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docx
-
资源ID:63723534
资源大小:2.90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docx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一、冰川的刨蚀 (exaration)1. 挖掘作用(sapping):冰的巨大压力把基岩压碎并掘起带走的作用。裂隙发育更有利于挖掘;冰床基底突起易被挖掘。2. 磨蚀作用(abrasion):冻结在冰川底部的岩石碎块,在运动中与冰川一道对基岩与谷底进行刮削,其本身也被磨蚀。二、冰蚀地貌1.冰斗(cirque) : 积雪的半圆形洼地。通过挖掘而加深;高度在雪线附近。冰川冰在底部流出,易产生雪崩,是登山的危险地带。2.鳍脊(kuife-edge crest)(刃脊)与角峰(horn peak)前者是冰川的分水岭;三个以上冰斗的溯源侵蚀便形成角峰(如珠穆朗玛峰)。冰斗、刃脊、角峰示意图3.冰蚀谷: “U”形谷(U-type valley)。山谷冰川被挖掘、磨蚀形成的谷地。冰川消失后才可以看到。谷底、谷坡可见冰川摩擦的痕迹。4.冰悬谷(hanging valley):支流冰川侵蚀慢于主流冰川而形成。二者会合后,支流冰川谷底高悬于主流冰川谷底之上。5.羊背石(sarsen stone): 流动的冰川冰磨蚀基岩,形成椭圆状的小丘,貌似羊背,称之。其长轴平行冰川流向,冰川从缓坡向陡坡流动。如庐山的羊背石。三、冰川搬运作用1.搬运形式: 推运、载运(冰山搬运)2.产物:底碛A、侧碛B、内碛C、表碛E、中碛D 表碛是两侧山上崩塌落下的碎屑中碛是两个冰川汇合后相邻侧碛的合并体,位于大冰川中间。3.冰川搬运与流水搬运的区别(1)搬运物边角在搬运中难以被改造;(2)大岩块(漂砾(drift boulder) 能被带到深海区沉积。4.冰川沉积的原因与冰碛物特点1.冰川沉积的原因:冰融2.冰川沉积的产物:冰碛物(moraine or till)3.冰碛岩:冰川融化后卸载堆积而成的岩石。5.冰碛物的八特点: a.全是碎屑物质;b.无分选;c.碎屑排列杂乱;d.不成层;e.磨圆度差;f.碎屑表面有磨光面和钉子形擦痕;g.SEM (Scan Electric Microscope)下石英颗粒表面有碟形凹坑、贝壳断裂、平行陡坎;h.内有寒冷型生物化石。四、冰积地貌 (glacier geography)1.冰碛丘陵(hill):冰融后,底、中、侧碛合并成一个丘陵状起伏堤体,也称为基碛。2.侧碛堤(lateral moraine dam):冰川冰行进途中挖掘基岩形成的碎屑,顺冰川流向分布在冰川的两侧,形成似河流阶地状的山谷冰川侧碛,称之。它平行冰川流动方向。数条侧碛堤则表示冰川面下降数次。3.终碛堤(terminal moraine dam):冰川碎屑物在冰川前缘堆积而成的堤状体。为冰川补给与消融的平衡部位(交接带);大陆冰川者高3050m,长数百千米;山谷冰川者高几十到几百米,长数百米。4.鼓丘(dune):大陆冰川终碛堤内形成的椭圆形冰碛物高地。可具基岩核心。迎冰面坡度缓,背冰面陡。五、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1.冰水沉积物:冰川融化后的水流如乌鲁木齐河经过搬运、堆积而成 的沉积物;固结成岩后则称冰水沉积岩。具有层理和分选性。2.冰水扇 (outwash fan):指终碛前缘无固定河床的细小水流形成的扇形沉积物。3.季候泥:冰水入湖时形成的纹层状堆积物 (varve)。层理细而薄,一年一轮回,如同树木年龄,可计算沉积时间。夏季碎屑粗、氧化强、色浅;冬季碎屑细、氧化弱、色深。4.蛇形丘(esker):在冰水作用下,冰川底部融化隧道中的冰碛物被冲刷、搬运、堆积而成的砾石粗砂高地。发育在大陆冰川区。其特点是两个坡对称、坡陡,呈狭长而曲折状延伸。北美蛇形丘长达400k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