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控制eonf.docx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控制 摘要我国当前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造假引发了社会各方对公司所披露会计信息的质疑与关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入手,指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构建我国上市公司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障体系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治理措施The Analyzes on the Security system for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infide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getting worse and this has brought very ser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outcomes. 1t has brought up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nd this has affected the normal functio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is article, I expound the quality feat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economics, and I deeply and carefully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in the last part, from the above three respects I put up the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Key WordsListed Corporation The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control measures一、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一)会计信息系统涵义的引入要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价值的信息、系统,是从对企业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因此可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所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其组成要素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据文件、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的运行规程,其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在信息社会,会计工作中常规、可以程序化的任务将由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同时会计信息系统还将辅助会计人员完成其它的管理与决策任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下: 1、庞大复杂性。会计信息系统由许多职能子系统组成,如账务处理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材料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 2、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全面、完整和安全、可靠性等特点。 3、内部控制严格。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不仅在处理是要层层复核,保证其正确性,还要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以任何方式进行核查核对,留有审计线索,防止破坏,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4、系统的开放性。会计信息系统应是能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和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开放型系统。例如银行、税收、审计、财政、客户等系统。(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定义为“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并在其1989年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财务报表的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是真实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对于这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给出的解释是:1、真实性:就是指会计信息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是一方面会计行为主体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如实反映在经济活动中的一切内容及其数量关系,真实地提供形成会计信息的资料。另一方面,会计帐簿和报表,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其所有内容及其数据应该客观地反映一切与货币有关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运动情况。2、相关性:是指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内容与信息使用者相关联。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等,做到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息息相关。FASB进一步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预测价值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根据过去、现在的信息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做出最佳决策:反馈价值就是指一项信息能使决策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策时的预期结果:及时性指会计信息必须在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被决策者掌握才有用,如果会计信息不及时,对决策没有用处,也就不具有相关性。3、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所揭示的信息足以信赖。具体地说,对一个理性的、对会计信息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来说,依据这些信息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我们就认为信息是可靠的。可靠性包括可核性、真实性、中立性。4、可理解性: 它是针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质量,在质量特征的层次上,构成了信息使用者质量特征和信息中针对决策的各种质量之间的纽带。可理解性受下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使用者的特点,如掌握经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愿意钻研否;另一是信息固有的特征。只能为少数人所理解或使用的信息应不予提供。也不能仅仅由于有些人理解有困难,而把重要的有关信息排除在外。另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提出,相关和可靠的信息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即信息的及时性、信息所产生的效益与提供的成本之间的平衡、各质量特征之间的平衡三个因素。二、我国当前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现状分析(一)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纵观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因造假被惩处的例子层出不穷,从红光实业到琼民源,从深原野到银广夏,这些单位都是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我国,公司产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第一种趋势是股权高度集中化,这样大股东就控制了董事会,而大股东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很容易忽视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股权极度分散化,这样单一股东就无法控制公司,而经理层此时却可以控制公司,这比较常见于上市公司,在此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内部人控制”。相比较之下,第二种情形更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本人认为,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基础。由于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经营者比企业所有者具有更多的优势。企业经营者是“内部人”,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有着较为清晰和客观的认识,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他也能客观地认识到企业到底有没有按照所有者规划的“航线”前进。而企业所有者作为“外部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在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处于劣势地位,他们不大可能会比经营者有着更好的信息来源优势,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只能通过经营者这一“内部人”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作出决策。这样,所有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二者在信息获取上就是不对称的,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由于这种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所有者就不能对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作出客观的判断,也没有确切的标准去评价和选择经营者。但是,由于经营者的任命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企业经营者为了避免由于经营业绩低于所有者的期望而遭到解雇,他们就很可能利用信息优势来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避免被所有者解雇。这样一来,从报表上看,可能有许多公司获利能力很好,很有发展潜力,其实,有些公司的经营已经遇到了困难,发展前景也不明朗。结果就导致许多企业的平均业绩上浮,虚假利润增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经营者提供真实完整地会计信息,很可能由于其账面业绩低于行业内的平均业绩而导致经理人遭到解雇;而原本经营业绩差但提供经过粉饰过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理人,很可能由于其表面业绩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继续经营这家公司。这样就可能导致在这场博弈当中,经理层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很可能利用自身在获取信息的优势方面,制造信息不对称,夸大业绩,提供劣质会计信息欺骗所有者来避免自身遭到解雇,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平均质量下降。(二)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内部动因机会主义在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众多原因当中,本人认为机会主义是内在动因。在企业中,各个利益主体可以看作是契约所联结的各方,他们的目标利益是不同的,契约各方经理人、股东和雇员,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作为经理人,他们考虑更多的是高薪和更多的闲暇,以及豪华舒适的办公环境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股东则考虑的是企业长远的发展,这样,股东就可能更加注意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合理的利用财务杠杆进行“以小搏大”,获取更多的利润,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潜力;普通职工则更多地考虑是升职和高薪。这样他们的利益可能一致的,也可能有冲突,当他们自身利益与其他契约方产生冲突的时候,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他们很可能会不择手段的维护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无视公司整体的利益和其他契约方的利益,在经济学上这些行为称为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举个例子,经理人很可能会以工作需要为理由而购置豪华轿车和豪华舒适的办公室,这与所有者的意向明显是不一致的,另外,经理人可能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而不顾企业的“消化能力”,去并购其他企业,这些都是在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如果把信息不对称看作是“外因”,那么,机会主义就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了,按照哲学上的观点,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外因起着次要作用。可见,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即使在没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虚假会计信息。