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ppt
龙里莲花村土地集约经营龙里莲花村土地集约经营 效益增长效益增长 贵州龙里县龙山镇莲花村以土地集约经营形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贵州龙里县龙山镇莲花村以土地集约经营形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亩土地的产出效益由调整,一亩土地的产出效益由1000元增至元增至8000元,农户纯收入近元,农户纯收入近20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转变村民的旧观念,村支书黄连昌邀集了为转变村民的旧观念,村支书黄连昌邀集了4户人家,在农户自户人家,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以每亩地年租金愿的基础上以每亩地年租金700元的价格,与元的价格,与27户农民签订了租用户农民签订了租用100亩地的协议。并且明确规定一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亩地的协议。并且明确规定一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二不改变土地用途二不改变土地用途,三是土地的主人优先享有每个工三是土地的主人优先享有每个工13元的用工权。并一次付清了农户的元的用工权。并一次付清了农户的土地承包费。土地承包费。莲花村长期以种植稻、麦、油菜为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莲花村长期以种植稻、麦、油菜为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4年初,村委会在进行市场调查后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蔬菜的计划,在年初,村委会在进行市场调查后结合实际制定了发展蔬菜的计划,在春耕时节,村委会召开会议动员村民种植蔬菜。但一开始习惯了种粮春耕时节,村委会召开会议动员村民种植蔬菜。但一开始习惯了种粮食的村民并不接受,他们问道食的村民并不接受,他们问道:蔬菜卖不出去吃饭咋办?光吃菜呀?在蔬菜卖不出去吃饭咋办?光吃菜呀?在议论纷纷中拿不定主意。议论纷纷中拿不定主意。这这100100亩土地分别种上了日本甜葱和美国晚熟糯玉米。亩土地分别种上了日本甜葱和美国晚熟糯玉米。9 9月,月,晚熟糯玉米上市,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工钱、运输等费用后,晚熟糯玉米上市,扣除种子、农药、化肥、工钱、运输等费用后,获纯利获纯利2 2万元,亩产效益万元,亩产效益80008000元元;而甜葱亩产效益也在而甜葱亩产效益也在80008000元以元以上。上。土地集约经营获得的可观效益让农户尝到了甜果。村民王土地集约经营获得的可观效益让农户尝到了甜果。村民王吉芝说,过去家里的吉芝说,过去家里的5.85.8亩地一年纯收入仅亩地一年纯收入仅30003000元,今年租金元,今年租金收入就有收入就有40004000多元。再加上一个工多元。再加上一个工1313元,一亩地一年的收入接元,一亩地一年的收入接近近20002000元。家里元。家里4 4个劳力农闲时外出打工,全家今年的收入增个劳力农闲时外出打工,全家今年的收入增加了许多。加了许多。(摘自贵州日报)(摘自贵州日报)v人类时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土地,在土地上进行农、牧、渔、林等生产、生活活动。v那么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发现v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探索与讨论的过程。v自人类利用土地从事生产劳动的时候起,这一规律就已经客观存在了,但是人类发现这一规律的历史并不长。威廉配第杜尔阁安德森威斯特“土地报酬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递减规律”“报酬(收益)递减规律报酬(收益)递减规律”或或“收益增加递减法收益增加递减法则(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v最早注意这一现象的是生活在17世纪中叶的威廉配第,他发现一定面积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这一 限度后,土地生成物的数量就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v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进行详尽表述的要首推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杜尔阁和英国农场主安德森。安德森认为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是有限的,从而引证土地肥力会递减,一定量的地能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他首先注意到了科学技术的影响作用,但他只注意了土地的平均产量,没有注意到边际产量。v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英国威斯特,他在1815年所写的资本用于土地一书中说道:土地也许耕种不足,因此由于资本和劳动之增加而产生的报酬就会递增,直达到最大的报酬为止;达到了最大的报酬以后,报酬就重新递减了。耕作方法的改良可使较多的资本能有效地利用。但,不论农业技术发展怎样,在一定阶段追加的投资最终仍然要递减,而且“这种递减必然成为不可抗拒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对“土地报酬土地报酬土地报酬土地报酬(收益收益收益收益)递减规律递减规律递减规律递减规律”的批判的批判的批判的批判(二二)马克思:马克思:“只要处理得当,而不会使以前的投资丧失作用。不过这只要处理得当,而不会使以前的投资丧失作用。不过这个优点同时也包含着这连续投资在收益上产生差额的可能性。个优点同时也包含着这连续投资在收益上产生差额的可能性。”,这既一般地肯定土地只要利用合理,土地肥力及其收获量会持续增这既一般地肯定土地只要利用合理,土地肥力及其收获量会持续增长,但同时也承认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也会出现报酬(收益)上的长,但同时也承认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也会出现报酬(收益)上的差额,即报酬上有增有减,有多有少。差额,即报酬上有增有减,有多有少。(一一)恩格斯:土地面积是给定的,但劳动量和科学技术的投入是增长恩格斯:土地面积是给定的,但劳动量和科学技术的投入是增长的;特别是依靠科学这一要素,可使土地肥力及其产量保持增长,的;特别是依靠科学这一要素,可使土地肥力及其产量保持增长,而不至下降。但二者并不总是同比例持续增长。而不至下降。但二者并不总是同比例持续增长。(三)列宁(三)列宁:“:“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追加劳动和追加资本的范围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追加劳动和追加资本的范围是比较狭小的。可见,我们得出的并不是普遍的规律比较狭小的。可见,我们得出的并不是普遍的规律,而是极其相对的而是极其相对的规律规律,相对得说不上是一种,相对得说不上是一种规律规律,甚至说不上是农业的一个甚至说不上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重要特征。”