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26).docx
-
资源ID:63517767
资源大小:68.9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26).docx
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报告?中小企业开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中 国 企 业 评 价 协 会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 家 统 计 局 工 业 交 通 统 计 司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中 华 全 国 工 商 业 联 合 会 经 济 部2003年12月 · 北京前 言党的十六大首次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制度根底、非公有制企业建设者的政治地位、非公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根本原那么以及稳定的私营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方面联系起来,构成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政策体制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开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展,要“放开市场准入,“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开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这说明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政策性障碍已根本破除,预示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环境将进一步宽松,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状况将进入“黄金时代, 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开展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整体把握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和未来开展趋势,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与地区分布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有效的咨询依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开展,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联合成立了?中小企业开展问题研究?课题 ,确立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GEP评估法 。本报告将运用GEP评估法综合评价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开展状况。评估范围为1999-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 ,总样本共计80408家 。经年度关联和剔除异常值等标准处理,实际评估样本为12695家中小企业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样本企业的评估,客观描述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在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到达172805个,比2001年增长6.23%,中小企业数目占到全部企业数目的95.18%,比2001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到达59648.16亿元,比2001年增长17.8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到达了53.85%,比2001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到达56313.97亿元,比2001年增长19.13%,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到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43%,比2001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利润总额到达了2353.11亿元,比2001年增长33.46%,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利润总额的比重到达了40.68%,比2001年提高3.43%个百分点;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到达了3615.11万人,比2001年增长3.58%,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到达65.48%,比2001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成长的环境下,中小型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表1 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总计 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11077利润总额 5784.48 3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根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底,我国小型工业企业共有131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7.5%;从业的人员到达6357.9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8.1%;全年营业收入到达56155.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到达47.9%。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不仅在就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也明显提高。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虽然起步较晚、根底差,但开展速度很快,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重要力量 。1999年,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只有33229家,到2002年底增加到80408家,年平均增长34.25%;工业增加值从1999年的2349.7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6729.85亿元,年平均增长38.77%;产品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8127.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899.51亿元,年平均增长43.27%;从业人员从1999年的682.0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608.16万人,年平均增长33.10%(见表2)。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成长,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工业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企业单位户数、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产品销售、从业人员在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中的比重分别到达44.29%、20.40%、14.98%、21.83%、19.26%和26.29%,分别较1999年提高了23.78、9.5、7.73、10.2、4.07和10.89个百分点(见表2)。表2 1999-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主要指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资产总额 8476.注:不包含外商投资企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非国有经济市场化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国有经济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政策,在许多重要领域取消或进一步降低了行政壁垒,纠正了在市场准入上的歧视待遇,大批民营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市场的。二是我国对国有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抓大放小战略,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了放开搞活小企业的步伐。1999年我国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61301家,到2002年只剩41125家,平均每年减少6725家。这局部退出的国有企业大局部改制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三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发生的分化。