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城市化.pptx
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 城市化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考题示例(2021天津卷)人口迁移影响着不同区域的城市化进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2000年和2018年中国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分布图 通过上图可以推断,城市规模扩张最显著的是()A.西北内陆省会城市B.东北边境口岸城市C.东部沿海大城市群D.中部交通枢纽城市1、城市化n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n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的驱动力推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影响大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因素推力因素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3、城市化的意义1800185019001950200001020304050607080城市人口比重/%发达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后期阶段加速阶段初期阶段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减缓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加快60%2019年发展较慢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增长趋缓甚至停滞4、世界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3070中心空洞化城市病4、世界城市化进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人口重新实现内迁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城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应训练(2021重庆高考适应性考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12题。1.处于城市化进程后期阶段的是()A.甲B.乙C.丙D.丁2.20002014年乙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的变化,表明该城市()A.规模快速扩张B.用地结构优化C.人口密度增加D.城市化水平下降(2022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高B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C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2该国该时期()A工业基础雄厚B服务业水平高C就业机会充足D农业生产落后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题示例(2021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考题示例(2021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D.生态环保一、合理的城市化能改善环境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l平整土地l修建水利设施l绿化环境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生态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三、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解决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三、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导导致地面沉降、海水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雨季回灌回灌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解决措施新区、卫星城建设意义1、疏散非首都功能。2、缓解城市问题。3、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5、带动新区就业、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对应训练(2021山东济南一模)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的“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城市通过减少人工排热、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扩大城市绿地、森林和增加城市水域面积,发挥其“冷岛效应”,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读广州市热岛、冷岛面积变化图(图1)及分区热岛面积占比统计图(图2),完成12题。1.据图可知()A.19952008年,广州市冷岛区域面积在不断增大B.19952020年,广州市热岛与冷岛面积变化一致C.19972019年,番禺区比花都区同期热岛占比大D.19952019年,主城区与南沙区热岛占比变化一致2.根据广州市热岛、冷岛的变化判断()A.热岛区域面积在各区都有增加B.主城区的工业已开始向外迁移C.从化区的建筑面积在持续减少D.冷岛区域在各区会越来越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