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x
-
资源ID:63774337
资源大小:49.2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x
古诗阅读专题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注】熙宁六年(1073)立秋日,出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奉知府之命带领县令周邠和徐畴求雨,作此诗。诗经·大雅·云汉首章云:“倬彼云汉。”写周宣王仰观天河,心惧旱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重堆案”写文牍之多、公事之繁,“一叶秋声”与诗题中祷雨的时间照应。B.山寺清幽,银白的月光如霜雪照进屋子,优美的琴筑之声如泉水流下台阶。C.古人往往因声律或表达需要颠倒语序,本诗颈联如此,“多情应笑我”亦如此。D.根据诗中内容可知,苏轼和周徐二令此行祷雨尚未见成效,旱情仍旧让人忧心。16.前人论此诗,前三联看似闲情,读到尾联方觉都与“悯农”之心有关。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5.B16.尾联点出苏轼心忧百姓的心事,首联写从公务中脱身而“闲”,实则是为民祷雨;颔联写久看月光,卧听泉声,不眠是因心忧旱灾;颈联写自己历尽世路艰险,逐渐衰老,更显悯农之心尚存的可贵。(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清平乐张炎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注】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候蛩,蟋蟀。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庾信的小字,后其为北方政权所俘,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用“候蛩”“西风”“落月”“秋江”“芦花”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B. “望尽芦花无雁”句,既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切,也抒发了词人乡思难以寄托的愁苦。C.下片用典,借庾信之事,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是对上片所写之景的总结与升华,侧重于抒情。16.“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错)16.“梧叶”最易引发秋感和愁情,意象极具典型性。借景言情。作者借“梧叶秋声”表达人世的沧桑,含蓄蕴藉。以景结情。借“一枝梧叶”总结、升华上片所写之景,为全词增添了抒情色彩。用语洗练。“一枝”,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用语精炼、传神。(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虞美人 张元干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陵迁谷变总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注张元干,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此词作于靖康之难的第十年。木犀,桂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重阳节走过开满菊花的山坡,登高望远,回忆往事,思绪难平。B.“陵迁谷变”语自诗经·小雅,用典故写出世事难料、山河巨变。C.窗外秋雨潇潇,彻夜不歇,以哀景衬哀情,营造出萧瑟、凄冷的氛围。D.下阕末句,木犀是词人自比,刻画出不被当世所容、清高孤傲的形象。16.下闵中“觉来依旧画楼钟”意蕴深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15.D解析“不被当世所容、清高孤傲”错误。16.词人梦中醒来发觉现实依旧是雕梁画栋、歌舞升平。“依旧”表达了词人无力收复中原的无奈,以及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恨之情。【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青岛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617题。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注,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表现情投意合、意趣盎然的夫妻生活。1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词人明知西风之下自己是“独自凉”,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感情基调。B. 上片次句紧承首句诘问,由眼前萧瑟之秋景而勾起沉思,一个孑立残阳、陷入无限哀思的词人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C. “莫惊”二字写出妻子不惊扰词人睡眠的体贴入微和关爱备至,如此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形象更能衬托词人此时的心情。D. 本词实写眼前之秋景,虚写梦境,实虚结合,拓展了表现空间,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异曲同工。17. 这首词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为悼亡词,都蕴含着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感情的异同。(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6. (3分)D17. (6分)同:两词均表达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由此而产生的悲伤之情。异:本词在对亡妻的哀思中还蕴含着对不珍惜往日夫妻生活的追悔之情,苏词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注释】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空:只。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呜呃:悲叹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从诗人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悲苦愤激的情怀。B. “家人折断门前柳”表家人望眼欲穿,从对面落笔,写诗人失意和思乡之苦,委婉含蓄。C.主人用马周的典故,表明政治出路不只有一种途径,勉励诗人厚积薄发、静待时机。D.全诗运用了主客对话方式:“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16.明代黄淳耀评价李诗“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即行文不事雕琢,表情达意纯真坦率。请结合画线句子简要分析。(6分)15.C(意在鼓励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16.“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直接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末二句直抒壮志凌云;“谁念”句,同时也是自我批判;“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直抒胸臆,真率之至。景象光明璀璨,情感激越,抒情有力,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6分。每个要点3分,答出2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安丘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注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注刘辰翁,南宋爱国词人,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写“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暗示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B.上片第二句写乌鸦在几行嫩绿的新柳上啼叫的景象,透出词人的思乡之情。C.下片开头写词人睡起后因心情舒畅而欣赏画卷,渐渐融入其中的生活场景。D.这首词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16.词的下片选取“归燕”“落花”两个意象,对表现作者心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此句写的是睡起后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将画卷起的生活场景)16.以燕子归来,反衬出作者思乡(思念故国)的愁情;借瓶花在晚春中被风吹落,不由自主,表现作者对飘泊不定命运的伤感。借燕子无语和落花无声,衬托出作者因“寻思旧事”而引起内心的波澜。(6分。每点2分)山东省山东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过故斛斯校书庄(其二)杜甫燕入非傍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注】斛斯校书:指作者居于草堂时的邻居斛斯融,其人死后方授一官。斛斯, 复姓。校书,职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山阳作:晋书载,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鲍叔知:史记载,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写燕入旧居、鸥归故池,好友斛斯融却已离开人间,颇有物是人非之感。B.颔联写断桥不修,卧柳生枝,暗指故庄人迹罕至,呈现出一片破败荒凉景象。C.颈联化用典故,表明心迹,“多惭”二字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 D.全诗写景寓情,借古叙事,步步咨嗟,字字入情,景、事、人、情浑然一体。14.有人评此诗“哀人亦复自哀矣”,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 分)请分条作答13.C(“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错,此处以鲍叔喻指斛斯融,表达了诗人自叹有负于知交之意。)14.写对朋友离世的哀悼,表达出对自己生命垂暮的感伤;写对知交不再的惋惜,表达出对自己孤苦伶仃的凄怜;写对朋友死后方得一官的怅惘,表达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悲叹。(每个要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