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高中物理学史汇编(excel形式方便按各种信息排序绝对准确).xls
-
资源ID:63810000
资源大小:72.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XLS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高中物理学史汇编(excel形式方便按各种信息排序绝对准确).xls
模块知识点人物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国籍成名成家必修1自由落体(重物下落更快)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 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必修1自由落体(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伽伽利利略略伽利雷1564.2.251642.1.8意大利 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必修1胡克定律罗伯特胡胡克克1635.7.181703.3.3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必修1理想斜面实验伽伽利利略略伽利雷1564.2.251642.1.8意大利 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艾萨克牛牛顿顿1643.1.41727.3.31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自然哲学家必修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艾萨克牛牛顿顿1643.1.41727.3.31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自然哲学家必修2地心说克罗狄斯托托勒勒密密90年(约)168年古希腊 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光学家必修2日心说尼古拉哥哥白白尼尼1473.2.191543.5.24波兰天文学家必修2天文观测第第谷谷布拉赫1546.12.14 1601.10.24 丹麦观测家、天文学家必修2开普勒定律约翰尼斯开开普普勒勒1571.12.27 1630.11.15 德国天文学家、对光学和数学也有重要贡献,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必修2开普勒定律约翰尼斯开开普普勒勒1571.12.27 1630.11.16 德国天文学家、对光学和数学也有重要贡献,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必修2行星运动原因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胡克、哈雷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艾萨克牛牛顿顿1643.1.41727.3.31英格兰 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必修2引力常量亨利卡卡文文迪迪许许1731.10.10 1810.2.24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必修2海王星的发现伽勒德国必修2哈雷彗星“按时回归”哈雷1656.11.81742.1.14英国天文学家选修31正负电荷的命名及电荷守恒富兰克林1706.1.171790.4.17美国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选修31 元电荷电量罗伯特安德鲁密密立立根根1868.3.221953.12.19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选修31 库仑定律库仑1736.1.141806.8.23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选修31 电场、磁场概念的提出迈克尔法法拉拉第第1791.9.221867.8.25英国物理学家、电磁学家、化学家选修31 欧姆定律乔治西蒙欧欧姆姆1787.5.161854.7.7德国物理学家选修31 焦耳定律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焦耳耳1818.12.24 1889.10.11 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1 电流磁效应汉斯克里斯蒂安奥奥斯斯特特1777.7.141851.3.9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选修31 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尼古拉特特斯斯拉拉1856.7.101943.1.7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选修31 安培定则安德烈玛丽安安培培1775.1.221836.6.10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选修31 分子电流假说安德烈玛丽安安培培1775.1.231836.6.11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选修31 洛仑兹力公式亨德里克安东洛洛伦伦兹兹1853.7.181928.2.4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选修31 质谱仪阿斯顿1877 1945.11.20 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2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迈克尔法法拉拉第第1791.9.221867.8.25英国物理学家、电磁学家、化学家选修32 电动机的发明迈克尔法法拉拉第第1791.9.221867.8.25英国物理学家、电磁学家、化学家选修32第一台直流发电机(圆盘发电机)迈克尔法法拉拉第第1791.9.221867.8.25英国物理学家、电磁学家、化学家选修32 楞次定律海因里希楞楞次次1804.2.241865.2.10俄国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选修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纽曼17981895 德国物理学家选修32 自感现象的发现约瑟夫亨亨利利17971878 美国物理学家选修32 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尼古拉特特斯斯拉拉1856.7.101943.1.7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选修33 布朗运动罗伯特布布朗朗1773.12.21 1858.6.10英国植物学家选修33 玻意耳定律罗伯特玻玻意意耳耳1627.1.251691.12.30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选修33 玻意耳定律马略特16021684 法国物理学家、植物生理学家选修33 查理定律查理174611.12 1823.4.7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选修33 盖吕萨克定律约瑟夫路易盖盖-吕吕萨萨克克1778.12.61850.5.9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选修33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规律詹姆斯克拉克麦麦克克斯斯韦韦1831.6.131879.11.5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选修33 