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75-2022 马拉松非职业选手参赛运动风险防控规范(浙江省).pdf
-
资源ID:63703273
资源大小:460.4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3∕T 2475-2022 马拉松非职业选手参赛运动风险防控规范(浙江省).pdf
ICS 13.100 CCS C 66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4752022 马拉松非职业选手参赛运动风险防控规范 Specification of Sports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Non-professional Marathon Runners BDB33/T 247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赛前运动风险防控.1 个人运动风险防控.1 5.1 赛事组委会运动风险防控.2 5.2 6 赛中运动风险防控.3 个人运动风险防控.3 6.1 赛事组委会运动风险防控.3 6.27 赛后运动风险防控.3 个人运动风险防控.3 7.1 赛事组委会运动风险防控.3 7.28 运动风险评估机构及评估内容.4 评估机构.4 8.1 评估内容.4 8.2附录A(资料性)自我运动风险评估表.5 附录B(资料性)主观疲劳等级表.7 附录C(资料性)马拉松赛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8 附录D(资料性)马拉松赛事中常见运动伤害的防控措施.9 参考文献.11 DB33/T 24752022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体育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反兴奋剂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亮、沈艳梅、吕燕、王琼、周莹、杜睿昆、石锴。DB33/T 24752022 1 马拉松非职业选手参赛运动风险防控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拉松非职业选手参赛运动风险防控的基本要求、赛前运动风险防控、赛中运动风险防控、赛后运动风险防控以及运动风险评估机构和评估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公路马拉松赛事(主要指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非职业选手的运动风险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运动风险 sports risk 人在运动中引起的机体性伤害风险。注:包含运动引起的心血管意外风险、运动引起的损伤性风险和运动诱发的疾病风险等。3.2 运动风险评估 sports risk evaluation 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或群体未来在运动条件下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出现损伤的可能性。3.3 运动风险防控 sports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专业技术人员或非职业选手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规避其所造成的损失。4 基本要求 赛事组委会应履行赛事主体责任,以马拉松赛事前、中、后为节点,为非职业选手提供运动风险防控建议,实施本标准运动风险防控措施,并明确运动风险评估机构服务事项。5 赛前运动风险防控 个人运动风险防控 5.1 5.1.1 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结合既往病史、家族史、训练情况及主观感觉等综合评估自身运动风险情DB33/T 24752022 2 况,见附录 A。5.1.2 宜参加运动风险评估机构的专业评估,并按赛事要求递交相关健康报告,报告应为一年内的有效检查报告;宜上传个人前期完赛证明。5.1.3 应掌握必要的运动风险防控知识,包括:适宜心率的监测、运动疲劳自我感觉评定(见附录 B)、运动急救常识等。注:参考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5%,最大心率=220-年龄。5.1.4 应根据自评和机构提供的运动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参赛距离,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前有至少三个月的训练,单次至少跑过 15 公里以上路程;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前有至少六个月的训练,单次至少跑过 30 公里以上路程。5.1.5 应开展马拉松专项训练,宜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力量训练为辅;宜加入有组织的训练团队,保持适当的月跑量,合理训练。5.1.6 应提前了解赛事信息,包括赛程赛道、医疗保障等;可实地勘察或在比赛路线上进行适应性训练。5.1.7 赛前一周宜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赛前过度疲劳。