目前,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大量城镇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已经通过股份合作制或者由私人承包、租赁等方式逐步退出了集体经营领域,变成了非公有制企业。1999年我国集体工业企业42585家,到2002年只剩下27477家,平均每年减少5036家。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局部也参加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列。此外,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迅猛增长,也加速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开展。预计到2021年我国非国有中小企业在工业领域所创造的GDP中的比重有可能上升到40%,而就业水平超过60%。从开展趋势来看,我国今后的开展可以概括为国有大企业为主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这将有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久动力。当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产权明晰,市场适应性强,富有经济活力。1999-2002年,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创造的新增工业增加值中,有38.32%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新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有39.79%来自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均超过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中的实际比重近1倍。2提供多数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从就业的角度来讲,今后主要依靠非国有经济的开展。国有经济由于有机构成提高和技术进步,就业的容纳量是在减少的,甚至是在排斥多余的劳动力。而我国又是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国家,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结合,迫切需要开辟一种新的就业渠道,客观上要求尽快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3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最活泼的主体。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实用性、广泛性和高效性等特点。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许多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IT产业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泼,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开展;在规模较小的特殊的消费品市场中,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往往是重要的产品和技术的提供者。4深化社会生产专业分工,促进大企业开展。分工和专业化的开展是经济效率的重要源泉。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化。一国产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仅靠大企业是不够的,更需要扎根于中小企业集群。当前兴旺国家制造业的开展趋势是,大企业进一步向品牌、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和业务领域集中,形成竞争优势;小企业逐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开展,进入大企业产业链,形成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5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体制改革。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活泼在市场的前沿,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起到了示范效应。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成为衡量我国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关键指标。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对我国加速户籍改革,促进生产要素流动起到了催化作用。特别重要的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开展为冲破传统的方案经济观念,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6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大局部的乡镇企业通过标准的公司化改造,成为私营合资、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等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开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特征分析1999年,我国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户数共有33229家,到2002年增加到80408家。其中连续4年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的企业样本12695家,这是我们本次评价的根底。经过对12695家企业连续4年的财务指标和调查问卷量化处理的综合分析评价,其中2933家企业具有成长性 ,占实际评估企业总体的23.1%。为方便比拟研究,我们按成长指数的大小截取2933家成长型企业的前500家作为新的研究样本(按成长指数排名的前500家的企业也可以视为我国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具有最正确成长性的企业),从行业特征、地区特征和企业规模特征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状况。(一)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在具备成长性的2933家企业中,超过100家的行业有10个,它们依次为普通机械制造业(275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4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4家)、纺织业(248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4家)、金属制品业(176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1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42家)、食品加工业(131家)和塑料制品业(111家)。在500家最正确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1家)、纺织业(49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7家)、普通机械制造业(4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4家)、金属制品业(30家)、食品加工业(22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家)、医药制造业(18家)和专用设备制造业(18家)。这些行业中成长型企业之所以较多,除了大局部行业中小企业更能发挥比拟优势,以及一局部行业目前处于高成长状态(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之外,根本上与行业中企业进入数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成长型企业较少的多是由于市场准入限制、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的行业(如煤气生产和供给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给业、烟草加工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矿采选业和木材及竹材采运业。这说明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较早进入的行业,中小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持续开展的能力。从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成长性的企业行业比重与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重之比)看,具有企业成长优势(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大于1)的行业有15个,分别为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1.55)、烟草加工业(1.4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4)、医药制造业(1.22)、煤炭采选业(1.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15)、专用设备制造业(1.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3)、普通机械制造业(1.1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07)、纺织业(1.06)、橡胶制品业(1.03)、金属制品业(1.01)。