液晶的发现赖尼策尔奥地利 植物学家选修33 液晶成像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美国选修33 功和内能关系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焦耳耳1818.12.24 1889.10.11 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3 热功当量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焦耳耳1818.12.25 1889.10.12 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3 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盖斯18021850 俄国化学家选修33 热力学第二定律鲁道夫朱利叶斯埃曼努埃尔克克劳劳修修斯斯1822.1.21888.8.24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热力学主要奠基人之一选修33 热力学第二定律威廉汤姆逊1824.6.261907.12.17 爱尔兰 物理学家选修34 傅科摆傅科1819.9.191868.2.11法国物理学家选修34 单摆周期公式克里斯蒂安惠惠更更斯斯1629.4.141695.7.8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选修34 惠更斯原理克里斯蒂安惠惠更更斯斯1629.4.141695.7.8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选修34 多普勒效应克里斯琴约翰多多普普勒勒1803.11.29 1853.3.17奥地利 物理学家、数学家选修34 光的波动学说克里斯蒂安惠惠更更斯斯1629.4.141695.7.8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选修34 预言光是电磁波詹姆斯克拉克麦麦克克斯斯韦韦1831.6.131879.11.5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选修34 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海因里希鲁道夫赫赫兹兹1857.2.221894.1.1德国物理学家选修34 折射定律威里布里德斯斯涅涅耳耳15911626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选修34 双缝干涉实验托马斯杨1773.6.131829.5.10英国物理学家、通识学家、光的波动学说奠基人之一选修34 泊松亮斑西莫恩德尼泊泊松松1781.6.211840.4.25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选修34 电磁场理论的提出詹姆斯克拉克麦麦克克斯斯韦韦1831.6.131879.11.5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选修34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伽伽利利略略伽利雷1564.2.251642.1.8意大利 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选修34 狭义相对论阿尔伯特爱爱因因斯斯坦坦1879.3.141955.4.18美国、瑞士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选修34 广义相对论阿尔伯特爱爱因因斯斯坦坦1879.3.141955.4.18美国、瑞士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选修35 动量守恒定律克里斯蒂安惠惠更更斯斯1629.4.141695.7.8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选修35 黑体辐射研究1维恩1864.1.131828.8.30德国物理学家选修35 黑体辐射研究2瑞利1842.11.12 1919.6.30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5 能量量子化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普朗朗克克1858.4.231947.10.3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选修35 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海因里希鲁道夫赫赫兹兹1857.2.221894.1.1德国物理学家选修35光子的提出及光电效应方程阿尔伯特爱爱因因斯斯坦坦1879.3.141955.4.18美国、瑞士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选修35 普朗克常量的测定罗伯特安德鲁密密立立根根1868.3.221953.12.19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选修35 康普顿效应康普顿1892.9.101962.3.15美国物理学家选修35 德布罗意波路易维克多德德布布罗罗意意1892.8.151987.3.17法国物理学家选修35 物质波存在的实验验证1 C.J.戴维孙1881.10.22 1958.2.1美国实验物理学家选修35 物质波存在的实验验证2 G.P.汤姆孙1892.5.31975.9.10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5 概率波的提出马克斯玻玻恩恩1882.12.11 1970.1.5德国物理学家选修35 电子的发现J.J.汤姆孙1856.12.81940.8.30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5 原子枣糕模型J.J.汤姆孙1856.12.81940.8.30英国物理学家选修35粒子散射实验欧内斯特卢卢瑟瑟福福1871.8.301937.10.19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选修35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欧内斯特卢卢瑟瑟福福1871.8.301937.10.19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选修35 巴耳末系巴耳末1825.5.11898.3.12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选修35 玻尔原子模型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玻尔尔1885.10.71962.11.18 丹麦物理学家选修35 放射现象的发现安东尼亨利贝贝克克勒勒尔尔1852.12.15 1908.8.25法国物理学家选修35 钋的发现1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法国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选修36 钋的发现2皮埃尔居里1859.5.151906.4.19法国物理学家选修35 镭的发现1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法国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选修35 镭的发现2皮埃尔居里1859.5.151906.4.19法国物理学家选修35 质子的发现欧内斯特卢卢瑟瑟福福1871.8.301937.10.19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选修35 人工放射同位素磷30让弗雷德里克约约里里奥奥-居居里里1890.3.191858.8.14法国物理学家事件年代事件亚里士多德认为较重物体的下坠速度会比较轻物体的快,15891591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斜面铜球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实验和逻辑思维结合的方法,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1676年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变化量x成正比,即f=-kx。