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及答辩开场白推荐.docx
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及答辩开场白推荐论文答辩是一种比较正规的审查形式,有组织、有打算、有鉴定、有安排的。答辩会由校方、答辩委员会还有答辩者组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及答辩开场白,希望大家喜爱。毕业论文答辩流程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看法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胜利了一半。2、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起先,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缘由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有关课题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探讨过程、试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探讨模块、担当的详细工作、解决方案、探讨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3、提问与答辩:答辩老师的提问支配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敏捷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纳由浅入深的依次提问,实行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4、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终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与答辩的收获。答辩老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果、不足、建议。5、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赐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老师。答辩开场白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土木工程XX班的,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温州宇钢钢构公司轻钢结构厂房设计。本次毕业设计是在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首先要向仔细严谨的a老师表示真挚的敬意和谢意,也向在坐的X老师、X老师、X老师等全部老师四年来孜孜不倦的训诲、以及今日不辞辛苦参与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诚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赐予指责与指导。首先我向各位老师介绍下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本设计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设计。这部分主要在说明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构造要求的设计依据、详细内容、详细措施以及图纸。本工程为单脊双坡两跨结构的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跨度21m,柱距6.0m,A3工作制的20t桥式吊车2台,牛腿标高6.5m,粗糙度B类。本厂房地处温州,该地区基本风压为0.55kN/m2,基本雪压为0.10kN/m2因而选取屋面板以及墙面板均为蓝色YX-35-125-750压型板。由于该厂房纵向长度为57.12m,所以不需设置伸缩缝;土壤地质条件较好,不需设置沉降缝;依据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也不需设置防震缝。屋面排水方式采纳有组织排水,屋面排水坡度1/20,内天沟纵向坡度千分之五,雨水管每侧6根,中间11根,用直径160的PVC雨水管。天沟宽度以及深度均依据规范要求设计。此外,外墙底部窗台以下部分防撞墙采纳240厚的空心砖墙,高度为0.9米,墙下设基础梁支撑在柱基础上,窗台以上部分采纳35厚压型墙板(YX-35-125-750)外墙,墙板采纳C型墙梁与刚架柱连接。其次部分是结构图的设计。这部分主要是对结构的檩条、墙梁、抗风柱、柱间支撑、水平支撑、吊车梁、边柱、中柱、横梁节点以及基础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和截面选取验算,此外,此部分还包括相关图纸。其中,檩条选用截面为16622.5的冷弯薄壁卷边槽钢,按双向受弯构件验算。檩条跨度6米 ,故在跨中处设一道拉条。在屋脊处和屋檐处设置斜拉条,水平檩距1.5m.围护墙墙梁跨度为6.0m,间距为1.2m.山墙墙梁跨度为5.25m,间距为1.2m.在墙梁间跨中位置设置一道拉条(12),在屋檐处设置斜拉条。墙梁选用截面为16723.0冷弯薄壁卷边槽钢,按双向受弯构件验算。山墙抗风柱截面选用高频H型钢 30154.5 8两端铰接计算长度系数?1.0,檐口设计标高为10.200m,抗风柱顶标高9.5m,地面以下-0.600m,根据压弯构件验算。屋面横向水平支撑截面均采纳热轧无缝钢管,其中横杆按压杆验算稳定与强度,交叉斜杆根据拉杆验算强度。(A 、B、C轴)柱间支撑截面均采纳热轧无缝钢管,按压杆计算强度与稳定。吊车梁选取腹板厚12mm高度726mm,上翼缘截面均采宽度420mm厚度12mm,下翼缘截面均采纳宽度250厚度12mm,验算吊车梁强度、稳定、挠度均符合规范要求。支座加劲肋厚度10mm宽度250mm,对其承压与稳定验算均符合要求。腹板横向加紧肋厚度10mm宽度110mm,验算其承压及稳定均符合要求。本结构设计的关键部分是刚架计算与选取,边柱和中柱皆选用焊接工字钢,截面尺寸为5525112、5025114、梁选用焊接工字钢,截面尺寸为6025112,对其强度稳定以及变形进行验算均符合要求。节点计算里,我验算了柱脚处、梁柱连接处、牛腿处进行内力计算、截面设计。与此同时,我还对基础梁与基础进行计算设计。在做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阅历,但由于自己学识浅薄,相识实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马虎,与老师的期望相差较远,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索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珍贵的看法,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化学习探讨,使该设计得到完善和提高。我的介绍完了,感谢!请各位老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