信息不对称这个“外因”给机会主义者提供了歪曲、曲解会计信息的条件,机会主义者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当企业经营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效用而不是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时,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三)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外因制度因素在分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问题时,许多人把此简单归结为经理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欲望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但是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本人认为除了机会主义等内因以外,其中必有其制度的原因。在我国,经营者不能站在所有者的利益出发点上来披露会计信息,这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大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的,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有其特殊性,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企业的经营者是由政府任命的,他们的行为也受到政府的影响,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与他们所在企业的行政级别有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权不清,政企不分”。这种“官本位”制度,使企业经营者有着双重身份,就是说,很可能企业的经营者既是经理人,又是政府官员。经营者的升迁和调动是由上级组织部门决定的,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越好,它的地位可能就越高。因此,这诱使许多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来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从而可以受到上级的赏识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会计信息质量,本人认为“政企分开”是一项必要的措施,企业经营者应来自于经理人市场而不应由政府委派,从而可以通过市场来实现对经营者的评价与选择,从而达到对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因为经营者来自经理人市场,在竞争上岗以后,可以减弱由于行政地位的影响和升职的欲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这些来自经理人市场的经营者在取得经营权的同时必须对企业经营决策和会计信息质量负责。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的业绩评估和激励措施来实现对经营者行为的积极的控制与约束,科学的业绩评估和激励包括合理的确定经营者所应得的薪水,以及业绩奖励。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激励经营者要有长远的眼光,以企业长远利益出发,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而损公肥私。三、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面临当前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内部控制作为会计信息的源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式。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正确认识和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必须明确:企业需着眼于内部,加强会计监督,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规范会计行为和管理行为,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这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则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给与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一)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萨班斯法案是继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来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效力涵盖了注册于美国证监会(SEC之下的约14000家公司,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非美国公司。美国总统布什在签署法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 从会计与审计角度看,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极大地影响了会计、审计行业发展,影响着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制定的发展方向,对我国会计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限制了会计行业自律机制,改由公众公司监督委员会对会计行业进行监管。这是监管法律框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美国注册会计师监管体制由行业自律为主的时代步入到了政府监督下的独立监管为主的时代。2、会计准则制定由以“规则”为基础转向以“原则”为基础。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具体研究美国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必须为民间机构,并且保持超然独立和高效运转,通过采纳一套程序,以确保准则制定机构能够对于紧急会计问题和快速变化的企业实务以及经济环境做出迅速反应,并进而及时制定或者修改有关会计原则。3、强化审计独立性和对非审计业务的限制。4、扩大公司审计委员会会计监督权限和明确财务报告编制的责任主体。法案大大扩大了公司审计委员会在会计监管上的权力,规定公司定期报告须有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认证,明确了公司财务报告编制的责任主体,从而完善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5、强制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公众公司应进行实时披露,即要求及时披露导致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信息。所有重要的表外交易和关系,应不以误导方式编制模拟财务信息。强制要求公众公司年度报告中包含内部控制报告及其评价。6、针对违法行为,法案明确了责任主体和严厉的惩罚措施,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二)从内部控制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萨班斯法案对我国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人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1、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目的也是督促内部监督更有效。只有全面地建立起这些规章制度;使之有效实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具备了必要条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落到实处。(1)落实内部监督责任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是落实内部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单位负责人为了更好地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需要考虑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制定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经办人、财物保管人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的要求突出两点:一是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决策和执行程序时应当体现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既要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也要防止多头行事、各行其是。(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要实现帐证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财产清查制度历来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和手段。(4)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该项工作可由单位内审人员承担,也可由其他负责监督的机构承担,如公司制企业的监事会、财务总监等。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性和全程控制作用,通过经常性的财务督促检查,把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经得起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检查。2、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是企业界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产权的明确界定,是会计工作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现行产权制度的最大弊病是只有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无事实上的所有者。这种产权真正主体的缺位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留下了很大的权力空间,无论采取何种监督方式,都会使监督力量显得单薄。因此,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董事会的建设,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后,有必要改变竞争性产业的一元化产权结构,变一元化格局为多元化格局,使产权主体真正能行使所有者权力。3、完善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监管 针对我国信息披露监管不力的局面,我们应进一步明确信息披露监管的目标、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1)明确信息披露监管的目标。信息披露监管的目标一般有两个:一是立足于防治和预警作用,二是事后的应对和稽查,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2)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权限与责任的重新设置。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相互结合起来,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使市场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活力,从而实现公平条件下的竞争和效率,在我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证券交易所是一个自律的监管组织,应与政府的强制监管相互结合,共同监管市场。4、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合理化,如国有股减持,通过调整持股结构来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如总经理与董事长分设,增加独立董事的比重,建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下属审计、提名、薪酬委员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培育经理人才市场;加强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作用等等。 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经营者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逐步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制衡、激励与约束机制,培育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市场,同时也要注意法律的完善。5、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内部会计信息监管机制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会计信息内部监控机制。逐步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引导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降低持股比例,创造条件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同时,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允许和引导基金、保险、养老金机构持股,使两者同步推进.并且建立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改变目前大股东对经营者采取唯一的财务指标考评方法。参考文献1.伍中信,1998:产权与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12-1572.李凤鸣,2002: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99-1113、陈汉文,林志毅,严晖,1999: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第5期 ,22-244、刘慧凤,罗新华,2000: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 ,当代财经,第5期,26-285、黄世忠,200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和思考【J】,会计研究,第10期,55-576.吴晓明,2002:从银广厦、安然事件谈如何铸造会计信息【J】,财会研究,第9期,1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