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63585327
资源大小:21.3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202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2023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日召开全国环境爱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实行xx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心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张高丽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进展,探讨部署20xx年重点任务,确保环境爱护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看法。一、深刻理解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的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心在深刻相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后作出的重大推断。相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心经济工作会议特地将环境爱护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进行考量,作出明确部署。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资源环境要素投入呈现下降态势。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也在发生深刻改变。环境爱护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正处在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的有利时期。党的以来,、张高丽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一是深刻相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重大意义;二是作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三是主动探究环境爱护新路;四是让生态系统养精蓄锐;五是仔细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六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这为我们深刻相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的新常态指明白方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出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改变。第一,从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探究环境爱护新路看,过去,环境爱护法规定环境爱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处于一前一后、一重一轻的被动状态,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爱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现在,新修订的环境爱护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爱护相协调,干脆反映环境爱护从相识到实践发生重要改变。必需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究走出一条环境爱护新路,在爱护环境中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其次,从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看,过去,环境爱护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些地方未能很好落实,导致防亏治欠,部分地区治理进度赶不上恶化速度。现在,坚持爱护优先、预防为主,更加注意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必需把爱护放在优先位置,形成全方位防范污染和爱护生态的合力,确保环境质量不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减弱,防止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覆辙。第三,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实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峻、生态系统退化。必需醒悟相识爱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难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治理好,划定并严守生态爱护红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养精蓄锐,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增加生态产品供应和环境容量。第四,从民生期盼看,过去,老百姓盼温饱、求生存。现在,老百姓盼环保、求生态,对清爽空气、澄澈水体、清洁土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必需进一步强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允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相识,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爱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让广阔民众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第五,从爱护思路看,过去,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简单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现在,要用系统工程思路谋划推动生态环境爱护,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坚持开发与爱护并重,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努力形成生态环境爱护的整体效应。必需敬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治理,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第六,从工作领域看,过去,环境管理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现在,安排、流通和消费领域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特殊是在消费领域,汽车成为大众消费,汽车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手机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电子废物产生量不断攀升。必需将环境爱护要求体现在生产、流通、安排、消费各个环节,坚持从再生产全过程来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第七,从体制机制看,过去,环境爱护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生态环境爱护制度不系统、不完整。现在,xx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漂亮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xx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爱护生态环境。必需用改革的方法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全部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爱护管理制度,完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加的环境爱护新机制,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供应牢靠保障。第八,从落实责任看,过去,一些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落实不到位,对其考核问责也不到位。现在,要着力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加大资源消耗、环境爱护等指标权重,对任期内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必需推动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奖惩机制,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把党政一把手的环保责任落实到位。以上趋势性改变既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新常态的外在表现,也是新常态的内在动因。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正确处理环境爱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动探究环境爱护新路,探讨提出和不断丰富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新常态要有新状态。我们要科学相识、主动适应、主动应对新常态,用新常态来比照视察、分析推断环境爱护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乘势而上、顺势而作、有所突破、有所作为。一是在推动路径上,以主动探究环境爱护新路为实践主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协调融合。主动探究环境爱护新路,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环境爱护优化经济发展、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转型的综合作用。