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太湖平原在宋朝盛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出现此变化主要是由于明清时期该地()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B.经济重心地位的削弱C.人口的膨胀D.农业种植空间的缩减2.据阿拉伯旅游家记载,明朝时的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第三产业,在北京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者保守估计就有近两万人。这一情况表明()A城市主导国家经济发展B中国的经济结构较合理C明朝第三产业畸形发展D城市商品经济比较发达3.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的现象。这表明()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D新型经营方式已出现4.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的社会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5.江宁府志记载:“(清政府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封建制度阻碍新的生产关系发展B.政府管理严密规范C.商帮出现使棉纺织业步履维艰D.国家税收来自机户6.重庆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明清时期直接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原因是()A.明清商业的繁荣 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 D.区域商帮的出现7.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白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美洲新大陆生产了17000吨。而从15701644年,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2620吨。材料说明()A.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8.“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守仁()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9.有学者指出,王阳明要人们“致良知”以期消解社会矛盾而统一于心灵的“无对”,这起着一种反个性斗争的麻痹人们头脑而甘于妥协的奴婢作用。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B.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10.明清之际,某位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1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男尊女卑观念B.反传统的叛逆思想C.破除对孔子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2.如图为清代小说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崂山道士中的插图(局部)。这反映了当时()A浪漫主义文学艺术较流行B市民阶层价值取向发生嬗变C文艺作品世俗化倾向凸显D文学艺术创作面向现实需要13.有戏曲专家指出,徽商为戏剧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成长的舞台,戏剧给徽商提供了精神的享受;架设了和官员沟通的桥梁。乾隆皇帝是戏迷,虽经常征调戏班到宫中演出却仍不过瘾,还要不远千里六次到扬州看戏。甚至有徽商组织戏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影响巨大。这表明()A.乾隆皇帝大力提倡京剧艺术B.徽剧已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官商积极互动促进戏剧发展D.徽商致力于推动艺术商业化14.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目录上记有栽培植物159种,都是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所需的资源。他以审慎的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的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这表明明朝科学()A.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特征C.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D.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15.清朝融合多种剧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的艺术是()A.昆曲 B.越剧 C.京剧 D.杂剧16.下表是明朝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中的部分章节的标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书名章节标题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的发展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族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由于市场和规模扩大,张翰遂雇佣附近无业的游民工匠采取“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方式组织生产,工匠工钱支付方式或“计日受值”或“计工受值”。(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的什么社会经济现象?(2)材料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据此分析上述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A2.D3.D4.D5.A6.D7.B8.A9.B10.B11.B12.C13.C14.B15.C16.A17.(1)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经营日趋普遍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经济活动:经营商业活动、交纳货币地租、兴办手工工场。影响:经营工商业和地租货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明清时期社会转型。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