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四十年农信记忆里的“变”与“不变”.docx

    • 资源ID:638030       资源大小:16.3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四十年农信记忆里的“变”与“不变”.docx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40 周年征文范文:四十年农信记忆里的周年征文范文:四十年农信记忆里的“变变”与与“不变不变”四十年的农信岁月,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农信人的使命和担当却能代代传承。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四十年来,农信人始终扎根乡村沃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诚换来万家欢笑。四十年后,一代又一代农信人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传承“服务三农”的使命,谱写新时代的壮丽诗篇。我作为农信一名退休员工,幸运地见证了农信四十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珍贵回忆。工作环境在变服务“三农”初心不变1961 年 8 月,我在山东德州平原县三唐公社信用社任会计。从那时起,我与农信结下不解之缘。改革开放前,三唐公社信用社办公条件比较简陋,不像现在有营业大厅、取款机,当时的营业室是两间小土房子,木制的办公桌坑坑洼洼,款箱是木头箱子外加一把锁,连电话、自行车都没有,下乡做业务全靠两条腿和一个挎包,包里装着算盘、单据,走到哪里随时可以办理业务, “挎包银行”便是那时候兴起来的。有时候工作忙起来,我们就经常在村里吃住,为了获得村民的支持,我身兼炊事员、通讯员、电话员、统计员数职。村民有什么事,招呼一声,我就去帮忙,时间一长,感情就处出来了。那时通讯落后,公社只要召开会议,我都是跑着到各村送信,有很多需要上报统计的数字,我就负责把各村的生产进度统计好,一日三餐我还负责给大家做饭。工作的确很多也很累,但心里却很快乐,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改革开放后,农信社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土房到瓦房再到楼房,有了职工餐厅、宿舍,相继开通了电话、亮起了电灯,交通工具也从两条腿变成了自行车、摩托车。虽然环境好了,但我们对村民的感情没有变,服务“三农”的本质没有变。业务功能在变“挎包精神”本质不变当时的业务,主要还是储蓄和贷款,储蓄主要靠自己去村里挨家挨户的走访。1965 年 9 月,省委“四清”工作队(清思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驻村,大村 10 多人,小村 3、4 人,有省市机关的、部队的、县乡的,也有村里的积极分子,他们在这工作近1 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主动和他们联系,他们带来的粮票和钱暂时用不着的,不管 10 块 8 块、5 毛 6 毛的,我都建议他们存到信用社,什么时候用,我就随时给他们送去,这一做法很受工作队的欢迎,吸收了不少存款。当时贷款主体是村级、生产队,在支持农业生产上,还是代理银行的业务。春季,人行将贷款指标分到各公社营业所,然后再分到片。指标下来后,我就到管辖的村找村干部,按照生产小队需要的贷款额分给小队。贷款时并不付给他们现金,而是写个借据就行,他们拿着借据到供销社购买,供销社凭借据到信用社结算。为帮助贫下中农的生产生活,当遇到贷款指标不够用时,我们总是想千方百计地进行保障。所以,我们的员工无论到哪都受欢迎,彼此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在村里与村民都是称兄道弟,不太忙时就进门在坑上一坐和他们拉拉家常,了解资金需求,村民真是把我们当家人一样。后来我想,这种与村民间鱼水交融的关系,才是“挎包精神”的本质。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营业网点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业务品种变得多种多样,客户多样的金融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但与客户心贴心的交流并没有减少, “挎包精神”仍在延续,历久弥新,农信始终站在支农的前沿阵地。资金实力在变脱贫攻坚使命不变改革开放 40 年来,农信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8 年,全县存款余额只有 106 万元;1988 年,首次突破 1 亿大关;1998 年,存款突破 5 亿元;2008 年,存款余额突破 30 亿元;2018 年,存款突破 70 亿元,贷款突破 30 亿元。这些数据的变化折射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丰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对农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凝结着几代农信人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心血。现在很多年轻人体会不到过去贫困的滋味,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到刘富寨村,听村干部说,村里林宝森全家七口人从东北回来,家里没有房住,临时借住 3 间破房,吃饭就更困难了。