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为了证实这一事实,胡克曾做了大量实验,包括各种材料所构成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需要指出的是:伽利略所讲的“水平面”是“各部分和地心等距离的”球面,所以,他所讲的水平面上的运动指的不是直线运动,而是“环绕一个中心的圆周运动”。所以不能算作“惯性定律”的准确表述。1687年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一直匀速运动(环绕一个中心的圆周运动)。笛卡尔:“运动的本质是:如果物体处在运动之中,那么如果无其它原因的作用的话,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在同一直线方向上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每一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它迫使它改变那个状态。”公元二世纪托勒密全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并利用前人积累和他自己长期观测得到的数据,写成了8卷本的伟大论。在书中,他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和净火天。托勒密设想,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上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同时假设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作上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一周。托勒密这个不反映宇宙实际结构的数学图景,却较为完满的解释了当时观测到的行星运动情况,并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从而被人们广为信奉。1513 提出“日心说”。1576-1601开普勒的老师,着重并善于实际观察,将各行星的角位置的误差修正到分。开普勒擅长数学和理论思考,他们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第谷是望远镜发明以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1609年开普勒发表了新天文学一书和论火星运动一文,公布了两个定律:轨道定律和面积定律,1619年开普勒(Kepler)出版了宇宙的和谐一书,在书中介绍了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胡克、哈雷等人甚至证明了若轨道是圆形的,引力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但由于关于运动的清晰概念是在他们以后的牛顿建立的,当时没有这些概念,因此无法深入研究。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1798年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同时他还发现了库仑定律(1773年)和欧姆定律,但生性孤癖,都未发表。在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1705年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这颗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1747 引入了电流质假说,1913 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电量为1.602*10191785年扭秤实验发现库仑定律。但只得出平方反比关系,并没有准确测出静电力常量。因为当时库仑这个电荷量的单位还没有。无法定量测出静电力常量。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在电量的单位得到定义之后,后人通过库仑定律计算得出的。1830-1840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并用力线描述。1826年4月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把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差成正而与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表示。1欧姆定义为电位差为1伏特时恰好通过1安培电流的电阻。1840年12月1840年12月,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电流生热的论文,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由于不久楞次 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定律,而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820年4月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讲座,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当伽伐尼电池与铂丝相连时,靠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了。这一不显眼的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奥斯特非常兴奋,他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实验情况。1882年1882年,他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即发明了交流电(AC),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并始创多相传电技术。1820.9.1818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国物理学界长期信奉库仑关于电、磁没有关系的信条,这个重大发现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震动,以阿拉果(1786-1853),安培等为代表的法国物理学家迅速作出反应。八月末阿拉果在瑞士听到奥斯特成功的消息,立即赶回法国,九月十一日就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奥斯特的实验细节.安培听了报告之后,第二天就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于九月十八月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服从右手定则,以后这个定则被命名为安培定则。1821年1821年一月,他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的假设,认为每个分子的圆电流形成十个小磁体,这是形成物体宏观磁性的原因。