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ocx
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Heritage Talents: The Case of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Inheritance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Guangxi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Technical Schools 王屹/王立高作者简介:王屹(1962-),男,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 常务副主任,广西职业教育开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 西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职 业教育管理、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南宁530001;王立高 (1978-),男,广西职业教育开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 向:职业教育原发信息:职业技术教育(长春)2017年第20176期 第62-66页内容提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承当着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职 能,职业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 对接区域文化产业打造民族特色专业等策略,形成培养民 族文化传承人才的新模式。广西立项一批中职示范特色 校,实施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以民族文化传 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民族特色工程建设为 依托,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上进行实践探索。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alents: The Case of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Inheritance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Guangxi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餐饮文化和技艺。工程建设利用风情园的广西民族餐饮文化展示室、广西 民族菜点制作等技能教室,广西民族酒坊实训室、广西地方食材标本室及 营养评估室,搭建了 "教学做一体”的广西民族餐饮文化与广西民族餐饮 技艺、民族菜点营养相融合的教学平台,形成广西民族餐饮传统技艺与现 代技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开发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校企协作、联合实 施的培养培训核心课程;建设了一支由行业专家、民族餐饮能工巧匠组成 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向社会开展广西民族餐饮技艺人才培训和技术服 务。(四)凌云县职业技术学校"民族艺术特色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工程凌云蓝靛瑶长号已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以建设通 过打造以凌云瑶族长号为主导的、具有民族艺术特点的民族音乐专业实 训、培训教室为建设载体,构建具有鲜明凌云瑶族长号特征的民族音乐文 化艺术特色的校园、实训与教室学习场景,使学生在幼教教育技能和音乐 长号表演艺术上有所突破。工程建设,聘请凌云县瑶族长号民间艺人到校 兼职,从凌云长号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出发,做到全日制、短期培训长短 结合,注重“技能教室”建设,建设瑶族长号训练室、瑶族长号演示大 厅。工程引导组建凌云蓝靛瑶长号文艺协会,建立了女子长号队打破长号 沿革男性化的格局,举办长号文艺表演赛并融入靛瑶铜鼓舞等其他民族文 艺形式,大力培植长号文艺;通过工程建设,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 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民族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全日制招生翻了一 番,办学规模持续扩大。该校还充分利用工程优质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开展全日制学历培训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使长号的传承教育步入制度 化,规范化。五、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目前,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在实施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推动民族文 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还存在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能力不强、民族特色 品牌不响亮、民族文化吸引力不够、专业师资缺乏、专业设置不合理、工 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加快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必须抓好以下四方面工 作。一是健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机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 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跨界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学校、社会 的通力合作14。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需要政策的支持、经费的投入 和行业的协调配合。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相关的制度,制定 相应的政策,催促企业、行业履行协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地15。首先, 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持续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等 专项工作,持续深化基地建设,持续增加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增加 专项经费投入,持续深入开展民族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开发等相关专业建 设和相关课题研究。其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学校与各级政府部门或 民间机构的合作机制,整合职业学校和民族区域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与 共享。第三,进一步协调学校与社会及行业企业的关系。成立民族文化传 承与创新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学校与行业企 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16。最后,要健全职业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合作机制。建立企业经营实体,面向市场推出学校开发设计的民族文化产 品。同时,政府应对相关的民族文化企业给予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助 推其不断开展。二是创新师资建设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第一,加强民族文化师 资订单培养。利用广西中职师资培养计划,相应的增加专项招生指标,订 单培养民族文化师资。第二,储藏民间艺人师资。找寻民间文化艺人,建 立资源库;给予民间艺人师资一定制度性认可等。第三,选派教师到民族 文化产业单位挂职锻炼,建立民族文化师资的内生机制。三是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精品专业,打好民族文化的特色品牌。第一, 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精品专业。职业学校需要建立以民族文化传 承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不断增强学生 的就业能力。需要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的高水平民族文化传承精 品专业,带动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增 强整体办学实力。第二,让民族文化特色品牌"亮"起来。"民族"特色 是职业学校的最大亮点。职业学校由外延到内涵,要不断突出开展民族特 色,着力打造民族特色品牌,让民族特色品牌能够"亮"起来。第三,坚 持需求导向,深化产学合作。职业学校要关注民族产业的动态,以产学研 结合及时把握需求,同时解决职业学校在民族文化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建 设、实习实训等问题。四是营造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良好的环境与气氛。首先,广西 各级政府及教育、文化等机构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宣传力度,选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典型先进人物,在社会上树立大力开展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人才的良好风气。