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四套).doc
-
资源ID:63795739
资源大小:497.53K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幼儿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四套).doc
2023年幼儿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看过该分享的人还喜欢看:大家发表的互动观点(0人发表)还没有人发表过观点,你还不做第一个?窗体顶端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发表 直接输入观点,最多8个字窗体底端其中好友观点为:2023年幼儿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不定项选择1、幼儿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2、幼儿心理发展的本特点(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3、先学前期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A、语言的形成 B、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C、思维的萌芽 D、自我意识的萌芽4、实验结果指出幼儿不同方位辨别的难易次序是( )A、后与前、上与下、左与右 B、上与下、后与前、左与右C、上与下、左与右、后与前 D、后与前、左与右、上与下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A、1903 B、1904 C、1905 D、1906 E、19076、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E、相关类属学习7、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游戏 E、常规游戏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E、正向迁移9、(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识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E、奥苏贝尔10、闻到难闻的气味,会不自觉的捂住鼻子,这种行为属于( )A.强化 B.消退 C.惩罚 D.逃避条件作用 E.回避条件作用11、教师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风格 E.道德水平1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社会成分 D、环境成分 E、意志成分13、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以下三个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再现 E、原型内化14、“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情绪、意志受()影响A、表象 B、记忆 C、知觉 D、注意 15、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可以把游戏分为( )等。A.结构游戏 B.功能游戏 C.建筑游戏 D.假装游戏 E.规则游戏16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 )A、活动定向阶B、活动操作阶段 C、认知阶段 D、联结阶段E、自动化阶段17、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所体现的幼儿情感是(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实践感18从儿童听觉发展看,新生儿听觉特点是( )A、没有听觉 B、听觉个别差异小 C、听觉个别差异大 D、听觉没有差异19、经典游戏的理论有( )A、重言论 B、娱乐论 C、练习论 D、发泄论20、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机,往往是( )A、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 B、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C、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D、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21、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一些特点( )。A、客观性 B、外显性 展开性 D、观念性 E、简缩性22、属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的有(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示范法 D.暂时隔离法 E.自我控制法23、()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想象24、如果一名学生的生理年龄为10岁,而智力年龄为11岁,那么他的智商是( )。A、80 B、90 C、100 D、110 E、12025、影响幼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身因素 E、家庭因素 26、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E、聚合思维27、假装游戏的根本特征是()A、替代性 B、戏剧性 C、虚拟性 D、假设性2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29、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30、下面属于教学媒体的是( )。A.文字 B.口头语言 C.图表 D.动画二、填空题1、心理过程包括 、 、 三部分。2、知觉的恒常性中最主要的是 的恒常性。3、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4、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 、 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5、 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6、 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7、奥苏贝尔认为, 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同化的固定点, 则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同化的方位点。8、学习过程指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和 的过程。9、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建立 联结。10、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有:单维思维、 、 。11、最早传播游戏理论并亲自从事游戏研究的人是 。12、游戏的 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它以探讨游戏发生的生理机制与环境的影响为特色,主要代表人物有伯莱恩、哈特与埃利斯。13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 和 14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 、 、 等15我国心理学家把技能分为 、 。三、辨析题1、注意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幼儿学习相对学生而言,有其特殊性。3、.惩罚能是行为发生永久的改变,并能根除不良行为习惯。4、细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例如,打字、弹钢琴、举重、铁饼、标枪等,就属于这类技能。5、幼儿辨别不同的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正方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四、简答题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2、简述幼儿听力的保护和培养方法。3、简述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4、教学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五、论述题1、试论述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不定项选择1ABC 2ACD 3ACD 4ABCD 5A 6B 7ABD 8A 9B 10D11ABCD12 ABE13 ACE14 C15BCDE16 CDE17C18 C19 ABC20 C21 ABC22 ABCDE23 A 24 D 25ABC26 B27 AD28 C29 C30 ABCD二、填空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视觉3、预测和评判4、操作整合5、表演游戏6、练习7、稳定性、清晰性8、技能 态度9、刺激 反应10、思维的不可逆、自我中心11、斯宾塞12、觉醒-寻求理论13、对物的操作活动、与人的交往活动14、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15、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三、辨析题1、答:错误。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2、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幼儿的学习不仅具有学生学习的特点,还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2)幼儿学习注重真实经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3、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不良行为。4、错误 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例如,打字、弹钢琴等,就属于这类技能。举重、铁饼、标枪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5、答:错误。幼儿辨别不同的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四、简答题1、答: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甘于幼儿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答:幼儿听力的保护和培养的方法有:(1)避免噪音污染。在家应该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幼儿园教育孩子避免大声喧哗;采用吸音设备;用养花、种草等净化环境。(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音乐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觉的有力手段。(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幼儿听觉。在幼儿园,可组织专门训练听力的游戏,训练听力辨别力等。3、答:(1)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3)幼儿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4、答:第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恰当的教育与教学措施。比如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应充分利用其感官来发展认知能力。第二,要考虑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三,要考虑个体差异,包括对物体的感知、经验、判断推理的水平、情感、意志和需要等差异。五、论述题1、答:(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幼儿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计算能力发展得好,有的阅读能力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活泼勇敢,有的怯懦畏缩,有位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特点,才能针对幼儿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幼儿的行为利用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幼儿,而且还可以预测幼儿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而且还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教育心理学冰粉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问题的具体模式,相反它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也能够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2、答: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1)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例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想要训练他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做到的。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遗传为幼儿一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母亲照料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研究也表明,缺少关怀与照顾的收容机构对儿童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归纳起来,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遗传素质仅仅是物质前提。没有环境的影响,心理发展不会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首先,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其次,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再次,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和电视等各种媒体。 2023年幼儿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A理想B动机C需要D志向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岁B15岁C17岁D19岁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二、填空题1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需要和_需要两种。4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5兴趣有三个特点:_、_和_。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及_、_方面。7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和_。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及_。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和_。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和_。三、名词解释1个性2自我意识3需要4动机5兴趣6气质7性格8能力9智力分化论10智力复合论11智力内容变化论四、简答题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个性的结构特点。 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简述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5简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7简答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五、论述题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六、案例分析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17C气质相对稳定。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二、填空题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三、名词解释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四、简答题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 (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优势需要有所发展。(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五、论述题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