安培还对比了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名称,第一个把研究动电的理论称为“电动力学,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首先提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为纪念他,人们称这种力为洛伦兹力1922年发明了质谱仪,(汤姆生、卢瑟福等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助手)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1821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装置内,只要有电流通过线路,线路就会绕着一块磁铁不停地转动。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是第一台电动机,是第一台使用电流将物体运动的装置。虽然装置简陋,但它却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这是法拉第第二项重大的电发明。这个圆盘发电机,结构虽然简单,但它却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现代世界上产生电力的发电机就是从它开始的。1833年1833年,楞次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他的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楞次定律。亥姆霍兹证明楞次定律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1845年在法拉第等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导出了是电磁感应定律的定量表达式。1832年1829年发现现象,1832年得知法拉第电磁感应后宣告自感现象发现。1830年发现感应电流。(致力于制造更大的电磁铁而没有发表。)1882年1882年,他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即发明了交流电(AC),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并始创多相传电技术。1826年布朗发现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悬浮的微小颗粒不停地作不规则的曲线运动,称为布朗运动。人们长期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50年后,J德耳索提出这些微小颗粒是受到周围分子的不平衡的碰撞而导致的运动。后来得到爱因斯坦的研究的证明。布朗运动也就成为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发展的基础。1662年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1676年1676年发表在气体的本性论文中的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体积和压强成反比。这个定律是他独立确立的,在法国常称之为马略特定律。该定律1661年被英国科学家玻意耳首先发现,而称之为玻意耳定律。但马略特明确地指出了温度不变是该定律的适用条件,定律的表述也比玻意耳的完整,实验数据也更令人信服,因此这一定律后被称为玻意耳马略特定律。1787年查理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查理定律。大约在1787年,查理研究气体的膨胀问题时,发现了这一定律。但是查理没有发表他发现的这个定律,而是由盖吕萨克偶然地知道他的这一结果后于1802年发表的。后来,物理学上就把气体质量和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正比变化的定律叫做查理定律。1802年1802年,盖吕萨克发现气体热膨胀定律(即盖吕萨克定律)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18591859年他首次用统计规律得出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1888年在加热的化合物熔化后先变成了白色的浑浊液体,继续加热则呈现某些颜色,最后变成透明液体。降温后重复实验,依然看到同样的现象。他精心制备材料,于1888年3月14日将标本和信寄给德国物理学家雷曼,雷曼经过系统研究,发现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具有同样的性质,它们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一样表现出各向异性,于是取名液晶。1964年发现了液晶的多种光学效应,由此开始了液晶在显示器方面的应用。1847年到1878年1847年,焦耳做了迄今认为是设计思想最巧妙的实验:他在量热器里装了水,中间安上带有叶片的转轴,然后让下降重物带动叶片旋转,由于叶片和水的磨擦,水和量热器都变热了。根据重物下落的高度,可以算出转化的机械功;根据量热器内水的升高的温度,就可以计算水的内能的升高值。把两数进行比较就可以求出热功当量的准确值来。焦耳还用鲸鱼油代替水来作实验,测得了热功当量的平均值为423.9千克米/千卡。接着又用水银来代替水,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直到1878年。这时距他开始进行这一工作将近四十年了,他已前后用各种方法进行了四百多次的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875年1875年,英国科学协会委托他更精确地测量热功当量。他得到的结果是4.15,非常接近1卡=4.184焦耳。1836年发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放出的总热量相同,这表明一个系统(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几种物质)存在着一个与热量相关的物理量,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这个量是不变的。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1850年提出:热量不能自发地 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1851年他在1851年发表题为“热动力理论”的论文,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我们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它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即能量的转移或转化是有方向性的)。1851年1851年,傅科进行了著名的傅科摆实验。他根据地球自转的理论,提出除地球赤道以外的其他地方,单摆的振动面会发生旋转的现象,并付诸实验。他选用直径为30厘米、重28千克的摆锤,摆长为67米,将它悬挂在巴黎万神殿圆屋顶的中央,使它可以在任何方向自由摆动。下面放有直径6米的沙盘和启动栓。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将保持不变;如果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则摆的振动面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将发生转动。当人们亲眼看到摆每振动一次(周期为16.5秒),摆尖在沙盘边沿画出的路线移动约3毫米,每小时偏转1120(即31小时47分回到原处)时,许多教徒目瞪口呆,有人甚至在久久凝视以后说:“确实觉得自己脚底下的地球在转动!”这一实验又曾移到巴黎天文台重做,结论相同。后又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发现摆的振动面的旋转周期随地点而异,其周期正比于单摆所处地点的纬度的正弦,在两极的旋转周期为24小时。