其次,职业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促使 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底蕴,形成全员参与 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环境17。同时,既要重视民族文化人才培养 特色专业的建设,也要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民族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关键词: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中职民族文化传承示范 特色工程/广西vocational school/nationalcultural heritage/talent cultivation/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demonstration projec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1/Guangxi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2017年10期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7)06- 0062-05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一)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义务与责任发扬光大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担 负的义务和责任。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相对薄弱,但民族文化资源 丰富。培养能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高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 展,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义务与责任。弘扬多元民族文化,做好民族文 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提升民族意识,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以 此可以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社会上形成尊重职业教育的共识 12,实现职业学校的内涵开展,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和自身价值 3o(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可以实现民族文化人才培养由原生态传承到高效优质的飞跃民族文化传承往往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父子传承"等形式,依托家庭教育、村落社区、集市和市场等原生态的、特定的场域才能 得以实现。但是当前,传统的传承场域逐渐消解4。因此,亟待重新建构 一套不同于原生态、"内生式”的传统教育形式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职 业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民族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创新,都可以依靠 职业教育来完成5。职业教育能够维系主流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联动关 系,能够强化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对学生民族文化认知、保护、传承的自 觉意识,提供有力的传承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职业教育有很强的目的性 和实用性,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快速有效的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实现民 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三)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是新形势下民族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出台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 与创新工作的意见6,明确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相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和管理提供有 力的人才保障。"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拥有生源、技术、设 施等条件保障。职业院校全面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是履行自身 文化职责与使命的应有之义。二、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方式选择(一)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人才,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刀,见图10 要构建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社会协同”多元 参与的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8 9。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强化顶层设 计,加大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以政策、资金等作为支撑,着力为民 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行业组织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指导制定民 族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建设规范化。企业要指 导和支持教学实践,共同培养适应民族文化产业需求的人才。社会要营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传承人才的良好气氛,塑造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的 职业荣誉感,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职业学校必须承 担起传承人才培养的使命,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 课程建设、评价系统等方面,建构起传承人才的培养方案,并付诸实践。II图1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二)推行现代学徒制,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方式职业教育培养民族文化人才,要注重当代传承的多形式,更要推行现 代学徒制改革。职业学校要主动走出去,聘请民间工艺大师和技艺高人、 非物质文化传人走进校园担任专业顾问、专业带头人,并为民间艺术技艺 课程授课;邀请民间技艺大师走进校园建立"大师工作室",打破传统"师带徒"的局限性,实现"学生、徒弟角色复合",创新性地进行新一 代传承人的教育培养。探索与民族文化行业企业协同开展,建设集教学、 培训、生产、研发"四位一体"的民族实训基地,在满足生产性实训教学 需要的同时,承接民族文化工程制作,实现科研工程成果的快速转化。利 用民族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民族文化培训,形成区域民族传统文化人 才培养、职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还要进行民族文化专业课程开发,建立 起专兼结合的民族文化专业师资队伍,正确引导学生保护、传承、创新民 族文化,实现人才培养的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10。(三)对接区域文化产业,打造民族特色专业设立民族特色专业,系统化培养专业人才。专业设置要与区域民族特 色产业开展需求接轨,为地方产业开展服务。职业学校要发挥自身资源优 势,进行民间传统工艺的研究与创新,推动传统手工艺品生产的规模化和 市场化。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课程系统化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 体系11。民族职业学校要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满足主流 文化、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均衡开展的需要。考核评价要更加注重民族学生 的文化环境和学习风格,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本土文化、有利于其多样化的 开展需要,要建立检验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动态性考察的教学 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有效引导文化传承人才和谐开展。