我们要坚固树立爱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爱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强化环保法规标准的硬约束,坚决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发展阶段上,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环境质量改善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污染减排是改善环境质量硬抓手,必需坚决不移强力推动,让排污总量降下来,环境质量好起来。要统筹协调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生态爱护、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政策措施。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爱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督促地方政府严守环境质量红线。三是在重点领域上,以打好向污染宣战的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为重点,统筹推动污染防治、生态爱护、核与辐射平安。向污染宣战,既是攻坚战,也是长久战。必需坚持全面推动、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大气、水、土壤、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治理事关群众健康,须要协同推动。不能等空气污染治好了,再治理水污染,水治好了再治理土壤污染。同时,要依据现有人力、物力、财力,选择重点领域领先突破,为全面提高治污水平积累阅历。当前,要持续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像抓大气污染防治一样狠抓水、土壤污染防治,朝着蓝天绿水净土的目标不断前进。污染防治与生态爱护相互促进,新修订的环境爱护法明确生态爱护是环境爱护的重要内容,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爱护和修复工作力度。核与辐射平安是国家平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需确保万无一失。四是在工作方法上,以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创新环境管理方式。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推动政府自身革命的大势所趋。必需适应这一形势,推动环境管理从过去的以行政审批为抓手、由政府主导,转向以市场和法律手段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标准等方面的规范引导作用。要接着推动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削减审批环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拓宽政府环境公共服务供应渠道,推动向社会力气购买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确定性作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动环境税费改革,健全绿色保险、信贷政策以及环保诚信制度,更多利用市场手段激励约束环境行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强化生产者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五是在精神状态上,以践行三严三实为根本要求,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创建力竞争力战斗力,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保证。环境爱护进入新常态,处于解决新老问题的关键时期,唯有锻造广阔环保人过硬的工作作风、坚韧的意志品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主动应对,大胆作为,爬坡过坎,不断前进。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看法,仔细践行三严三实,牢记宗旨、牢记职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冲突、擅长改革创新,做到驰而不息、持之以恒、干有所成。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以来,在党中心、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们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探究环境爱护新路,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建亮点、应对热点上狠下功夫,推动环境爱护工作呈现新特点,发生新改变,取得新成效。一是从四件大事到四梁八柱。20xx年全国环境爱护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抓好四件大事。党的以来,我们提出着力构建、主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的四梁八柱,即以主动探究环境爱护新路为实践主体,进一步丰富环境爱护的理论体系;以新修订的环境爱护法实施为龙头,形成有力爱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严格监管全部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爱护组织制度体系;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构建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从四件大事到四梁八柱,既是党中心、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详细化,也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爱护实践探究的相识升华。二是环境爱护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扩展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减排领域扩展到交通和农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安排(以下称大气十条),推动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加强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爱护,深化农村环境拉网式全覆盖连片整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发布生物多样性爱护战略与行动安排,成为环保工作新亮点。三是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日益完善。对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限制区域,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对水污染防治,以流域为限制单元,探究建立流域环境综合管理模式,推行联控联治,促进流域、沿海陆域和海洋生态环境爱护良性互动。四是污染防治与生态爱护协同效应接着增加。湿地、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爱护修复力度加大,生态爱护在扩大环境容量和提高环境承载力、增加环境自净实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五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管理转型加快推动。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加快推动了环境管理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向多种污染物协同限制转变,推动了总量限制和污染防治逐步向质量改善转变。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安排(以下称水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安排(以下称土十条)都着重强化了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20xx年是深化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国环保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心、国务院决策部署,改革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完成各项任务。(一)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取得主动进展。我部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相应工作规则。制定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要点以及中长期改革实施规划,确定十项重点改革任务,明确任务分工和进度支配。在统筹谋划方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和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正在抓紧探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试行)已上报国务院,国家公园体制、陆海统筹机制等探讨都在有序进行。重庆、云南、青海、贵州、湖北等地分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看法、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促进条例、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系统推动方面,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排污权有偿运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看法。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协作有关部门制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激励社会投资的指导看法,由国务院印发。印发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举荐方法和举荐机构名录。河北、山西、福建等省发布排污权抵押贷款管理方法,北京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污费标准提高15倍左右、天津提高9.5倍。