分析所给要求改写的句子,明确其内容结构及改写要求,然 后改写。【解答】(1)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童年的”“得像向天上的星星”;(2)考查了改写反问句。添加“怎能不”“呢",变问号为句号;(3)考查了改写比喻句,把“残阳”比作“火”;(4)前后矛盾,把“已经”改为“即将”;(5)考查了改写转述句。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您爱听吗? ”改为“她爱听吗。“我”改为“他“,“您”改为“她”;(6)考查了改写拟人句,把“月光”比成人,赋予它人的动作;(7)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花朵、小树人的动作、情态。仿写 句也要用拟人。故答案为:(1)往事多。(2)这儿景色优美,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3)残阳如血。或:残阳像火一样红。(4)麦子即将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5)贝多芬问盲姑娘,她爱听吗?他再给她弹一首吧!(6)皎洁的月光抚摸着大地。(7)骄阳,绽放;小树风雨不能成材。【点评】改写句子,多种多样,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每空1分)(1分)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分析】考查了诗词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 积累,并能正确书写。【解答】出自元朝白朴的天净沙秋,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 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 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第14页共27页故答案为:轻烟老树寒鸦【点评】背诵古诗,先了解古诗的大意,再熟读,直到朗朗上口为止,然后一句一句的 背,一边背,一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16. (1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 峨峨兮假设泰山伯牙绝弦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原文填空,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课文的诵读完成即可。 【解答】故答案为:峨峨兮假设泰山【点评】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 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17. (1分)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节选【分析】考查了诗词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 积累,并能正确书写。【解答】出自诗经采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故答案为:杨柳依依【点评】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 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18. (1分) 惟有民魂是值得珍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分析】此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 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拟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解答】“惟有民魂是值得珍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是鲁迅杂文 学界的三魂中的一段话,意思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一个民 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 才能成就伟业。故答案为:惟有民魂是值得珍贵的【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 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19. (2分)“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指的是闰土和我说的 看瓜刺猫 这件事,它表达第15页共27页了闰土机智勇敢的品质。【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 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解答】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 讲了四件事,看瓜刺猗、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 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 “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文中“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指的是闰土和我说的看瓜刺猿这件事,它表达了闰土机 智勇敢的品质。故答案为:看瓜刺猫机智勇敢【点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 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20. (1分)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 微云;月光照耀,卷起巨浪。【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 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解答】月光曲主要讲了在两百多年前,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晚 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 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 故事。从“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涌过来”可知,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 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卷起巨浪。故答案为:月光照耀,卷起巨浪。【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 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21. (1分)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分析】考查了诗词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第16页共27页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解答】出自鲁迅的自嘲。故答案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在熟悉诗歌内容,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 题的基础上完成。二、口语交际。22. (4 分)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大地掀起了强劲的“国学热”,学校即将开展 以“读经典,颂国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老师准备请同学们拟一副对联,请同学 们根据对联特点对出缺少的局部。上联:诵读 国学经典下联:弘扬中华文化(2)推荐经典。如果你想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应选下面的哪本书? D oA.史记B.论语C.诗经D.庄子(3)为顺利开展综合学习活动,请设计活动工程。A.以“读经典,颂国学”为主题的诵读比赛。8. 以“读经典,颂国学”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分析】国学经典是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经典 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最高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开展的坚实根基,是中华民族屡经劫 难而声声不息的强大纽带。要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精神,深刻领会国学 的精髓。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学生唯有读书才能开阔胸 襟,观古达今,观人知己;唯有读书养志安神,尊贵个人,养浩然之正气。【解答】(1)考查根据对联特点对出缺少的局部。此题要依据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来填 写对答,根据给出的局部对联,缺少局部应填写如下:上联:诵读国学经典 下联:弘扬中华文化(2)考查从选项中选出有关寓言性质的书。A.史记:史记从本质上来讲,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私家著作。太史公主要依据他看到的史料,以及为了丰富史书的纪事,也从战国以来流传的历史故事当中选用了一 第17页共27页些资料填充进去。B.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C.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D.庄子:庄子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藉人,事,物形象为题材,以反映社会人生 为要旨。寓言文学也是语言艺术之一。因此,要想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应选庄子,应选D。(3)考查为顺利开展综合学习活动,设计活动工程。为开展好“国学经典”的学习活动, 除了此题中所设计的活动工程A.以“读经典,颂国学”为主题的诵读比赛外,我们还 可以设计一个活动工程B,其内容是:以“读经典,颂国学”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故答案为:(1)诵读中华文化;(2) D;(3)以“读经典,颂国学”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点评】国学经典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诵读国学经 典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 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三、拓展提升.(20分)(4分)补充成语、歇后语、句子。(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4)广东人唱京剧南腔北调【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名言警句,有歇后语,回 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解答】(1) (2)出自论语:(3)是一句俗语。