赛前一周如出现感冒等身体不适状况,不宜参赛;血压、血糖等异常者不宜参赛。赛前 24 小时戒酒、浓茶、咖啡等。5.1.8 比赛当天宜穿着舒适、透气的服装鞋袜,酌情做好防晒。5.1.9 宜赛前 2 小时用餐,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宜过饱。5.1.10 临赛前做好热身及专项技术准备。赛事组委会运动风险防控 5.2 5.2.1 赛事组委会主体责任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赛事组委会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各部门分工见附录 C。5.2.2 应对参加马拉松赛事的非职业选手运动风险评估报告、运动风险评估问卷等进行审核,宜要求非职业选手上传完赛证明。5.2.3 赛事举办之前,应对赛事路线进行勘察,并对既往赛事的中高风险赛段进行标识和做好重点部署,并根据参赛人数合理设置起跑区。5.2.4 宜多渠道开展科学健身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5.2.5 举办马拉松赛事活动,适宜温度为 5 15,气温不高于 27,不低于 5,相对湿度不高于 80%。应针对比赛当天的天气预报,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宜为参赛者推送比赛日的天气情况及参赛温馨提示短信。5.2.6 赛事手册中应对医疗应急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对救护点、补给点位置重点标识。5.2.7 宜平均每 2.0 公里2.5 公里配备 1 辆救护车,1 公里配备一台移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在每个起终点处设置固定医疗救护点,全程赛道前 20 公里按每 5 公里设立 1 个固定医疗救护点,之后按每 2.5 公里设立 1 个固定医疗救护点,离终点 3 公里内,每 0.5公里设立一个移动 AED 点或固定医疗救护点。医疗救护点前 100 米宜有明显标识。5.2.8 宜沿赛道每 2.5 公里安排 1 名医生担任移动救护员,配备交通工具以及通讯设备,统一着装并配备AED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所有急救人员宜拥有2年及以上急救工作经验,会使用AED等急救设备,赛前 2 个月内参加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注:急救药品包括但不限于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口服补盐液、5%葡萄糖、藿香正气水、地塞米松。5.2.9 宜为参赛选手、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投保人身保险,为组委会投保公众责任险。5.2.10 宜做好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资质筛查,为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提供急救和赛事安全保障等相关专业考核培训。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宜取得救护员证书。DB33/T 24752022 3 6 赛中运动风险防控 个人运动风险防控 6.1 6.1.1 鸣枪出发时,应注意有序前行。如出现个人(鞋被踩脱等)意外情况需处理,不能下蹲停跑,而应随人群继续往前跑,在人流相对较少的赛道边缘寻找合适位置处理。6.1.2 宜佩戴可穿戴式设备,通过心率实时监控,进行自我健康管理。6.1.3 赛中合理分配体能,控制速度,并根据需求补水补液补能量。6.1.4 赛中常见运动伤害处理见附录 D。赛事组委会运动风险防控 6.2 6.2.1 固定及移动医疗点的救护人员应随时待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报告并开展救治工作。6.2.2 专业医生跑者应身着特定跑者标识的服装,比赛中随时为跑者提供医疗支持。6.2.3 专业医生跑者宜参加过半程或全程马拉松(3 次以上),具有丰富的急救经验。6.2.4 宜安排至少 1 名心内科专家、1 名运动医学专家进行赛场巡诊。6.2.5 宜每相隔 100 米150 米处安排一名瞭望志愿者,协助医疗救护、维护比赛秩序。每名志愿者与就近移动救护员保持联系。6.2.6 应与赛道沿途医院和交通管理部门联合设置绿色急救通道。6.2.7 在赛道起终点及沿途应为选手设置补给站,提供适当适量的运动饮料及能量补给品。补给站设置根据赛道情况安排,参考设置为:第一个 5 公里设置 1 个,之后每 2.5 公里设置 1 个,至终点。补给站的长度宜不少于 100 米/万名。6.2.8 若遇气温较高情况,宜酌情设置喷淋站或采取降温处理措施。若遇气温较低情况,宜酌情提供热姜汤等。赛事组委会应研制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预案,当条件不适合赛事举办时组委会应及时终止赛事并做好后续相关事宜。6.2.9 马拉松赛事中常见运动伤害的防控措施详见附录 D。7 赛后运动风险防控 个人运动风险防控 7.1 7.1.1 通过终点后宜继续保持 10 分钟左右放松慢跑或步行,之后尽快披浴巾或换干爽衣服。7.1.2 赛后宜做好放松牵拉,必要时配合理疗等康体措施进行恢复。7.1.3 赛后宜安排约一周调整适应性训练,突出全身性肌肉特别是局部肌肉僵、紧、痛部位的牵拉。