对马克思主义土地报酬的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土地报酬的评价“土地报酬土地报酬(收益收益)规律规律”的批判继承的批判继承 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在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一般条件下,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由入,由入,由入,由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会转向递增会转向递增会转向递增;而一旦技术水平;而一旦技术水平;而一旦技术水平;而一旦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再度趋于递减再度趋于递减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肥力。至于土地肥力。至于土地肥力。至于土地肥力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及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应该肯定,随着随着随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上的广泛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应用,土地的增产潜力是无限的。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含义的界定v 西方经济学中,“pay”即报酬,指由于使用或投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东西之后,支付或得到的物质或精神上的东西。可分为:v 总报酬: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品总量,即总产量。v 平均报酬: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品数量。v 边际报酬:生产过程中,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数量,一般用生产要素增加的量去除由于增加生产要素而获得的产品的增加量。total payaverage payMarginal paypayv一般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个方面,不变资本包括土地、厂房、机器等,可变资本是劳动力。v如某农场在一地块上进行施肥试验,不同施肥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现出了下表中所显示的关系。每亩化肥施用量变化下的产量及成本与收益关系化肥投入量kg总产量产品增加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总成本总收益纯收益00000000005505010102.52.012.510-2.5101308013162.53.225261.01523010015.3202.53.225268.5203209016182.53.6506414.0253907015.6142.52.862.57815.530420301462.52.862.5789.0354301012.322.50.487.586-1.540420-1010.5-22.5-0.410084-16.045380-408.4-82.5-1.6112.576-36.5每亩化肥施用量变化下的产量及成本与收益关系化肥投入量kg总产量产品增加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0000055050101010AB13C15230DEF20G90H1825IJK143042030146354301012.3245 380LMNv从纵向看随施肥量的增加 总产量(总报酬)在不断增加,直至施肥量增加到35kg,总产量达最大,再增加施肥量,总产量下降:平均产量(平均报酬)最初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在施肥20kg时,平均产量达最大,后转而下降;边际产量(边际报酬)最初随着单位施肥量增加而递增,至施肥量是15kg时,边际产量达最大,之后逐渐减小,即每增加1单位化肥所获产量的增量比前一单位所获增量要少。施化肥至35kg,再增施化肥,边际产量下降为负数。v由这个例子分析可以得出报酬递减规律的涵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因素(资源)配合生产某种产品时,若其中某些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如土地面积一定),而其它因素不断增加单位投入,起初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增加的报酬(即边际报酬)是大于它前一单位所增得的报酬的;至某一点后,再增加单位因素投入所增得的报酬总是小于它前一单位因素所得的报酬。v对于这个涵义有两点需要注意:这里的报酬是指边际报酬,这种“递减”发生的时间是,当变动因素的投入量达到某一数量以后,才出现“递减”,在此时间之前是“递增”;报酬递减还是递增取决于生产因素的配合比例,如植物个体生长发育需特定的营养空间,播种量无穷大,密度过大,植物个体之间对获取资源的竞争越大,将会造成产量降低。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定量分析v土地报酬可区分为:v 总报酬(TPP)指的是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源(如肥料、劳动、资金等)投入土地后,所得的总产品量或总收益。v 平均报酬(APP)指所获得产品量与生产资源投入量之比值,它表示平均每单位生产资源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量。用公式表示为:平均报酬(APP)=YXv Y总产品量v X生产资源投入量v边际报酬(MPP)指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资源投入量所产生的产量变化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v 边际报酬(MPP)=YXv Y总产品量的增加v X生产资源投入量土地可变投入量土地总产出量(保留整数)平均每可变投入量产出量(保留小数点后三位)边际产出量122223649147151010211119141158.07-21234567891011v总报酬、平均报酬、边际报酬的变化用以下图形表示,见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v1.当MPP达最高点时,该情况出现在土地投入产出的第几阶段?v2当APP大于MPP时,该情况出现在土地投入产出的第几阶段?v3.当APP出现最高点,该情况出现在土地投入产出的第几阶段?且描述APP与MPP 的变化关系。v4.TPP值增大,该情况出现在土地投入产出的第几阶段?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v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用图形表示,见图31。(1 1)当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X X在在从从0 0增加到增加到A A点这段区点这段区域内,边际产量递增,域内,边际产量递增,直至达到最高点直至达到最高点I I;总;总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该曲线拐点该曲线拐点F F;并且这;并且这两条曲线都是上凸的;两条曲线都是上凸的;平均产量虽然也平缓增平均产量虽然也平缓增加,但未达到最高点加,但未达到最高点。(2)当投入的生产要素从A点继续增加至B点时,边际产量递减,其曲线下凹,并向下延伸;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曲线下凹但仍向上延伸。当投入量增加到 B点时,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并与边际产量曲线相交。(3)当投入量从B点继续增加至C点时,平均产量开始递减,但其数值高于边际产量(在B点之前,平均产量虽然也增加,但其绝对值小于边际产量),即APPMPP。当投入量增至C点时,边际产量减至零;总产量达到最高点H。v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只考虑实物形态的报酬,那么C点就是最佳投资点,因为这时的总产量最高。