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pptx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孙袁明慧 150007212021/7/27 星期二01我国养老保障的基本现状目录02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概况03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战略与思考04小结05参考文献22021/7/27 星期二1.我国养老保障的基本现状我国养老保障的基本现状32021/7/27 星期二1.1 老龄人口基本现状资料来源: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42021/7/27 星期二201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423284232万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63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收入2762027620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征缴收入2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支出2332623326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17.7%。201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结存3564535645亿元亿元。资料来源:人社部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2 基本养老保险现状52021/7/27 星期二 2014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412434124万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0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职工2553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8593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54万人和552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4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7万人。年末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19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6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总收入2531025310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征缴收入2043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548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总支出2175521755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结存3180031800亿元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2021/7/27 星期二 2014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10750107万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7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4313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收入23102310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个人缴费6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基金支出支出15711571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基金累计结存结存38453845亿元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72021/7/27 星期二82021/7/27 星期二92021/7/27 星期二 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指出,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记账额达到40974亿元亿元,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结余额为31800亿元亿元。1.3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现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2021/7/27 星期二 如果只考虑征缴收入,也就是扣除财政补贴后,2014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比2013年减少了1484.26亿元,已经出现了高达-1321.09亿元亿元的当期赤字。31个省份中,只有8个省份2014年的征缴收入大于支出,比上一年少了4个。其中广东结余634.25亿元,为各省份中最高。此外,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新疆和西藏也有结余。另外23个省份都出现了当期扣除财政补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排在最后的辽宁、黑龙江、湖北、河北、湖南和吉林6个省份缺口供给1666.82亿元。112021/7/27 星期二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指出,2014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收入2310.22亿元亿元,其中财政补助为财政补助为1498亿元亿元,占基金总收入的64.9%。其中山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最多,有109.02亿元,而新疆兵团只有0.61亿元。这意味着,在这项覆盖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5亿多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将近2/3的收入来源是依靠财政的补助。真正个人缴费个人缴费只占到基金总收入28.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这使得制度看上去属于带有很强福利性的保障项目,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项目”122021/7/27 星期二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收入比支出收入比奇高,如2014年上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支出收入比虽已经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94.88%。浙江也有92.71%。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永勇解释,这说明收上来的钱基本上全花出去了。广东的这一数字为58.62%。这一局面让上海2014年的城乡居民养老基金当期结余仅2.19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了859.02%。江西减少了291.36%,此外有21个省的当期结余增长率为负。“大部分省份支出收入比偏高并继续上升的状况应该得到一定改变,否则会影响未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132021/7/27 星期二1.4 养老金替代率现状142021/7/27 星期二2.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概况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概况152021/7/27 星期二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在绝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由三个支柱构成:在绝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支柱为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支柱为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为企业举办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中国包括企第二支柱为企业举办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中国包括企 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162021/7/27 星期二172021/7/27 星期二2.1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内涵 第一支柱第一支柱公共养老保险公共养老保险 公共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并强制执行,覆盖全社会。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属于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其目标是有限度的缓解老年贫困,提供各种风险保障,体现了社会互济原则。182021/7/27 星期二 第二支柱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是一种完全积累制的并由私人管理的养老金计划,它既可以是强制执行也可以是自愿实施。如果第二支柱运作的比较成功的话,将会减少人们对第一支柱的依赖,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很多国家的第二支柱一般采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的筹资模式,如美国的雇主补充养老金计划,澳大利亚的职业养老金保障制度。这一支柱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市场化,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金融机构运营管理基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列入商业养老保险的范畴。2.1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内涵192021/7/27 星期二 第三支柱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主要是为那些想在老年得到更多收入及保险的人提供额外保护,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办理,个人自愿投保,政府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人们把钱存进养老金储蓄账户。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在人寿保险公司购买各种商业养老保险计划,并享有特定的政策支持,如美国、德国等国家都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2.1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内涵202021/7/27 星期二 归纳起来,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现社会公平,第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现效率和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这三大支柱有机的将社会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社会保障责任和个人保障责任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养老保险的三大功能收入再分配、储蓄和保险。收入再分配和储蓄的功能是分离的,保险功能则由这三大支柱共同提供。212021/7/27 星期二 2013年12月颁布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税优政策出台。2016年即将公布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标志着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雏形在中国正式形成。1991年颁发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三层次养老保险架构。2.2 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概况222021/7/27 星期二2.2 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概况 截至2014年,我国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的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3.4亿人,养老金支出为2.2万亿元,而2014年第二支柱养老保险的待遇领取人数还不到50万人,支出总计不到2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历年累计余额高达3.6万亿元,而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合计还不到2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基本养老保险“一柱独大”,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骨干制度。目前,第二支柱税优政策日趋完善,实行市场化运行10年来逐步走向正轨。而第三支柱,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始终没有落地,所以,个人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在三支柱框架中显得很不协调,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更是相差悬殊。232021/7/27 星期二242021/7/27 星期二2.3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经历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阶段、企业年金试点阶段和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经历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阶段、企业年金试点阶段和企业年金阶段:企业年金阶段:1991 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颁布,我国确定逐步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2000 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2004 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相继出台,相关运作和管理规章与制度也相继颁布;252021/7/27 星期二2.3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概况 2013年,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企业年金的税优政策出台;2016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 号令)即将修订,借着修订20号令的“东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年金基金管理结构和体系将有一次重大的跳跃和升级。