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 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 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 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 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物 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 观念。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假期都喜欢做什么?如今,许多同学假期在家都是室内活动多,室外 活动少,假期都喜欢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所以现在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有 时候在操场跑一圈都气喘吁吁。淘气的爸爸为了增强淘气的体质,规定他每天绕 操场跑一圈,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的跑步情况吧!师:淘气这是跑了一圈吗?为什么?(生自由作答)没有沿着操场的一圈去跑,不叫做绕操场跑一圈。师:这叫做绕操场跑一圈吗?为什么?(生自由作答)没有从一个点出发再回到这个点,也不叫做绕操场跑一圈。师:什么叫做绕操场跑一圈?引导学生说出:从一个点出发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一圈再回到这一点。师:数学上我们称一圈为一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集中学生注意力,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一周”。)二、自主感悟体验探究(一)找一找,说一说。现实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一周,请你试着找出你周围物体表面的一周,用 手摸一摸,并和同桌分享。预设:课桌面的一周,数学书封面的一周,黑板的一周同学们一起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一周(再次强调:一周是指从一个点出发沿着边 线运动再回到这个点。)(二)引出周长师:有哪些物体表面的一周比课桌面一周长?有哪些物体表面的一周比课桌面一周短?(学生自由作答)师:有的物体表面的一周长,有的物体表面一周短,我们给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起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叫做什么?(引出课题“周长”)周长也就是一周的长度,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它的周长。比如课桌面的一周就叫做课桌面的周长。(三)图形的周长.为学生展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叶子的形状,请学生上来指它们的周长。1 .角有周长吗?2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四)测量周长.怎样才能量出图形的周长?1 .小组合作要求:(1)每个小组测量信封中图形的周长;(2)量之前先想好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测量,再动手;(3)把你把量得的数据记录在答题纸上,并将你的测量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 流(声音控制在4人以内),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 .解决测量圆形周长及树叶周长遇到的问题,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3 .分享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像长方形、三角形这样的图形,它们的边是直直的,我们用直尺把它们每条边的 长度测量出来再进行相加;像圆形、树叶这样的曲边图形,我们在测量时利用绳子化曲为直,再用尺子进行 测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合作交流、明确图形的周长,探索得 出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 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曲边图形先利用绳子化曲为直,再用尺子进行测量。】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四、交流收获全课小结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在生活中找一找,什么地方用到了周长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什么是周长说课及反思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 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 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及应用有 更好的理解。所以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数学概念,在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 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 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 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课堂上,我首先以与学生谈话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紧接着以“淘气绕操场 跑一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感知何为“一周”。接着,让学生找现实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并进行长短的比较,让学生自 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在图形中只有封闭图形才有 周长。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周长。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学生初步感知了 “周长”后, 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了“一周的边线”在哪里?怎么找?手指从哪里开始指,一圈后就到哪里结束? 这样,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中,对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从学 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开展操作活动,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对 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了丰富的表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让学生在拓展中掌握和巩固周长的概念。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最后,采用量一量,算一 算的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测量了直边图形和 曲边图形的周长,通过实践操作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在测量长 方形的周长时,引导学生测量它的四条边,也可以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测 量两条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当学生说到用线绕圆形一周,再把用到的这段线拉直,在直尺上量出长度时, 我适时地表扬:她用到了 “转化”的思想,把曲的线转化成了直的线,能化曲为 直。当在练习中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时,我将平移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学生的数学 学习中。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 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 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所以, 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 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 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 精神享堂的家园。当然,这节课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 时准确的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的引 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