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docx
-
资源ID:63771050
资源大小:11.27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docx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主题研习:中华文明的崩溃与扩大一中华文明的崩溃(一)政权更迭【学习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三国鼎立形势图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四幅历史地图,并结合教材和初中所学知识,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图补充完整。: : :结合时间轴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从历史发展的时空演进角度而言,有哪些特点?特征:(1)政权更迭频繁,分裂为主,但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因素(北强南弱)(2) 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安定(3) 北方以少数民族政权为主,南方以汉族政权为主(二)士族专权【学习任务二】根据材料,探究士族专权的原因和表现材料一 :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九品中正创立时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威权,从而巩固了门阀的统治。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材料二:门阀政治,质言之,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根据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概括士族专权的原因.特征和影响。A.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政治原因: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C.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主要特征: A.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B.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C.文化:崇尚清谈和玄学,担任清官影响: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垄断仕途,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二中华文明的扩大(一)区域开发【学习任务三】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 : (江南)地 广 人 希 , 饭 稻 羹 鱼 , 或 火 耕 而 水 耨 ( nòu , 锄 阜 ) 无 积 聚 而 多 贫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jing,门闩),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泛指钱塘江下游平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高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泛指陕西关中地区)之间,不能比也。荆城(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q z,两木皆良材)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传(见教材学思之窗)种植双季稻,推广小麦 推广和改进犁耕 东晋青瓷羊尊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 材料三:(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宋书材料四: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五:1.史记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南朝建立于公元五世纪。这中间大约经历了多少个世纪?A.4个世纪 B.5个世纪 C.6个世纪 D.7个世纪2.相比于西汉时期的江南,南朝时期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多选)A.农业发达 B.商业发达 C.畜牧业发达 D.鱼盐业发达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探讨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原因:人口因素: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工具、技术社会环境: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政策:统治者的支持自然条件: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其他:人民辛勤劳作影响:(1)改变了南方落后的经济面貌,直接影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大大影响了政治格局,提升了南方政权的实力,促成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3)使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知识拓展】侨置郡县:东晋政权优待南来的北人,在他们聚居的地方设立所谓侨州郡县。侨州郡县沿用北方原籍旧名。(二)民族交融(中华民族的扩大)【学习任务四】结合材料,了解东汉以后民族迁徙的基本情况。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和影响。分组活动1:材料一:中国的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基本形态材料二: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或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向中原迁徙。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结合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指出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方向,并分析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中原人南迁江南原因:生存危机;被征服;经济需要影响:加剧民族冲突,使中原陷入混战;促进民族融合分组活动2;材料一:(匈奴族刘渊)以汉高祖.世祖.昭烈为三祖。资治通鉴材料二:(羯族石勒)立太学,简明经善书吏,署为文学掾,选将佐子弟三百人教之。晋书阅读教材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结合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指出北方少数民族适应中原的方式及其实质。分组活动3:材料一 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有些少数民族的贫苦百姓,也成为均田制下的受田农民。材料二 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北魏废除了宗主督抚制,改行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为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 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材料四: 北朝族际通婚十分普遍,其中以鲜卑和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婚姻关系使两民族紧密联结在一起。广泛的交往、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巩固了民族联系,“胡汉不同”“夷夏有别”的观念在两民族间已渐渐淡化。魏晋墓葬壁画耕牛图 汉代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材料五: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中华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中华的历史出口。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依据以上材料和教材【学习扩展】,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全面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局限: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了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分组活动4:材料: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其结果就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探讨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血缘认同,风俗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孕育了统一的诉求 4 / 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