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docx
-
资源ID:63713824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市开州区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docx
重庆市开州区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全面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深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盐茶文化、农耕文化内涵,推动文艺创作、生产、演出全流程再造,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实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推出一批文学、歌曲、剧本、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文艺精品,力争每年新增原创作品3部以上。加强演艺精品原创,统筹推进音乐、舞蹈、戏曲等领域联动创作,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开州特色的演艺精品,力争入选市级重大艺术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文艺院团的生机活力。推动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新文艺群体建设,繁荣发展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新文艺。加强文艺理论研究,积极开展文艺评论,促进创作生产健康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一体化建设,健全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开州博物馆新馆等项目,研究论证城市功能区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浦里新馆、文化馆浦里新馆、美术馆、滨湖音乐厅、科技馆等项目。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建设、功能提升,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和使用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推进开州大舞台、快乐星期六、流动图书馆、“我的书·我的梦”等惠民品牌活动,持续开展“百姓春晚”“欢乐闹元宵”“上九登高”等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巩固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常态机制。发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云上“图文博”三馆,提升镇乡(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促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强用好区融媒体中心,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实现基本电视节目无线全覆盖。发展“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提升广播电视传播力和公共文化承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加快新闻出版、档案事业发展。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面积达到600平方米,535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达到市级标准,文图分馆数字化实现全覆盖,建设2050个乡情陈列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活化文化瑰宝服务当代,策划建设开州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启动实施新浦县城遗址保护项目,打造盛山公园,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体验街区、文化主题公园,创建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力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项目实现零突破。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风貌街区等保护与利用,完成温泉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修缮,实施丰乐乌杨古刹、渠口平浪箭楼等文物保护工程。活性传承开州文脉和特色文脉,开展濒危非遗项目抢救行动,实施传承人群研习计划。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实施革命文物、抗战文物、古建筑保护等工程,加强文物古籍保护、修复、研究、利用,加强地方志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常态化组织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打造开州文化品牌,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渝东北川东北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到2025年,培育510个具有开州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510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超过200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大力保护利用遗址、遗迹、遗产资源,将红色文化、刘帅精神、开州人文精神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加大雪宝山“秦巴文化”、温泉古镇“盐文化”和民俗文化挖掘利用,建设历史文化镇、村和传统村落。提升开州博物馆展教水平,推动文博场馆向文创基地延伸。鼓励文化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一批高品质文创产品,打造非遗大礼包。围绕汉丰湖水鸟及“中华秋沙鸭”等研发一批文创产品,以宫廷皮影、龙泉窑瓷器、碑刻拓片等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一批文创礼品。紧跟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发展趋势,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旅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业态和模式创新,重点培育融媒体、智慧文化和特色创意产品。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依托开州举子园、开州故城和城区闲置国有房屋资产,积极打造开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区内外文创企业入驻,构建协同发展、集约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以汉丰湖、雪宝山等景区景点为依托,以剧本孵化、纪录片生产、外景拍摄等环节为突破口,带动影视、微电影产业发展。建设开州区电影电视外景基地,引进知名影视企业来开拍摄外景,形成市内外影视机构入驻的聚集效应。以雪宝山、汉丰湖、温泉历史文化名镇、满月马扎营、九龙山梯田、南门新浦县城旧址等自然和人文风景为依托,开展摄影节庆和比赛活动,提高摄影文化影响力,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产业链发展。加强美工精品原创,鼓励建设个人美术馆、展览馆,推动水竹凉席、开州汉绣等特色美工产品原创提升。到2025年,力争建成工艺美术特色街区1条、创作园区12个。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唱响“帅乡帅湖·开心开州”品牌,积极融入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把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带动提升全领域跨界融合,最广阔地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将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创意作品等内容植入到旅游产品,发展新型文化旅游业态,促进观光游览与文化体验、寻古访秘、探险猎奇、研学旅行等文化活动相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民宿,研学基地、文创体验园、乡情陈列馆、图书馆景区分馆等,促进“文化+旅游+城市”融合发展。按照城市景区化、城旅一体化原则,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打造一批开州地理标识,增强城市独特性、识别度和文化品位。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交通、体育、医疗等深度融合,开发研学旅游、科技旅游、低空旅游、地质旅游、山地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拓展全域旅游发展领域和空间,打造一批特色自驾旅游线路。(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