从排名前500家成长企业行业优势系数(前500家成长型企业行业比重与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重之比)看,具有最正确成长型企业分布优势的行业有15个,它们分别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0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97)、煤炭采选业(1.81)、家具制造业(1.67)、饮料制造业(1.61)、医药制造业(1.57)、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1.5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44)、纺织业(1.2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8)、橡胶制品业(1.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07)、金属制品业(1.01)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1)。除烟草加工业外,这些行业多数处于高成长行业(如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也有一局部为我国传统的比拟优势行业(如纺织业)。可见,行业状况对企业成长存在着深刻的影响。表3 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行业分布状况(单位:家,%)行业分类 2002年企业户数 1999-2002年样本完整企业户数 具备成长性的企业户数 500家成长型企业户数 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 500家成长企业行业优势系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8 3 0 0 0 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351 42 6 0 0.62 0非金属矿采选业 580 78 11 0 0.61 0其他矿采选业 7 1 0 0 0 0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5 0 0 0 0 0烟草加工业 18 3 1 0 1.44 0印刷业, 记录媒介的复制 1277 173 3化学纤维制造业 434 67 14 0 0.90 0武器弹药制造业 1 0 0 0 0 0注:(1)成长型企业行业优势系数=成长型企业的行业比重/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重;(2)500家成长企业行业优势系数=前500家成长型企业行业比重/样本完整企业数目行业比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二)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分地区来看,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在2933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当中,东部地区就到达了2313家,占78.86%;中部地区385家,占13.13%;西部地区只有235家,占8.01%。(见图1)分省份来看,2002年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914家)、江苏(543家)、广东(213家)、山东(207家)、河南(176家)、四川(125家)、河北(117家)和上海(109家),除河南和四川分属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其余6个省份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这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占全部成长型企业的81.96%,其中仅浙江一省就占到全国成长型企业总数的31.16%;而青海(1家)、海南(3家)、宁夏(4家)、新疆(6家)、贵州(8家)、吉林(8家)、甘肃(10家)、内蒙古(10家)8个省份的成长型企业总数只有50家,不及浙江省的5.5%,在2933家成长型企业中的比重只有1.7%。在500家最正确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排名前10位的省市是:浙江(108家)、江苏(89家)、广东(39家)、山东(36家)、河南(34家)、四川(33家)、上海(22家)、天津(18家)、安徽(17家)和河北(16家)。区位优势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系数(成长型企业的地区比重与连续样本企业数目地区比重之比)进行衡量。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只有东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1.11)具备成长型企业的区位优势,中部(区位优势系数为0.69)、西部地区(区位优势系数为0.83)由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成长型企业的产生受到较多限制。分省份来看,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系数大于1)省份为云南(1.28)、浙江(1.26)、上海(1.17)、江苏(1.07)、广东(1.06)、广西(1.04)、山西(1.05)、山东(1.03)、广西(1.02)、河北(1.01);而区位劣势比拟突出的省份依次是西藏(0.00)、甘肃(0.36)、青海(0.38)、内蒙古(0.44)、海南(0.53)、贵州(0.59)、河南(0.59)、吉林(0.60)、湖南(0.68)。这些数据显示即使在中西部地区,也有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成长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如云南、山西);而在东部沿海,也有企业成长区位劣势非常明显的地区(如海南)。一个有趣的观察结果是,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远不及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区位优势超过了中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条件下一些重大投资工程对西部中小企业开展的拉动作用,也与西部地区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在培育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方面已经落在了全国的后边。表4:2002年我国非公有制成长型中小企业地区分布状况省市区 连续样本企业 成长型企业 500家成长型企业 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系数 500家成长型企业区位优势系数 数量(家) 比重(%) 数量(家) 比重(%) 数量(家) 比重(%) 江苏 2193 17.27 543 18.54 89 17.8 1.07 1.03东部地区 9042 71.江西 57 0.45 11 0.38 4 0.8 0.84 贵州 59 0.新疆 37 0.29 6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三)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分布我们遵循国际惯例以年销售收入衡量企业规模。从2933家成长型企业的规模状况来看,最大的年销售收入到达了19.4亿元,最小的只有245万元,两者相差790倍;即使在最正确500家成长型企业中,最大销售收入企业与最小销售收入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到达了322倍。企业规模之间的巨大差距,主要受行业生产技术经济特点的影响。在全部2933家成长型企业中,企业平均规模最大的8个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19256万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7824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71万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9297万元),煤气生产和供给业(9297万元),食品加工业(9135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041万元),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8901万元);企业平均规模最小的行业为:其他制造业(1338万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698万元),烟草加工业(2519万元),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3522万元),煤炭采选业(3522万元),金属制品业(4179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241万元),家具制造业(4351万元) 表5 分行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规模分布(单位:万元)行业分类 2933家成长型企业 500家成长型企业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煤炭采选业 15993 296 3522 9022 1192 307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5800 3552 9297 15800 5538 1066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4193 392 8114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12588 1188 4425 - - -食品加工业 145344 512 9135 18389 1032 5670食品制造业 81656 846 6859 9553 1243 3867饮料制造业 38631 617 4750 