在简政放权方面,经国务院批准,取消环境爱护设施运营单位甲级资质认定等2项审批事项,将由环境爱护部负责的危急废物经营许可等3项许可事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扩建民用机场等25项基础设施类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环保部门。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严格规范和限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在试点探究方面,在海南和山东启动银政投绿色信贷安排试点,在兰州市开展环境审计试点,在9个地方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会同有关部门在28个市县启动多规合一试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主动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上海、广东主动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深化实施大气十条。一是明确考核要求。国办印发大气十条考核方法,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实施细则。二是加快出台配套政策。22项配套政策措施已完成19项,须要出台的25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发布20项。三是健全区域协作机制。APEC会议、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四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具备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实力,提前一年完成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任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已基本建成。五是加强大气环境执法监管。运用卫星和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实行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区域执法等方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六是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印发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111月,已超额完成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年度任务,淘汰燃煤小锅炉5.4万台。七是强化基础支撑。中心财政下达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0亿元,支持重点区域10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支配环保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乌鲁木齐、兰州、银川大气治理;下达资金2亿元,嘉奖兰州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清洁空气探讨安排,发布8个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北京、天津、石家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探讨成果已向社会发布,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广州和深圳等6个城市探讨成果已经通过论证。保障APEC会议空气质量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是对大气十条落实成效的重大检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省(区、市)和各部门通力合作,制定保障方案,全力落实。累计出动43.4万人(次),检查工业企业6.1万家、其他各类污染源12.3万处;停产企业9298家、限产企业3900家、停工工地4万余处,分别是保障方案要求的3.6倍、2.1倍和7.6倍。会议期间,共有8万多环保干部奋战坚守在一线。我部成立保障工作小组,派出16个督查组在地方连续驻守11天,开展专项督查。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会期内北京空气质量4天为优、7天为良,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空气质量保持总体良好,出现了APEC蓝。赐予充分确定,明确指出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好,是我们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希望并信任通过努力让‘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的胜利实践说明,治理大气污染,不光是靠天帮忙,更重要的是人努力。只要有关方面携手努力、下大决心,不管有风没有风,咬定青山不放松,雾霾这个心肺之患可防、可控、可治。这次实践为持续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积累了新阅历,供应了重要启示。一是必需坚持政府主导。相关地方一把手亲自抓,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亲密协作,这是根本保障。二是必需坚持科学防控。保障方案充分汲取借鉴北京源解析结果,各项措施科学有效,这是重要支撑。三是必需坚持联防联控。各省(区、市)步调一样、令行禁止,京津冀首次实施机动车同步限行,各地不同程度停产停工,这是有效手段。四是必需坚持监测预警。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科学分析预料,针对不利气象条件刚好实行应急减排举措,这是必要措施。五是必需坚持严格监管。加强执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督查推动政府落实减排措施,这是有力保障。这些阅历要固化推广,让群众不断看到治霾新成效,切实把APEC蓝留下来。主动推动水污染防治。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水十条。张高丽副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刚好赐予重要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待中心通过后正式印发。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xx年度实施状况进行考核,规划项目完成(含调试)41.7%,同比增长14.8个百分点。会同相关部门印发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爱护总体规划(20xx20xx年),中心财政支配专项资金55亿元,支持64个水质较好湖泊爱护。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土十条已基本编制完成,这次会上发给大家探讨,将适时上报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推动污染场地全过程环境管理,发布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监测、评估、修复系列技术导则。中心财政支配5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增辽宁、浙江、青海开展拉网式全覆盖试点。以来,已累计投入210亿元,支持5.2万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干脆受益人口达9千万人。(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当完成。严格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对存在突出问题的5个城市环评限批,对37家企业挂牌督办,对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火电企业扣减脱硫电价款5.1亿元。着力推动减排工程建设。截至20xx年11月底,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实力900万吨;1.9亿千瓦燃煤机组实施脱硝和除尘改造,9576万千瓦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实施增容改造;1.1万平方米钢铁烧结机安装烟气脱硫设施,1.9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安装脱硝设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环保量化指标全部完成。完善减排政策体系。国办印发20xx20xx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我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环保电价监管方法、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安排、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方法,出台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煤炭替代要求。(四)环境爱护优化发展的综合作用接着显现。加快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在13个省份开展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试点,吉林、浙江、新疆3省(区)领先出台省级环境功能区。全国29个城市探究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优化环评管理。完成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开展城镇化、经济发展转型政策环评试点,煤电、石化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有序开展。我部共批复项目环评文件237件,涉及总投资2.15万亿元;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26个项目不予审批、暂缓审批或退回报告书,涉及总投资872亿元。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审批,支持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建设项目环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37家事业单位完成环评体制改革。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