三、广西加快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一)加强顶层设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在贯彻全国职业教 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 案中,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服 务民族文化传承能力;实施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民族文化 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着力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创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广西教育厅、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 出台的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要普遍提 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形成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才培养、优秀民族文化教育保护的有效机制,为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 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广西教育事业开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 强广西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民族文化技艺人才。(二)实施工程驱动一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从2013年开始广西 由自治区统筹规划、财政重点支持100所中职示范特色学校用2 6年的 建设期,打造包括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在内的示范特色专业,以突出特 色和质量建设为抓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 量,使其成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 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开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二是实施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 设。2013年广西17所中职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 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基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人才培养。重 点建设民族艺术、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餐饮、民族建筑、民族医 药、民族体育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构建民族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实训环 境,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担任兼职教师,搭 建学做一体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技能教学平台,形成与传承表演艺 术、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等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过程,为繁荣民族文化、促 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三是实施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该工程加大对民族职 业院校的扶持力度,加强民族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在编织工艺、民族织 锦、铜鼓、堤兴陶等广西传统工艺产业和民歌、舞蹈、建筑、医药、饮食 等广西特色民族文化领域,明确到2020年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 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 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项 目基地从资源优化配备、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推动 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与职业教育改革开展的有机对接。2016年已认定了 10 所学校为工程基地。(三)加强保障建设广西加大对民族文化特色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积极改善民 族文化相关专业办学条件。广西各级政府及教育、文化、民族事务部门加 强对职业院校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民族文化人才 培养工作纳入本地教育、文化、民族事业开展规划,并促进民族文化人才 培养区域协作。广西成立职业教育开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在民族文化职业 教育管理模式、用人机制、人才培养、办学模式、教师选聘等方面加强研 究,探索创新机制,为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12。四、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广西作为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民族特色浓郁,创造了壮锦、绣球、 龙兴陶、民族餐饮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随着时代开展,少 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新形势严峻。广西立项建设了一批中职示范特色校,并实施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以民族文化 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工程建设为依托,立足广西区位特 点,发挥少数民族优势,在壮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上积极进行实践探 索,取得一定成效13。(一)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民族绣织坊”工程"壮族织锦技艺”是国家第一批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以"民族绣织坊”建设为主体目标,重构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内容;改革壮锦技艺传承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实现 了 “壮锦文化进课堂"。学校以与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开展合作为依 托,制定了广西绣织人才培训方案,建成了壮锦织造民族扎染技 艺等课程,实现教材、数字化资源与实物相结合;学校还与金壮锦文化 艺术合作,实现"民族技艺进学校";与广西织绣开展研究会等 合作,构建民族绣织技艺传承和创新的"学校、公司+工作室""基地+ 学员、农户+市场"校企合作模式。工程打造"绣织坊"教育培训品牌, 加强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技能人才专业化培养,探索民族绣织文化融 入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学校依托"民族绣织坊”平台,研发、生产"绣 织坊”产品,强化实践能力;面向学校和社会,已培训广西绣织人才 3000余人次。该校"校企合作系统化培养壮锦民族技艺人才"获得第四 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奖。"民族绣织坊”工程已经成为广西纺织 工业学校的办学品牌,是广西民族绣织技艺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二)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工程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给钦州坦兴陶的开展带来新机遇,但龙兴陶产 业存在创新水平低、人才短缺等现实难题。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依托项 目,建设"产、学、研、训、考"于一体的校企合作研究培训基地,弥补 了钦州市尼兴陶技艺教育与传承的缺乏,深化了妮兴陶工艺与职业教育改 革的对接,服务钦州龙兴陶产业开展。学校依托广西钦州泥兴陶艺有限公 司、钦州承泥斋陶艺等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引厂入校,校企融 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开展水平。工程建设基于企业的制作车 间,对企业实训场景的真实还原,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工程建设 推动了 "现代学徒制"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实现了民族工艺专业群人才 培养模式与企业用工需求紧密对接,使该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在人才培 养质量上不断有新的突破,毕业生供不应求。工程聘请国家级、自治区 级、市级大师到校授课,建设了大师工作室精品工程,师生的尼兴陶作品 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凤凰创新杯""八桂天工杯"等频频折 桂。该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成为传承钦州尼兴陶文化的重要场所,实训 基地也成为钦州的"名片"之一。(三)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民族餐饮风情园"工程广西民族饮食技艺、习俗、礼仪等方面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流失危机。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紧紧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开展及广西、 桂林旅游服务业开展对民族餐饮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施广西民族餐饮风 情园特色工程建设。学校把流落在民间、零碎化的广西民族饮食技艺、习俗、礼仪等珍贵资源,进行收集、开发研究,挖掘、传承、创新广西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