意思是: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4)广东人唱京剧-南腔北调,这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指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 方言。故答案为:第18页共27页(1)勿施于人;(2)温故而知新;(3)后人乘凉;(4)南腔北调。【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 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23. (3分)根据诗句写成语。例:花落知多少(不计其数)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暖花开一支红杏出墙来 独辟蹊径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高水长【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类固定的词组或 短句,形式上以四字居多,许多成语还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 成语的积累。【解答】按照例子:花落知多少(不计其数),此题各诗句可总结成语如下:万紫千红总是春可用“春暖花开”来形容;一支红杏出墙来可用“独辟蹊径”来形容;飞流直下三千尺可用“山高水长”来形容。故答案为:春暖花开独辟蹊径山高水长【点评】成语的学习,靠课堂和教材是完全不够的,请你留心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碰到 的陌生成语,勤查成语词典,同时养成按类型联想和总结成语的习惯。24. (2分)写上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入木三分王羲之指鹿为马赵高【分析I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和理解,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类固定的词组或 短句,形式上以四字居多,许多成语还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 成语的积累。第19页共27页C.久别重逢D.兴高彩烈C.久别重逢D.兴高彩烈长途跋涉不拘一格迫不急待罪魁祸首独具匠心苟延残喘(2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A.洛阳B.成都C.南京D.重庆(2分)以下诗句中描绘的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的是()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1. (2分)下面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顾茅庐诸葛亮B.孙悟空大闹天宫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D.刘姥姥进大观园(2分)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办事很武断,深得大家称赞。B.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博物馆。C.老师用温和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进了友谊。解答题(8分)句子。(1)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缩句)(2)这儿景色优美,真让人流连忘返。(反问句)(3)残阳很红。(比喻句)(4)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原句上修改病句)(5)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改为转述句)(6)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拟人句)第2页共27页【解答】根据成语故事写出故事的主人公。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故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羲之。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汉语成语,该 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 顺从他意愿,特地承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故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赵高。故答案为:王羲之 赵高【点评】成语的学习,靠课堂和教材是完全不够的,请你留心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碰到的陌生成语,勤查成语词典,同时养成按类型联想和总结成语的习惯。27. (3分)根据提示,猜一猜。(1)德国失聪音乐家(2)乐曲 俞伯牙 弹琴(3)小说闰土鲁迅命运人物:贝多芬知音成语:高山流水回家 作品:故乡【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解答】月光曲主要写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高山流水是成语故事,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出自列子汤问。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 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 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根据对所学课文理解可知:(1)德国(2)乐曲(3)小说失聪音乐家命运人物:贝多芬。俞伯牙弹琴知音成语:局山流水。闰土鲁迅回家作品:故乡故答案为:(I)贝多芬;(2)高山流水;(3)故乡。第20页共27页【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 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28.(6分)根据语境填诗句、俗语、歇后语,作品。(1)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常用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 润物 细无声来形容。(2)诗人李贺借马来抒发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的诗句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 清秋。(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月出惊山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明月别枝惊 鹊。(4)他做事太执着,总是 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填俗语)(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真是 芝麻开花- -节节高。(歇后语)(6)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反映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是红楼梦。(填作品)【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谚语、歇后语及名著的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知识 面广,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解答】(1)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2)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3)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5)因为芝麻总是从下往上开花的,用于形容人们步步高升、生活越过越好之意。(5)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 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作者尚有争议)所著。小说以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反映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过程。故答案为:(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明月别枝惊鹊;(4)不到黄河心不死;(5)芝麻开花- -节节高。(6)红楼梦。【点评】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好词佳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第21页共27页29. (2分)你知道以下对联写的人物是谁吗?(1)酌酒花间,魔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李白(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利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分析】此题考查了对联的积累,名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 成。【解答】(1)李白发白马中有“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登邯郸洪波台,置酒 观发兵也有“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的豪壮之词。“倚 佥'一词足见李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而且他的志向是“功成而身退”,不重名利,隐 隐又有天外仙人之神姿,所以是称赞他的脱俗雄才。挂扶桑之语屡次在李白的诗歌中出 现,如“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短歌行)“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临 路歌)。因此,这幅对联写的人物是李白。(2)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写的是文天祥。此句化用了他的过零丁洋 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答案为:(1)李白;(2)文天祥。【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的进行 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四、文言文阅读。30. (5 分)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 之如仇敌,恶之如鸣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释】夫:句首发语词。益:长进。 骋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1)解释加点的字。凌忽长者: 轻视人疾之如仇敌: 痛恨 (2)翻译句子。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像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第22页共27页(3)用原文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如此”是指什么?