于是我和村干部商议,当务之急先解决吃饭问题,生产队便给他发了购粮证,信用社帮他解决买粮的钱,接着我把 500 元贷款送到他家里,又花800 元帮他买了一头母牛,这头牛不到一年就生了 1 头小牛,喂了半年多,卖了 1000 多块钱,既还上了 800 元钱的贷款,又存了 200多块钱,后来日子越过越好。这个村还有个叫刘延臣的村民,全家 6 口人,有 4 个孩子,只有两床被子一条褥子,坑上连个席子都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提孩子上学了。我和生产队长商量,先用 200 元帮他买了一头母猪和 100 多斤购粮证上的粮食,后来他养猪卖了 800 元,还了 200元贷款,还把原来借他人的 300 元钱还清,剩下的 300 元存在了信用社。他说:“要不是咱信用社帮忙,光借的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 ”1981 年,半吉店村的张士祥承包了队上的七八亩果树,他当时既没资金也不懂技术。我就从其他村请来了技术员帮他剪修果树,手把手教他管理技术,又给他贷款 1000 多元购买化肥农药,秋后苹果获得大丰收,共卖了 7000 多元,除去还清的贷款,又在信用社存款 3000 元。现在想起来,只要我们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他们就能信任信用社,把我们当成自家人。现在强调精准扶贫,坚持“一户一策” ,精准滴灌,引入“银行+公司+农户” “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形式丰富起来了,我们的资金便大有可为,脱贫攻坚工作就能更好的开展,贫困户生活变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生活条件在变“拼命三郎”的责任不变当时我们的口号是:“拿着雨天当晴天,拿着黑天当白天” ,工作状态是出门天不亮、回家快天明。因为下雨阴天到村里好找人,所以别人下雨往家跑,我们就要往外跑。尤其 10 月份后是一年收贷的高峰,每月都制定收贷计划。业绩好的分享经验,完成任务差的在小黑板上公布,不用领导批评,自己就感到脸红、坐不住,所以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将贷款收上来。当时很多陈欠贷款都是代理银行业务时放给集体的,大多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大的村有十几万元,小型的村子有两三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所欠贷款成了一纸空文,只能将贷款框算、分配到户,有些人想不通,我们就反复讲当时贷款的情况和清欠的重要性,让老百姓确认、并摁上手印。凭着和老百姓的密切关系,他们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和我们讲,工作起来就会顺利很多。1986 年夏天,我去代子张村收欠款,这个村共 80 多户人家,拖欠贷款 2 万多元。当时我喊出了“贷款迟早要还,晚还不如早还,早还利息少、晚还利息多”的口号,一天就收回现金 4000 多元,当晚回家已经 12 点多了。现在想起当时收回欠款的情景,心里还是充满自豪感。我想,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契而不舍,怀着一颗责任心,肯下苦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时代背景在变农信传承不变1976 年 1 月,我被调往县人民银行当司务长。同年 9 月,儿子参加工作,分到了三唐信用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考虑到自己对三唐乡工作比较熟悉,就要求回三唐信用社工作。1982 年,我如愿以偿回到三唐信用社。1987 年后,二女儿、三女儿也在信用社参加工作。2014 年,外甥女大学毕业后也最终选择到信用社来上班。在四十多年的岁月中,我们全家与农信事业结下不解情缘。2016 年,信用社顺利改制为农商银行。新时代,新农商,步入发展快车道,地方贡献度持续上升,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起来。面对蒸蒸日上的农信事业,我感慨良多。真心希望我们年轻一代农商银行的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把服务三农的工作做得更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精通业务,为农商银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十年的农信岁月,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农信人的使命和担当却能代代传承。在“变”与“不变”中,我看到农信扎根农村沃土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永不止步,农信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创造出农信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注意事项

    本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四十年农信记忆里的“变”与“不变”.docx)为本站会员(wei****01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