振动面旋转方向,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以上实验就是著名的傅科摆实验,它是地球自转的最好证明。由此,傅科被授予荣誉骑士五级勋章。1658、1673惠更斯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了钟摆及其理论1656年他首先将摆引入时钟成为摆钟以取代过去的重力齿轮式钟在摆钟(1658)及摆式时钟或用于时钟上的摆的运动的几何证明(1673)中提出著名的单摆周期公式,T=2P(l/g)0.5【注】,其中P为圆周率,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研究了复摆及其振动中心的求法16901690年发表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波,从波源发射的子波中,其波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子波的波源,各个子波波源波面的包洛面就是下一个新的波面。1842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16901690年发表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波,从波源发射的子波中,其波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子波的波源,各个子波波源波面的包洛面就是下一个新的波面。18651865年他发表了第四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为解决与光速之间的纯唯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它以实验和几个普遍的动力学原理为根据,证明了不需要任何有关分子涡旋或电粒子之间的力的专门假设,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就会发生。在这篇论文中,麦克斯韦完善了他的方程式。他采用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创立的数学方法,由该方程组直接导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方程,其波动的传播速度为一个介电系数和导磁系数的几何平均的倒数,这一速度正当等于光速。这一结果又再一次与麦克斯韦推算结果完全一致。至此电磁波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了。由此,麦克斯韦大胆的断定,光也是一种电磁波。1888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1621斯涅尔最早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从而使几何光学的精确计算成为了可能。斯涅耳的这一折射定律(也称斯涅耳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未做任何的理论推导,虽然正确,但却从未正式公布过。只是后来惠更斯和伊萨克沃斯两人在审查他遗留的手稿时,才看到这方面的记载。18011801年他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实验,证明光以波动形式存在,而不是牛顿所想象的光颗粒(Corpuscles),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1818菲涅尔提出光的衍射有衍射但因为波长小所以不明显并做出了说明,泊松指出,根据菲涅耳的理论,应当能看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泊松宣称,他已驳倒了波动理论。菲涅耳和阿拉果接受了这个挑战,立即用实验检验了这个理论预言,非常精彩地证实了这个理论的结论,影子中心的确出现了一个亮斑。后人戏剧性地称这个亮点为泊松亮斑。1873麦克斯韦于1873年出版了科学名著电磁理论。系统、全面、完美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这一理论成为经典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之一。1632在发现惯性定律的基础上,伽利略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所有惯性坐标系中是等价的。力学过程对于静止的惯性系和运动的惯性系是完全相同的。可以换句话说,在一系统内部所作任何力学的实验都不能够决定一惯性系统是在静止状态还是在作等速直线运动。1905.6.30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学年鉴接受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同年9月的该刊上发表。这篇论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狭义相对论所根据的是两条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首先将以前适用于惯性系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将只对于惯性系物理规律同样成立的原理称为狭义相对性原理,并进一步表述了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学的定律必须对于无论哪种方式运动着的参照系都成立。16681668年,惠更斯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碰撞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论文,总结了他对碰撞问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论是:“每个物体所具有的动量在碰撞时可以增多或减少,但是它们的量值在同一个方向的总和却保持不变,如果减去反方向运动的话。”他在这里明确指出了动量的方向性和守恒性,可以认为是动量守恒关系的最初表述。18961896维恩研究了黑体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问题。他从热力学理论出发,在分析了实验数据之后,得到了一个半经验的公式:即维恩公式。1900.6 瑞利在1900年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关于热辐射的公式,即后来所谓的瑞利-金斯公式。1900他于1900年10月下旬在德国物理学会通报上发表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题目是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第一次提出了黑体辐射公式。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普朗克作了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激动地阐述了自己最惊人的发现。他说,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的能量的最小数值=h。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现在叫做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它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现代蝴蝶”。1887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受到光照,就更容易产生火花。这就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也是赫兹细致观察的意外收获。1905他在1905年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一文。