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分析】译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文:学习,是为了从中获益,(我)曾见过有人读十本书就自大了,怠慢长辈,轻视同辈,人 们都象讨厌敌人和猛禽恶鸟一样讨厌他,象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不如不学。【解答】(1)考查了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2)考查了文言文中句子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3)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 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鸣枭,如此以学自损”可知,“如此”是指“读数十卷书, 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4)考查了本文所说明道理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本文通过一些青年人读了一些书, 就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说明了这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由此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故答案为:(1)轻视痛恨;(2)像这样用学习到的知识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 不要骄傲自满。【点评】考查了文言文的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及课内的学习理解文言 文的大意及主题是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五、课外阅读。31. (11 分)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 福家乡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 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 第23页共27页集、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 觑:这样微薄的赠予是不是太寒醪了?家人不解,却也不愿违背老人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夕晖来去匆匆,老人常常对着 发愣,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 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终于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的一张贺卡,很普通。封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 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 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一个可以资助的孩子J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 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 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 温暖,而且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确实,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可 以是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 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 静静地绽放感情的笑脸。(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济世助人:救济、帮助别人。恍然大悟:形容突然明白。(2)给加点字注音。面面相觑qS摇曳多姿在 (3)老人济世助人、造福家乡的具体做法是: 赠书,资助家乡懂得感恩的孩子(4) “老人常常对着 发愣,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此时此刻,你觉得老人在想什 么?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赠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予都不 知道感激吗?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我会不会找到值得资助的孩子呢?(5)老人郁郁寡欢的原因是: 没有收到孩子们的回信,也没有接到孩子们的 ,对 收到他赠书的孩子有些失望。(6)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老人用书来试什么呢?老人用书来试探收到赠书的孩子是不是一个心存感激、懂得感恩的人。第24页共27页(7)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都应心存感激”,由“心存感激”,你想到了哪两个 成语?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分析】本文通过记叙老人资助孩子,给每个孩子一本书,只有一个孩子给老人回信了, 老人终于找到资助的对象,因为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 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这篇文章启示我们要学会感恩。【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济世助人:救济、帮助别人。恍然大悟: 形容突然明白。(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字音的理解。面面相觑中的“觑”读音为“qCi”,意思是形容 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摇曳的“曳”读音为“如”,意思是摇摆。(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 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 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从这句话可知,老人济世助人、造福家乡的具体做法是赠书, 资助家乡懂得感恩的孩子。(4)此题是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老人常常对着 发愣,又莫名其 妙地唉声叹气”“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可以表现出老人期盼孩子来信和遗憾之情。 因此此时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 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 了。”(5)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老人没有收到孩子们的回信, 也没有接到孩子们的 ,对收到他赠书的孩子有些失望。(6)此题的考点是重点词语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 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从这句话可知,“试金石”是说寄出 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7)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相近词语的理解。心存感激:意思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 回报别的帮助。因此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故答案为:(1)救济、帮助别人。;形容突然明白;(2) qu; ye;(3)赠书,资助家乡懂得感恩的孩子。第25页共27页(4)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赠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予都 不知道感激吗?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我会不会找到值得资助的孩子呢?(5)没有收到孩子们的回信,也没有接到孩子们的 ,对收到他赠书的孩子有些失望。(6)老人用书来试探收到赠书的孩子是不是一个心存感激、懂得感恩的人。(7)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点评】重点词语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 中的含义(贬义词褒用、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 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六、妙笔生花.(30分)32. (30分)小学六年的生活中,值得留念和提供的很多:一个尊敬的人给你的温暖,一件 难忘的事给你的教训、启发,一个感人的场面留给你的感动,一个会心微笑带来的关爱, 一次帮助得到的快乐,一个充满爱的场景请以“记忆深处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事情过程表达清楚,内容写详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不少于450字。(3)不出现真实的学校和人名。【分析】此题为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记忆深处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和大家提供自己的故事。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想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留念和提供的, 一个尊敬的人给你的温暖,一件难忘的事给你的教训、启发,一个感人的场面留给你的 感动,一个会心微笑带来的关爱,一次帮助得到的快乐,一个充满爱的场景在筛选 好作文素材后,先确定题目,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 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局部 要详细写,其他局部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 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解答】范文:记忆深处的那句话在我书桌前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非常 喜欢这句话,它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记得有一次,我在舞蹈室排练,因为太久没练的原因,我感觉全身的骨头都变硬 第26页共27页了,像木头人一样,连弯腰、抬腿等舞蹈基本功都做不了了。这时,老师叫我们抬腿, 我非常害怕疼,不敢硬抬,舞蹈老师看见我没抬,走过来,硬是把我的腿往上抬,我疼 得忍不住了,顿时,泪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