v如果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出物的价格(即要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最佳投资点,则可按下述方法求得:当该生产函数是点函数时,用yx=PxPy可找到最佳投入量。式中Px代表生产要素的单价,Py代表产出物的单价。(4)超过C点以后,再追加投资,边际产量可能为零,也可能为负数;总产量的绝对数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但二者都不可能再增加。所以,无论是从实物量角度,还是从价值量(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投入量都不应超过C点。(1)总报酬和边际报酬的关系:产量(kg)施肥量(kg)MPP0,TPP增加;MPP=0,TPP最大;MPPAPP,APP增加;MPP=APP,APP最大;MPP边际成本时,可使纯收益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应继续增加变动因素的投入,纯收益会不断增加;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表示增加的一单位变动因素所获产量的增量价值已不足以补偿这一单位生产因素的成本,显然不合算,应终止继续投入;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表示增加一单位变动因素所获得的收益正好抵消这一单位变动因素的成本,此时不盈不亏。v由此可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生产因素投入量必然是使纯收益最大的最佳投入量,这就是边际均等原理的涵义。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变异v1.不同技术水平下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由于技术水平不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图中的产量曲线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数量组合比例。在生产要素的投入没有达到最佳比例之前,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报酬随之增加;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边际报酬达到最大值;达到最佳比例之后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报酬递减。v因此之前的研究必须假设在生产过程中,除生产因素配合比例外,其他条件不变,即生产技术在某生产阶段相对稳定或固定不变,自然条件不变。报酬的递增或递减仅与生产因素的配合比例有关,而不是由生产技术的进步或生产方法的改变所致。v技术水平的变化,改变着这个最佳比例。因此,技术水平改变了,其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也随之改变。通过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边际报酬)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亦得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要素投入与总产量曲线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技术水平(或者不同产值产业间)的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1 的条件下,总产量的极值为 T1,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技术水平2,在此技术水平下,总产量达到极值T2,总之随着每一次技术水平的提高,总产量曲线达到一个新的极值(最大值)。不同产业的转换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技术水平的改变过程。当然,产业的转换是以提高产值为前提的,如果产值得不到提高,就没有转换的必要。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短期与长期效应 短期与长期的时间划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规律,报酬随投资的改变是在技术改变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划分土地报酬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以技术的改变为界线。所谓的短期效应,就是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谓长期效应,就是在技术水平提高的条件下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技术水平和对土地的投入的提高,土地报酬也随之提高;在每次技术水平提高之前都会发生报酬递减规律的短期效应。六、土地集约利用v粗放经营的模式土地集约利用v土地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粗耕粗种,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存在的背景主要是当时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土地稀缺程度也更低些,人口相对较少。是一种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强调外延扩散,牺牲效率的落后经营管理方式。v 我国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缺乏的国情进行土地集约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v土地集约利用:即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如 农业生产时,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从而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量和收入;城市建设时,由于土地价格昂贵,利用现在建高层建筑的先进技术,加大单位面积土地的资本投入,使用少量的土地建设更多的建筑面积。v土地集约利用是在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尚未充分利用的存量土地的投入、转变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动态过程与状态。v由于受土地报酬递减的影响,土地利用集约的程度不能无限制的提高,当对土地投入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达到经济报酬递减点时,此时土地边际效益等于边际产出,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集约边界,这时的土地利用为集约利用,没有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为粗放利用。但集约利用是相对于粗放利用而言的,过去成为集约利用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到现在技术、资本投入又增多了,如果还是按以前那种所谓的集约利用,实际上变成了粗放利用。也就是说,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判别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人类的认知水平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