他表示,普朗克关于辐射问题的崭新观点还不够彻底,仅仅认为电磁波在吸收和辐射时才显示出不连续性,这还不够,实际上电磁辐射本身就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后来称为光子。19161916年,他的实验结果完全肯定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且测出了当时最精确的普朗克常量h的值。由于上述工作,密立根赢得192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1923年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l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ll0 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19241924年夏天,他完成了他的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的博士论文。在论文的第七章统计力学和量子理论中,德布罗意明确指出,对于速度较小的非相对论气体分子,相波波长公式,对运动质点同样有一样的公式,这就是著名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动量的关系式。19271927年,他研究了电子从封闭在真空管中的金属镍靶的反射。一次,电子管偶然破碎了,被加热的镍靶表面很快就形成了一层氧化膜,不能再当靶标用了。为了去除这层氧化膜,他只好把金属镍加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发现,经过热处理之后,镍的反射性能改变了。研究结果表明,镍靶在受热前有许多微小的结晶面,加热后变成了几个大的结晶面。戴维孙抓住这个现象不放,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后来,他用这种方法制成了一块单晶镍,作靶标使用。这时,他发现电子束不仅受到反射,而且发生了衍射。而衍射乃是波的而非粒子的特征。就这样,电子的波动性被证实了,从而也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理论。1927G.P.汤姆孙的主要贡献是从电子束射过薄金箔所产生的衍射图的实验中求得的衍射波长,正好与L.V.德布罗意所预言的电子波的波长相符,因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1926他指出:虽然不能肯定某个光子落 在哪一点,但由屏上各处明暗不同这个事实可以推知,光子落在各点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即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所以,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18971897年4月30日宣布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它的比荷。1899年,他采用斯坦尼的“电子”一词来表示他的载流子。19041904年3月,汤姆生在论原子的结构一文中写道:“这样,我们首先有带均匀正电的球体,此球内有以一系列平等环排列的大量电子,环中的电子数逐环变化;每个电子以高速绕它所在的圆周运行。各环是这样排列的,那些含有大量电子的环接近于球体的表面,而那些含有少量电子的环越来越往内。”1909 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1911 根据分析粒子散射实验数据,他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1884.6.251884年6月25日在巴塞尔公开发表了氢光谱波长的公式(巴耳末公式)。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1913在1913年发表的长篇论文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中创立了原子结构理论,为20世纪原子物理学开辟了道路。18961896年,贝克勒尔宣布“我研究过的铀盐,不论是发荧光的,还是不发荧光的,是结晶的熔融的或是在溶液中的,都有相同的性质不停地发出不可见的射线。这就使我得到结论:铀是主要因素。我用纯铀粉作了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贝克勒尔终于发现了揭开物质内部秘密的又一把金钥匙物质的放射性。1898.71898年7月,他们从其中一个部分寻找到一种新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铅相似,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皮埃尔请玛丽给这一新元素命名,她安静地想了一会,回答说:“我们可否叫它为钋(p)”。玛丽以此纪念她念念不忘的祖国,那个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上已被俄、德、奥瓜分掉的国家波兰,为了表示对祖国的热爱,玛丽在论文交给理科博士学院的同时,把论文原稿寄回祖国,所以她的论文差不多在巴黎和华沙同时发表。她的成就为祖国人民争得了骄傲和光荣。1899.71898年7月,他们从其中一个部分寻找到一种新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铅相似,放射性比铀强401倍。皮埃尔请玛丽给这一新元素命名,她安静地想了一会,回答说:“我们可否叫它为钋(p)”。玛丽以此纪念她念念不忘的祖国,那个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上已被俄、德、奥瓜分掉的国家波兰,为了表示对祖国的热爱,玛丽在论文交给理科博士学院的同时,把论文原稿寄回祖国,所以她的论文差不多在巴黎和华沙同时发表。她的成就为祖国人民争得了骄傲和光荣。1898.12终于在同年12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纯净的白色粉末。这种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闪烁着蓝光,据此居里夫妇把它命名为镭,它的拉丁语原意是“放射”。1899.12终于在同年13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纯净的白色粉末。这种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闪烁着蓝光,据此居里夫妇把它命名为镭,它的拉丁语原意是“放射”。1919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1934 与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一起发现。链接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世界知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伽利雷(8张)“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25日生于比萨,历史上他首先并证明了同物质同形状的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下降速度一样快,他反对教会的陈规旧俗,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诸多观点。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在被调查的皇家学会院士和网民投票中,认为牛顿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2006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在被调查的皇家学会院士和网民投票中,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