38631 821 8802烟草加工业 2519 2519 2519 - - -纺织业 90768 507 7344 52840 932 7279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70321 747 5444 36332 941 552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43007 793 8901 16702 2165 5639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27189 450 4920 27189 1140 6124家具制造业 28043 514 4351 4678 514 3041造纸及纸制品业 124812 528 6059 9529 528 2810印刷业, 记录媒介的复制 17803 629 4620 4620 629 2498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44262 604 7312 10264 816 276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28726 446 5984 15091 1003 58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50646 245 8098 32845 245 5168医药制造业 74384 643 8773 15802 643 5746化学纤维制造业 193874 987 19256 3705 3705 3705橡胶制品业 56800 724 5483 7053 733 3981塑料制品业 35556 600 5200 26535 1172 54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0239 464 4241 13147 577 306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2531 1321 12371 57796 2088 162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0671 576 9041 78895 725 12264金属制品业 80586 545 4179 13001 720 2981普通机械制造业 54182 552 4525 22031 794 4884专用设备制造业 84744 548 6825 14971 885 477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29852 674 6897 29797 782 547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9311 262 5774 23118 1107 496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81282 7350 17824 11272 734 644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698 1698 1698 8425 644 4418其他制造业 1338 1338 1338 10033 1110 3459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给业 15993 296 3522 5541 796 2936煤气生产和供给业 15800 3552 9297 - -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给业 24193 392 8114 -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按销售额将2933家成长型企业分为6个档次,即200-1000万元、1000-5000万元、5000-10000万元、10000-20000万元、20000-100000万元、100000-200000万元,可以发现我国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5000万元之间,这局部企业(1726家)占到了全部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的58.85%,其次最多的依次为5000-10000万元(513家,占17.49%)、10000-20000万元(275家,占9.38%)、200-1000万元(251家,占8.56%)、20000-100000万元(156家,占5.32%)和100000-200000万元(12家、占0.41%)。500家最正确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分布也反映了成长型企业的这种规模“偏好。值得注意的是,有12家年销售收入在100000-200000万元的企业被评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却只有两家进入成长型前500家排名,说明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具有成长能力。透过成长型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分布状况,我们可以尝试推断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随着规模变化而成长的一般规律:即在企业必要的规模之上(如200-1000万元),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开始初步具备成长型;当企业规模到达一定水平时(1000-5000万元),企业开始进入高速成长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如5000-10000万元),企业开始进入稳定的成长阶段;当企业规模超过一个临界值时(10亿元),企业进入成熟期,企业成长速度将大大减缓。表6 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工业企业规模分布(单位:万元)企业规模档次 2933家成长型企业家数 所占比重(%) 500家成长型企业家数 所占比重(%)10000-20总计 2933 100 500 10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三、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创新和成长环境为了客观地评价中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我们从企业管理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成长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定量分析的补充。为比照分析的便利,我们将回收的有效问卷企业称为“成长型企业,将进入成长型前500家的企业称为“500家企业 。以下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及行业有关开展状况,综合分析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创新和成长环境。(一)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1企业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提,而战略管理那么是企业长期稳定成长的根本前提。由表7可以看出,在是否已经制定有战略规划问题上,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表现出巨大差异,但在战略实施方面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战略层面的管理,而重视和制定战略规划的企业那么具有明显的成长优势。同时也说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在贯彻落实和具体执行战略规划时,与其他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与问题。而能否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问题上,认为很有必要并产生一定作用、也许能有一定作用、实施上有困难、帮助不会很大的比率,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分别为475%、30%、15%、54%,43.75%、31.25%、15%、7.5%。对于制约企业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因素,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的看法根本一致,排在前三位的因素是: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与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低下。这说明制约中小企业开展最主要的因素依旧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老问题。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对人才问题的看法相差8个百分点,而在未来开展方向是否明确问题上的差距那么相当显著。因此,人才是决定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而能否明确企业未来的开展方向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表7 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的战略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成长型企业 500家企业战略规划情况 已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 17.00% 93.75% 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 83.00% 6.25%战略实施情况 在领导人的指示下实施 21.00% 18.75% 按照规划有步骤地执行 68.00% 70.00% 战略实施步履艰难 6.00% 6.25%制约开展的主要因素 资金缺乏 42.00% 41.00% 人才缺乏 40.00% 32.00% 产权制度问题 1.10% 0.00% 管理体制问题 2.40% 1.00% 信息闭塞 0.40% 0.00%制约开展的主要因素 未来开展方向不明确 3.74% 0.00% 企业文化不健全 2.00% 1.25% 财务管理问题 0.50% 0.00% 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低下 5.90% 5.00%2市场营销能力在市场营销方面,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的营销方式、产销率和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及营销策略的了解程度根本一致。