7.1.4 赛后宜即刻补充含糖电解质饮料,摄入香蕉、能量胶或能量棒等;赛后当天正餐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低脂肪饮食,可增加维生素、抗氧化物质的摄入;赛后 2 天3 天内饮食注意供给充足,均衡膳食。赛事组委会运动风险防控 7.2 宜提供促进身体恢复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包括冷敷、拉伸、按摩等。注:冷敷指将腿在冷水中浸泡5分钟10分钟,再用温水浸泡5分钟10分钟或用冷热水交替冲淋。拉伸指在赛事组委会指定的赛后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的针对肌肉酸、紧、涨、痛等的被动拉伸;按摩指在赛后半小时进行的按摩手法治疗。DB33/T 24752022 4 8 运动风险评估机构及评估内容 评估机构 8.1 宜为具有相应资质的县级及以上大型综合性医院、运动医学诊所、体检中心、运动康复机构、运动急救机构、运动医学研究机构等。评估内容 8.2 8.2.1 评估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医学筛查、体能评估、综合评定。8.2.1.1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运动史等。8.2.1.2 医学筛查指标包括心血管疾病、运动性疾病、运动性损伤等的指标。8.2.1.2.1 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必检项目有血压、心率、静息心电图,如发现异常宜检查项目有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等。8.2.1.2.2 筛查运动性疾病可选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谱、血清电解质、血液粘稠度、空腹血糖、肺功能等。8.2.1.2.3 筛查运动性损伤可选指标有体格检查、实验检查、影像学检查、运动功能筛查。注:体格检查,可观察非职业选手伤处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积血;实验检查,如进行膝关节抽屉实验等;影像学检查,如进行X线、超声、CT、磁共振检查等;运动功能筛查,如进行关节运动功能检查等。8.2.1.3 体能评估可选指标有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力量、柔韧、平衡、反应、灵敏、协调、速度等。8.2.2 根据个人基本信息、医学筛查结果、体能评估结果,综合评定非职业选手运动风险情况。DB33/T 24752022 5 A A 附录A (资料性)自我运动风险评估表 表A.1给出了自我运动风险评估表。表A.1 自我运动风险评估 通过如实陈述下列问题评价你的健康状况 病史病史 你曾经有过 一次心脏病发作 心脏手术 心脏导管插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复律器 心脏膜疾病 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 如果你在这一部分中有陈述的任何情况,请在运动前咨询内科医生或健康管理人员。你可能需要在某个经过认证的医务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健身。先天性心脏病 症状症状 在用力时有过胸部不适 有过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有过头昏眼花、晕倒或眩晕 有过脚踝肿胀 有过因为快而强的心跳而导致感觉不适 其他健康问题其他健康问题 有糖尿病 有哮喘或其他肺部疾病 短距离行走时,你的小腿有发热或抽筋的感觉 正在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如果你在这一部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则需要咨询内科医生或其他健康管理人员,作为医疗管理的一部分,逐步开展你的运动计划。在有资质的职业运动指导员指导下,你将在运动技术中得到更多益处。有限制体力活动的肌肉、骨骼问题 关心过运动的安全性 正在服用处方药 怀孕 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 男性45 岁 女性50 岁 吸烟或戒烟不足 6 个月 血压140/90mmHg 不知道自己的血压 正在服用降压药 血浆胆固醇200mg/dl 不知道自己的血浆胆固醇水平 有一个近亲有心脏病或做过心脏手术,其中父亲或兄弟55岁,母亲或姐妹65 岁 很少进行体力活动(如每周运动3d,每天30min)DB33/T 24752022 6 表A.1 自我运动风险评估(续)通过如实陈述下列问题评价你的健康状况 很少进行体力活动(如每周运动3 d,每天30 min)体重指数28 kg/m2 糖尿病前期 不知道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 以上内容没有选择一项 你可以安全地开始自我指导的运动计划,不用咨询内科医生或其他健康管理人员,也可以在几乎所有满足你的运动计划需要的场所运动。DB33/T 24752022 7 B B 附录B (资料性)主观疲劳等级表 表B.1给出了主观疲劳感觉等级表。