虽然制度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速度缓慢。262021/7/27 星期二 截至2014年底,全国只有7.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保职工人数为2293万人,仅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的6.7%,绝大多数职工无法享受企业年金。而且许多已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都是电力、通讯、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其他行业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数量较少。272021/7/27 星期二2.3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概况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并不是强制实施,而是企业自愿实行。另外,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企业已经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如果建立企业年金,无疑会加重企业的经济压力,中小企业也就失去了继续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282021/7/27 星期二2.4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概况(1)商业养老保险密度小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密度非常小,仅为185.56元元/人人。保险密度是指一国以总人口计算的当年人均保费收入。2014年我国保费收入为20234.81亿元,保险密度是1479.04元/人。其中,寿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为12690.28亿元,即人寿保险密度是927.77元/人。如果按养老保险占寿险20%的比例来推算,那么,2014年养老保险收入应为2538.06亿元,商业养老保险密度应为185.56元/人。相比之下,美国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IRA)的养老保险密度高达1258.7美元美元/人人。292021/7/27 星期二2.4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概况(2)商业养老保险深度低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深度非常低,仅为0.4%。保险深度是指当年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依此可算出2014年的保险深度为3.2%;人寿保险深度为2.0%。如果剔除80%的理财产品,按20%的收入结构来推算养老保险的收入,那么,2014年养老保险深度仅为0.4%。相比之下,美国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的保险深度为2.3%。302021/7/27 星期二2.4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概况(3)商业养老保险资产占GDP比重小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资产占GDP的比重非常小,仅为2.6%。近年来,人寿保险增长速度惊人。根据保监会发布的2014年保险统计数据报告,2014年全国保险业总资产为101591.47亿元,其中,寿险公司82487.20亿元,占总资产的81.2%。但根据多年来的比例规律,在寿险资产中有80%属于理财产品,大多为分红型养老保险,只有20%为年金保险和生存保险等产品,这些产品是传统的养老保险资产。按照这个比例推算,2014年我国真正的养老保险资产仅为1.64万亿元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6%。相比之下,2014年美国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资产为7.4万亿美元万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高达42.5%。312021/7/27 星期二2.4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概况 上述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规模太小,可以忽略不计,这与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地位很不相称。在三支柱养老保险架构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退休人员的收入结构单一,收入水平难有根本改善,国家负担较为沉重,这既不利于拉动内需,也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22021/7/27 星期二3.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战略与思考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战略与思考332021/7/27 星期二3.1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战略选择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阶段,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的重点工作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补短板”里有相当的篇幅谈到了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问题,这也是中央提出从供给侧改革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都为今后一个阶段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342021/7/27 星期二3.1 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5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发布式在京召开,主题既是“商业养老保险”。在主题报告“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与模式选择”中,社科院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全球福利体制三类模式中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提出了我国实行“多层次混合型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道路。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亟需加强,这是新时期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储蓄和消费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优化家庭财富结构的现实需要。352021/7/27 星期二 多层次多层次 是指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障为主体,雇主举办的企业年金和机关事业单位举办的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投资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为基础的三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意指国家、企业与个人共同支撑和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实际上多层次还包括非缴费型的制度,社会救助等等非缴费型制度也是应该包括在内的。混合型混合型混合型混合型 是指以缴费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为骨干,非缴费型的老年救助制度为兜底,慈善事业和社会力量,扶老助残为增益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财政转移支付多种融资来源的PPP型的养老保障模式。多层次混合型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362021/7/27 星期二3.2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原则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需要明确三个原则: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需要明确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政策引导坚持政策引导,要完善财税、监管等支持政策,在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投资、积累和待遇领取等各个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二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市场化方向,创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使商业养老保险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改革创新,注重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优势,创新和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丰富商业养老保险服务。372021/7/27 星期二3.3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 第一,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商业养老保险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坚持以政策为导向,完善财税、监管等支持政策,在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投资、积累和待遇领取等各个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改变目前自主养老储蓄为主的模式,改为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专业机构管理养老,有效防止老年致贫。382021/7/27 星期二3.3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 第二,要实行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鼓励并多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政策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撬动更多的个人、家庭、企业以及社会资源来更好地提供保障,为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92021/7/27 星期二3.3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 第三,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广覆盖的发展,使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应成为商业养老保险广覆盖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同社会阶层支付能力和经济水平有差异,在同一覆盖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干预区别的责任。要兼顾到高中低等收入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合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产品,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赋予不同社会阶层参与养老保险政策决定的权利。402021/7/27 星期二3.3 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 第四,保险公司应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创新和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丰富商业养老保险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商业养老保险不仅要提供养老资金的保障,而且要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养老服务,如老年医疗服务、健康保健服务、护理服务、临终护理服务等等。412021/7/27 星期二4.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提高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担养老责任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既是经济增速换挡之后,财政收入压力加大的现实需要,也是保持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塑造可持续良好和长治久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由之路。422021/7/27 星期二5.参考文献1 郑秉文.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税收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01):2-11.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 EB/0L.http:/ 王延中.中国“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展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1-14.4 郑秉文.2015:养老金三支柱全面深化改革金融市场影响力的视角J.当代金融家,2015(07).5 屈燕,郑秉文.养老金改革:战略之辩2015:养老金三支柱全面深化改革J.当代金融家,2015(07):70-74.432021/7/27 星期二5.参考文献6 董克用,孙博.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J.公共管理学报,2011(01):1-9+122.7 王玲智,聂子潞,路城.如何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J.管理观察,2014(07):166-167.8 张晶,黄本笑.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模式的最优选择基于一般均衡的角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83-89.9 孙祁祥,王国军,郑伟.中国养老年金市场未来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20132023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5):3-13.10 董登新,邓先凤.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机遇与对策基于税收优惠政策和养老金并轨改革J.财会月刊,2015(17):81-83.442021/7/27 星期二Thank You!452021/7/27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