就营销方式而言,我们很难判定哪种营销方式更适合中小企业,但在产销率和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方面,500家企业的情况那么普遍好于成长型企业。表8 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的市场营销情况分析 成长型企业 500家企业营销方式 直销的方式 70% 68.75% 一层分销 13% 15% 二层分销 5% 6.25% 二层以上分销 6% 6.25% 其他方式 5% 3.75%营销网络 已经建立 57% 55% 已建立但不大完整 32% 32.5% 没有营销网络 11% 12.5%产销率的水平 90%以上 78% 82.5% 80-90% 13.7% 13.75% 70-80% 4% 2.5% 70%以下 2% 1.25%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 很熟悉 54% 58.75% 大致知道 44% 38.75% 不清楚 5.4% 2.5%3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显示,目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员工的学历分布以初中及以下水平为主,其次是职高、中专、大专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的寥寥无几;在成长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所占比例为40%(500家企业也为40%)。关于员工绩效考核,约54%的企业能够对员工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500家企业为65%),实行的不够严格的占41%(500家企业为35%),0.7%的成长型企业没有实行员工绩效考核(500家企业为0)。成长型企业中60%公司的总经理由董事长兼任(500家企业为58.75%),26%的总经理从股东中产生(500家企业为27.5%),7.6%的从社会上招聘(500家企业为10%)。对高层管理人员考核,73%的公司由董事会负责,13%的企业由员工评议,11.3%的企业采取其他方式。上述状况说明,中小企业的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容乐观,整体提升企业的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是中小企业今后一段时期重点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4企业质量管理与信息化水平鉴于市场竞争日趋剧烈的现实,大局部中小企业都非常重视质量管理的作用。对于企业产品的质量认证,86%的成长型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的国际认证或其他国际认证(500家企业为78.75%),10.4%的企业准备申请认证(500家企业为88.75%),只有3.4%的企业无此准备(500家企业为2.5%)。在企业内部,87%的成长型企业已经设立了质量平安管理部门(500家企业为87.5%),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0%的企业已经设立但认为效果不明显(500家企业为10%);3%的企业没有设立质量部门(500家企业为2.5%)。当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在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应用中,主要还是针对生产管理、开发设计、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在信息化工程中大局部实施的是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方案、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有45%的企业是委托软件公司完成全部工作,自己只是对需求进行描述。阻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主要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资金缺乏以及新型的管理模式与公司原有的管理模式的冲突。(二)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从企业在用的关键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来看,成长型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到达90年代以后、80年代、70年代、60年代水平的依次为72%、21%、3%和4%。500家企业的相应比率分别为75%、20%、2.5%、2.5%。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500家企业的技术水平又相对强于成长型企业。由表8可以看出,无论成长型企业还是500家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研究开发部门。产品与生产技术主要来自自主开发与研制,尽管关键技术的模仿并非“很难,但“较难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中小企业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成长,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工作。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可能实现“高、精、尖,但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坚持自主开发,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成长表9 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分析 成长型企业 500家企业企业是否设立研发部门 设有研发部门 74.00% 75.00%产品与生产技术来源 自主开发 61.00% 65.00% 仿制 12.50% 11.25% 大路货 15.80% 16.25%关键技术模仿的难易度 很难 8.70% 8.75% 较难 49.60% 50.00% 一般 42.00% 41.25%但是,尽管成长型中小企业代表了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先进水平,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包括500家在内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严重缺乏。2002年,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31%,不仅远远低于兴旺国家2-3%的水平,也低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0.32%的平均水平(见表9)。表10 2002年我国成长型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工业行业分类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 2933家成长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2) (2)-(1)专用设备制造业 0.46 0.61 0.15总计 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三)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1融资环境由于企业创业融资渠道狭窄,特别是无法获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银行贷款条件,融资难一直是限制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开展的最致命的因素。然而从成长型企业5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多数企业融资条件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被我们看作是促进这些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全部成长型中小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60%左右的企业通过积累的自有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和资产规模,并且拥有自己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多数企业的信用等级较高,其中信用等级为AAA的占60%,AA为30%,A、BBB和BBB以下共占1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43%的企业所在地设立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预计这个比例今后将逐年提高。表11 成长型企业与500家企业的融资情况分析 成长型企业 500家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 银行贷款 76.00% 75.00% 发行股票或股东集资 3.50% 2.50% 发行企业债券 0.50% 0.00% 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 17.70% 21.25% 申请国债或其他财政投入 0.50% 1.250% 与国内企业合资、联营 0.40% 0.00% 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 0.00% 0.00%是有稳定的融资渠道 有稳定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