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件--高考通用版必修二历史一轮复习.pptx
-
资源ID:63725315
资源大小:149.2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件--高考通用版必修二历史一轮复习.pptx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1 1)商周: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周: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商人”;政府;政府统一管理商业。(统一管理商业。(“工商食官工商食官”)(2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私商;)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私商;产生产生“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思想。思想。2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1 1)商人经商时间、地点受限()商人经商时间、地点受限(“日中为市日中为市”),地位低下),地位低下(2 2)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商运活跃)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商运活跃(3 3)大城市逐渐成为商业中心)大城市逐渐成为商业中心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3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1 1)国家统一,大运河开通,促进商品流通。)国家统一,大运河开通,促进商品流通。(2 2)城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对外贸易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城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对外贸易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为商业大都会。为商业大都会。(3 3)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相继问世。)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相继问世。4 4、宋朝、宋朝(1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种类增多。)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种类增多。(2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5 5、元朝、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 1)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 3)商帮出现,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商帮出现,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二)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1 1、秦朝:、秦朝:秦朝开始统一货币秦朝开始统一货币半两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半两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2 2、汉朝:、汉朝:汉武帝推行汉武帝推行“五铢钱五铢钱”3 3、唐朝:、唐朝:唐高祖废除五铢,铸唐高祖废除五铢,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从此,中国的币制从以重量为名。从此,中国的币制从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体系,成为以后历朝铸币标准,沿袭近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体系,成为以后历朝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1300年。年。4 4、北宋:、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纸币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交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 5、明朝:、明朝: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1581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实行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银本位制。明朝晚期,中国货币体系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一部分。(新,实行银本位制。明朝晚期,中国货币体系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一部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范围内的白银流动)航路开辟后全球范围内的白银流动)【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管子中提到,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中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反映了该时期()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 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A解析:A、依据材料“修道途,便关市”说明修筑道路便于市场的发展,根据“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可知,减轻关税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故A正确;B、材料并未体现仁政思想,排除。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说明关税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故答案为:A。【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亥市”是指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唐诗中关千“亥市”的记载有:“亥市鱼盐聚”、“野桥经亥市”等。唐朝的“亥市”()A.都分布在水运交通方便的地方 B.具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C.很多逐渐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 D.交易商品的类型有严格的限制C解析:根据材料“亥市鱼盐聚”、“野桥经亥市”可知,唐代“亥市”交易较为频繁,逐步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故C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饮食服务设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种类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故选:C。【典型例题】【典型例题】3.唐朝后期,一些大城市城外的定期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有的集市长期开设,有商人定居置店,日久升格为县。据此可知()A.商业发展影响行政区划设置 B.民间集市“草市”开始出现C.商人定居置店推动会馆设立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是部分集市因为长期开设而被升格为县,说明的是商业发展影响行政区划设置,A正确;草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B排除;会馆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0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 1、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发展(1 1)秦代:)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 2)汉代:)汉代:有专门管理商业的机构。有专门管理商业的机构。(3 3)南北朝:)南北朝:形成了乡村集市形成了乡村集市草市。草市也受政府管理。草市。草市也受政府管理。(4 4)唐代:)唐代:坊市分置(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草市作用显著,逐坊市分置(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草市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5 5)宋代:)宋代: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摆脱官吏直接监管;草市服务设施比较完备。业街;商业活动摆脱官吏直接监管;草市服务设施比较完备。(6 6)明清:)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2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1 1)从城市功能看:)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 2)从商业活动看:)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制,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早市、夜市出现且早市、夜市出现(3 3)从数量和规模看:)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2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4 4)从地区分布看:)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期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地区。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地区。(5 5)从城市布局看:)从城市布局看:伴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城市建筑出现中轴线,伴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城市建筑出现中轴线,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理念。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理念。(6 6)从城市地位看:)从城市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典型例题】【典型例题】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下列文字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作其依据的是()A.“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B解析: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最为发达朝代之一,宋代打破了坊市界限,政府不再直接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故B项正确;A是指秦国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C是指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信息,不符合题意;“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说明是明朝万历年间扬州经济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典型例题】【典型例题】5.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衹。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衹,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 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D解析:根据“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衹”“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等信息可得出,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因此政府才会更加重视对“城隍”的信仰,同时也使“城隍”的地位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典型例题】【典型例题】6.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A.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 B.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C.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D.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D解析:材料中的“商业生活”、“瓦舍勾栏”可知是宋代的市民文化,市民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0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 1、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 1)西汉:)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 2)唐朝:)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以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以朝贡贸易为主。贡贸易为主。(3 3)两宋:)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 4)元朝:)元朝: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 5)明清:)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州“十三行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2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 1)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2 2)先陆路后海路(联系经济重心南移)。)先陆路后海路(联系经济重心南移)。(3 3)友好交流为主。)友好交流为主。(4 4)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典型例题】【典型例题】7.1873年,外国向中国运销棉纱为4.1万多公担,1893年为59.9万多公担。列强将中国出口货物中的茶、丝控制起来,19世纪80年代开始又将适应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需要的棉花、大豆和其他原料大量运出。这表明,中国当时()A.自然经济全面解体 B.日益卷入世界市场C.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D.农产品逐渐商品化 B解析:外国向中国运销棉纱增多,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中国的茶、丝、棉花、大豆和其他原料大量出口,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材料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A项“全面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D两项分别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典型例题】【典型例题】8.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 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C解析:由材料中“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可知,当时长途贩运贸易繁盛,故C项正确。【典型例题】【典型例题】9.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这说明()A.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B.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C.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D.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D解析:本题考查中非交往。从材料可以判定的是早在汉代中非之间就可能有交流,之后在唐代、元代都有交往的记录,所以中非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