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
资源ID:63724085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赤壁赤壁赋赋2022/11/231俞强目录苏东坡介绍写作背景熟读、梳理课文手法、技巧、主旨2022/11/232俞强壹旷世奇才2022/11/233俞强题苏东坡介绍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书画家、思想家(儒、佛)。2.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3.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常州。2022/11/234俞强辛弃疾辛弃疾苏辛苏辛(词)词)黄庭坚黄庭坚 米芾米芾蔡襄蔡襄苏黄米蔡苏黄米蔡(书法)(书法)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代的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和唐代的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022/11/235俞强 贬谪经历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1093年(元祐八年)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2022/11/236俞强2022/11/23俞强7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在自画像上题诗。“心似已灰之木”即心如死灰。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苏轼已年逾花甲(两个月后即去世,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词人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末两句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词人此刻的微妙心情。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更不在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八州知州任上,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这是一句自嘲的反语,但又是他值得自豪的总结,如在黄州的两赋一辞一贴。然而苏东坡最能够“白首忘机”。他丝毫不减豪放本色,浪漫得不可救药。贰背景、标题2022/11/238俞强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经历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轼,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靠微薄的俸禄养活不了一家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开辟了一片荒地耕种自给,这片地他取名为“东坡”,同时也自号“东坡居士”。居士原是对居家学道的佛教徒的称呼,这里是指追求清高,对世事淡泊的人。可见苏轼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他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名篇。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我们今天学的是第一篇,也称“前赤壁赋”。2022/11/239俞强赤壁赤壁赋赋1.赋:文章的体裁。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2.文赋的特点: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既有声韵的美,又有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3.标题理解:是一篇写游览赤壁的文章。2022/11/2310俞强叁熟读、梳理课文(扣标题)2022/11/2311俞强理清思路1.全文5段,哪些文段和句子写到游览赤壁?2.全文中,主要人物有几个。分别找出人物的动作行为。3.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现情感变化的相关词语。)饮酒乐甚愀然、哀吾生喜而笑4.根据心情变化,划分全文结构,概括内容。第1节:泛舟夜游之乐 第2-4节 :乐极生悲之问答 第5节:尽享眼前人生的洒脱2022/11/2312俞强泛舟夜游之乐1.第一段文字,描摹什么图景。找出具体句子、词语。秋江月夜图:写赤壁夜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2.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古代每个月应抓住三个点:朔望晦(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既望:每月十六;晦:每月月末)。3.举酒属客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区别两个于字;积累斗牛的常识。5.临万顷之茫然。定后2022/11/2313俞强乐在乐在何处何处一、一、良辰良辰:七月:七月既望既望二、二、美景美景:1.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2.月出于东山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于斗牛之间3.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4.纵一苇之所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三、三、豪情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022/11/2314俞强乐极生悲之问答 第二段:由乐转悲。1.找出体现情感变化的句子。2.歌曰的文字中,重点理解“望美人兮天一方”。联系屈原离骚的香草美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本意。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3.积累成语: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5.小结: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2022/11/2315俞强第三段:客的人生观1.积累成语:正襟危坐、危言危行2.客的三个反问句,写曹操。这位客对他又什么评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文中,“吾与子沧海之一粟”,表达什么含义?由江水无穷想到自己的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4.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5.小结文段:哀吾生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由古今人物对比生悲;)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江水与人对比,人生短暂渺小感触生悲)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生悲)2022/11/2316俞强客客的的人人生生观观(悲悲)对比:对比:古今人物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比喻: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人生短暂,感触生悲蜉蝣(天地)蜉蝣(天地)粟(沧海)粟(沧海)哀(吾哀(吾生)生)羡(长江)羡(长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现实:不可乎骤得2022/11/2317俞强第四段:主人的人生观1.本段分为三层:承上文的“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议论“水”与“月”;由水、月转为议论“变”与“不变”的哲理;指出“明月清风”为大自然之“无尽藏”。2.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得出了自己观于天地人生的认识。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水月人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天地不能一瞬不变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物与我皆无尽而又何羡乎2022/11/2318俞强3.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须臾而羡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乐上来了。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副词,相当于“竟”。文中“曾不”连用,有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可译为“连都”、“竟”。5.小结:本段其实是作为道者的苏轼超然物外的情怀给客人极大的宽解。2022/11/2319俞强三、四两段是主客问答,也是消极人生与积极人生的两种观念的碰撞。第五段:尽享眼前的人生第五段:尽享眼前的人生1.杯盘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2.枕藉乎舟中:相当于介词“于”。3.客人之喜与文章开头之乐的不同。课文开头是主客欣赏美景之乐,结尾是指客人精神课文开头是主客欣赏美景之乐,结尾是指客人精神得到超脱忘怀得失而喜。得到超脱忘怀得失而喜。4.总结全文。作品中的主客,实际上是作者心中的两种观念作品中的主客,实际上是作者心中的两种观念。(多种观点)现实中的水月融入自然,游赏之乐历史中的水月感慨历史,人生之悲儒者(入世)渴望建功立业,慨叹人生短促哲理中的水月分析哲理,超脱之喜道者(出世)随遇而安,因缘自适2022/11/2320俞强 本文的艺术特色、主旨:本文的艺术特色、主旨: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3.读赤壁赋景佳事雅乐而歌,客倚洞箫悲恨多。明月清风无尽藏,一儒一道两东坡。2022/11/2321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