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资源ID:63760987
资源大小:510.3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 梁甫行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内容。这是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二、说学情 通过之前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诗词,具备了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和赏析诗歌的方法,能对诗歌内容能进行整体的把握。但仍缺乏独立探究诗歌表现手法和主旨的能力,不能深入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细读深品的具体方法和深刻体验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方面。三、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2.了解象征手法和情景交融等手法,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蕴含在其中的深切的同情。四、说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领悟。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学们,曹植的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来学习另一首他的诗梁甫行。(揭示课题)2.作者简介:曹植(192232),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儿子。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之作多抒写人生抱负及宴游之乐,也有少部分反映了社会动乱。后期诸作集中反映其受压迫的苦闷和对人生悲观失望的心情。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宋人辑有曹子建集。3.创作背景:自曹丕继位后,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题解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2.诗歌朗诵(1)自由朗读,划分节奏明确: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2)听示范朗诵3.理解诗意(1)重点词语异气:气候不同。殊:不同。剧:艰难。妻子:妻子儿女。林阻:山林险阻之地。翔:自在地行走。宇:房屋。(2)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板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一)诗句赏析(1)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明确: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仿佛以兴开篇,却又暗含比喻。诗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2)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明确: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与野兽同居。(3)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明确: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生存空间,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明确: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感慨,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深化了主题。(二)、写作特色明确:白描手法。全诗虽只有四十个字,却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中“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景物,均来自现实生活,描写生动、特色鲜明。诗人想表达边海贫民生活之苦,却不言其怎样艰苦,初看好似有些夸张失真,细想又觉确实可信。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禽兽”来比喻十分生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确主旨。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对诵读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古体诗的基本语气和节奏,帮助他们建立起朗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其次,在学习时,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再去品读诗歌,知人论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意,理解诗情。另外,在分析时,重视问题引领,引导学生从一词一句入手,学会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来品读。这样处理,学生理解诗歌不仅有抓手,而且有思路。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课题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载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在诗歌教学上,可以通过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联系现实生活经历等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对诗歌的疏远感和惧怕,拉近学生与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诗歌学习的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课堂突出了朗读教学,多次朗读,不同感受,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鉴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不足之处:1.本次教学在课堂时间上把握不够,以致于在最后的环节匆匆结束。2.关于“读”的环节较少,学生的感情表露还有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强化训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止一次感叹个别学生的语文素养之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优质的课堂。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