表B.1 主观疲劳感觉等级表 自我感觉 等级 毫不费力 6 非常轻松 7 8 很轻松 9 尚且轻松 10 11 12 有点吃力 13 14 吃力(沉重)15 16 很吃力 17 18 非常吃力 19 竭尽全力 20 DB33/T 24752022 C C 附录C (资料性)马拉松赛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图C.1给出了马拉松赛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马拉松赛事医疗卫生保障沿途定点医院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其收治能力选定,赛事组委会协调120、122开展联动,开辟绿色通道。能快速抵达并在第一时间做出急救移动AEH_就近开展岗_AED急救分赛道眼隨并观察运动医师跑者一员宝点观察赛道运动员现驪2赛道志愿者状心内科专家、运动医学专家医疗专家团队承担危重运动员的抢救工作的医院承担沿途一般伤病运动员的治疗院设罡绿色通道承发救护车赛道移动救治单元院松医生体拉事卫陣系马赛疗保S移人或导栌炀指钕巡程动员DB33/T 24752022 9 D D 附录D (资料性)马拉松赛事中常见运动伤害的防控措施 D.1 运动性心血管疾病 发现有人倒地,就近相关工作人员立即通报赛事医疗救护指挥中心。急救现场观察施救者是否有反应、有呼吸,站在施救者身后防踩踏,等待专业救援;无反应无呼吸或无反应伴喘息,立即徒手胸部按压,等待专业救援。赛道专业快速急救实施“黄金时间”抢救原则,赛事医疗救护指挥中心接到准确报警,通过赛事通讯系统呼叫临近救护车快速到达施救赛道位置。同时,急救现场就近移动救护员、医疗志愿者等专技人员前往现场快速处置,开始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 AED 除颤,优先 AED 除颤。CPR 高质量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至 6 厘米,频率至少 100 次/分至 120 次/分,每次按压胸部要完全反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按压胸部后,开放气道及清理口鼻分泌物;保证自身安全下,进行人工呼吸;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按 30:2 的比例进行。D.2 运动性损伤 D.2.1 擦伤 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凡士林、创可贴、清创消毒药、无菌敷料、脱脂棉、贴扎胶布等。D.2.2 肌肉拉伤 医疗保障团队建议告诫非职业选手退出比赛,如患部有明显的肿胀、压痛,甚至有皮下出血,非职业选手建议到赛事医疗救护站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D.2.3 关节损伤 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冷镇痛喷雾剂、胶布贴扎膏、弹性绷带、消炎镇痛药物等;非职业选手在比赛中若出现踝关节扭伤,一般建议退出比赛,到赛事医疗救护站进一步诊治。D.2.4 骨骼损伤 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冷镇痛喷雾剂、压缩袜等。非职业选手在比赛中若出现骨骼疼痛,症状较轻者降速;相对较重的情况建议退出比赛,到赛事医疗救护站进一步诊治。D.3 运动性疾病 D.3.1 运动性胃肠道综合症 非职业选手建议放慢速度,采用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等方法进行调整。必要时到赛事医疗救护站进一步检查治疗。D.3.2 运动性晕厥 DB33/T 24752022 10 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注射用葡萄糖、阿托品、吸氧设备等。一般处理建议将晕厥者放置在仰卧位,头转向一侧,以防舌后坠堵塞气道。面部、颈部冷敷,如体温低加盖厚物。D.3.3 运动性中暑 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冰袋、解暑药、风油精等,非职业选手也可应需配备相应物品。若非职业选手中暑,医疗保障团队工作人员建议让非职业选手保持呼吸道畅通,测量血压、脉搏、温度,严重者送至赛事医疗救护站进一步检查治疗。D.3.4 失温 赛事期间如遇气温较低、温差较大所处冷环境以及大风或降雨天气且非职业选手排汗量较多的情形,若选手身体出现不能控制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时,应暂缓比赛,到赛事医疗救护站进一步检查治疗。此时,非职业选手应保持身体干燥,注意保暖,给予一定的食物和热饮补充。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扩张血管医疗药品等。D.3.5 运动性水与电解质紊乱 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补液盐、功能性运动饮料及复合电解质注射液等。D.3.6 运动性哮喘 医疗保障团队需常备2受体激动剂,非职业选手若运动性哮喘发作,建议立即停止运动,吸入2受体激动剂缓解症状。D.3.7 肌肉痉挛 非职业选手建议暂停比赛,配合医疗保障团队工作人员牵引痉挛的肌肉,牵引时用力宜缓。还可配合局部按摩,采用按压、揉捏、点穴(如委中、承山)等手法,促使缓解。同时,给与一定电解质饮料补充,较严重者到赛事医疗救护站进一步诊治。DB33/T 24752022 11 参考文献 体育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保监会等11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体规字2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